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震动速度公式
- 格式:xls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爆破安全规程》(G B6722-2003)规定的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注1: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注2: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
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列数据:硐室爆破<20Hz;深孔爆破10Hz~60Hz;浅孔爆破40Hz~100Hz。
a、选取建筑物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质量、新旧程度、自振频率、地基条件等因素。
b、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与古迹的安全允许振速,应经专家论证选取,并报相应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c、选取隧道、巷道安全允许振速时,应综合考虑构筑物的重要性、围岩状况、断面大小、深埋大小、爆源方向、地展振动频率等因素。
d、非挡水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允许振速,可按本表给出的上限值选取。
安全允许标准
/
.0~7.0
.0~3.0
~15~20~30
围岩状况、断面大小、深限值选取。
可参考下列数据:硐室爆质量、新旧程度、自振频应经专家论证选取,并报相
.0~12。
注:各栏取值范围内数值,可用插值法确定。
当考虑爆破区与观测点或防护目标的高程差对近地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的影响时,可
新浇筑大体积砼基础面上安全质点振动速度
W--爆破装药量,齐发时取总装药量,分段起爆时视具体条件取有关段的或最大一段的
D、H--爆破区药量分布的几何中心至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的水平距离和高和差
K、α、β-—与地质条件、岩体特性、爆破条件,以及爆破区与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K、α-—与地质条件、岩体特性、爆破条件,以及爆破区与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有关V--质点振动速度,cm/s;;
质点振动速度传播规律的经验公式
D--爆破区药量分布的几何中心至观测点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的距离,m;
W--爆破装药量,齐发时取总装药量,分段起爆时视具体条件取有关段的或最大一段的
V--质点振动速度,cm/s;;
α
)/(3D W k V =β
α)/()/(33H W D W k V =
时,可用下述经验公式:
一段的装药量,kg
高和差,m;
或建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有关的常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筑物、防护目标相对位置等有关的常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一段的装药量,kg。
爆破振动计算公式含义引言。
爆破是一种常见的矿山开采和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利用爆炸能量来破碎岩石或者混凝土等材料,从而实现开采或者拆除的目的。
然而,爆破也会产生振动波,这些振动波可能对周围的建筑物、设施和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对爆破振动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爆破振动计算公式的含义。
爆破振动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爆破振动的影响范围和强度的工程公式。
其含义可以简单归纳为,通过爆破参数、岩石性质和距离等因素,来预测爆破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一般来说,爆破振动的计算公式包括了爆破参数、岩石性质和距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而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振动的传播范围和强度。
爆破振动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V = KQ/r^n。
其中,V代表振动速度,K代表一个与岩石性质和爆破参数有关的常数,Q代表爆破药量,r代表观测点到爆破点的距离,n代表一个与岩石性质和传播介质有关的常数。
上述公式中,爆破药量Q是爆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了振动的强度。
而观测点到爆破点的距离r则决定了振动的传播范围,距离越远,振动的影响范围就越大。
而常数K和n则是与岩石性质和传播介质有关的参数,它们决定了振动的传播特性和衰减规律。
爆破振动计算公式的应用。
爆破振动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预测爆破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程度,从而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物和设施,以减小振动对其造成的影响。
其次,爆破振动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评估爆破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此外,爆破振动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指导爆破施工的安全管理,从而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在矿山开采和建筑施工中,爆破振动计算公式还可以用来优化爆破参数和方案,以减小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选择爆破药量、爆破点位置和爆破时间等参数,可以减小振动的强度和传播范围,从而降低对周围建筑物、设施和环境的影响。
