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阅读理解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07 KB
- 文档页数:2
字词句段含义分析1.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陡峭崎岖,表现了红军队伍的浩大壮伟2.“不要掉队啊!”“不要落后做乌龟啊!”“我们顶着天啦!”这句话写出了红军战士,团结一心,力争上游,勇于战胜艰险的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语言异常朴实,赋予口语色彩,将红军战士纯朴的性格,急于过山的心情表露无疑。
4.“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一句中“照着习惯”写出了:瑶民由于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队伍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5.“那女人哭起来了。
”一句中“哭”写出了什么?“哭”既表明了瑶民被压迫、被欺侮的悲苦,又是因人民军队对他们的同情理解而哭。
一个“哭”字既含悲苦,又含憎恨,又含感激。
6.分析句中加点字“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这两个词语强调了红军队伍严禁拆瑶民篱笆当火把,充分表示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7.“半夜突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肤,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的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和我们这样的接近哪!”一段中,前四个加点字写出了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表现了天气的寒冷,后两个加点字写出了山高得几乎可以攀月摘星了。
8.“横着心”和“酣然入梦”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横着心”是因为四周环境恶劣,露宿条件差,战士们为了明天能够继续前进,服从命令就地休息,表现了红军不畏困难的坚强气概。
“酣然入梦”表现了红军太疲劳,同时也表现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乐观精神。
9.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睡半醒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方,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像是近在咫尺,而且响亮宏大,变化多端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老山界》测试(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瑶民(yáo)歇脚(xī)军阀(fá)缴租(jiǎo)B.苛捐(kē)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C.盛饭(s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咀嚼(jué)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g)2.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3分)(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___________(叹息轰响轰鸣),大概是在__________(哭泣叹息怒吼)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__________(景观壮观奇观景象)。
4.下列对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身手:这里指本领。
)B.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呜咽:指伤心哭泣的声音。
)C.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酣然入梦:指甜美、酣畅地入睡。
)D.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
(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陆定一《老山界》课文阅读陆定一《老山界》课文阅读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
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
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她非常欢喜地接受了。
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我们问了瑶民,知道前面还有竹林,可以砍来作火把,就派人到前面竹林去准备。
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因为确是饿了。
我们也拿碗盛给瑶民母女吃。
打听前面的路程,知道前面有一个地方叫雷公岩,很陡,上山三十里,下山十五里,再前面才是塘坊边。
我们现在还没到山脚下呢。
自己的队伍来了,我们饶了些水给大家喝。
一路前进,天黑了才到山脚,果然有许多竹林。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达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
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
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免明天一早登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瑶山苛.(kē)捐杂税惊惶悬涯峭.(qiào)壁B.奔弛欺侮.(wǔ)百姓缀着咀嚼.(jiáo)桑叶C.督促山泉呜咽.(yè) 澎湃山峰矗.(chù)立D.军阀酣.(hān)然入梦攀谈山路顷.(qīng)斜2.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帝登基后,免赋三年,百姓只需要缴纳苛捐杂税....,日子越过越好了。
B.战士们在抗洪前线奋战了一天一夜,已经很疲累了,仅是靠着树干就能酣然入...梦.。
C.这个人的性格乖戾,脾气不可捉摸....。
D.浩浩荡荡....的黄河水一泻万丈,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
( )(2)“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 )(3)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 )(4)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
( )4.判断下列表述的对错,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老山界》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一昼夜内所发生的事情,真实、生动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 )(2)“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势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 )(3)《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写红军战士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联系不大。
( )二、综合性学习5.2022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6周年,七(1)班拟开展以“弘扬长征精神,做新世纪合格接班人”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给这次主题学习活动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
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4个组成下联。
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继往开来齐奋斗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活动上,有同学说:“长征精神早就过时啦。
李汉荣春走老山界阅读答案详解、分析①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
