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9.5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深厚的,并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之情,懂得尊重父母、关心家庭。
3.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懂得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学会珍惜和回报父母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深厚的,并学会感激、回报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学会尊重父母、关心家庭。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课件包含图片和视频,用于呈现相关故事和情境。
3.课堂活动:制作家庭树模板、亲子关系图模板。
4.教具:黑板、彩笔、纸张、学生绘画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家长的照片,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是谁?我们为什么感激他们?”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人就是他们的父母,是对他们最无条件的爱。
3.教师出示幸福家庭的图片,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家庭的一件幸福事情。
步骤二:情景教学(15分钟)1.教师播放相关视频或呈现相关故事,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
2.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故事后,回答问题:“你认为父母对你的关心是什么样的?你平时是怎样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的?”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会。
步骤三:情感体验(2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家庭树模板,帮助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树,标明每个家庭成员。
2.学生在家庭树上选择一个家人,并列举这个家人对自己的好处和付出。
3.学生将自己的家庭树与同桌分享,并广播式分享自己感激这个家人的心情。
4.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亲子关系图模板,帮助学生观察和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表现。
步骤四:思考讨论(2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什么样的?我们该如何回报父母的爱?”2.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回报父母的爱的计划,并在班级分享。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学会关心、尊重和回报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3. 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促进家庭和谐。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父母多爱我”为主题,通过讲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回报这份爱。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对于家庭观念和感恩意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父母的付出和关爱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感受,需要引导他们更加关注和珍惜父母的关爱。
四、重难点: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无私的,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难点:引导学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培养良好的家庭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忆生活,分享父母的爱师:孩子们,我们都有父母,你们还记得那些父母为你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吗?生自由分享,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母为自己辅导作业,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母为自己过生日等。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多爱我》。
(二)新课学习1. 了解父母的爱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父母是怎么爱我们的吗?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播放短片《父母的爱》。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发言,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父爱的伟大,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母爱的细腻等。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2. 感受父母的爱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那些父母为你做的、令你感动的事情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母的爱。
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
师:是的,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
他们总是为我们付出,希望我们能健康成长。
3. 回报父母的爱师:孩子们,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呢?生自由发言,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为父母做家务,有的孩子可能会谈到好好学习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0教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课题: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并能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与父母的亲情,关心父母,孝敬父母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演讲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
2.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朗读、演讲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为孩子与父母亲密互动的场景。
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平时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是怎样的呢?父母经常给你们做些什么?Step 2:引入新课(10分钟)教师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课文《父母多爱我》,与学生一起快速浏览课文标题,然后询问学生:你们觉得父母对你们的爱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标题。
Step 3:课文讲解与朗读(15分钟)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并分别请几名学生带头朗读每一小节,全班齐读。
Step 4:情感分享(10分钟)教师请学生就课文中的“父母对我是无私的、深沉的爱”的情景,与同桌分享自己与父母的亲密互动的场景,并说出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同时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Step 5:表演与评价(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准备小品表演,演示课文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场景。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由发挥或编写剧本。
观看表演后,学生可自由评价其他同学的表演,鼓励其它同学的优点。
Step 6: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题目如下:1. 父母对我的爱是_______。
A. 无私的、深沉的\tB.矛盾的、苛求的2. 父母时刻都在为孩子操心,他们是_______。
A.朋友\tB. 伙伴3. 学会_______你的父母,去理解他们。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培养理解父母的感情,懂得倾听父母的心声。
2.情感与态度: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渗透爱父母的教育。
3.行为与习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4.过程与方法:在讲述父母爱我们的故事中,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说说其他心里话。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
结果,这名名叫潘子浩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先后死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二、讲授新课话题一:父母默默的爱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1:每天上学前,妈妈已为我备好温开水。
生2:每天放学后,爸爸总是陪我打一会儿羽毛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
你能发现这默默的爱吗?生:能!(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妈妈喜欢吃鱼头》的小故事)师:同学们,请思考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生:妈妈和外婆不一定是真的爱吃鱼头。
我是妈妈的孩子,妈妈是外婆的孩子,她们这样做是因为疼爱着自己的孩子,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将父母关爱你们的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生1: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总是学不好,爸爸每天都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半小时来给我辅导数学。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做不会做或做错的练习题,直到我学会为止。
