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硬化和感染,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和组织坏死的一种并发症。
该疾病以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提早进行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介绍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方法。
一、症状体征1. 疼痛:糖尿病足往往由神经病变引起的无痛性病变先天疗法者。
2. 感觉丧失:糖尿病足患者常出现感觉减退、触觉异常等症状,如触觉、温度和震动感的丧失等。
3. 全身炎症反应:糖尿病足感染时,全身炎症反应常表现为恶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症状。
4. 潮湿水肿:由于淋巴循环障碍,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下肢水肿,患处皮肤湿润。
5. 病变区肿胀:糖尿病足患者受到感染后,常出现病变区域红肿、渗液等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1. X线检查:X线检查可发现糖尿病足患者的骨骼异常,如骨质疏松、骨折、关节破坏等。
2. CT扫描:CT扫描可了解糖尿病足跟其他感染性骨关节疾病的鉴别。
CT扫描能够提供清晰的切面图像,帮助确定骨骼、关节和软组织的病变。
3.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适用于表浅部分组织的检查,可以评估病变部位的软组织结构、积液、肿块和血流状态。
4. 核医学检查: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和骨显像(SPECT-CT),能够帮助评估骨骼病变的程度和炎症范围。
三、实验室检查1. 血糖水平:糖尿病足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等指标常升高。
2. C-反应蛋白(CRP):CRP是血清中的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时显著升高。
3. 白细胞计数:糖尿病足患者常伴有全身或局部感染,白细胞计数增高。
4. 血沉: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沉常增高,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
5. 细菌培养:糖尿病足患者感染时,常采集患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菌种。
四、其他鉴别诊断方法1. 皮肤活检:皮肤活检适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通过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8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及分析目的探究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28例,其均接受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CT对糖尿病足的检出率(96.43%)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75.00%)(P<0.05);糖尿病足患者经CT检查的软组织病变检出率、骨质疏松检出率、血管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的检出率(P <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接受X线与CT检查均可取得较高的价值,其中CT与X线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对患者的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显示,临床可根据患者X线和CT检查的结果来分析其疾病的发展情况,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
标签:糖尿病足;X线;CT;影像表现[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X ray and CT imaging examination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Methods 28 cases of diabetic foot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for X ray examination and CT examination,and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est rate of CT in diabetic foo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X ray,(96.43% vs 75.00%)(P<0.05),and the test rates of soft tissues lesions,osteoporosis and vasculopathy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X ray(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X ray and CT examination in diabetic foot patients is high,which can more clearly show the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vascular les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can b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X ray and CT examination results of patients thus making the targeted treat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Diabetic foot;X ray;CT;Imaging performance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的一种,患者一旦患病,则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漸升高的趋势,其已经是对人们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问题之一[1]。
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足底溃疡、感染和骨髓炎等严重病变。
其中,足部骨髓炎作为糖尿病足的并发症之一,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表现。
I. 影像学检查方法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MRI)。
X线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可以显示骨质的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吸收、骨质硬化等。
而MRI则能提供更为细致的影像信息,包括骨髓水肿、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等。
II. 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在X线上表现为以下特征:(1)骨质疏松:病灶部分或整体骨质变薄,骨小梁稀疏,骨密度减低。
(2)骨质吸收:局部或弥漫性骨吸收区域,呈现骨质破坏。
(3)骨质硬化:病灶部分或整体骨质密度增高。
(4)骨膜下反应:骨膜增厚,骨膜下有斑点状或分叶状钙化。
2. MRI表现MRI是评估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骨髓水肿:在T2加权像上呈现高信号,表明骨髓充血和水肿。
(2)骨质破坏:呈现低信号,表明骨质受损。
(3)软组织肿胀:足部周围的软组织可见水肿和炎性改变。
(4)关节积液:受累关节表现为积液。
III.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意义通过上述影像学表现的评估,可以进行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初步诊断,进一步指导治疗。
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X线和MRI的综合应用,这两项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无创伤等特点,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监测治疗效果,改变治疗方案等。