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
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
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②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③汽车,在一个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
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
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
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④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舜皇山原名红云山,每当旭日东升时,山顶红云翻滚,山涧瀑布有如丹霞升腾,深秋时节,满山红叶,一片灿烂,因此得名。
更名舜皇山是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此山一条修炼多年的孽龙得道后,作恶多端,荼毒生灵,轩辕黄帝的后裔舜帝巡山到此,决心为民除妖。
他得天神之助,浴血奋战,几经劫难,终于除去孽龙。
人们为纪念舜皇功德,将此山更名舜皇山。
⑤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
车前的山景,总是在雾帘里若隐若现,难得一睹它的真容。
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
站在这里,放眼望去,远处浮在云雾里的三座山峰,似乎如骏马在天际间奔跑。
而近处山崖上,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
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
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
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
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⑥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
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
这块碑石告诉我们,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共和国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一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七年级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带解析(1)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春天的心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
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嫰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仲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
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
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
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
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
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八年级语文(上)期中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问题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观察点:________________观察角度:先________后________5.这两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是()A.使人们对登山奇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使人们对行军队伍拉得很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C.使人们对红军不怕山高路险的革命豪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D.使人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留下深刻的印象。
1.表达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2.包含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很艰难的意思3.曲折陡峭4.“之”字拐的路上仰视俯视5.C二、阅读《枣核》选段,回答问题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不止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他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杨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财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机械长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 6 课《老山界》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瑶民(yáo)歇脚(xī)军阀(fá)缴租(jiǎo)B.苛捐(kē)欺侮(wǔ)攀谈(pān)煮粥(zhōu)C.盛饭(shéng)峭壁(qiào)骨碌(gū)咀嚼(jué)D.点缀(zhuì)澎湃(bài)疲倦(juàn)倾斜(qīng)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A.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离笆都是枯竹编成的。
B.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俏壁上,马爬不上去。
C.像春蚕在嘴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D.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
3.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攀谈:拉扯、闲谈。
这里指主动设法与人交谈。
B.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罕见的景象。
C.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骨碌:滚动。
这里是滚下去的意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C.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登。
5.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6.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A.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风狂舞。
B.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老山界》作者:陆定一。
著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老山界》等。
主旨:通过对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叙述,反映了红军长征经历的艰难险阻,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精神。
问题:老山界的“难”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战士们是如何应对的?(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答: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饥饿)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问题: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
