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73.50 KB
- 文档页数:25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班级:交通工程06—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交叉口改善设计目录目录 (2)第Ⅰ部分交通调查分报告 (3)第Ⅱ部分数据分析分报告 (8)2.1 调查数据汇总与分析 (8)2.2 交叉口现状问题剖析 (15)第Ⅲ部分交叉口改善设计分报告 (17)3.1 交通控制方案优化设计 (17)3.1.1 交叉口机动车信号灯优化 (17)3.1.2 行人信号灯优化 (17)3.1.3 交通管理与执法的优化方案 (17)3.2交叉口交通组织与渠化的优化设计 (18)3.2.1 交叉口车道流向设置的优化 (18)3.2.2 交叉口渠化 (18)3.2.3交通标志、信息板优化设计 (19)3.3交叉口安全保障设计 (19)3.3.1 行人安全设施 (19)3.2.2 非机动车安全设施 (19)第Ⅰ部分交通调查分报告一、交叉口概况果园路与解放路的交叉口是一个十字路口,东西方向流量比较大,北进口较窄偏西,由于交通量非常少,道路为机非混行,其实主要是非机动车与行人出入,机动车流量基本上为零。
没有信号灯控制,功能相当于一个丁字路口,相对来说解放路上的车流量比较的大,信号灯控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信号配置大致合理,车辆行驶有序,比较稳定,基本上严重的阻塞与排队现象,总的来说此路口的通行还是比较顺畅的。
存在问题:1、红绿灯的箭头与时间显示不完全同步,会误导司机违章行驶。
路口是个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地方,车辆在路口的违章不仅对行人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也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2、人行道绿灯时间过短,尤其是东西进口处人行道,需要跑过去,对于老残行人,很难过去。
3、横冲直撞的情况依然突出。
不少行人或骑自行车者,横穿马路乱闯红灯,随意与机动车抢道,加剧了交通的混乱情况和拥挤状况。
4、交叉北进口紧邻着一居民区,行人比较多,该处未设置相关安全标志,存在安全隐患。
二、交叉口现状平面图与信号配时图、相交道路横断面图1、交叉口现状平面图2、信号配时图3、相交道路横断面图(1)解放路横断面图为三幅路(2)果园路横断面图为三幅路三、流量流向图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量调查表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西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型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尹富勇等时段左转直行右转小汽车公交摩托小汽车公交摩托小汽车公交摩托07:00~07:15 0 0 0 70 20 21 16 0 7 07:15~07:30 0 0 0 95 19 49 20 1 10 07:30~07:45 0 0 0 96 15 44 28 0 16 07:45~08:00 0 2 1 105 17 36 17 2 17 08:00~08:15 0 0 1 87 15 40 25 0 16 08:15~08:30 0 0 0 90 10 32 29 0 10 小计0 2 2 543 96 222 135 3 76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交通量调查表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西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型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尹富勇等时段非机动车行人左转直行右转自行车电动车自行车电动车电动车自行车07:00~07:15 0 057166 17 607:15~07:30 1 68 231 57 6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东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路口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李俊锋、甄晓源、杨莉、冯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东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路口日期6月24日星期三天气晴观测者李俊锋、甄晓源、杨莉、冯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南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地点果园路路解放路路南进口路口形式十字形第Ⅱ部分数据分析分报告2.1 调查数据汇总与分析2.11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分析1、理论通行能力5924148Q=⨯=西东直124431Q=⨯=西东右6204155Q=⨯=东西直180445Q=⨯=东西左148437Q=⨯=南北左272468Q=⨯=南北右2、实际通行能力519 Q=西东直104 Q=西东右501 Q=东西直134 Q=东西左113 Q=南北左191 Q=南北右2.12现状评价(1通行能力由观测可知:早高峰时段为7:30—8:15之间,基本上无影响交通正常运行的严重的阻塞与排队现象,车辆能及时通过,其实际通行能力小于理论通行能力,基本为零目前其通行能力还是能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的。
交通工程设施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交通工程设施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交通工程设施课程设计总学时/总学分:3适用对象: 交通工程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道路工程学、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一、课程简介《交通工程设施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也是必修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交通工程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其设置的基本原则,真正做到交通工程设施能使车辆安全、舒适、快速、经济的到达目的地。
在学习的同时要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实践,同时为后继课程的实习打下必要实践基础。
二、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根据《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主要依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最新规范的规定,按照任务书要求独立开展设计任务,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并按要求提交设计成果和资料。
本课程设计主要以X X 平交路口为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目标,开展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工作。
通过本次设计,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进一步巩固课堂基础知识,掌握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法和要点,初步熟悉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加强学生读图、绘图、编制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三、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根据工程实践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设计内容包含交通管理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道路照明设计、道路绿化设施设计、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等。
序号课程设计名称计划课程设计内容教学目标课程设计类别1 交叉口设计相关资料调查分析第1天到第5天收集道路的基本信息、对交通流运行特征、交通设施布局要求、交叉口渠化、以及行人交通流特征,路边停车管理等相关设计内容进行调查。
