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孟昭娟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3
《宝葫芦的秘密》教案分享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宝葫芦的秘密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第二课时:探讨故事中的寓意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寓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寓意。
3. 第三课时:角色扮演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表演能力。
4. 第四课时:总结与反思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故事寓意,联系自身实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提高道德素养。
5. 第五课时:拓展阅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故事情节,讲解故事寓意。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阅读理解:检查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程度。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检验学生拓展阅读效果。
五、教学资源:1. 《宝葫芦的秘密》书籍或电子文本。
2. 角色扮演道具。
3. 课后拓展阅读材料。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宝葫芦的秘密吧!2. 阅读故事:学生自读《宝葫芦的秘密》,理解故事情节。
3. 分享心得: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 讲解寓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理解宝葫芦的秘密。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妖、矩”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奇妙。
2.教学难点:激发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宝葫芦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宝葫芦的想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童话的奇妙之处。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2)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实现梦想。
5.书写指导
(1)可以让学生书写一些与梦想有关的词语。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在感受奇妙和激发想象力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故事续写,拓展思维。
在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交流课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整本书阅读方法。
2.品析语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王葆和宝葫芦之间发生的故事,体会童话奇妙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节,从王葆对宝葫芦态度的变化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3.通过观看情景剧,介绍写作背景,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4.学法迁移:用所学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去读《爱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整本书阅读方法。
2.用作批注的阅读方法,品析语句中感知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节,从王葆对宝葫芦态度的变化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难点:用所学整本书的阅读方法去读《爱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篇课文,老师发现大家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这本书。
首先谁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环节一:精彩展示我最棒1.请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你读了什么?读封面、知书名;查资料、识作者;读目录,知章节。
过渡:这本书很厚,但是我们班的孩子不到一个月就读完了,你是怎样读完的,敬请大家分享一下。
2.分享阅读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过渡: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谁写的呢?3.感知人物形象(王葆、宝葫芦)故事中还有另外一个主人公?谁呢(宝葫芦)谁来介绍宝葫芦,有谁认识宝葫芦?4.展示思维导图,了解故事情节。
5.学习批注方法,品析人物语言。
出示片段:巧得宝葫芦。
(体会王葆高兴,激动的心情)小结方法:一边读故事,一边写下自己感受的阅读方法,就是作批注。
那宝葫芦最终是不是王葆的幸运之神呢?出示片段:扔掉宝葫芦。
(体会王葆生气、愤怒的心情)6.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环节二:总结方法我能行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一起来总结阅读方法。
读封面、知书名;查资料、识作者;读目录、知章节;制定阅读计划;作批注;概括主要内容。
环节三:观看剧本谈感受播放情景剧,写下读书感受。
结合文本,看完情景剧,有什么感受,分享一下:环节四:学法迁移我会用读封面、知书名;查资料、识作者;读目录、知章节;制定阅读计划;作批注;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下自己感受。
《宝葫芦的秘密》读中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2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通过阅读交流,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探讨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阅读理解2.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一至第四章,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2.3 教师选取几个重要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心理。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五至第七章,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3.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和评价。
3.3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四章:故事情节推测4.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八至第十章,注意观察故事中的线索。
4.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线索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势。