IV. 治疗与预防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糖尿病控制、创面护理等。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掌握骨髓炎的动态变化情况和感染范围,指导手术与恢复进程。
为预防糖尿病足的足部骨髓炎的发生,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避免创伤和感染。
糖尿病足检查报告单
住院号:床号:病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程:联系:申请医生:报告时间:ID 号:
糖尿病足风险因素:
截肢史有否足溃疡史有否周围神经病变有否周围血管病变有否足部畸形有否视力障碍有否糖尿病肾病有否血糖控制差有否吸烟史有否
糖尿病足局部检测:
1、皮肤:
色泽:左右
下肢正常苍白暗紫正常苍白暗紫足正常苍白暗紫正常苍白暗紫
厚度:左右
下肢有否
足有否
干燥:左右
下肢有否
足有否
皲裂:左右
下肢有否
足有否
感染:有否
左右
下肢
足
细菌培养结果
溃疡:有否
诱因:物理的化学的其它
数量:单发两处多发
部位:浅(皮肤表面)较深(影响肌肉)深(影响到骨)性质:神经性缺血性混合性
胼胝:有否
左右
前足掌后跟外侧内侧趾尖前足掌后跟外侧内侧趾尖水疱:左(大小、数目)右(大小、数目)下肢
足
2、骨骼肌
畸形:有否
Charcot关节左右
爪状趾左右
拇跖骨突出左右
肌肉萎缩(跖骨间):有否
左右
神经检测:(附报告)左右10g尼龙丝
128-Hz
针刺感
踝反射
VPT
血管检测:(附报告)左右足背动脉搏动
ABI
经皮氧分压
结论与建议: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3、左ABI< 0.9 右ABI< 0.9 提示下肢外周动脉狭窄或闭塞,建议下肢血管造影或CTA。
双侧ABI >0.9。
4、糖尿病足Wagner 级。
报告者:
审查医生:
报告时间:。
糖尿病足X线表现分析(附5例报告)糖尿病患者在疾病中、晚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当其并发骨关节改变时,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中,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坏死与感染发生率最高,且多见于久病老年患者,称为糖尿病足病。
该病因为足溃疡久治不愈而致严重感染、坏疽,最后不得不截肢以保全患者的生命。
据报道,在欧美国家非创伤性截肢的患者中,32%~50%为糖尿病足病,而50岁以上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病史长而又控制不良者,易并发糖尿病足病。
因此,糖尿病足病的早期诊断与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通过对糖尿病足的临床X线分析,进一步探讨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发病机制,研究X线平片对糖尿病足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5例资料完整的病历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在50-65岁之间,病程时间长,一般病程5-20年之间,平均12.5年。
主要临床表现:5例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典型糖尿病症状;3例有无痛性肿胀及长袜状知觉消失;4例足背动脉波动减弱;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溃疡及坏疽。
5例患者均摄有双足标准正斜位X线平片。
实验室检查:血糖为11.3-14.8mmol/L,尿糖(-)。
2 X线表现骨骼表现好发于足着力点的跖趾部,主要表现为:(1)骨端骨质吸收,跖趾骨出现局限性骨质破坏(5例);(2)骨干萎缩,趾骨干对称性变细,部分跖骨呈笔尖征(3例);(3)骨性关节炎表现在跖趾关节或趾趾间隙变窄(5例);(4)病理性骨折(1例)。
3 讨论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而以高血糖为其共同主要标志。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多种合并症。
其并发骨关节病的发生率为0.1%~6.8%不等,而尤以足部多见。
3.1发病机制探讨该病是由于神经病变、缺血、感染及糖、蛋白质、钙、磷代谢障碍等综合因素协同作用所致,但可能是其中一种因素起主要作用。
糖尿病足的X线及CT影像对比差异分析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X线及CT影像表现及检出率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
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4例68足已行X线、CT检查及骨密度测定的糖尿病足患者,对下肢及足部的软组织异常改变、骨质破坏、关节异常改变及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血管钙化5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差异。
结果CT对糖尿病足患者中发生异常改变的各种组织结构检查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
结论CT可以更早、更细致、更全面估计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治疗及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糖尿病足;X线及CT 影像;差异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患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1]。
而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逐步增加,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家庭和谐,成为致残,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统计糖尿病足截肢率约为非糖尿病因素截肢率的15倍[2]。
糖尿病足检查方法较多,有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测定、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足部X线、足部CT、足部MRI,下肢血管造影,溃疡表面分泌物培养,神经传导速度等。
该次研究于2013年6月—2017年6月特地选取影像学检查中的X线及CT 2种检查方式,对比分析糖尿病足X线及CT影像表现差异,以求达到更早、更细致、全面估计糖尿病严重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该院经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足的患者54例共68足,其中14例为双足。
所选取的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2例患者具有典型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的‘三多一少’临床表现。
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在54~83岁之间,平均年龄(64±3.7)岁,糖尿病史6~24年,平均病程(10±2.4)年。
糖尿病足MRI影学诊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长期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导致的严重慢性并发症,是非外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伴有足部疾病,其中继发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均可能导致足部畸形,甚至截肢。
磁共振MRI对于早期明确诊断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足临床表现包括足部疼痛肿胀、麻木、蚁行感、感觉迟钝或丧失、间歇性跛行、休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病理特点糖尿病足是由血管、神经、感染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类疾病,早期表现为皮肤红肿、骨质疏松、骨髓水肿,晚期则表现为软组织感染、脓肿、蜂窝织炎、骨髓感染、坏疽。
其中血管性病变为主要的因素之一,主要是由糖原染色阳性的糖蛋白沉着于血管内皮下而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粥样硬化等因素所致,最终造成中小动脉钙化、管腔狭窄,引起足部的血供不足。
MR影学表现:1、软组织病变表现:足部皮肤肿胀、溃疡、红斑、硬茧、窦道、瘘管、急性蜂窝织炎。
