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八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 格式:doc
- 大小:492.00 KB
- 文档页数:8
常被误用的成语58例常被误用的成语有很多,下面列举了58个例子,并且对每个成语进行了解释和正确用法的说明,希望能帮到你。
1. 苦口婆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或讲解,希望能够打动对方的心。
误用:形容某人口水中带着苦味。
)2. 画蛇添足(正确用法:比喻做了多余或不必要的事情。
误用:比喻在画蛇的过程中,增加了蛇的足部。
)3. 深思熟虑(正确用法:形容思考问题认真而周详。
误用:只是简单地思考一下问题。
)4. 不可救药(正确用法:形容人或事物的可救治性极低。
误用:形容人或事物根本就无法救治。
)5. 自相矛盾(正确用法:形容言行互相抵触。
误用:形容矛头相向,发生冲突。
)6. 守株待兔(正确用法:形容只等着别人的幸运机会,而自己不积极行动。
误用:形容守株待兔的人会有收获。
)7. 出类拔萃(正确用法:形容某人在群体中非常出色,超过其他人。
误用:形容某人只是在群体中表现突出。
)8. 班门弄斧(正确用法:指在本领高强者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误用:用自己卖弄本领,展现实力。
)9. 高山流水(正确用法:形容乐曲、字画等的艺术造诣非常高超。
误用:形容山水相连,高山流水相逢。
)10. 歧途之灯(正确用法:比喻给人指引错误的方向或劝告。
误用:比喻迷失方向的人接受帮助。
)11. 螳臂当车(正确用法:比喻自不量力,以力敌势。
误用:比喻勇于挑战强大的对手。
)12. 捧心(正确用法:形容为困难操心忧虑。
误用:形容心中所怀珍惜之物。
)13. 兔死狐悲(正确用法: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
误用:兔子死了,狐狸喜不自胜。
)14. 吃醋(正确用法:嫉妒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误用:吃酸菜。
)15. 煞费苦心(正确用法:形容花费很大的心思与精力。
误用:形容花费很大的心力但收效甚微。
)16. 胸有成竹(正确用法:形容事先有了周密的计划与准备。
误用:形容胸中有竹子。
)17. 眉飞色舞(正确用法:形容喜笑颜开的样子。
误用:形容眉毛上飞舞着颜色。
【初中语文】语文基础知识之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2)
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汇编:初中生最容易用错的八个成语。
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过来看看并记住。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
说瞎话”。
)
这个成语来自楚国宋瑜的《风赋》。
课文中有一句话“知己句来巢,风来空穴”。
宋
志瑜经常引用宋志瑜的话说:“树上的鸟弯巢”;因为空旷的山洞,它吸引了风。
白居易
在他的诗中准确地使用了这句话:“腐烂的植物结在树皮上,洞容易被风吹走。
”据说,
腐烂的树木不可避免地会被昆虫吃掉,空洞窟很容易被风吹走。
根据这种解释,“洞”和“风”是一个原因和一个结果。
如果用作隐喻,则应与陈述进行比较,并提供依据和理由。
因此,用“无风”来比喻不存在、没有影子的事物是不恰当的;如果这个类比有原因,有
来源,那就更合适了。
(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
虽然两者模样
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
床,易于解释;(读作“子”)指的是“床上的竹席”。
“床”就是床。
延伸到夫妻
之间的语言或性别。
但穿上“床”的“背心”,就没有“谈话”。
上面的内容丰富详细,希望同学们都能熟记于心,避免用错了。
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语
文知识等着大家来关注哦。
常见误用成语(一)1.差强人意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汉传》解释: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误用:多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背离本义典故:吴汉在新莽末年,以贩马为生,到处与豪侠义士交朋友。
后来投奔刘秀,征伐渔阳等郡骑兵,帮助刘秀消灭割据势力。
吴汉性格比较朴实忠厚,平常不太喜欢说话。
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
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
”2.不赞一词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解释: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误用: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典故:孔子任司寇的时候,公文的文辞上如果需要与别人商讨,他从不独自决断。
到他写《春秋》时就不同了,认为该记录的就振笔直录,该删削的就断然删削,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学的弟子,一句话都参酌不上去。
3.三人成虎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解释: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典故: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临出发前,他对魏王说:“如今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不相信。
”庞葱又问道:“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有些怀疑。
”庞葱接着说:“如果又出现了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说:“街市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
而今赵国都城邯郸和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要比王宫离街市的距离远很多,对我有非议的人又不止三个,还望大王可以明察秋毫啊。
”果然,庞葱刚陪着太子离开,就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他。
刚开始时,魏王还会为庞葱辩解,诬陷的人多了魏王竟然信以为真。
等庞葱和太子回国后,魏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
七十七个经常被误用的成语1、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其前不能加“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
3、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恻动人。
指文章写得好。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鼎力相助;大力的帮助。
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用在贬义场合。
12、不胜其烦:指不能忍受其烦琐,用在贬义场合。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人心胸坦率、坦白,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文化”,贬义词。