10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第1课。
本单元是通过对“父母多爱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和“家庭的记忆”这三方面,重点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父母多爱我”这课的教学是从父母默默的爱和多一些理解两个方面来展开的。
旨在让学生在低年段认识父母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根据教材内容,我们将“父母多爱我”这一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父母默默的爱,第二课时为多一些理解。
第一课时重点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和体会爱。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知道父母爱他们,但是他们容易忽视日常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这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
父母对子女爱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些爱的表达,三年级学生较难理解,这也需要引导。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定,旨在让学生在低年段认识父母爱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去发现爱、感受爱、理解爱、辨析爱,从而形成积极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亲子关系。
【教学目标】1.从日常生活小事的细节中,发现和体会父母默默的爱。
2.在父母关爱孩子的感人故事中,体会父母深深的爱。
【教学重难点】父母默默的爱蕴含在日常点滴小事中,蕴含在生活琐事中,需要引导学生细心发现,用心体会这种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1.调查长辈为自己取名字的意义或期望。
2.细心观察父母日常为自己做的小事,体会父母默默的爱,记录在爱心卡纸上。
3.教师准备课件,父母“爱的视频”,记录“亲情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预设生)师:那么今天我们的课呢?就从我们的名字说起。
我的名字是彭鑫,意义可不一般啊!我的名字是我的父母的取的,父亲名字中一个“铁”,母亲名字中一个“银”,“鑫”取父母中的两个“金”,希望我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10《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美德;3.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爱心,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4.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关注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做到互相关爱、互相尊重。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家庭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美德;3.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爱心,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教学难点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关注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做到互相关爱、互相尊重。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提问:“家庭是什么?”;2.学生回答;3.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父母多爱我》。
讲授主体环节父母的爱(15分钟)1.向学生介绍父母的辛苦和爱心,让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父母这种无私的爱;2.运用讲故事、展示图表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父母对自己的爱;3.教师带领学生谈论有关父母的话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父母的爱。
家庭的作用(15分钟)1.介绍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2.带领学生思考家庭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3.导入家庭美德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家庭美德对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
家庭美德(15分钟)1.介绍家庭美德的概念和种类;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3.鼓励学生践行家庭美德,为家庭增添温馨和美好。
相互关爱(15分钟)1.介绍相互关爱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3.培养学生时刻关注家庭成员的良好习惯。
小结环节(5分钟)1.教师让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2.教师记录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学习家庭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美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展示图表等,使学生对家庭和父母的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做到互相关爱、互相尊重。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并理解故事传递的道德教育主题。
2. 能够通过故事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关心家人。
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的内容和道德教育主题,感悟孝顺的重要性。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三、教学准备1. 课本、教案、黑板、粉笔、挂图等教学工具。
2. 故事《父母多爱我》的PPT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观看一段视频或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的体验。
3.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的故事,我们要体会父母的爱与付出,并学会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2 故事阅读与讨论1. 教师朗读故事《父母多爱我》,引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 小明在故事中为什么动了偷糖的念头?动了偷糖的念头是对父母的爱吗?b. 小明父母是怎样关爱小明的?他们为小明做了哪些事情?c. 通过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和启发?3. 教师总结道德教育主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孩子应该懂得感恩和尊敬父母。
”Step 3 感恩父母活动1.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张表格,表格上列有一些问题,让学生填写关于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2. 学生阅读问题并回答,然后与同桌分享,并彼此交流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 教师引导学生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
4. 学生自由书写,教师鼓励学生写下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不必拘泥于形式。
Step 4 展示与反思1. 鼓励学生将自己写的感恩父母的信展示给全班同学,并选择一篇进行朗读。
2. 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并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父母多爱我》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并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父母在生活中的关心和付出,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感受到家人,尤其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父母付出的辛劳和不易。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来引导学生体验父母的关爱,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付出;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父母的美德;3.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4.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2.难点:培养学生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父母的关爱;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2.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4.准备实践活动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父母关爱孩子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
2.呈现(10分钟)呈现生活情境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父母的关爱。
如:父母为孩子准备早餐、接送孩子上学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要学会尊重和理解父母。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2.了解孝顺的含义,懂得尊敬父母、尊重长辈3.意识到孝顺是品德修养中基本的方面教学重难点1.学习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爱和关心的事例,理解亲情内涵。