请指出有哪些描写?答: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
问题:“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奇观”是指成千上万的人在攀登,人、夜色、高山整合在一起,瑰丽、壮观。
体现了红军队伍庞大的气势,并歌颂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
通过作者对火把与星光交辉相应的场面的赞赏,表达了作者豪迈、欣喜的心情,反映红军在艰难征程中昂扬奋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问题:“在‘之’字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中的“一步一步地”删去可以吗?为什么?答:不可以删去。
“一步一步地”举步维艰地上去,从正面写出雷公岩之陡峭险峻,表明红军战士爬山时很艰难,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的样子。
问题:如何理解“抢了一碗饭就吃”这句话?答:“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红军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要赶路,没有太多充裕的时间吃饭。
“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
问题:文中出现两次火把,作用各是什么?(1)满山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2)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老山界》课外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2020·全国·单元测试)①我的家乡在福建西部的一个山村里,那里虽然偏僻,却有美丽无比的山和水。
小时候,我整天在青山绿水的怀抱里嬉戏,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可今天回想起来,那可是一种至高的、不可寻找回来的享受了。
②整个村子都被高高低低的山包围着。
无论你从哪一条路走,迎面而来的都是山。
与北方的山不同,那山总是树木葱茏,一年四季的颜色虽有一些变化,但它整体的色调总是青绿的。
我大概从6岁开始进山挑柴,就跟山交上了朋友。
山上的杜鹃花开放的时候,就像一位画家将一团团的红颜色泼在绿色的山坡上,远远望去,简直是人间仙境,美极了。
幽静的山谷里,会突然传来美妙的鸟鸣声,让你不得不停下手中的柴刀,竖起耳朵接受那天然乐师的馈赠。
③然而最吸引我的不是故乡的山和水,而是上学。
我的最高理想是读完中学,以便将来能当一位山村的小学教师。
因为那样,我们一家就会天天有米下锅了——这是从我的好几辈祖宗起直到我父母的最大愿望。
可真惨,在我读完初中一年级后,因为无力供给我每周5斤米的伙食,父亲叫我休学了。
后来,家里虽然勉强支持我读完初中,可无论如何,我是迈不过高中的门槛了。
④就在我几乎绝望之际,我听说离我的家乡约300里的龙岩市有一所师范学校恢复了招生。
我背着家里偷偷地去参加考试,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我在口袋里藏着龙岩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回到那被青山包围着的村子。
我天天割稻、挑柴,终于以特别勤快的表现在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换来了父亲的笑脸。
我赶紧抓住时机,又一次提出继续上学的请求。
父亲说:“你死了这条心吧!你是长子,你不种田谁种田?你想上学,从哪里去弄学费和生活费?你就认命吧,孩子!”这时候,我试探着说:“要是有一所学校,既不要学费,还管饭,那……”父亲抢过话头说:“你做梦吧!天下会有这样的学校?要真有,那你就去好了。
”全家人都笑我发痴,没有一个人认为我说的话是认真的。
老山界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鸣咽(yè)蜷曲(juǎn)道谦(qiàn)B.惊惶(huáng)澎湃(péng)咀嚼(jué)C.悬崖(yá)闪铄(shuò)篱笆(lí)D.欺诲(wǔ)点缀(zhuì)酣睡(hān)【答案】B【解析】A.juǎn—quán,谦—歉;C.铄—烁;D.诲—侮。
故选B。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________(叹息轰响轰鸣),大概是在________(哭泣叹息怒吼)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________(景观壮观奇观景象)。
【答案】叹息;叹息奇观【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感彩运用和同义词的辨析。
第一小题,敌人的飞机无论是从感彩上,还是从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出发,“叹息”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小题,“奇观”指奇特而又少见的事物或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象,显然要比其他三个词语要好。
3.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B.红军一路上跨越千山万水,历尽艰辛。
C.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是保证长征胜利与否的关键。
D.同学们看完电影《四渡赤水》后,纷纷表示要学习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答案】C【解析】C.一面对两面,应删去“与否”,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请到里边坐。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B.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答案】B【解析】B.有误。
第6课《老山界》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受老山界①我是在今年早春时节走进老山界的,虽说我的家乡也属于老山界地区,上中学时又读过陆定一的名篇《老山界》,知道此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可真正与老山界零距离接触,平生还是第一次。
所以,当我随“红军长征路线考察组”夜宿老山界脚下的岔岭村时,兴奋得一夜难眠。
②第二天早上出发时,岔岭瑶寨雾气弥漫,天空还不时下着小雨。
向导告诉我们,上山的小路已经罕有人走,杂草灌木丛生,雨天攀登,不但会湿衣裤,把人冻病,而且极易迷路,因此建议我们乘车先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再走红军当年下坡时走的那段路。
③一辆农用车载着我们一行人开始在螺旋上升的公路上爬行。
车外浓雾弥漫,目力所及,只看得见路边的青草绿叶。
汽车穿行于云蒸霞蔚之中,如历仙境。
令人惊奇的是,山中的山茶花已经星星点点,迎风绽放了。
车行数小时后停下来,向导带我们去瞻仰红军长征纪念碑、亭。
碑面刻有陆定一的题词:“老山界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并镌有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简介。
立于碑前,翘首远眺,身后青山迷蒙,似无尽头,前边峰峦叠翠,连绵无穷。
神秘肃穆之情在心底愈发浓郁起来......④重新登上公路之后,开始弃车步行。
向导引我们走入公路下一条小道,斜插入山谷腹地。
下山的路陡峭崎岖,人行其间,只能一溜小跑,想收住脚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间倒是空旷,林木茂密处,地面寸草不生,只有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踩上去,软软的如踏棉絮。
腐殖质的特殊气息自脚下弥漫,直钻鼻肺。
白色的雾气填满山谷,成股地往上涌,又向谷底滚去,一团团,一缕缕,毫无规则可言。
脚下溪流交错,泉水汨汨;头顶百鸟乱飞,任我们扯破嗓子恐吓,亦不惊不散。
当年,红军就是沿着这条山路摆脱敌军追击的。
可惜他们经过此处时,行军心切,无心欣赏沿途风物景致,要不,那绝对是一次充满诗意的梦幻旅程。
⑤向下行进近两个小时,大伙都有些累了。
向导说,快到老山门了。
又走数十分钟,奇观果然出现,方知老山门是一道通往山外的山沟,两边是高高的土坎,夹着一条狭长的小路,土坎上长满了常青乔木,枝叶相连,一眼望去,俨然是一条绿色甬道。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阶段学业水平抽样评估2024.4一、积累与运用(26分)1. 阅读下面语段,或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蓦然回首,我们发现,七年级下册语文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和体验。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浊流wǎn zhuǎn ()的气势;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知晓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感受到了chún()朴可爱的马玉祥火场救朝鲜小孩的国际主义精神;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体会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锲()而不舍的品质。