14、身无长物:指身边没有多余之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卓尔不群:形容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成语误用八种一、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例如:1、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试题,“首当其冲”是指最先受到冲击或遭遇灾难,而不是第一位的意思)2、李伯伯拍着孩子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3、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您不要老记在心上,畏首畏尾是干不好工作的。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4、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2004年北京试题,“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不是文章不需要加标点)5、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2004年浙江试题,“别无长物”是指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6、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2004年湖北试题,“差强人意”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7、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危言危行:是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8、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
有人认为,许鸿运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诛,处死。
意谓判处死罪还还抵偿不了罪恶。
《孟子o离娄上》说:"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可见,罪不容诛,是"罪不容于诛"的省略。
根据语境,由于省略,常被误解为:犯罪,但还够不上被杀。
)9、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1998年全国卷,"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式,在该句中使用就不恰当了。
对象误用的成语
1. 倒行逆施(本意:倒车逆向行驶;误用:指行事颠倒,反常)
2. 画蛇添足(本意:在画好的蛇上再画脚,多此一举;误用:指做某事增加了麻烦或复杂度)
3. 刻舟求剑(本意:以旧地图去找剑,不合常理;误用:指坚持按照旧方法去解决问题)
4. 亡羊补牢(本意:羊逃了,才修补围栏,为时已晚;误用:指在事情发生后才想办法弥补)
5. 杞人忧天(本意: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误用:指无端担心事情,杞人其实并不需要担心)
6. 唇亡齿寒(本意:嘴唇没了,牙齿会感到寒冷;误用:指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依存,一个出问题会影响到其他的)
7. 纸上谈兵(本意:光在纸上谈论军事思想而没有实际行动;误用:指只在理论层面上谈论而没有实际操作)
8.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本意:明目张胆修筑栈道,暗中偷偷转移到陈仓;误用:指明目张胆做一些事情,却暗地里做了一些不可告人的勾当)
9. 对牛弹琴(本意:对着牛弹琴,浪费时间;误用:指对某个不懂的人或对象说一些不懂的话)
10. 班门弄斧(本意:斧在大师家门口,自己拿出斧子并表演;误用: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经常被误用的四字成语及其解释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以前”“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准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协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协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
常误用为贬指。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点。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常被误用的60个成语你用错过吗1. 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要求。
常用作对人有所请托的客套话。
误用:有些退休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2. 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误用:有的年青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殄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3. 歌功颂德多用于贬义。
误用:这些作家用他们的火一般的激情,为社会主义歌功颂德。
4.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误用:“五一”长假,来黄山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不绝如缕。
5. 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同“拍手称快”。
误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了老百姓,真是大快人心。
6. 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多指不好的事。
误用: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父母的要给子女做出表率,上行下效嘛。
7.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
误用: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 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误用:这块天然宝石,晶莹剔透,八面玲珑,光彩夺目,可称世间极品。
9.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误用: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10. 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
指从现在往后,多指不好的情况。
误用:自从电视上看了《少年英雄方世玉》,我就迷上了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几页偷看,长此以往,我的学习成绩渐渐退步了。
11.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贬义。
误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家小店不仅装饰一新,而且转变了服务作风,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12.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
含褒义。
误用:他拿了人家的红包,于是便投桃报李,没有经过正常手续就把工程承包给了他。
自媒体经常误用的八个成语
1. 亡羊补牢:本意是指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有些自媒体常把亡羊补牢误用为事情已经发生后再做补救已经没有意义了。