完成数据真实调查综合性2 交通条件和道路条件分析第6天利用交通工程专业知识对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进行分析,结合路网、路线实际条件,确定道路使用者对交通工程设施的需求,指出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道路条件分析综合性3 交通工程设施系统设计第7天-对交叉口及路段交通工程设施进行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控制设施、安全设施、照明设施、绿化设施、无障碍设施等。
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设计概述本文档是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设计的说明文档,主要介绍了该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要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交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等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展示学生在交通工程总论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设计目的1.通过交通工程总论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交通工程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交通工程的魅力和实际应用价值;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加强学生对交通工程实践教学的认识和了解,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具体要求如下:1.选择一个交通工程规划与设计的问题;2.研究该问题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定研究方法和步骤;3.收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介绍所研究的问题、解决方案及实际应用价值等方面的内容;5.参加课程设计答辩。
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选择课题并完成研究工作;2.在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使用图表、数据、算法等相关工具和方法,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实用性;3.参加课程设计答辩时,需要自信从容地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所学知识;4.课程设计报告应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编写,必须排版整齐、文字清晰、格式规范,且不得抄袭、剽窃他人论文;5.课程设计报告提交截止时间、抽查整改时间以及答辩时间在课程中进行安排和确定;6.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认真修改和完善课程设计报告。
考核方式1.课程设计报告初稿成绩占总成绩的50%;2.参加课程设计答辩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3.课程设计报告和课程设计答辩成绩相加,计入该门课程最终成绩。
交通工程学第二版课程设计简介交通工程学是应用数学、物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交通工程学中模拟、建模、数据处理等知识及其在实际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工程学中常用的模拟、建模、数据处理等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交通系统中。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阶段一:选题和项目立项1.每个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确定选题方向并撰写选题方案。
2.获得选题方案的批准后,开始进行具体的项目计划和方案制定。
阶段二:数据采集和处理1.小组成员分配具体工作任务,收集有关交通运输的时间数据、空间数据,交通维度数据等。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形成可用于模拟和建模的数据集。
阶段三:模拟和建模1.利用所学的交通工程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模拟和建模。
2.基于模拟和建模结果,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和分析。
阶段四:项目实践和总结1.制定项目计划并实施,根据实践情况调整计划。
2.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报告书的撰写、口头展示和成果总结。
设计要求1.本课程设计为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3-5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撰写选题方案、项目计划和报告书等任务,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指定邮箱。
3.撰写的报告书要求结构严谨、内容完整、表述清晰,且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
4.小组成员需要主动思考,并积极参与每个阶段的任务,积极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结论本课程设计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习交通工程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交通系统模拟、建模、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专业发展打下了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交通工程课程设计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实践教材及实践指导书名称:交通工程学实践学时:一周适用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后续课程:无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以交通工程理论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地各类交通数据调查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课程的讲授与现场实践活动,实现从课堂理论到具体交通项目数据调查和数据处理的过渡,加深对专门知识的深刻理解。
二、实践的目的及要求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区域交叉口规划设计,通过设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道路网交通规划的理解。
要求学生知道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和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内容:1)在费县选取不少于6个交叉口的区域,进行交通调查(现地调查或调用已有资料),分析各交叉口的现状通行能力和饱和度。
2)通过分析制定交叉口的规划、设计方案。
3)针对交叉口规划的制约条件阐述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关系。
安排:1、下达任务书,现场勘察1天2、交通量调查1天3、饱和度计算与现状分析1天4、改进方案设计(含对现场的再调查)1天5、整理文稿、绘制图纸1天四、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任福田、刘小明、荣建等.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12月参考资料: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编委会. 交通工程手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上交:1、规划说明书1)项目概况:说明规划范围和目的;2)设计过程叙述,外业调研过程、内业分析过程及现场信息再搜集的说明3)方案分析与改进设计(结合图表)。
(有条件的可附路段和路口照片)2、设计图纸1)绘制标有现状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2)按非土木行为制定方案的标有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3)按含土木行为制定方案的标有饱和度的平面图1张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按照5分制评分。