爆破震动安全技术爆破震动安全允许震速爆破振动强度计算1V=K·Q1/3/Rα式中Q:一次起爆最大药量;kgV—控制的震动速度,cm/sK-爆破介质为普坚石,但保护的民房与爆破地岩石之间的有些软岩与土层相隔,R-装药中心至保护目标的距离 m在不同距离上的的地面质点震动速度计算如表:爆破震动速度表爆动安全允许距离式中:KR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单位为米M;Q ——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一段药量,单位为千克kg;V ——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振动安全允许速度,单位为厘米每秒cm/s;K、α——与爆破点至计算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为确保爆区周围人员和建筑物等的安全,必须将爆破震动效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目前通常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来控制或减弱爆破地震效应1限制一次齐发爆破的最大用药量确定合理的爆破规模及正确的爆破设计与施工,充分利用爆炸能的有用功,也就是根据爆破的目的要求和周围环境情况,按允许最大地震效应原则应用公式计算确定一次允许起爆的最大药量;如: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最大安全允许震速为3.0cm/s,可计算出最大起爆药量为17kg;K 取250,a取1.8,R为30m;2采用微差爆破技术根据微差爆破原理,采用微差爆破技术可以使爆破地震波的能量在时空上分散,使主震相的相位错开,从而有效地降低爆破地震强度,一般可降低30%~50%;3预裂爆破或减震沟减震在爆破区域与被保护物体之间,预先钻凿一排或二排密集减震孔、或采用预裂爆破形成一定宽度的预裂缝和预开挖减震沟槽等,均可收到明显的减震效果,一般可减弱地震强度30%~50%;为了提高减震效果,预裂孔、缝和沟应有一定的超深20~30cm或宽度不小于1.0cm,而且切忌充水;4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炸药降震根据能量平衡准则,采用低爆速、低威力可以明显地降低爆破地震强度;5采用合理的装药结构实践证明:装药结构对爆破震动有明显的影响;装药越分散,地震效应越小;常采用不耦合装药、空气间隔装药、孔底空气垫层装药等减震;6采用合理的起爆顺序试验研究表明,在垂直于炮孔连心线方向上地震速度较大;因此,根据爆区条件和被保护物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起爆方向或顺序可以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7注重爆破地震效应监测对于一些重要的保护设施或爆破,应采用振动仪表进行爆破安全监测,为安全检算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爆破飞石安全技术飞石产生的原因爆破飞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造成飞石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爆破能量过剩;爆破时所装的炸药除将指定的介质破碎外,还有多余的爆生气体能量;它若作用于某些碎块上,将使其获得较大的动能而飞向远方;2 软弱面影响;由于被爆介质结构不均匀,如有软弱面和地质构造面时,会沿着这些软弱部位产生飞石;同样在混凝土浇注结合面、石砌体砂浆结合面、砖砌体的灰缝等软弱部位也易产生飞石;3 爆破参数设计不当;设计时由于某些爆破参数选择不当,如爆破作用指数或炸药单耗取的过大;最小抵抗线过小等也都会产生个别飞石;4延迟起爆时间不合理;微差爆破设计合理,将会减少空气冲击波、噪声和爆破飞石的产生,也会降低爆破震动效应,但若延迟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产生飞石;5起爆顺序不合理;起爆顺序安排不当,可能造成后起爆炮孔的夹制作用太大,岩石不能朝向最小抵抗线移动而向上抛掷,形成“冲天炮”而引起飞石; 6堵塞长度不够;炮孔孔口堵塞长度小于最小抵抗线长度时,使爆破碎块抛向孔口,产生飞石,堵塞质量不良,也会产生飞石;7施工不当;由于施工的误差,可能导致最小抵抗线的实际值的变小或方向改变等,易产生飞石;其它如装药量过大、起爆顺序改变等都会引起飞石; 8覆盖防护质量不合格特别是拆除爆破也是产生飞石的重要原因之一露天岩土爆破个别飞石对人员的安全距离对爆破飞石的控制与防护1搞清被爆体的性质和结构:设计施工前应摸清被爆介质的情况,详尽地掌握有关资料,然后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2优选爆破参数:在能够达到工程目的的前提下,应尽量采取炸药单耗较低的爆破方式,并设法降低实际炸药消耗量;最小抵抗线的大小及方向要认真选取,一般情况下爆破指数不宜过大;施爆前要对各种爆破参数进行校对,如差误较大应采取补救措施;3慎重选择炮孔位置:尽量避免将炮位选在软弱夹层、断层、裂隙、孔洞、破碎带、混凝土接触缝和砖缝等弱面处及其附近;4 提高堵塞质量:应选用摩擦系数大、密度大的材料作炮泥;堵塞要密实、连续,堵塞物中应避免夹杂碎石;应保证有足够的堵塞长度,以延长炮泥的阻滞时间;在峒室大爆破中,装药应避开断层和破碎带,其间应予以堵塞;5 采用适宜炸药和装药结构:爆破的类型很多,要根据其特点选用适宜炸药和装药结构,如采用低威力、低爆速炸药,以及不耦合装药或空隙间隔装药并反向起爆等;6设计合理的起爆顺序和最佳的延迟起爆时间:避免改变实际最小抵抗线的大小和方向,避免出现“冲突炮”等;7严格施工:施工中认真检查各炮孔布置参数和装药参数,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并能随时根据岩石情况调整爆破参数;8 