2. 画蛇添足:本意是指在已经很完美的事物上再做多余的修饰,但有些自媒体常把画蛇添足误用为补充更多无关的内容,使事物变得杂乱无章。
3. 杯弓蛇影:本意是指因为过度警惕而对无关的事物产生过度猜疑,但有些自媒体常把杯弓蛇影误用为过度炒作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制造不必要的恐慌。
4. 刻舟求剑:本意是指人们习惯性地按照已有的习惯去做事,而不注意事物的实际变化,但有些自媒体常把刻舟求剑误用为坚持老一套的做法而不愿意改变。
5. 守株待兔:本意是指只顾眼前的利益,不注意观察事物的变化,但有些自媒体常把守株待兔误用为只顾眼前的点击率而没有长远规划。
6. 杀鸡取卵:本意是指为了追求暂时的利益而破坏事物的长远发展,但有些自媒体常把杀鸡取卵误用为只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长期发展。
7. 指鹿为马:本意是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有些自媒体常把指鹿为马误用为刻意歪曲事实、曲解他人言论。
8. 声东击西:本意是指采取迎击对手的行动,但有些自媒体常把声东击西误用为刻意转移视听、制造混乱。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日常生活中,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误用或错用的成语,误用或错用成语,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妨碍思想的正常表达。
在多年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常误用或错用的成语。
一、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
例: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很明显,这里是把‚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错用了,‚耸人听闻‛带贬义,而‚骇人听闻‛是中性词,根据语境,要用‚耸人听闻‛。
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本市市场管理混乱,要解决管理混乱的问题,只能釜底抽薪,不能扬汤止沸。
例句: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人大代表呼吁过,政府部门整治过,但人们对整治结果不敢恭维,因为这种整治不过是扬汤止沸。
三、独树一臶,独占鳌头独树一臶:指自成一家,一般指在学术上。
独占鳌头:比喻居首位或第一名。
例句: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臶,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原职期。
在该例句中,‚独树一臶‛为‚独占鳌头‛的误用。
四、振振有词,侃侃而谈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
侃侃而谈:指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多为褒义。
例句: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
这个句子中,把感情色彩弄错了,应该用‚振振有词‛,不能用‚侃侃而谈‛。
五、鱼龙混杂,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用这两个成语,一定要注意各自的范围,在报刊上经常见到二者的误用。
例句:我国的电器市场,厂家众多,品种繁杂,鱼龙混杂,给规范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这里应该用‚鱼目混珠‛,不能用‚鱼龙混杂‛。
被误用的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成语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被误用的成语,欢迎欣赏被误用的成语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理解为“没有成功”。
2.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3.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
4.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5.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常误用为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刊,删改。
易误把“刊”理解为“刊登”。
7.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8.处心积虑:存心已久,反复思虑。
贬义。
9.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用来指慷慨解囊之人。
10.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现多误用为两方闹纠纷到法院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
11.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12.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13.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4.毁家纾难:指献出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褒义词。
15.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6.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
17.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18.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19.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为形容没有特长。
20.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
常误用为自然景观,相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21、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22、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23、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24、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25、空前绝后:“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26、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常被误用的成语
1. “空穴来风”,很多人都以为是说没有根据的事情,哎呀呀,其实是说有原因的呀!就好比说:“他说我坏话,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意思是肯定是有缘由的。
2. “差强人意”呀,可不是说让人不满意,反而是还算能让人满意呢!举个例子呀,“这次考试成绩差强人意”,那就是还说得过去咯!
3. “首当其冲”,可不是说首先要做什么,而是最先受到影响的呀!你看,“地震了,这栋楼首当其冲地倒下了”。
4. “目无全牛”,不是说这人狂妄自大,而是形容技艺熟练到了极点呀!就好像说“他解牛真是目无全牛,厉害极了”。
5. “万人空巷”,可不是街道上没人呀,而是人都跑出来热闹啦!比如说“有明星来了,这里万人空巷”,多热闹呀!
