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古诗赏析之题临安邸

小学古诗赏析之题临安邸

小学古诗赏析之题临安邸
小学古诗赏析之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代: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韵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

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见于《西湖游览志余》的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现在的娱乐公司),负责搜集民歌,乐谱,训练音乐人才(歌手)。所以由乐府搜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相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采莲人)(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二、《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歌颂北方敕勒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相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很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很少了。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起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该注意的几点: 色彩: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实际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所写内容一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写写风。 2、相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深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蒙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授课的过程当中仍然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尤其是对于作者的一些情况的不了解,下面整理一些供大家参考。 1、作者简介: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源先生,谥康节,后世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相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通易学。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适合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关于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擅长写绝句。另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A《登鹳鹤楼》、B《江上渔者》、C《望庐山瀑布》、D《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B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D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6.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B.旌蔽日兮敌若云 C.矢交坠兮士争先D.凌余阵兮躐余行 7.赞美兄弟皆有才识的词语是() A.难兄难弟B.人琴两亡C.阿大中郎D.三荆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言B.慎于思C.慎于行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 A.《易经》B.《庄子》C.《老子》 10.《五柳先生传》中“不汲汲于富贵”的前一句是()。A.不汲汲于贫贱B.不戚戚于贫贱C.不郁郁于贫贱11.《牡丹亭》的作者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A.《滁州西涧》B.《山居秋暝》C.《春夜喜雨》 1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的文章。 A.司马光B.魏征C.诸葛亮 14.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A.文质相当B.文质兼备C文质彬彬 15.“己欲立而立人”的下句是()。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最新小学生古诗词测试题

1 一、在括号里填入动物名称(30分) 月落( )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千里(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眠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 )惊不应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 )先知。 二、将下面古诗句补充完整 (20分) A 、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B 、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 C 、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 D 、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数字园:(填数字)(30分) 1、 曲黄河 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人。 4、死去元知______事空,但悲不见______州同。 5、君看_____叶舟,出没风波里。 6、竹外桃花__________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四、请写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测试题 一、古诗色彩园:(填表示颜色的词30分每题3分) 1、小时不识月,呼作()玉盘。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鹭上()天。 3、野径云俱(),江船火独明。 4、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5、西塞山前()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月()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爱浅()。 二、诗题、诗句连线表示。(25分) 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千朵万朵压枝低王之涣《凉州词》飞在青云端。 李白《江畔独步寻花》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杜甫《古朗月行》远芳侵古道 三、、选择题(15分) 1、《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冲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名句 A.陈子昂B.王勃C.王维D.杜甫3)《春晓》的作者是() A.孟浩然B.杨万里C.贺知章D.李白 四、猜谜语(打一古诗名)(20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诗词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供大家使用。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原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 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注释】 ①篱:篱笆。

小学语文古诗词试卷

小学古诗文练习 3 一、记忆积累(22分)1、请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4分)(1)牧童骑黄牛,。(2),客舍青青柳色新。(3)野径云俱黑,。(4)黄沙百战穿金甲,。(5)卷地风来忽吹散,。(6),春江水暖鸭先知。(7),草色遥看近却无。(8)千磨万击还坚韧,。(9)借问酒家何处有,。(10),北风吹雁雪纷纷。(11)泉眼无声惜细流,。(12),白雨跳珠乱入船。(13)应怜屐齿印苍苔,。(14)落红不是无情物,。2、按要求写诗句(8分)(1)庐山群峰:,(2)滚滚长江;,(3)边塞古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4)广袤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把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5分)(1)《独坐敬亭山》中的“敬亭山”位于()省。(2)《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城”是指()(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4)琴歌《阳关三叠》是根据《》谱写而成。 (5)“花重锦官城”的锦官城是城市()的别称。 学校:班 级:姓 名:座 号:

2、古人常用诗文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清代诗人龚自珍 用, 表达他对祖国未来的呼唤,对人才的希冀;南宋爱 国诗人陆游在对南宋统治者不收复失地表示无比愤慨之际,仍饱含深情地用, 来赞美祖国半壁江山的壮丽;柔弱女子李清照更是把她深沉的爱国情感 熔铸在, 中;明代的于谦借咏石灰,写下, 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为国尽忠,坚守高洁的决心。(8分) 3、同样是抒发与友人之间的离愁别绪,高适是用, 来抒发自己与董庭兰之间的款款深情;激情、浪漫的李白则用,绘出了他与孟浩然之间情丝不绝的送别图;一句, 则如浸透了深挚情谊的琼浆,道尽了王维与元二离别的难舍与无奈。(6分) 4、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节,诗人们从不同角度对春天进行着意描摹。 贺知章的“,”展示的是幅风姿卓绝的早春图。高鼎用“,。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勾画出了农村生活的乐春图。杜牧的 “, 。”带来的就是一幅江南春色的绚丽画卷。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 ”恰到好处地描绘出一幅春到人间、生机勃勃的景象。南宋诗人朱熹则用 “,”绘就了一幅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欣欣向荣的春景图。(10分)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古诗赏析全

八·古诗词鉴赏 *诗歌赏析答题基本方略: 1. 把握标题,翻译内容,明确类别、中心。 2. 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 3. 审读题干,明确要求。 (一)手法: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内容方面 设题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 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 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 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B、《春望》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B、李白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B、汗青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B、边关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B、坐下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B、梨花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B、李清照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B、辛弃疾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B、天下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的《别董大》。 A、高适 B、王昌龄 C、王勃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指的是。 A 、李延年 B 、李龟年C、李贺 22、“别时容易见时难“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分别是。 A、李煜、柳永 B、柳永、李清照 C、李煜、李商隐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1)鹳雀楼:是在现在山西省永济市西南,因为经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 (2)依:傍着尽:消失穷:达到极点更:再。 3、相关考题。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见),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其他的激励人们的诗句(比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十一、《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作者:唐寅,字伯虎。是明朝很有名的画家和文学家。 2、直译: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怒放的帽子不用栽培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所以满身雪白走过来。一生中它从来不敢随便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随着打开了。 3、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生动的刻画出了大公鸡的威严姿态。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威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十二、《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作者: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四周美丽的景色。碧绿的柳树上,黄莺在歌唱,晴空万里的蓝天,一行白鹭在飞翔。(近景)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山的白雪,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以外的船只。(远景) 这首诗由近及远,描写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副非常优美的图画。 3、相关考题 (1)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 (2)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历尽艰难,他的诗记载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实,所以被后人称为(诗史) (3)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请另外写出两句描写该季节景色的诗。 十三、《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小学古诗词测试题

1小学古诗词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7分) 1、下面带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两项是()。 A 槲(hú)叶落山路B不知天上宫阙(què) 今昔是何年 C没(méi)在石棱(léng)中D花重(chóng )锦官城 2、下面语句中字形有误的两项是() A剑外忽传收蓟北B篓蒿满地芦芽短C千里黄云白日曛D凄凄满别情 3、下面各项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是写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别好友孟浩然。 B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是诗人王维劝好友元二再干上一杯离别的酒。 C诗句“落花时节又逢君”中诗人杜甫在落花时节又遇见了唐代著名音乐家李龟年。 D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是写诗人王维在天明时送友人辛渐。 4、下面各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D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二、补充诗句再连线。(12分) 天阶夜色凉如水,。李清照《古朗月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杜牧《江畔独步寻花》又疑瑶台镜,。汉乐府《秋夕》 胜日寻芳泗水滨,。王昌龄《从军行(其四)》黄四娘家花满蹊,。杜甫《春日》 青青园中葵,。李白《夏日绝句》 蓬头稚子学垂纶,。朱熹《小儿垂钓》 至今思项羽,。胡令能《长歌行》 三、古诗七彩园:(填色彩)(分)