加强防护:采取上述措施虽可对爆破飞石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可能完全杜绝,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加强防护;在防护中主要是采用覆盖,其材料应以来源方便、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重量、富有弹性和韧性以及透气性和便于搬运、联接为好,如荆笆、竹笆、草袋、旧胶带、旧车胎、金属网、厚尼龙塑胶布等;9设置遮挡结构:在爆源与被保护物之间设置遮挡排架,挂钢丝网等其它防护材料,可有效遮挡飞石拒爆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拒爆的概念及危害拒爆是指爆破装药药包经引爆而出现部分或全部未爆的现象,又称盲炮或瞎炮;工程爆破中发生拒爆,不仅影响爆破效果,而且严重影响安全生产,处理时危险性较大;特别是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将会存在严重安全隐含,处理不当会造成安全成事故;由拒爆造成的爆破事故很多举例介绍;因此,必须掌握和分析搞清产生拒爆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安全处理方法;拒爆原因分析拒爆的产生主要除受爆破器材、爆破工艺及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以电爆网路为例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雷管方面1违反爆破安全规程规定,选用了“三不同”雷管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批次或雷管的电阻值相差较大0.3Ω以上;2电雷管质量不合格,又未经质量性能检测;3电雷管受潮或因雷管密封不实防水失效、或超过了雷管的有效贮存使用期限;4雷管起爆能力不够;炸药或装药方面1采用不合格的过期、变质、失效的炸药;2采用直径过小的药卷例如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及其它成型控制爆破,一旦小于该种炸药的临界直径,爆轰不能稳定传播;3装药密度过大例如粉状铵梯装药,超过最优密度,爆速降低;4在有水环境中采用了抗水性能差的炸药;5装药中夹有碎石等,隔断了爆轰波的传播;6间隙效应的影响;起爆电源方面1通过雷管的起爆电流值太小,或通电时间过短;2发爆器内电池电压不足、充电时间过短,未达到规定的电压值便放电起爆;3发爆器的输出功率不足、起爆能力不够;交流电起爆时,电压低,输出功率不够;4发爆器管理保养不当,发爆器主电容容量降低,充电时达不到规定的额定电压值;起爆能力也就自然降低;爆破网路方面1对于电爆网路,网路总电阻过大,超过设计值或发爆器的额定值,且未经改正即强行起爆;2电爆网路错接,接头不牢、不洁净,有水或油腻等到致网路电阻增大 ; 3爆破网路漏接导致个别雷管拒爆或部分雷管拒爆;4电爆网路短路,导致整个爆破网路中无输入电流;5爆破网路漏电、导线破损并与水或泥浆接触,导致实际网路电阻远小于设计电阻 ;拒爆的预防及处理预防拒爆的主要措施:针对以上拒爆产生的原因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拒爆的产生: 1优选爆破材料;特别是应使用合格的雷管和装药,禁止混用三不同雷管过期失效变质的雷管和炸药;2正确选用起爆电源或发炮器,进行起爆能力核算;3进行爆破网路准爆电流的计算,注重电爆网路的连接质量;4连线后进行爆破网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注意装药施工,避免直径过小、密度过大和防止出现间隙效应等;拒爆的处理方法:盲炮处理1 一般规定1.1 处理盲炮前应由爆破领导人定出警戒范围,并在该区域边界设置警戒,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许进人警戒区;1.2应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盲炮,确室爆破的盲炮处理应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方案并经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1.3 电力起爆发生盲炮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盲炮电路短路;1.4 导爆索和导爆管起爆网路发生盲炮时,应首先检查导爆管是否有破损或断裂,发现有破损或断裂的应修复后重新起爆;1.5不应拉出或掏出炮孔和药壶中的起爆药包;1.6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销毁;在不能确认爆堆无残留的爆破器材之前,应采取预防措施;1.7盲炮处理后应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或提交报告,说明产生盲炮的原因、处理的方法和结果、预防措施;2 裸露爆破的盲炮处理2.1 处理裸露爆破的盲炮,可去掉部分封泥,安置新的起爆药包,加上封泥起爆;如发现炸药受潮变质,则应将变质炸药取出销毁,重新敷药起爆;2.2 处理水下裸露爆破和破冰爆破的盲炮,可在盲炮附近另投人裸露药包诱爆,也可将药包回收销毁;3浅孔爆破的盲炮处理3.1 经检查确认起爆网路完好时,可重新起爆;3.2可打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盲炮不应小于0.3 m;对于浅孔药壶法,平行孔距盲炮药壶边缘不应小于0.5 m;为确定平行炮孔的方向,可从盲炮孔口掏出部分填塞物;3.3 可用木、竹或其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孔内填塞物掏出,用药包诱爆;3.4 可在安全地点外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应采取措施回收雷管;3.5 处理非抗水硝铵炸药的盲炮,可将填塞物掏出,再向孔内注水,使其失效,但应回收雷管;3.6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盲炮数目、炮孔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4 深孔爆破的盲炮处理4.1 爆破网路未受破坏,且最小抵抗线无变化者,可重新联线起爆;最小抵抗线有变化者,应验算安全距离,并加大警戒范围后,再联线起爆4.2 可在距盲炮孔口不少于10倍炮孔直径处另打平行孔装药起爆;爆破参数由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并经爆破领导人批准;4.3 所用炸药为非抗水硝铵类炸药,且孔壁完好时,可取出部分填塞物向孔内灌水使之失效,然后做进一步处理;。
爆破振动波长的计算公式爆破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爆炸技术,它可以用于矿山开采、建筑拆除、地质勘探等领域。
在爆破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波,这些振动波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结构物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爆破振动波的特性和计算方法对于工程设计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爆破振动波长是指振动波在介质中传播完成一个完整周期所需要的距离。
它是描述振动波传播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评估振动波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影响程度。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爆破振动波长:λ = V / f。