评定实习成绩各等级的标准如下:1)调查资料认真、准确程度2)计算分析是否正确3)交叉口规划设计方案(在技术、经济上)是否合理4)对交通规划的认识是否正确、有一定深度、有独特见解5)设计报告详细、清楚、条理评“优”条件:以上五条评分标准中,皆达到为“优”。
交通工程CAD基础教程课程设计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建筑和道路的建设,交通工程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中,CAD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课程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交通工程CAD基础教程,帮助学生掌握CAD工具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掌握CAD基本概念及基本操作•熟悉交通工程基础图形绘制•熟悉CAD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三、课程内容3.1 CAD基础•CAD基本概念•CAD基本操作•CAD图形绘制原理3.2 交通工程基础图形绘制•基础交通线型绘制•道路绘制•路口绘制•高速公路绘制•桥梁绘制3.3 CAD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路网规划•交通信号灯设计•手动绘制路线图•交通工程设计中CAD的其他应用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取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上教师将介绍CAD基础概念和操作技巧,课下学生将进行实际操作。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际练习,并完成课程设计作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旨在帮助学生检验课程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对CAD的应用能力。
评估内容包括:•实际操作考试•课程设计作业六、参考资料1.图形计算机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1988年2.AutoCAD操作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CAD基础教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七、总结交通工程CAD基础教程课程设计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交通工程CAD的应用技巧的课程。
学生将通过课上教学、课下操作和课程设计作业来深入了解CAD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及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
因此,交通工程专业人员对交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交通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对交通工程理论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交通工程设计能力、掌握交通工程分析与设计的方法。
二、设计要求2.1 设计主题本次课程设计主题为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要求选取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交通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2.2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需完成以下内容:1.选取一项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交通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2.对案例进行相关背景介绍;3.对案例所面临的实际交通问题进行分析;4.分析案例问题的成因;5.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理论依据、具体措施和效果预测;6.报告撰写,要求报告规范、简洁明了、语言准确,图表等资料要简洁明了、清晰易懂。
2.3 设计时间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一个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时间任务第一周选题、调研、撰写设计方案第二周深入分析、整理思路第三周提出方案、制定措施第四周编写报告2.4 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如下:1.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要求完成任务,并按时提交报告;2.报告要求规范、简洁明了、语言准确,图表等资料要简洁明了、清晰易懂;3.报告需符合学校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4.本次课程设计为单独完成,不得抄袭、剽窃、抄袭或抄袭他人作品。
三、评分标准本次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如下:评分项占比选题10%设计方案20%报告质量50%课堂介绍20%四、参考文献1.Oliver, J. E., & Phillips, R. G. (1989).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Prentice Hall.2.Zhang, Q., & Liu, H. X. (2014). Traffic engineer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3.王卫红. (2014). 交通工程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五、结语本次课程设计重点在于学生通过实际交通工程案例深入了解交通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对交通工程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交叉口改造——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一、道路交叉口现场交通调查实习结果分析1.路口道路使用现状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为十字交叉口,但不是标准形式的十字路口,东西向主干道进口道与南北次干道进口道之间的夹角约为75度而不是90度。
东进口道共有4车道,分为1条右转车道,3条直行车道,1条左转车道(压缩对向直行车道拓宽而成);西进口道共有5条车道,分为1条右转车道,3条直行车道和1条左转车道(压缩对向直行车道拓宽而成);北进口道共有两条车道,分为1条直右车道,1条直左车道;南进口道共有3条车道,分为1条直右车道,1条直行车道,1条右转车道。
2.交叉口交通量现状分析a)交通量该交叉口的交通量统计数据如表2.1,表2.2,由表可知,该交叉口的非高峰小时机动车流量为2757 pcu/h,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987 pcu/h,处于中等水平。
高峰小时交通量图见图2.1。
表 2.1 建湘路与人民西路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数据(调查时间2016.9.28下午16:00-17:00)表 2.2 建湘路与人民西路 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流量流向数据 (调查时间2016.9.28下午17:00-18:00)图2.1 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图b) 交通组成该交叉口的交通组成见表2.2.1和表2.2.2。
从表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非高峰流向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 左 直 右交通量 (pcu/h )430 580 137 152 225 151 68 450 56 218 386 131147 528 574 738 建 湘天心右转 218左转 134右转 137 左转 430右转 56 左转 68右转 151左转 152人民中路人民西路右转152左转 225直行 151时间段的16:00-17:00,还是高峰时间段的17:00-18:00,该交叉口的各个进口道的车辆组成都是相似的,都以小汽车为主,而中型车则基本上都是由公交车组成。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现状评价一、调查方案设计1、调查目的:调查芥园西道与冶金路交叉口高峰小时、平峰小时交通量,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整。
