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民俗荟萃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大孟桥中心小学——崔红敏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课件PPT课件一、导入新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二、出示课件(PPT课件)欣赏一组图片。
三、欣赏完一组民俗民风的图片,我们来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文章,读一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民俗民风。
1、小组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发言总结4、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慌乱、喜庆、团圆’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想和,这里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
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春节》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让我们一起读《藏戏》感受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1、分小组读<藏戏》共同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交流汇报(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形式: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小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接着我们继续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分甲、乙小组阅读完成任务单)1、出示课件2、小组交流汇报(1)客家民居:位置: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盗、防排挤。
材料:石灰中掺土,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结构:三到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八卦布局排列,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我爱阅读二民风民俗了解文章表现出来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为本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过年(节选)丰子恺二十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
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
这男工大都是陆阿二,又名五阿二。
因为他姓陆,而他的父亲行五。
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
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是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帮忙,但是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姐姐们又做许多小年糕,形状仿照大年糕,预备二十七夜过年时拜小年菩萨用的。
二十七夜过年,是个盛典。
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
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铝制的香炉蜡台。
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
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
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盘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
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
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萨,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
平时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许打开来看,这时候才展览了。
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
我那时只有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这说明我与美术有缘。
绝大多数人家二十七夜过年,所以这晚上商店都开门,直到后半夜送神后才关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民风民俗姓名:练习时间: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除夕(节选)斯妤头一天照例是熬夜,然后照例是睡懒觉睡到阳光灿烂,市声嘈杂。
眼睛睁开后下意识地望了望窗外,复又下意识闭上。
再次睁开眼时想到的是儿子。
躺在身边的儿子却早已醒来,自己睁着眼睛望着天花板。
不像在玩也不像发呆当然更不是在思索。
他就是那么躺着静静地眼珠黑黑地看着天花板。
我朝他一笑。
他也回报我嫣然一笑。
我说今天怎么这么乖,醒了也不叫妈妈,不吵妈妈,今天真是特别地乖。
儿子应付似的笑笑,然后说妈妈今天是星期天吧,今天咱们不上幼儿园对不对?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记忆中的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
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
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
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
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
外婆开始求福,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1.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结尾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小学语文课内外结合主题阅读案例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绚丽的民俗本组概述:本组围绕“绚丽的民俗”这一专题,安排了24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10篇,《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0篇。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教学中,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单元主题”为线,以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完成24篇文章的阅读。
在分享展示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绚丽的民俗”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并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民俗风情的材料。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2.《新语文主题阅读》:《湘西的吊脚楼》《北京的色彩》《安塞腰鼓》《西双版纳泼水节》《四合院》《侗族斗牛节》《石林的狂欢之夜》《三月歌会》《北京小吃》《家乡的土圆楼》。
3.《主题式·经典诵读》:《过故人庄》《寒食》《水调歌头》《陋室铭》《九九歌两首》《青玉案·元夕》《鹊桥仙》《竹枝词》《九月十日即事》《拉水》。
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能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10篇,《主题式·经典诵读》文章10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语文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下册第二组“中华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四川省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教师姚晓黎编写【本组说明】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的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四篇课文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同步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相应选编了五篇配套的专题: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冯骥才的《花脸》、金波的《兔儿爷》、林战青的《在蒙古包里做客》、刘庭华的《傣家风情》。
这几篇课文用以辅助教材,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开拓视野,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
让学生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华夏文明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北京的春节》《花脸》《兔儿爷》《在蒙古包里做客》。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进一步了解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用句,生动表达的特点。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展示各民族的服饰、节日的图片。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虽然他们语言不同,服饰不同,习俗不同,但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儿女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歌。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民风民俗(课外阅读)❆单元主题概述❆单元概述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语文要素及其解读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等要素基础上的延伸。
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
本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范例,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体现了单元编排上的整体性。
✪核心素养阅读训练✪一、(2022•河南南阳·期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正文阅读提示过年(节选)①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
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
②我的老家在农村。
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
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
那些本文回忆了小时候过年的习俗,如购年货、贴对联、穿新衣服、发纸、吃年夜饭、守岁等,表现了小时候过年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作者对儿时过年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
③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
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
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
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
———民俗荟萃教学设计
霸州市胜芳镇第三小学吴云娟
教学目标:
1.通过视频形象感受当地人民如何过灯节的。
2.产生对祖国其他地方民风民俗的了解欲望。
3.加大阅读量,群组阅读形式,满足学习兴趣。
4.自主学习,能独立完成任务单。
5.锻炼汇报展示及口语表达能力。
6.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阅读理解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群文阅读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通过本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群文阅读,爱上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教学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
归结起来,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感受当地民风民俗,产生学习兴趣
导入: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五十六个民族犹如五十六朵娇艳的鲜花,美的不同,美的各有特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我们民族之花的风采。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1.播放胜芳当地元宵佳节花灯视频文件。
2.讨论:看同学们看视频特别激动,特别自豪,这是为什么呢?来,我们再来欣赏两张图片,咦?有的同学更加激动了,来,告诉大家这是哪里呢?这是当地什么风俗习惯?
3.全班交流,畅所欲言。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这就是我们胜芳的元宵佳节,不难看出这真的是一个热闹祥和的节日。
看同学们交流完都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由此可见我们对元宵节的喜爱!我们刚刚学完的一组课文讲的就是我们祖国其他地方的民风民俗,大家还记得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先来说说都是学过哪几篇文章?(生回答交流)
5.这几课有的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当地的民俗,有的介绍了当地的民居,那么,他们都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看图交流。
6.小结:同学们交流得真棒!让老师也忍不住想了解更多地方的民俗了。
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其他地方的民俗,大家想不想一起去了解了解?二、群文阅读,了解更多地方民俗
1.导语:在泱泱华夏的土地上盛开着五十六朵五彩缤纷的民族之花。
这五十六
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节日、穿着、食物、民居等,这些各具特色的习俗无不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展现着该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篇其他地方的民风民俗。
老师课前已经发放了本节课需要的资料,一共包括四篇文章:两篇关于节日的-----《八月十五摸秋》、《端节》,两篇描写民居的-----《苗族吊脚楼》、《西藏碉房》,以及阅读后要完成的任务单。
2.下面我们就自由结组,喜欢同一篇文章的结成一个小组交流学习,并按照自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3.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把文章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等方法,弄懂生词的意思。
(3)自由结组,喜欢同一篇文章的一起研究。
(4)完成任务单。
(5)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准备汇报学习成果。
4.出示任务单内容
5.好,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成果。
每组选派代表在展示台汇报自己组的学习成果。
教师相机指导点评。
6.汇报完的小组将自己组的成果贴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
三、总结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节课我们通过群文阅读的形式,更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其他地方的一些民风民俗,可以说受益匪浅,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的是可圈可点,给你们点个赞!
四、拓展延伸
相信同学们已经对祖国各地的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老师再为你们推荐几篇好的文章,我们可以课下好好阅读。
出示推荐文章:《藏族雪顿节》、《皖南民居》、《同里水乡》、《那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