其中,λ表示振动波长,单位为米(m);V表示振动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f表示振动波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振动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来计算振动波长。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测量这两个参数以及如何应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测量振动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振动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通常可以通过实地测试或者实验室试验来获得。
在实地测试中,我们可以利用地面振动仪或者加速度计等设备来测量振动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实验室试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介质和振动波的实验装置来测量传播速度。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如何测量振动波的频率。
振动波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振动波完成的周期数,通常可以通过振动仪或者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来测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在爆破现场进行实时监测或者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试验来获取振动波的频率数据。
一旦我们获取了振动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数据,就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来计算爆破振动波长。
通过计算振动波长,我们可以评估振动波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安全。
除了计算爆破振动波长,我们还可以利用振动波长来优化爆破设计。
通过调整爆破参数,如装药量、装药方式、起爆序列等,可以改变振动波的传播特性,从而减小其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影响。
萨道夫斯基爆破振动公式
萨道夫斯基公式:V=K(Q1/3/R)a
式中:V——安全允许的质点振动速度,cm/s
K——与介质和爆破条件因素有关的系数
Q——一次齐发量大量,Kg
R——爆源至保护建筑的距离,m
a——振动衰减系数
由于爆破振速的大小与炸药量、距离、地形、爆破方法等有关,推导出的公式较多,使用较多的是由相似理论量纲分析的结果,给出按药量立方根比例推算的方法决定函数关系(萨道夫斯基提出的经验公式)v=k(Q^(1/3)/R)^α
{式中:V为爆破产生的振动速度(cm/s);K为介质系数;α为衰减系数;Q为最大一段装药量(kg);R为测点与爆心的距离(m)}。
岩质边坡施工爆破振动加速度近似计算方法1.引言在岩石工程中,常常需要进行岩质边坡的施工爆破作业。
然而,爆破作业会产生振动波,对周围的环境和结构物造成影响,因此对爆破振动加速度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岩质边坡施工爆破振动加速度的近似计算方法进行探讨。
2.目前的计算方法目前对于爆破振动加速度的计算,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公式:\[V = \frac{2W}{\rho\cdot r^{3}}\]其中,V代表振动速度;W代表爆破药品的爆炸能量;ρ代表岩石的密度;r代表距离。
但是,实际工程中,由于边坡的复杂性以及爆破作业的不确定性,这种计算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准确性的要求。
3.近似计算方法的探讨为了更准确地计算爆破振动加速度,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是近似计算。
近似计算方法通过对爆破振动加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结果。
3.1 岩石性质的影响岩石的性质对爆破振动加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受到相同能量的爆破作业后,其振动加速度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近似计算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岩石进行分类,根据其特性确定相应的影响系数。
3.2 爆破药品的参数爆破药品的参数也是影响爆破振动加速度的重要因素。
爆破药品的种类、数量、能量等参数都会对振动加速度产生影响。
在进行近似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参数,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估算。
3.3 爆破作业的条件爆破作业的条件也会对振动加速度产生影响。
爆破孔的布置方式、爆破孔的直径和深度、爆破药品的装药方式等都是影响因素。
在近似计算中,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并确定相应的修正系数。
4.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岩质边坡施工爆破振动加速度的近似计算方法,我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且在实际工程中进行反复验证和修正,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相信在未来会有更精确、更可靠的计算方法出现,为岩石工程的爆破作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工程爆破引起的振动速度计算经验公式及应用条件探讨程 康 , 沈 伟 , 陈庄明 , 武金贵(武汉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武汉430070) 摘 要 : 分析总结了工程爆破界对于爆破振动速度计算的经验公式 。