2、调查对象:芥园西道与冶金路交叉口3、调查时间:2012年1月10日4、调查内容:交叉口平面图:车道数、车道宽度、车道流量、标志标线等;交通流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平峰小时交通量、直行、左转、右转车流量。
5、调查方法:平面交叉口人工计数法。
…二、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人工观测交通量记录表,表一芥园西道东进口平峰交通量表二冶金路南进口平峰交通量表三芥园西道西进口平峰交通量'《》表七芥园西道西进口高峰交通量;表八冶金路北进口高峰交通量车辆换算统计,合计当量交通量=*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以15:00-15:15芥园西道(东)直行车为例:¥合计当量交通量:7*+5*+283*=305高峰小时流量统计表}(2)、交叉口交通控制状况调查该交叉口为四相位控制的交叉口,信号周期为103s,信号相位、相序图或配时图如下图所示:50s 37s 55s 43s交叉口相位图配时图【交叉口信号配时图1)、现场踏勘通过现场踏勘,发现如下问题:(1)、由于交叉口附近众多小区的存在,高峰期冶金路南北向有大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经过,但是却没有过街天桥等设施,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在高峰时段对机动车的干扰很大;(2)、交叉口西进口处为快速路与辅路相交形式,快速路上的非机动车道与辅路的机动车道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导致高峰期时交叉口交通组织混乱;(3)、交叉口西进口处为快速路与辅路相交形式,但是却错误的将原有的五车道减少为进口道处的四车道,且没有车流引导线,易造成快速路上的非机动车穿行在机动车流间发生事故;(4)、高峰时主干道上车辆排队现象严重,特别是造成西进口处的快速路的拥挤。
(5)、交叉口北进口没有停车线,各进口道没有渠化线、车道线;《交叉口参数计算:直行车头时距芥园西道东进口车头时距;平均车头时距/s冶金路南进口车头时距.平均车头时距/s以芥园西道东进口为例来计算通行能力、饱和度: a )、直行车道: >计算大车率:02.01-0.241110)1(=⨯÷=-⨯=∑)(E a HV98.002.011=-=-=HV f g车道宽度矫正:0.1=W f 坡度及大车矫正:98.0=g f 自行车无左转专用相位:0.1=b f244947.13600=÷=S hpcu h pcu S T /2450,/2449b 取=h pcu f f f S S b g w bT T /24000.198.00.12450=⨯⨯⨯=⨯⨯⨯=绿信比:Cg e=λ 全红时间绿灯时间--S ej L g = 其中:s L S 3=得到 s 62=ej g60.0103621===C g e λ h pcu S CAP T T /144060.02400=⨯=⨯=λ#b )、直左合用车道,无专用相位: 计算大车率:01-0.2130)1(=⨯÷=-⨯=∑)(E a HV 11=-=HV f g ,车道宽度矫正:0.1=W fL g w bL L f f f S S ⨯⨯⨯='S=3600÷=918pcu/hbL S 为920pcu/h9200.11920=⨯⨯=⨯⨯=g w bL L f f S S pcu/h60.0103621===C g e λ …h pcu S CAP L L /55260.0920=⨯=⨯=λ饱和度:iii CAP q x =直行车道:056.124102547===T T T CAP q x左转车道:013.1692701===LLL CAP q x卫津路进口道:饱和交通量直行车道:10476=S pcu/hT左转车道:3840=S pcu/hL设计交通量:Q直=2547Q左=701%y直=左=南京路东进口道:饱和交通量直行车道:7776=S pcu/hT左转车道:2000=S pcu/L设计交通量::Q直=1735Q左=458y直= y左=(2)$(3)南门外大街进口道:饱和交通量直行车道:7857=S pcu/hT左转车道:3960=S pcu/hL设计交通量::Q直=2789 pcu/hQ左=918 pcu/hy直= y左=(4)南京路西进口道:~饱和交通量直行车道:7938S pcu/h=T转车道:3760S pcu/h=L设计交通量::Q直=2537 pcu/hQ左=636 pcu/hy直=y左=Y等于各个相位的最大的y值的和即Y=>,不满足要求。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样本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学生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包括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交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交通工程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交通工程设计和规划能力,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交通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对交通工程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交通规划、交通设计、交通控制、交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安排如下:1.交通工程概述:介绍交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交通工程的重要性。
2.交通规划: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预测、交通网络规划等内容。
3.交通设计:介绍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方法,包括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方面的设计原理和技术。
4.交通控制:讲解交通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信号控制、交通、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5.交通信息技术:介绍交通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监控、交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交通工程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典型交通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交通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控制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交通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交通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交通专业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工程专业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2.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政策法规;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的基本流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交通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图集以及设计手册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组织协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交通工程专业,树立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的信念;2.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关注交通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追求卓越的专业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本科阶段,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交通工程专业概述:介绍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研究领域、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2. 道路工程:涵盖道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重点关注道路线形、路面结构、交通安全设施等内容。