2.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孝顺的含义。
3.强化学生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识。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学生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情况,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
2.理解孝顺的含义,并通过课文和影片进一步了解和引导学生。
3.独立完成课文和影片后的思考题,强化学生尊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前置知识的检查(5min)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引出“亲情”这个概念,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
第二步:自我体验和情感交流(10min)学生回想自己和家人的相处情况,分享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的事例,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让家长的爱学生体现出来。
让学生理解亲情的内涵。
第三步:示范教学(20min)通过讲解课文和影片,引导学生对孝顺的含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敬父母、尊重长辈。
每一段讲解停一下让学生思考一下,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步:思考与交流(10min)独立完成课文和影片后的思考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问题的解答中反复强调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思想,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合理引导学生的情感,让孩子在思考中形成缘起缘落的体验。
教学后续1.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对于教育时间的计划,应关注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接受能力。
2.继续加强孝敬父母的思想,通过其他材料或场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深入了解孝敬父母的内涵,形成良好的情感。
总结这节课的教学方案是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和关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因此学生能够感受到孝顺、尊敬和尊重是很容易的。
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交流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明白家庭的重要性,强化了对家庭关系的感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10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十课《父母多爱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道精神。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体验家庭的温暖,进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爱。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存在对父母的爱护和关心习以为常,缺乏感恩之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父母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付出。
2.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珍惜家庭的温暖。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心意。
2.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的爱。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3.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教学PPT,包括教学内容、案例、图片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模板和引导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关于父母的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ir parents’ love.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父母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3.操练(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10 《父母多爱我》一.教学目标:1.体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付出的默默的爱;2.尝试理解父母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在不同表达方式中找到爱。
二.教学重难点:寻找身边父母爱的体现,明白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默默的;理解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一)询问导入1.询问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什么奖?2.得奖了谁最为你感到开心?小结:我们的父母是最真心对待我们的人,得了奖他们会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受了委屈他们会感到难过,父母就是这样甘心为我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父母,感受他们给我们的爱。
(板书课题:父母多爱我)【设计意图】:让孩子在得奖这样类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些许来自父母的关爱,也为下面“给父母颁奖”的活动做铺垫。
(二)寻找藏在点滴小事中的爱1.活动一:给父母写个奖状出示活动要求:1)拿出课前完成的观察记录表格,回顾总结父母每天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根据表格的填写内容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想一个荣誉称号;2)在爱心卡片上完成自己的奖状。
把自己的爱心奖状跟大家分享一下;小结:其实父母的爱就藏在每天为我们做的这些小事情里。
他们的爱像春雨一样每天默默地滋养着我们,润物无声,让我们能够茁壮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小活动,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离他们很近,就存在与每天发生的小事里,只要留心就像能发现。
以活动的形式代替说教的形式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三)体验活动:1.体验父母扶我们学习走路时的动作,同学们站成一排,弯下腰,手臂前倾自然弯曲,围着教室走一圈。
2.采访:同学们做完这个动作后有什么感觉?过渡:走了一圈大家就已经有累的感觉了。
可是爸爸妈妈教我们学走路时,这一个动作可能要坚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难道父母不觉得累吗?3.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简单的动作里藏着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设计意图】体验活动所带来的的感受更加直接,能够让孩子更加直观的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案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2.培养初步的整理收集资料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3.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在实践中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一些做法,理解父母爱的方式。
难点:体会父母默默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激、感恩之情。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爱需要理解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红猫蓝兔前几天收到一封小朋友的来信,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件很心烦的事,想请红猫蓝兔帮帮他!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心事?(播放视频,红猫蓝兔)2.孩子们你们一定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吧!生活中父母还有哪些做法让我们不能理解?学生充分回答。
3. 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完成表格。
4.小组代表展示交流结果。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大家的讨论交流,我们发现爸爸妈妈的做法其实都包涵着他们对我们浓浓的爱,因此我们遇事要多处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多一分理解。
(板书:爱需要理解)活动二:爱需要沟通过渡: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
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也有不开心和心痛的时候呢?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1.播放东东爸爸读信的录音。
如果你是东东,你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妈妈,看她的内心有多纠结,多痛苦。
(播放短片:无奈的母亲)3.在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今后我们该怎样做?教师小结: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他们想让你变的坚强,却又心疼你受苦。
他们怕你做错事,走错路,却又不敢多说。
爸爸妈妈就是这么纠结和无奈。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要敞开心扉,遇事要多和爸爸妈妈沟通。