根据相似理论 ,推导了爆破振动速度计算的公式 。
研究结果发现 ,在地形 、地质和使用炸药种类不变的情况下 ,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速度与最大起爆药量 Q 、爆源距 测点的直线距离 R 、以及爆破作用指数 n 有关 。
只有在集中药包 、标准抛掷爆破条件下 , 爆破振动速度的计算公式 , 才适 合于前苏联学者萨道夫斯基提出的经验公式 。
把深孔直列药包 , 假定为无数个等效集中药包 , 提出了深孔爆破的振动速 度计算公式 , 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 。
关键词 : 爆破振动 ;计算公式 ;应用条件 ;相似分析中图分类号 : T D235. 1文献标识码 : AI n qu i ry i n to ca lcu l a t i o n for m u l a for v i bra t i on ve loc ity i n ducedby en g i n e er i n g b l a st i n g an d its a pp l i ca t i o n con d it i o n sCH EN G Kang, SH E N W ei, CH EN Z huang 2m ing, W U J in 2gu i( Schoo l of C i vil En ginee r ing and A rch i tec t u r e, W uhan U n i ve r sity of Techno l og y, W uhan 430070, Ch i na )A b s tra c t : The ca l cu l a t i o n f o r m u l a s f o r b l a s ti ng vi b ra t i o n ve l o c ity i n engi nee ri ng we re summ u r iz ed. si m il a rity theo ry, the f o r m u l a t o e s ti m a t e the b l a s ti ng vi b r a t i o n ve l o c ity wa s de r i ved. U n de r the sam e te r ra i n, cond i ti o n s and w i th the sam e amoun t of ex p l o s i ve s , the gr ound vi b r a t i o n ve l o c ity dep e nd s on the m a xi m u mB a s ed ongeo l o gi ca l amoun t of p ri m a r y ex p l o s i ve ( Q ) , d i stance fr om ex p l o s i o n sou r ce t o m e a s u r i ng po i n t ( R ) and b l a s ti ng ac t i o n i ndex ( n ) . The ca l cu l a ti o n f o r m u l a, p u t f o r w a rd by p revi o u s U SSR scho l a r, is effec ti ve on l y a t the cond iti o n s of standa rd th r o w b l a s ti n g and concen tra ted ca rtri dge . A cco rd i ng t o equ i va l ence p ri nc i p l e , li nea rl y d istri bu ted cha rge wa s a ssum ed a s num e r ou s equ i va l en t concen tra ted cha rge s and the equa ti o n of deep 2ho l e b l a sti ng wa s de ri ved, wh ich is ge tti ng succe ss i n p r ac t i c a l engi nee r i ng app li ca t i o n s .Key word s : b l a s ti ng vi b ra t i o n; ca l cu l a t i o n f o r m u l a; app li ca t i o n cond i ti o n s ; op ti m u m ana l ysis爆破种类 (如硐室爆破 、深孔和浅孔爆破 、拆除爆破 ) 、 和爆破条件 (松动爆破 、抛掷爆破 ) , 统统都采用该公式 进行爆破振动安全计算和校核 , 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
爆炸的危害作用炸药爆炸时, 人类可利用其化学能转变成的机械功, 完成一些人工或机械不能或难以完成的工作。
爆炸的同时还将产生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爆破噪音、个别飞石、爆破毒气等危害作用, 这些危害作用亦称危害效应或负面效应。
它们对人员、建筑物和设备所造成的危害范围, 因爆破规模、性质与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异。
如露天爆破时, 地震与飞石的影响范围较大, 空气冲击波在加强抛掷时有显著作用, 而松动爆破则几乎没有影响。
爆破规模较大时, 还要考虑爆破毒气的危害问题。
为了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必须正确计算各项安全影响范围,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建筑物与构筑物必须评价其安全程度。
对于重要目标必须保证不受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和爆破飞石的破坏, 要严格进行安全校核, 必要时应减少一次(或一段的爆破装药量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1.1 爆破地震波1.1.1 地震的有关概念在地底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地面上与震源相对处,叫震中。
地震的大小,在地震学上用震级和烈度来衡量。
1.1.1.1 震级震级也称地震强度, 用以说明某次地震本身的大小。
它是直接根据地震释出来的能量大小确定的。
用一种特定类型的、放大率为 2800倍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 处,记录图上量得最大振幅值 (以 1/1000mm 计的普通对数值, 称为震级。
例如, 最大振幅为 0.001mm 时,震级为“ 0”级;最大振幅值为 1mm 时,震级为“ 3”级;最大振幅值为 1m 时,震级为“ 6”级。