1、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千总是春。 4、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四、古诗百花园:(填花名) (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4、人闲落,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五、古诗动物园:(填动物)(分) 1、春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洲。 3、泥融飞,沙暖睡。 4、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 5、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欲上时。 六、古诗数字园:(填数字)(4分) 1、曲黄河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白发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人。 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古来稀。 5、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故国里,深宫年。 七、古诗地名园:(填地名)(3分) 1、山外青山楼外楼,歌舞几时休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无故人。 3、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4、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八、补充诗句,并将诗句中隐藏的成语写在横线上(10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 2、我劝天公重抖擞,。() 3、,拂堤杨柳醉春烟。() 4、,要留青白在人间。() 5、九州生气恃风雷,。() 九、古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自然风光的观察和描写有的细致而生动,有的气势雄伟,请按要求写诗词,看谁积累得多。(各写一句)(分) 1、写春景的: 2、写夏景的:

小学古诗词精选测试题

小学古诗词精选测试 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2.青青园中葵,()。(),万物生光辉。《 》() 3.(),札扎弄机杼。《》()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5.(),终为土灰。(),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不但在天。《》()6.(),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我有嘉宾,()。《》() 7.煮豆持作羹,()。(),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9.《蝉》( 11. ):(),()。( ),()。 10.(),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海内存知己,()。《》() 11.碧玉妆成一树高,()。《》() 1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13.(),天涯共此时。(),()。灭烛怜光满,()。(),()。《》() 14.黄河远上白云间,()。(),( )。《》() 15.(),日暮客愁新。(),江清月近人。《》

() 16.(),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 17.黄沙百战穿金甲,()。《》() 18.(),不教胡马度阴山。《》() 19.寒雨连江夜入吴,()。洛阳亲友如相问,()。《》() 20.空山不见人,()。返景入深林,()。《》() 21.(),客舍青青柳色新。《》() 22.遥知兄弟登高处,()。出自《》,本诗中另一句名言是(),()。 23.山中相送罢,()。(),王孙归不归?《》() 2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大漠孤烟直,()。(),都护在燕然。《》()25.(),清泉石上流。(),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26.(),烟花三月下扬州。(),唯见长江天际流。《》() 27.(),轻舟已过万重山。《》() 28.两岸青山相对出,()。《》() 29.危楼高百尺,()。不敢高声语,()《》 30.峨眉山月半轮秋,()。夜发清溪向三峡,()。《》() 31.(),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晴川历历汉阳树,()。《》() 32.(),欲饮琵琶马上催。《》() 33.谁家玉笛暗飞声,()。此夜曲中闻折柳,( )。《》() 34.(),北风吹雁雪纷纷。(),天下谁人不识君。《》() 35.兰陵美酒郁金香,()。《》()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含详细注解)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 作者:小小初音day 1、江 南 ——《汉乐y u a 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h u ì 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s ì)、巡行、朝会、宴飨xiǎng 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采莲:采摘莲蓬。 何:何等,多么。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赏析】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

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2、敕(chì)勒(la)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hú)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bēi)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呈现,显露的意思。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附答案全面

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于谦的《石灰吟》是一首() A 、山水田园诗 B、战争诗 C、咏物诗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从音律上来看,属于()。 A 、七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五言律诗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 A 、李广 B、岳飞 C、赵子龙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白朴 C、马致远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 B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18、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中的“红”指的是()。 A、红色 B、红花 C、树叶 19、“海上生明月。()共此时”是张九龄的诗句。 A 、天地 B、天下 C、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君”指的是。 A、董大 B、元二 C、高适 21、《赠汪伦》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 A 、七言绝句 B 、送别诗 C、行旅诗 22、《木兰诗》表达方式及内容上看是()。 A、古体诗 B、民歌 C、叙事诗 23、下面哪一组不是“唐初四杰”中的人物()。 A、王昌龄、王维 B、骆宾王、杨炯 C、王勃、卢照邻 24、分别号称“诗仙”、“诗圣”、“诗鬼”的诗人是()。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和方法汇总