3. 桥梁工程:讲解桥梁工程的类型、结构设计、施工工艺及养护管理,重点分析桥梁的受力特点及病害防治。
4. 隧道工程:介绍隧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关注隧道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及通风照明等问题。
5. 交通工程项目管理:阐述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包括项目策划、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交通工程专业概述第二周:道路工程(1)第三周:道路工程(2)第四周:桥梁工程(1)第五周:桥梁工程(2)第六周:隧道工程(1)第七周:隧道工程(2)第八周: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教材章节对应内容:第一章:交通工程专业概述第二章:道路工程第三章:桥梁工程第四章:隧道工程第五章:交通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交通工程导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交通工程导论,让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培养学生对交通工程学科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交通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程。
2.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熟悉交通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4.能够运用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交通问题。
5.能够运用交通工程的基本方法解决交通问题。
6.能够阅读和理解交通工程的文献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交通工程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2.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工程问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真理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通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程。
2.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交通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4.交通工程案例分析。
第一周:交通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发展历程。
第二周: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第三周:交通工程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方向。
第四周:交通工程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工程的应用和实践。
3.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交通工程的问题。
4.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交通工程导论》。
2.参考书:相关的交通工程领域的著作和论文。
3.多媒体资料:交通工程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
4.实验设备:交通工程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相关仪器。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流理论、道路设计原理和交通组织方法,分析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现代交通工程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简单道路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模拟软件进行交通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交通领域发展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交通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交通工程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工程基本概念:介绍交通工程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领域,关联课本第一章内容;- 交通系统组成与功能- 交通工程研究方法2. 道路设计原理:讲解道路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关联课本第二章内容;- 道路线形设计原则- 道路横断面设计方法- 交叉口设计要点3. 交通流理论:阐述交通流的基本特性、交通流模型及其应用,关联课本第三章内容;- 交通流基本特性- 交通流模型- 交通流分析与应用4. 交通组织与控制:探讨交通组织方法、信号灯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等,关联课本第四章内容;- 交通组织方法- 信号灯控制策略- 智能交通系统简介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道路设计软件操作、交通模拟软件应用等实践活动,关联课本第五章内容;- CAD软件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交通模拟软件操作与案例分析6. 交通工程发展趋势:介绍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发展趋势,关联课本第六章内容;-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 绿色交通理念与实践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明确教材章节与具体内容,确保教学进度与课程安排的合理性。
丰乐路交通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如交通流量、道路设计、交通信号等。
2. 使学生了解丰乐路交通工程的实际案例,学会分析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交通问题的能力,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脑软件等,进行交通工程设计和规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问题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城市交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交通工程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好奇,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可能缺乏系统的交通工程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工程基本概念:介绍交通流量、道路设计、交通信号等基本知识,关联课本第一章内容。
- 了解交通流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掌握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 学习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与优化。
2. 丰乐路交通工程案例解析:分析丰乐路交通现状,提出改进措施,关联课本第二章案例。
- 了解丰乐路的交通状况;- 分析案例中的关键问题;- 探讨解决方案并评估效果。
3. 交通规划原则与实践: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设计,关联课本第三章内容。