地震震级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可用爆炸能量来说明。
在坚硬岩石(如花岗岩中,用 2~3×106kg 炸药爆炸,相当于一个 4级地震。
一个 8级地震的功率大约相当于100万人口城市的发电厂在 20~30年内所发出电力的总和。
由此可见, 虽然地震仅仅发生于瞬时的变化, 但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却是巨大的。
1.1.1.2 烈度烈度是指某一地震在具体地点引起振动的强度标准,它标志着地震对当地的实际影响, 作为工程建筑抗震设计的依据。
第20卷 第3期2003年9月爆 破B LASTINGVol.20 No.3 Sep.2003 文章编号:1001-487X (2003)03-0075-04钻孔爆破中质点振动速度的预测公式探讨许海亮1,张继春1,郭建群1,2(1.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2.中铁一局集团公司第二工程公司,河北唐山063004)摘 要: 以人和场浅埋隧道掘进爆破的地震波实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隧道边墙和地表振动速度在不同爆破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发现,同一测点的振动速度除了与药量、爆源距有关外,还与钻孔爆破的自由面条件有关。
针对萨道夫斯基公式不能反映钻孔爆破的自由面尺寸的不足,提出了可体现自由面面积对爆破震动强度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特点的修正公式。
对实测振动速度的预测计算表明,该修正公式的准确率比萨道夫斯基公式高80%,且对于质点振动速度大于0.5cm/s 的测点,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的测点数达90%以上,而萨道夫斯基公式的相应值则小于15%。
关键词: 钻孔爆破; 振动速度; 预测公式中图分类号: TD 235.14 文献标识码: AInvestigation on Formula of Predicting the ParticleVibration V elocity in Drilling B lastingX U Hai 2liang 1,ZHA N G Ji 2chun 1,GU O Jian 2qun1,2(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China ;2.The Second Engineering Co ,China Railway the First Bureau Group Co ,Tangshan 063004,China )Abstract :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ly measured data from seismic wave in a tunnel driving blasting ,it is found ,from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ibration velocites of tunnel slope and surface under different explosive conditions ,that the vibration velocity of a measured point is related to the free surface of drilling blasting besides the dose and blasting distance.A revised formula ,which can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free surface on vibration in 2tense ,is put forward.The predicting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increases by 80%,the measured particles number reaches 90%with its relative error lower than 5%and vibration velocity higher than 0.5cm/s.K ey w ords : drilling blasting ;vibration velocity ;prediction formula 收稿日期:2003-06-13.作者简介:许海亮(1978-),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1 引 言准确地预测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是有效控制爆破震动危害的前提。
爆破振动速度计算公式的V爆破振动速度是指在爆破作业中,由爆破振动引起的地震波在地表传播的速度。
在爆破作业中,爆破振动速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爆破振动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2πfA)/λ。
其中,V为爆破振动速度,f为爆破频率,A为振幅,λ为波长。
爆破频率是指在爆破作业中,爆破振动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
振幅是指爆破振动的振幅,通常以米(m)为单位。
波长是指爆破振动的波长,通常以米(m)为单位。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看到,爆破振动速度与爆破频率、振幅和波长有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爆破频率、振幅和波长来计算爆破振动速度,从而评估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爆破频率、振幅和波长,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爆破频率、振幅和波长来减少爆破振动速度,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除了控制爆破频率、振幅和波长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减少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隔离措施来减少爆破振动速度,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爆破作业的时间、地点等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爆破振动速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爆破频率、振幅和波长,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控制爆破频率、振幅和波长,采取隔离措施等方式来减少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减少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速度计算公式的讨论和应用引言: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是拆除废弃建筑物的一种常见方法。
