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和分析共28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28
国内外知名土壤修复企业汇总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国内外土壤修复企业汇总目录国内外土壤修复企业汇总................................................................................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土壤修复行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拿大瑞美达克(RemedX)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日本同和集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美国Regenesis公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美国ERM集团............................................................................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英国环境资源管理(ERM)集团公司.......................................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比利时WATERLEAU公司(与国内的中环水务联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荷兰DHV集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佚名【期刊名称】《天津造纸》【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28页(P21-48)【正文语种】中文一、“十二五”环境保护标准工作进展和问题“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标准(以下简称环保标准)工作在充实完善标准体系、推动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支撑环境管理重点工作、优化工作机制和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一)“十二五”环保标准工作主要进展1.环保标准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形成两级五类的环保标准体系,分别为国家级和地方级标准,类别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环境监测类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和环境基础类标准。
截至“十二五”末期,累计发布国家环保标准1 941项(其中“十二五”期间发布493项),废止标准244项,现行标准1 697项。
在现行环保标准中,环境质量标准16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61项,环境监测类标准1 001项,管理规范类标准481项,环境基础类标准38项。
加强对地方环保标准的指导和管理,发布关于加强地方环保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14〕49号)和《关于抓紧复审和清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环办〔2015〕39号)等文件,理顺了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环保标准得到快速发展。
截至“十二五”末期,通过备案的地方环保标准达到148项,比“十一五”末期增加85项。
2.环境质量标准推动环境管理转型“十二五”期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人体健康为落脚点,推动我国环境管理战略转型。
以国内外最新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成果为科学基础,综合考虑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修订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增加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指标,收紧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标准限值,实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
土壤检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持有人:分发号:1、目的为了规范本公司土壤检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土壤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指导采样室、实验室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运输、流转、分析等工作。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所进行的土壤检测。
3、依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66-2004《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94、内容4.1 样品采集4.1.1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4.1.1.1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采用挖掘方式进行,一般采用锹、铲及竹片等简单工具,也可进行钻孔取样。
4.1.1.2土壤采样的基本要求为尽量减少土壤扰动,保证土壤样品在采样过程不被二次污染。
4.1.2下层土壤样品的采集4.1.2.1 下层土壤的采集以钻孔取样为主,也可采用槽探的方式进行采样。
4.1.2.2 钻孔取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钻孔后取样。
手工钻探采样的设备包括螺纹钻、管钻、管式采样器等。
机械钻探包括实心螺旋钻、中空螺旋钻、套管钻等。
4.1.2.3 槽探一般靠人工或机械挖掘采样槽,然后用采样铲或采样刀进行采样。
槽探的断面呈长条形,根据地块类型和采样数量设置一定的断面宽度。
槽探取样可通过锤击敞口取土器取样和人工刻切块状土取样。
注:①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1kg左右,装入样品袋,样品袋一般由棉布缝制而成,如潮湿样品可内衬塑料袋(供无机化合物测定)或将样品置于玻璃瓶内(供有机化合物测定)。
②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易分解有机物污染、恶臭污染土壤的采样,应采用无扰动式的采样方法和工具。
必须进行单独采样,禁止对样品进行均质化处理,不得采集混合样。
钻孔取样可采样快速击入法、快速压入法及回转法,主要工具包括土壤原状取土器和回转取土器。
槽探可采用人工刻切块状土取样。
不同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国内研究进展沈洪艳;胡小敏【摘要】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pollutants has been a focus of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various methods and models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The purpose is to evaluate the ecological risk of pollutants in environmental media by establishing different indicators,hoping to predict their adverse ecologi-cal impacts,as well as assess the potential for ecological changes caused by a certain factor in the pas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summarizes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odels and methods about pollutants in water,sediment and soil,summarizes the Risk Quotient (RQ),AQUATOX model,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geo),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to determine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risk.According to the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pollutant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media,the appropriate method should be selected for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In the future,more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pollutant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media,riching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system,and providing a more appropriate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ecological risk of various pollutants.%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关注的热点,已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的指标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以期预测其不利的生态影响,也可以对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的生态变化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回顾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归纳了水、沉积物和土壤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总结了风险熵法(RQ)、AQUATOX模型、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SSD)、地积累指数法(Igeo)、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确定的生态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类型及浓度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今后应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多种污染物共存时的生态风险评价给予更多关注,并丰富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体系,为确定更为恰当的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9)002【总页数】7页(P176-182)【关键词】环境生态学;环境介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作者】沈洪艳;胡小敏【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 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6生态风险评价是伴随着环境管理目标和环境观念的转变而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1]。
称名 位 单线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土壤环境监测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注 意 事 项1、考试时间: 60 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此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二三总分过得分名得分姓评分人超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
每题1 分,一、单项选择 ( 第 1 题~第 50满分 50 分。
) 1. 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有 ( ) 种主要类型。
A 、5B 、 3 C、 4 D 、 6准2. 土壤环境监测项目一般分为 ( ) 类。
A 、 3B、 7C、 2D、 53. 采样区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 ( ) 。
不 B 、愈好 C 、无所谓 D、愈差A 、不一定4. 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 ( ) 个体组成。
号A 、不同的B 、同样的 C、5 个以上D、 10 个以上5. 一般环境土壤样品采集,样点布设方法有() 种。
证 题A 、 4B、 6考C 、 3D、 8准6. 采样单元的划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一般以 () 为主。
答 B 、气候 C 、母质 D 、土类A 、土种7.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以上 () 。
A 、 300mB、 3km C、 30mD 、 100m8.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一般监测采集() 样品。
生A 、底层土B 、视情况C 、心土 D、表层土9.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应() 进行。
A 、自上而下B 、从中间位置C 、随机D 、自下而上10. 考 () 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区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A 、不锈钢刀B 、竹刀C 、手D 、水地11. 剖面每层样品采集 ( ) 左右。
A 、 0.5kgB 、 1kg C、 1.5kgD、 2kg12. 土壤湿度的野外估测,一般可分为( ) 。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1、综合污染指数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得出综合污染指数的方法,它能够较全面地评判其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其中,内梅罗指数法(Nemerow index)是人们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运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指数法[1]。
SC P ii i= 2max 22)()(综合P P Pi i +=式中: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C i 为污染物实测值;S i 为根据需要选取的评价标准;S i 为第i 种金属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2-3](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5、0.2、90、35、0.15、40、35、100 mg/kg ) 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 P imax 为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2、富集因子法富集因子是分析表生环境中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程度的有效手段,富集因子(EF)是Zoller 等(1974)为了研究南极上空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元素是源于地壳还是海洋而首次提出来的。
它选择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素作为参比元素(一般选择表生过程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的元素),然后将样品中元素的浓度与基线中元素的浓度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表生环境介质中元素的人为污染状况[4]。
)()(B B C C ref n ref n EF sampleback round=式中:C n 为待测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C ref 为参比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 B n 为待测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B ref 为参比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3、地积累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 在1969年提出的,用于定量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5]。
=I geo log 2BECni5.1式中:C i 为样品中第i 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 mg/kg ),BE n 是所测元素的平均地球化学背景值,通常为全球页岩元素的平均含量(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3、0.4、62、45、0.35、68、34、118 mg/kg),1.5 是用来校正由于风化等效应引起的背景值差异的修正指数。
土壤调查报告土壤调查报告篇一:土壤调查报告-供参考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
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
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
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
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 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
保护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
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
低山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