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的重大成就及历史意义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13
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取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意义摘要:社会主义改造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增强了社会主义力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解放生产力、在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重大成就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
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在保证工人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彻底解决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矛盾。
最后,这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既包含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因素,又包含了非社会主义的因素。
但总体来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占据了领导地位,它们决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则是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有益的补充,居于次要的地位。
总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社会发展大势所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步骤社会主义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是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和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