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好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吧!请在爱心卡上写下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吧!活动三:爱需要表达 1.制作亲情卡,在卡上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感受父母在生活中的关爱和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回报父母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理解父母的爱。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父母的关爱和付出还存在一定的忽视,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感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懂得感恩和回报。
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关心家庭的情感。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感受父母的爱,体会到父母在生活中的关爱和付出。
2.培养学生如何表达爱意,学会回报父母的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父母的爱。
2.互动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3.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父母在生活中的关爱和付出。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进行思考:父母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父母的关爱故事,并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4.巩固(5分钟)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我们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是通过言语、行动还是其他方式?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母的爱的重要性,以及我们要学会回报父母的爱。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作业: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如洗碗、扫地等,并记录下父母的反应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 父母多爱我教案10. 父母多爱我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培养理解父母的感情,懂得倾听父母的心声。
2.情感与态度: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爱,渗透爱父母的教育。
3.行为与习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树立家庭中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
4.过程与方法:在讲述父母爱我们的故事中,理解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用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并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的事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说说其他心里话。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车厢内来自南宁市的潘天麒、贺艳文夫妇,不约而同地使劲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
结果,这名名叫潘子浩的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而他的双亲却先后死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二、讲授新课话题一:父母默默的爱师:用心想一想,父母每天都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1:每天上学前,妈妈已为我备好温开水。
生2:每天放学后,爸爸总是陪我打一会儿羽毛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父母为我们做的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里面都藏着对我们的爱。
你能发现这默默的爱吗?生:能!(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妈妈喜欢吃鱼头》的小故事)师:同学们,请思考妈妈和外婆真的爱吃鱼头吗?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生:妈妈和外婆不一定是真的爱吃鱼头。
我是妈妈的孩子,妈妈是外婆的孩子,她们这样做是因为疼爱着自己的孩子,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将父母关爱你们的感人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吧。
生1: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总是学不好,爸爸每天都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半小时来给我辅导数学。
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教我做不会做或做错的练习题,直到我学会为止。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切合本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个主题,从最重要的亲子关系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个“小家庭”概念的认识。
体会父母的关心和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认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增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理解自己的父母,更加关心和关爱父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并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2.教学难点: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尊敬,形成更好的亲子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爸爸妈妈爱我吗?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平时或许很少会把“爱”这个字眼挂在嘴边,也很少说“爱”我们。
但其实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关心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要来走进每天陪伴我们的父母。
一起进入第十课的学习:父母多爱我(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一、父母默默地爱活动一:填写“爱心树”(课本第66页)1、哪些事是我们平时不曾注意的呢?2、分享你填了“爱心树”以后的感受。
活动二:爱在不言中。
1、阅读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2、欣赏歌曲《鲁冰花》、《我有一个好爸爸》【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现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多一些理解活动三:课堂互动1、结合课本,父母还有哪些事是我不能理解的呢?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不是对这些事有了新的看法了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更加理解父母)课堂小结:父母是我们最重要的亲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也给我了我们最多的关爱。
尽管他们表达爱我们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父母的爱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父母的爱则是默默无言的。
《父母多爱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父母多爱我》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切合本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个主题,从最重要的亲子关系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对这个“小家庭”概念的认识。
体会父母的关心和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认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本学习,增进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等方式理解自己的父母,更加关心和关爱父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并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2.教学难点: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和尊敬,形成更好的亲子关系。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爸爸妈妈爱我吗?教师小结:爸爸妈妈平时或许很少会把“爱”这个字眼挂在嘴边,也很少说“爱”我们。
但其实他们在背后默默地关心着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要来走进每天陪伴我们的父母。
一起进入第十课的学习:父母多爱我(引发学生思考和学习兴趣)一、父母默默地爱活动一:填写“爱心树”(课本第66页)1、哪些事是我们平时不曾注意的呢?2、分享你填了“爱心树”以后的感受。
活动二:爱在不言中。
1、阅读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2、欣赏歌曲《鲁冰花》、《我有一个好爸爸》【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现父母的关爱,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二、多一些理解活动三:课堂互动1、结合课本,父母还有哪些事是我不能理解的呢?2、通过本课的学习,是不是对这些事有了新的看法了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换位思考,更加理解父母)课堂小结:父母是我们最重要的亲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也给我了我们最多的关爱。
尽管他们表达爱我们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父母的爱是显而易见的,有的父母的爱则是默默无言的。
不管哪种方式,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