4.3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悬念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推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5.3 教师推荐与《宝葫芦的秘密》相似的书籍,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第六章:主题探讨6.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十一至第十三章,关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
6.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6.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第七章:写作技巧分析7.1 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第十四至第十六章,关注作者的写作技巧。
7.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故事写作技巧的发现。
7.3 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八章:课堂互动活动8.1 教师设计一个与《宝葫芦的秘密》相关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辩论。
8.2 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活动,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主教:复:上:教学目的:1、通中内容的略,置念,提供想象的空,激学生整本的欲望。
2、教学生几种的方法:看名、看封面、猜情等,学会一本。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作者天翼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1.指学生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学生做笔,在精童的基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童的内容。
2.激学生的外趣,培养学生良好的。
教学点:1.学生了解《宝葫芦的秘密》本,理解故事明的道理。
2.使学生学会更多的方法,养成良好的。
教学准:多媒体件、教学、《宝葫芦的秘密》故事。
学生准:故事片断教学程:一、入1、:你今天的和平有什么不一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一)2、:瞧!今天老了么多来,我一起来看看吧!(展示几本外)哦!原来除了我的本,有么多有趣的,它能帮助我插上想象的翅膀。
今天,老邀大家和我一起走一本有趣的童。
本叫做——生:名。
:你看!(出示的封面)二、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翁1、:看看本的封面,你知道了生么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
:哦!他是故事里的小主人,叫王葆。
孩子,你察到了封面的主要内容,但不仔。
仔的孩子能知道得更多,比如王葆穿着什么,戴着生么,表情是什么子的⋯⋯生2:王葆戴着巾。
(:明他是一个⋯⋯)小学生。
(:你察得更加仔了。
)生3:王葆戴着很多牌。
(:那他一定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吧!)生:是(师:那他一定会很高兴吧!可是看他的样子呢开心吗)生:不开心。
(师:得这么多奖牌还不开心为什么呢不告诉你,因为这是秘密。
)生4:我看见了一个葫芦。
(师:哦!孩子,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
它是一个——)生:宝葫芦。
(板书课题:葫芦——宝葫芦)师:大家猜一猜,宝葫芦能做什么生5:你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师:你们认为是吗)是!(师:那大家都知道了还是秘密吗)不是了。
(师:那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不告诉你们,因为这是秘密。
)生6:我知道了这本书是张天翼写的。
师:你很会读书,看封面就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了。
想认识给我们写童话故事的这位叔叔吗(出示方天翼的照片。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看书名、看封面、猜情节等。
2、学习边阅读,边圈画、批注的阅读方法以及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进积累本中。
3.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边阅读,边圈画、批注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乐于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及人物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认识书本最近我们阅读了一本长篇小说——《宝葫芦的秘密》,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是直接开始看正文内容还是先了解课文的封面、扉页等书本的其他组成部分呢?1.观察书本的封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书名、作者、出版社等等)2.认识书勒及其介绍内容书本封面折进去的部分叫做书勒口,一般在书勒口会印上作者的见解和照片。
3.发现书本主要人物介绍请你们再详细阅读主要人物介绍,说说你喜欢这本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教师小结,方法渗透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不要急着去看正文,我们可以先熟悉书的封面、扉页、书勒、目录等部分,这些部分也隐藏着关于书本知识的许多小秘密。
而书本中主要人物的介绍更对我们之后的阅读、理解文章表达内容起到重要作用,千万不要遗忘它们的存在。
二、走进主人公1.谁来说说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介绍故事梗概。
我相信你们现在对书中的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他就是?(王葆)咱们把小手拿出来,一起写出他的名字。
(师板书“王葆”学生跟着书空。
)2.结合人物介绍与课件上的选段思考:那王葆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同学们通过反复反复地研读文字,认识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小王葆了。
这种细读文本,感受人物性格特点的阅读方法真好。
3.抢答游戏从故事梗概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更为详细的信息?我们来做个抢答游戏测试一下吧!(1)王葆最好的朋友,班上的钓鱼大王。
谜底:郑小登(2)传达室杨叔叔的侄儿,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谜底:杨拴儿(3)王葆到图书馆去,为了借本什么书?谜底:科学画报(4)下棋时,宝葫芦给王葆吃了颗什么棋?(马)三、细品片段1.由于作者深深地熟悉儿童生活,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状态,所以本书在人物的刻画和语言的运用上,都相当成功,尤其是人物的对话、内心描写,睿智幽默,深受小读者喜爱。
《宝葫芦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意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宝葫芦的珍惜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3)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关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阅读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第一至第四章2. 第二课时:阅读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第五至第八章3. 第三课时:阅读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第九至第十二章4. 第四课时:阅读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第十三至第十六章5. 第五课时:故事讨论和总结三、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介绍故事《宝葫芦的秘密》。