01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 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02 分分析析意意境境型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 感伤”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2020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小学生古诗词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库。(每小题库2分,共50分)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 B、伤悲 C、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A 、似曾相识鸟归来 B、似曾相识雁归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 A、曹操 B、曹丕 C、曹植 4、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 、花重绵阳城 B、花重锦州城 C、花重锦官城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 A 、《游园不植》 B、《春望》 C、《春夜喜雨》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的诗句。 A 、王勃 B、李白 C、王维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诗句。 A 、汉青 B、汗青 C、汗清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是王昌龄的诗句。 A 、阴山 B、边关 C、燕山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 A 、因为 B、坐下 C、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 B、多少楼台风雨中 C、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的诗句。 A 、王维 B、王之涣 C 、王勃 12、《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的()。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 A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B、王昌龄《出塞》C、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A 、春色 B、梨花 C、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的《无题库》。 A 、李贺 B、李清照 C、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天际流。“出自杜甫的()。 A、《茅屋为秋风所破》B 、《登高》 C、《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的诗句。 A 、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

经典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

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第三、四句重在问路。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

小学生古诗词测试题

五年古诗词测试题 一、在括号里填入动物名称(30分) 月落()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千里()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春眠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惊不应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二、将下面古诗句补充完整(20分) A、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B、横看成岭侧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 C、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 D、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数字园:(填数字)(30分) 1、曲黄河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______门______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人。 4、死去元知______事空,但悲不见______州同。 5、君看_____叶舟,出没风波里。 6、竹外桃花__________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四、请写一首,描写春天的诗。(2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测试题 一、古诗色彩园:(填表示颜色的词30分每题3分) 1、小时不识月,呼作()玉盘。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鹭上()天。 3、野径云俱(),江船火独明。 4、千里()云()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5、西塞山前()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月()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7、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爱浅()。 二、诗题、诗句连线表示。(25分) 李白《赋得古原草送别》千朵万朵压枝低王之涣《凉州词》飞在青云端。 李白《江畔独步寻花》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出塞》不教胡马度阴山。杜甫《古朗月行》远芳侵古道 三、、选择题(15分) 1、《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操B.曹植C.曹丕D.曹冲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名句 A.陈子昂B.王勃C.王维D.杜甫3)《春晓》的作者是() A.孟浩然B.杨万里C.贺知章D.李白 四、猜谜语(打一古诗名)(20分)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复习过程

小学古诗词试题(答案)

小学古诗词积累竞赛试题 一.名句联句。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二.按古诗内容填空。 1.在A《登鹳鹤楼》、B《江上渔者》、C《望庐山瀑布》、D《塞下曲》这五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B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箭法高超”的诗句是(D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新春佳节,一派喜庆的气氛,人们也异常喜悦,用各种方法来喜迎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如燃放鞭炮等,正如(王安石)所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曹操B.李斯C.诸葛亮D.王安石 6.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B.旌蔽日兮敌若云 C.矢交坠兮士争先D.凌余阵兮躐余行 7.赞美兄弟皆有才识的词语是() A.难兄难弟B.人琴两亡C.阿大中郎D.三荆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言B.慎于思C.慎于行 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 A.《易经》B.《庄子》C.《老子》 10.《五柳先生传》中“不汲汲于富贵”的前一句是()。A.不汲汲于贫贱B.不戚戚于贫贱C.不郁郁于贫贱11.《牡丹亭》的作者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汤显祖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A.《滁州西涧》B.《山居秋暝》C.《春夜喜雨》 1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的文章。 A.司马光B.魏征C.诸葛亮 14.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然后君子。”A.文质相当B.文质兼备C文质彬彬 15.“己欲立而立人”的下句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