然而,在拆除过程中,建筑物的塌落会产生振动,可能对周围的环境和结构物造成损害。
因此,准确计算建筑物塌落振动速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速度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应用。
一、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速度计算公式的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建筑物重力和阻力的平衡方程:mg - Fd = 0其中,m是建筑物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F是阻力,d是拆除点到地面的高度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重力定律,进一步可得振动速度的计算公式:v = √(2gd)其中,v是振动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d是拆除点到地面的高度差。
二、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1.结构物安全评估:通过计算建筑物塌落振动速度,可以评估周围结构物的安全性。
如果振动速度超过了结构物的承受能力,可能会引发结构倒塌、裂缝等严重后果。
因此,可以利用这个计算公式对周围结构物进行安全评估,为拆除工作提供依据。
2.环境保护措施: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会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土壤和地下水等产生影响。
振动速度越大,可能对土壤的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质量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建筑物拆除前,可以预先计算振动速度,为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3.工程施工安排: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速度的计算可以指导工程施工的安排。
通过计算振动速度,可以确定拆除工作对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从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区域,减少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监管和管理:建筑物拆除是一项需要许可和监管的活动。
振动速度的计算可以用作监管和管理的依据,以确保拆除工作符合规定和标准,保护周围环境和结构物的安全。
结论: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速度的计算公式通过基于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得到振动速度与重力加速度和建筑物高度的关系。
这个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可以用于评估结构物的安全性、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安排工程施工和进行监管和管理。
1、城镇拆除爆破由于与一般岩土爆破作用机理、爆破方法不同,其安全允许距离的确定方法也不同,本《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03)规定有设计确定,确定的内容包括:(1)确定安全判据确定安全判据应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两个指标,还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单一指标,二者均可。
(2)若采用单一指标(爆破振动速度),推荐下面两个公式:V=KˊK(Q1/3/R) α(cm/s)式中:Kˊ——修正系数,Kˊ=0.25~1.0Q——炸药量kgR——炸源至观测点间距离,mV= K(Q1/3/R) α(cm/s)式中:Q——一次爆破用药量R步药几何中心至计算点距离,mK、α——根据不同结构、不同爆破方法,按表1选取表1 K、α值的选取2、建筑物倒塌冲击波地表而产生的塌落振动速度与爆破地震波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相比,建筑物倒塌时冲击地表而产生的塌落振动速度大些,其塌落振动速度目前尚无统一计算公式。
若以地面塌落振动速度表示强度,采用无量纲相似参数分析方法,集中质量(冲击或塌落)作用于地面造成的塌落振动速度V可参阅以下公式计算。
V t=K t [(M g H/σ)1/3/R] β式中:V t——塌落引起的地面振动速度,cm/sM——下落构件的质量,tg——重力加速度,m/s2H——构件的中心高度,mσ——地面介质的破坏强度(MP a),一般取10 MP aR——观测点至冲击地面中心的距离,m建筑物拆除爆破塌落振动与结构的解体尺寸和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了减小对地面的撞击作用,控制下落建筑物解体的尺寸十分重要,高度是改变不了的。
根据数座高烟囱爆破拆除实测数据整理分析给出上式中的衰减参数K t=3.37,β=1.66。
3、对地面建筑物拆除爆破,一般松动爆破时,不考虑爆破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抛掷爆破时,可按下式计算:R R=K n·Q1/2式中:Q——装药量,kgK n——与爆破作用指数和破坏状态有关的系数,表2 K n 值在峡谷进行爆破时,沿山谷方向K n值应增大50%~100%;当被保护建筑物与爆源之间有密林,山丘时,K n值减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