(2)学生自读第一至第四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第二课时:(1)学生自读第五至第八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 第三课时:(1)学生自读第九至第十二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4. 第四课时:(1)学生自读第十三至第十六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 第五课时:(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故事讨论,总结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2)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作。
(3)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阅读推进课“讲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观察图画式阅读法复述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品析人物对话,学会“说话句”五种形式的表达。
3.创编故事情节,学会想象,为接下来的阅读搭好台阶。
4.通过小练笔,汲取成长的养料。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请大家回顾上周一,我们的《宝葫芦的秘密》导读课上,你收获了什么?(预设:作者张天翼是中国的“安徒生”;《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的安徒生童话”;知道了《宝葫芦的秘密》被改编成了电影,成为真人版的哆啦A梦;最大的收获是有了阅读《宝葫芦的秘密》的兴趣。
)师: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真好。
这本书,大家读了一周了,读到多少章了呢?整本书共41章哟。
(预设:12;13章;14章;15章;16章;……)师:好,今天这节课,咱们一起走进1-15章中去,好好地汲取书籍所带来的的营养。
二、观察图画,复述故事。
师:大家请看屏幕上这幅图,谁能说说这幅图背后的故事。
(预设:主人公王葆和他奶奶,王葆很顽皮,奶奶让他洗脚他就跑,被奶奶拽住后,就提一个条件,让奶奶给他讲故事。
奶奶每次讲的都是《宝葫芦的秘密》。
)师:好,简洁的复述真棒。
请大家再看这幅图,谁能说说这幅图背后的故事。
(预设:王葆参加科学小组,正在把二十八号的漆包线绕到一个木轴儿上面去,因为绕的不合格,被同学提出了意见,王葆动了火,气得回家了。
回家后瞌睡上来了,开始做了一个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梦。
)师:好,复述的很完整,下面大家再看这幅图,谁来讲讲背后的故事。
(预设:王葆去钓鱼,钓上一个宝葫芦,欣喜若狂。
王葆做了宝葫芦的主人,前提是王葆保守宝葫芦的秘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师:好,你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值得表扬。
下面大家再看这幅图,谁来讲讲背后的故事。
(预设:王葆得到这个宝贝后,想给学校赠一幢新校舍,结果没实现。
王葆生气了,宝葫芦给他解释,而且告诉他当宝贝是有期限的,让王葆好好珍惜它。
)师:听你的复述就知道你阅读的很认真,点赞。
《宝葫芦的秘密》阅读指导课
主备教师:
复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书中内容的略读,设置悬念,提供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2、教给学生几种读书的方法:看书名、看封面、猜情节等,学会读一本书。
3、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对作者张天翼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在精读读童话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童话的内容。
2.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理解故事说明的道理。
2.使学生学会更多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宝葫芦的秘密》故事书。
学生准备:故事片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你发现今天的课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一谈)
2、师:瞧!今天老师带了这么多书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展示几本课外书)哦!原来除了我们的课本,还有这么多有趣的书,它们能帮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一本有趣的童话书。
这本书叫做——
生:齐读书名。
师:你们看!(出示书的封面)
二、导读封面,了解作者及故事主人翁
1、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你知道了生么?
生1:我看到一个小男孩。
师:哦!他是故事里的小主人,叫王葆。
孩子,你观察到了封面的主要内容,但还不够仔细。
仔细的孩子能知道得更多,比如王葆穿着什么,戴着生么,表情是什么样子的……
生2:王葆戴着红领巾。
(师:这说明他是一个……)小学生。
(师:你观察得更加仔细了。
)
生3:王葆戴着很多奖牌。
(师:那他一定是一个很棒的孩子吧!)
生:是(师:那他一定会很高兴吧!可是看他的样子呢?开心吗?)生:不开心。
(师:得这么多奖牌还不开心?为什么呢?
不告诉你,因为这是秘密。
)
生4:我看见了一个葫芦。
(师:哦!孩子,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
它是一个——)生:宝葫芦。
(板书课题:葫芦——宝葫芦)
师:大家猜一猜,宝葫芦能做什么?
生5:你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师:你们认为是吗?)是!(师:那大家都知道了还是秘密吗?)不是了。
(师:那宝葫芦的秘密是什么?不告诉你们,因为这是秘密。
)
生6:我知道了这本书是张天翼写的。
师:你很会读书,看封面就知道这本书是谁写的了。
想认识给我们写童话故事的这位叔叔吗?(出示方天翼的照片。
)
2、师:说了这么多,大家猜一猜这本书会讲谁和谁的故事?
生:这本书会讲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
师:恭喜你,你已经从书里的交上了两个好朋友。
3、教师总结:孩子们真了不起,从封面上读出懂了这么多,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那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宝葫芦的秘密吧!
三、感知故事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1、师:正如封面告诉我们的,这本书讲了小学生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出示王葆和宝葫芦的简要介绍。
)
王葆:大家好!我姓王,叫王葆,现在上二年级了。
从小,奶奶就给我讲宝葫芦的故事。
哎~在学校老师总批评我,同学总笑话我,我多么希望能够出人头地,但最好连一点脚趾头的力气都不用。
宝葫芦:大家好!我是宝葫芦,别看我小,我呀,什么都能变出来。
吃的,玩的,用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飞上天空、潜入海底,甚至可以帮你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更不用说学习了。
有了我,你一定会高枕无忧。
2、师:让你高枕无忧!那如果你有一个宝葫芦,你想要什么?生:说一说
3、师:那,大家能不能美梦成真呢!我们看一看。
(播放视频。
)
4、师:哇~有了这个宝葫芦,真的是要什么有什么!你甚至都不用说话,只想一想所有的愿望就满足了。
开心吗?(生:开心。
)那我们一起去看看王葆和宝葫芦的故事吧!
(出示图片)
5、师:看看这些图片,猜猜会发生什么?和你的伙伴商量以下。
(生讨论片刻)
你最想知道那个图片背后的故事?
6、根据学生选择,设疑激趣:
图一:我的“马”呢?(老师阅读书67页)师:同学们都不知道姚俊的马怎么不见了,大家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