【答案】①. 宛转②. xiǎn ③. 淳④. qi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wǎn zhuǎn——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鲜(xiǎn)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淳朴,chún pǔ,诚实朴素。
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变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了。
B. 即使已经被警察包围,劫匪仍然奋不顾身地想逃出去。
C. 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D. 每一个革命先烈的背后都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刮目相看: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看人。
此处指用新的眼光看待昔日的“浪子”,符合语境;B.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褒义词。
此处用来形容劫匪,褒贬误用;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此处指邓稼先当得起“两弹元勋”这个称号,符合语境;D.可歌可泣:谓值得歌颂并使人感动流泪。
此处指革命先烈背后的故事值得歌颂,让人感动,符合语境;故选B。
3. 下面是某同学撰写的“英雄人物”演讲稿片段,请帮他们完成任务。
【A】当蘑菇云升起时,让所有中国人心潮澎湃。
啊,邓稼先,你忠厚平实、真诚坦白,虽然名字鲜为人知,却为核武器事业沥尽心血,和你的团队一起成为共和国忠诚的守护人。
6《老山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
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参考答案:第一天,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傍晚(“天色晚了”),到一户瑶民家攀谈;天黑了,到山脚,登山;之后走了半天(夜里),在山路上露宿;半夜里醒来,之后又睡着了;第二天黎明被人推醒,抢着吃了早饭;走了没多久,到了雷公岩;翻过雷公岩,继续爬山,“快要到山顶”时,“落得很远了”;下午两点多,到了山顶;之后,一口气儿跑下山去。
二、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红军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老山界的高和险,比如上山的路程有三十里,而且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二是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同时补给比较困难,战士们吃不饱饭,休息条件也很恶劣,比如作者就是夜里在山上露宿的;三是后有追兵,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
红军战胜这些困难,体现了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等。
三、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参考答案:1.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
瑶民家男主人不知道经过的是队伍是红军,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
2.“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换句话说,“奇观”不仅是指向眼前之景,更指向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向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军队伍。
英雄老山界张雄文阅读理解湘桂古道旁,新宁县城往南十余公里,便是老山界。
这是湘桂两省交界的一座山,南北绵延,岭上风光旖旎。
但老一辈人提及它时,都称之为“伤心岭”,因为它见证了当年国民党军队在此遭受的惨败。
小时候我曾随祖父进山采药。
山上巨石林立,林木蓊郁。
虽山岭陡峭,溪涧却宽阔。
水声伴着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祖父边走边讲,我便有了一个梦想:有朝一日征服这座大山,探寻那尘封的历史。
长大后,我如愿成为了一名军人。
在部队的一次拉练中,我重返老山界。
那是一个细雨如丝的春日,我沿着山路盘旋而上。
汽车驶出很远,回头望去,老山界已变得缥缈虚幻起来。
我的内心忽然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
当年祖父带着我穿越大山时,不也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吗?如今虽已穿越过无数崇山峻岭,但老山界在我心中始终如一。
后来,我读到陆定一文《老山界》,那激越、铿锵而急促的脚步声仿佛又响彻在峰峦间。
老山界所展现的雄阔与深沉让我愈加体会到当年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
正是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引向了新生。
如今,站在老山界上,我不禁感慨万千。
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必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份财富中,老山界无疑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
(选自《人民日报》)文章以“英雄老山界”为题,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的内心忽然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感动。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如今站在老山界上,我不禁感慨万千。
(“我”感慨的对象是什么?)细读文本,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文章结尾说:“在这份财富中,老山界无疑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理解答案:文章以“英雄老山界”为题,一是因为它直接概括了文章的主旨——赞扬红军的英勇无畏和民族精神;二是因为以地名为题是文学作品常见的表现手法,既彰显了文章的线索与内容,又能凸显文章的主体特色。
这种写作方式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老山界》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陆定一《老山界》节选,回答问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通读选段,写出本段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在选段中标出粗体词语“此”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找出选段中表示观察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试用“||”在文中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时间:半夜里
地点:半山腰
人物:我及红军战士
事件:冻醒观山景
2.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3.天上、面前、四围、上边和下边
4.半夜里……睡不着。
||天上……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睡着了。
5.表现手法:划线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
表达效果:作者用耳朵里感觉到的声响,烘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生动具体地将自己的深切感受细腻入微的描绘出来,并使读者似乎也调动了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它,以便体会当时的寂静情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