MR表现为皮下脂肪层斑片状T1WI低、T2WI等低信号影,压脂序列见高信号影,外周包膜完整,如见破溃,皮肤连续性中断,提示溃疡及窦道形成,肌间间隙见信号不均及气体影,提示蜂窝炎。
脓肿增强可见环形强化。
2、骨质病变:足部构成骨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关节半脱位及脱位、神经性关节病关节炎、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在压脂序列相见斑片状模糊不清高信号影。
3、肌肉肌腱病变表现以化脓性肌炎、坏死性筋膜炎、肌肉坏死为主,MR表现肌腱周围长T1长T2液性信号影。
4、MRA的表现,对于明显糖尿病患者的足踝部MRI检查,应该考虑进行MRA检查。
由于足部血供细小,且有可能血管壁硬化狭窄,建议使用对比剂增强的的三维MRA扫描,MRA 能清晰显示足部血管解剖结构及位置、血管狭窄程度、足部血流情况,从而获得临床需要的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漫、肺动脉以及足底分支血管、足背动脉、足外侧动脉的影像资料。
5、MR对糖尿病足神经成像。
MR可清晰显示足部神经大小、形态及走向。
实用标准文案大全糖尿病足典型病例分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管外科杨淼一、概述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
严重者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可以迅速发展, 处理不当会严重致残。
目前,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正足部走入临床,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足下部血液灌注,不但效果明显,而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约了社会成本。
临床常用的糖尿病足 Wanger 分析法显示糖尿病足分为 6 级,其中 0 级为尚未溃疡但会发生溃疡因素。
1 级和2 级为轻微的溃疡,经过积极治疗后,大多数可以痊愈。
3 级到 5 级为中度到重度的感染,即使积极治疗仍然不可避免的切除局部或整条肢体。
临床治疗的目的为:控制感染、促进溃疡愈合和防止复发。
当下肢供血不足将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自愈能力的下降。
而所有的药物治疗必须通过血液输送到感染组织,只有良好的血供才能保证组之间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所以治疗糖尿病足应该重视早期血运重建。
二、病例分析患者资料:男性, 78 岁,双下肢间歇性跛行 10 年,加重 3 个月,既往糖尿病 8 年;脑梗塞 4 年,无后遗症。
术前的 CTA 显示(图 1),患者的膝盖动脉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闭塞,主要表现为双侧的胫前动脉闭塞。
经介入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术后的可控比测压显示,右侧为 1. 20,左侧为 1. 08,加术前有所好转。
患者的渐行骨髓症状也得到有效地改善(见图 2)。
本例患者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糖尿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与症状往往不一致,而且患者的踝功比值不能准确反映血管病变的程度,对于糖尿病患者有必要进行早期干预,尽管早期干预,仍有糖尿病患者膝下血管病变不能完全开通。
如本例的左侧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一般情况,患者女性, 76 岁,主因双足肿痛个月,右足第二趾红紫 3 天入院。
记往糖尿病史 15 年。
查体,双侧股腘动脉可及,双侧胫后动脉可及,较弱。
双侧足背动脉未及。
术前 B 超。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足病的x线、ct、mri影像表现、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现糖尿病早期骨质及血管改变,提示临床及早干预治疗。
方法:对72例糖尿病性足病患者行x线dr平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22例进行螺旋ct检查、24例mri检查,28例进行双下肢超声检查,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糖尿病足最常侵犯的足骨为跖骨和近端趾骨,x线表现:骨质疏松36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12例,骨端骨质吸收破坏30例,骨干萎缩6例,骨性关节炎4例,神经性骨关节病4例,软组织肿胀及血管壁不规则钙化,12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而ct显示骨质稀疏明显,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此12例患者明确诊断为骨质稀疏。
同时ct 扫描了解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尤其是血管壁钙化明显优于x 线片。
本组20例可清晰显示各期足背及跖、趾间的小血管壁钙化、糖尿病足mri表现:①软组织水肿;②软组织溃疡;③骨髓炎;④神经性骨关节病;⑤关节腔积液;⑥关节脱位。
结论:糖尿病临床ⅰ期即可出现骨质及血管改变。
x线平片检查是糖尿病足诊断主要检查手段,ct在显示关节骨结构重叠及骨髓腔内细微骨质改变方面优于普通x线片。
ct扫描可清晰显示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程度及早期骨质改变。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能够显示x线平片难以显示的早期骨髓水肿,对区分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部位及范围较x线平片具有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关键词糖尿病足外周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骨质疏松骨关节改变糖尿病患者在疾病中、晚期易并发骨关节改变,称为糖尿病性骨关节病,其中足部骨关节及软组织坏死与感染发生率最高[1],称为糖尿病性足病(简称糖尿病足)。
尤多见于久病老年患者,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与神经、血管病变及感染密切相关,是由于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而继发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的DR、CT及MRI影像的比较研究邓娜1,王成立2,章思竹2,林雅萍21.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医学影像科,福建泉州362000;2.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放射诊断科,福建泉州362000[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数字X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 DR)、CT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接诊的87例糖尿病足患者和87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均提供DR、CT和MRI诊断,分析3种诊断方式在糖尿病足中的诊断效果。
结果MRI诊断糖尿病足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DR、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综合诊断有85例骨质疏松、25例骨端骨质破坏、72例软组织肿胀、85例血管壁钙化、13例神经性骨关节病,MRI诊断对于骨质疏松、骨端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血管壁钙化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应用DR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均可以得到理想诊断效果,但其中MRI的诊断效果更佳。