6. “久假不归”,不是说长时间请假不回来,而是借了不还呀!就像说“他借走那本书久假不归,真让人郁闷”。
7. “春意阑珊”,不是春天正热闹呢,而是快结束啦!“都已经春意阑珊了,花期也快过了”,是不是很好理解啦?
8. “文不加点”,可不是说文章没有标点呀,而是写文章特别快还特别好呢!“他写作文文不加点,一挥而就”。
9. “罪不容诛”,不是说罪恶还不够被杀,而是罪恶极大,死都不解恨呀!你想想,“那家伙干了那么多坏事,真是罪不容诛!”
哎呀呀,成语真不能乱用呀,用错了可就闹笑话啦!咱们可得好好学学这些正确的用法,免得说错啦让人笑话呀!。
成语典故--八个常被误用的成语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
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博友。
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
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八种常见成语误用的类型1、张冠李戴2、望文生义3、重复赘余4、自相矛盾5、不分轻重6、不辨色彩7、不合逻辑8、不当修饰一、张冠李戴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张冠李戴,就要闹出笑话。
①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用于描述人工制作的东西,对象错)②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常修饰高大的建筑物,对象错)③她终于认识了自己,战胜了自我。
在新的学年里,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驾齐驱,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并驾齐驱”用来陈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范围错)④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筚生辉。
(“篷荜生辉”作为谦词,用于说话者,对象错)⑤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倚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围错)⑥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地一闪而过,快捷如飞。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对象错)⑦三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长莺飞,春光迷人。
(“草长莺飞”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词语,对象错)⑧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对象错)⑨文章生动细致的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型、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楚楚动人”是形容女人打扮鲜明,姿态娇柔,能打动人。
对象错)⑩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二、望文生义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确定其意义,导致误用。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这就造成了有些成语很容易从字面上去理解而造成误解和误用,为了避免误用成语而贻笑大方,搜集整理了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供大家学习。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常被用错的成语
以下是 8 条关于常被用错的成语:
1. “首当其冲”可不是第一个冲上去的意思呀!比如说,“在这场比赛中,我们排球队可不能首当其冲地去失误啊!”这里的“首当其冲”指的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 “差强人意”也不是让人不满意呀!就像“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也差强人意了!”它其实是大体上还让人能接受的意思。
3. “万人空巷”不是说巷子里没人呀!“听说那位大明星要来,到时肯定会万人空巷啦!”实际上是说人都从巷子出来到街上了,形容非常热闹。
4. “美轮美奂”可不是形容人漂亮哦!“哇,看那栋建筑,真是美轮美奂!”是形容建筑物壮观华丽。
5. “明日黄花”和明天的黄花可没关系哟!“你这套方法都成明日黄花啦,还在用!”表示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6. “不刊之论”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呀!“他的见解那可是不刊之论,很有价值呢!”指的是不能改动的正确言论。
7. “久假不归”可不是假期久了不回来!“他借了那本书久假不归,真过分!”是说借了很久不还。
8. “目无全牛”不是说眼里没有整个牛呀!“这位厨师的技术真是高超,已经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了!”是说技艺非常熟练。
哎呀,这些成语是不是很容易被弄错呀!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可得多注意呀,别闹笑话咯!。
成语典故--八个常被误用的成语
中国成语,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生吞活剥,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原始真意,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长期的、集体的以讹传讹,逐渐掩盖了成语的本来面目。
其实,这种近乎数典忘祖的无知,早已约定"俗"成?这里姑且挑选八个最常见的"成语",以飨博友。
恐怕至少会有12亿中国人,没资格说自己百分之百地跨过去。
即便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幸免。
1、七月流火
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豳风》里这两句话
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
2、娑婆世界
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
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
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
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
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
"床笫"也就是床铺。
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明日黄花
指"过时之物"。
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
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
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
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
华丽。
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
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聩,耳聋。
"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
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
尝尝鲜儿吧您呐。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根据孔子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