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CT诊断;数字X线摄影术诊断;糖尿病足[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9(a)-0170-04 Comparative Study of DR, CT and MRI Images of Diabetic FootDENG Na1, WANG Chengli2, ZHANG Sizhu2, LIN Yaping21.Department of Medical Imaging, 910th Hospital of the United Logistics Force,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000 China;2.Department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910th Hospital of the United Logistics Force,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pplication of digital radiography (DR),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Methods 87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oot and 87 patients with simple diabete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910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Support Force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ll of whom provided DR, CT and MRI diagnosis, and analyzed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three diagnostic methods in diabetes foot.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foo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R and C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ased on clinical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there were 85 cases of osteoporosis, 25 cases of bone destruction, 72 cases of soft tissue swelling, 85 cases of vascular wall calcification, and 13 cases of neurogenic osteoarthropathy.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MRI for osteoporosis, bone destruction, soft tissue swelling, and vascular wall calcific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DR and CT diagnosi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R diagnosis, CT diagnosis and MRI diagnosis in diabetic foot patients can get ideal diagnostic effect, but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MRI is better.[Key words] MRI diagnosis; CT diagnosis; DR diagnosis; Diabetic foot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导致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减少并发症出现,从而减少患者的截肢率。
糖尿病足影像学评价及研究进展王渠,康彧,韩志芬,胡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四川成都610036[摘要]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或者伴发感染后可能面临截肢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涉及局部微循环障碍,而影像学是评价血管病变的主要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信息。
本文对近年来超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影像技术在评价糖尿病足血管、软组织及骨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感染;影像学[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9(a)-0194-05 Imagin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WANG Qu, KANG Yu, HAN Zhifen, HU Min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036 China[Abstract] Diabetic foot is one of the common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the incidenc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Especially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prolonged ulcer or ac⁃companied by infection may face the risk of amputation, and even endanger the patient's lif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foot are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including local microcirculation disorders, and imaging is the main means to evaluate vascular diseases, which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ultrasou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nd other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e evaluation of blood vessels, soft tissues and bones of diabetic feet in re⁃cent years was reviewed.[Key words] Diabetic foot; Vascular disease; Infection; Imaging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患病人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其众多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1],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的发生与足部微循环关系密切,是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和(或)外周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将DF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2]。
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及对比分析72例
目的对糖尿病足病的X线、CT及MRI影响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为患者后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和参考。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每组各自24例患者,其中A 组患者采用X线进行诊断检查;B组患者采用CT进行诊断检查,C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检查的表现。
结果对糖尿病性足病患者采用不同影像方式检查后,其结果显示:A组患者检查出骨质疏松者11例,关节旁皮质骨缺损者10例,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1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车未发现异常状况;B组患者检查出患者有血管壁钙化现象明显优于A组患者,此外MRI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软组织水肿、骨髓炎、神经性骨关节病变及血管改变情况。
结论在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进行诊断检查时,X线平片能够对患者的病状进行诊断,CT扫描检查能够更加清晰观察到患者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状况,而MRI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细微解剖结构,提高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其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影像检查。
标签:糖尿病性足病;影像表现;对比
糖尿病性足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由于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和治疗阶段出现了骨关节改变症状,且伴有软组织坏死和足部骨关节感染情况发生。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此病与神经系统、血管病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病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由于足溃疡久治不愈而发生重度感染,使得患者致残,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1]。
本文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分别对患者进行X线、CT和MRI影像检查,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为糖尿病性足病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指导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足病患者共72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糖尿病性足病病理分析后,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将其均分成三组,A组、B组和C组患者各自24例,其中A组患者经X线诊断检查,该组中男性患者占15例,女性患者占9例,患者年龄33岁~8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
2.3±2.6)岁,患者病程8年~20年,平均病程为(12.5±2.4)年,B组患者经CT诊断检查,该组中男性患者占14例,女性患者占10例,患者年龄30岁~79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4.1±2.3)岁,患者病程在7年~24年,平均病程为(1
3.4±2.2)年,C组患者经MRI诊断检查,该组中男性患者占10例,女性患者占14例,患者年龄34岁~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8±3.8)岁,患者病程7年~19年,平均病程为(111.4±2.1)年,A组、B 组和C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研究。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对A组患者采用X线诊断检查,对患者均以GE数
字DR机进行拍摄,诊断和检查双足正斜位、侧位片。
对B组患者采用CT诊断检查,采用GE公司64排全身CT扫描机全面扫描后,观察患者血管壁钙化现象,C组患者经MRI 检查,对患者采用GE1.5T磁共振扫描机检查,重点检查患者腰椎、髋关节部位,了解其软组织及骨折解剖情况,对比三组患者采用不同影像的结果[2]。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足部骨关节改变情况、软组织、骨质解剖情况及有无感染,并做好详细记录。
1.4统计学分析研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用%具体表示,若P<0.05则组间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若P<0.01,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对72例糖尿病性足病患者经不同影像检查后,A组患者检查出骨质疏松者11例,占有率为(45.8%),关节旁皮质骨缺损者10例,占有率为(41.7%),神经性骨关节病2例,占有率为(8.3%),1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车未发现异常状况,占有率为(4.2%);B组患者检查出患者有血管壁钙化现象明显优于A组患者。
此外MRI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软组织水肿、骨髓炎、神经性骨关节病变及血管改变情况,且C组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相比A组更清晰,能够观察到患者微组织结构。
3讨论
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足病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病又称为肢端坏疽,且以肢端疼痛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特征[3]。
糖尿病性足病是由于患者血管性发生病变和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并伴有合并感染。
患者的发病部位主要表现趾间关节边缘、骨的韧带附近出现骨质破坏。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性足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因此,对该病的诊断、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后期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指导和参考[4]。
本研究结果发现:X线作为骨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能够观察到患者化脓性骨关节炎,CT比X线更具有优越性的地方表现在,它具有高分辨率,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患者发病关节端骨质破坏程度,且对关节腔内游离体和关节腔积液情况能够全面了解;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特征,对于患者骨质的异常变化及软组织变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水平,同时这种影像还可以显示细微的解剖结构,对糖尿病性足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和检查依据,以便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出现感染[5-7]。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三种不同影像表现,根据各自影像诊断检查的优势提醒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在诊断检查时可以将三种影像相结合,共同作为判断糖尿病性足病的诊断依据。
此外提醒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
治疗,有效降低致残率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川,杨启明.82例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02(20):204-205.
[2]冉兴无,赵纪春.加强多学科协作团队建设,提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足病的诊治水平[J].四川大学学报,2013,05(22):325-328.
[3]陈大伟,宋元霞.糖尿病足病患者踝肱指数和下肢动脉造影特点及相关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2012,07(15):202-203.
[4]王焕萍,夏淑媛.探讨糖尿病足X线及CT的影像表现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4,11(01):324-328.
[5]王永刚.糖尿病性足病11例X线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02(10):111-114.
[6]梁丽荣,谭岩,赵维彦,等.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04(03):102-104.
[7]孟晟,朱砚.2型糖尿病足病临床放射学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8,05(22):125-128.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