- 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学习交通组织与设计方法;- 结合丰乐路案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交通工程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交通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交通工程案例,探讨交通工程设计的原则、技术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交通工程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为:1.了解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交通规划、道路设计、交通信号、公交系统、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熟悉交通工程实践中的经典案例,理解其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4.合作完成一项小型的交通工程设计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大纲1. 交通工程基础•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流理论、道路交通容量等基本理论。
2. 交通规划•市区道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规划;•交通流预测和需求预测方法;•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交通方式的规划。
3. 道路设计•道路基本参数的确定;•垂直和水平曲线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照明、排水等辅助设施的设计与管理。
4. 交通信号•信号控制的类型和控制原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交通信号操作方法和交通信号故障排除。
5.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的类型和组织形式;•公共交通的需求、计划和资源分配;•公共交通线路的设计和运营管理;•公交优先信号的设计和实施。
6. 智能交通•交通信息系统的概念和设计;•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交通智能化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
7. 交通工程设计案例•市中心交通规划案例;•高速公路出口设计案例;•地下人行道设计案例;•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案例;•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案例。
四、课程设计要求1.学生每周需要完成文献阅读或案例分析的课前作业;2.学生需要团队协作完成一项小型的交通工程设计项目;3.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小论文,总结其课程作业和设计项目的内容,提出个人观点和思考。
五、评分标准•课前作业:20%•团队设计项目:40%•教师给出的出席率:10%•小论文:30%六、教学方式本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设计项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成绩《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200901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日期:2012年2月
目录
1 资料整理 (2)
2 现状路口通行能力计算 (5)
3 饱和年的确定 (8)
4 饱和年交通组织方案 (12)
5 饱和年信号配时 (13)
6 饱和年路口分流渠化设计 (17)
7 路段上公交停靠站设计 (18)
8 交叉口标志、标线和管制措施设计 (20)
9 参考文献 (21)
1 资料整理
1.1 路口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如表1.1-1。
由表1.1-1整理出历年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增长率,如表1.1-2。
1.2 2007年路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资料,如表1.2。
2007年路口高峰小时流量表(单位:辆/小时)表1.2
1.3 车种换算系数
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中,计算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车种分类较少,无法获得通过该路口的全部机动车换算系数,因而通过该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换算系数可以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取值,如表1.3。
1.4 由2007年路口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资料和车种换算系数整理出2007年路口机动车(标准车辆)高峰小时流量、流向资料,如表1.4-1。
由上表可知,2007年该路口机动车(标准车辆)高峰小时流量为3993.6辆/小时,与表1.1-1中2007年该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3980辆/小时非常接近。
根据上表数据,作出流向流量流向图,如图1.4-2。
2007年路口机动车(标准车辆)高峰小时流向流量图图1.4-2
1.5 现状路口的控制方式
灯控路口(二相位),信号周期110秒,其中东西向绿灯为60秒,南北向绿灯为44秒。
各车道在交叉口处均为双向四车道,本设计中取各进口道均有一条直左、直右车道。
1.6 机动车流中车型分布,如表1.6。
机动车车型分布表(单位:%)表
车型小车大车拖挂车及通道车
比例50 44 6
2 现状路口通行能力计算
2.1 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规定,信号灯管制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按停止线法计算。
十字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为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在本设计中,排队待行的第一辆车从起动到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不同车种混行时取2.3S ;车队通过停车线的间隔时间取3.26S ;折减系数取0.8。
直左车道中左转车辆比例取50%。
以下通行能力的计算依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的规定进行。
2.1.1 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按下式计算:
⎪⎭⎫ ⎝⎛+-=
13600is l g c s s t t t t N ϕ (2.1.1) 式中:
s N :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c t :信号周期(s )
; g t :信号周期内绿灯时间(s );
1t :变为绿灯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止线的时间(s )
,可采用2.3s ; is t :直行或右行车辆通过停止线的平均间隔时间(s/pcu );
s ϕ: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可采用0.8。
2.1.2 直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按下式计算:
sr s N N = (2.1.2)
式中:
sr N :一条直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该路口东西方向直右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h t t t t N N is l g c s s sr /pcu 6.489126.33.2601108.0360013600=⎪⎭
⎫ ⎝⎛+-⨯=⎪⎭⎫ ⎝⎛+-==ϕ 该路口南北方向直右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h pcu t t t t N N is l g c s s sr /1.361126.33.2441108.0360013600=⎪⎭
⎫ ⎝⎛+-⨯=⎪⎭⎫ ⎝⎛+-=
=ϕ 2.1.3 直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按下式计算:
()'11/2sl s N N β=- (2.1.3)
式中:
sl N :一条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1β: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该路口东西方向直左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h pcu N N s sl /2.367%)501(126.33.2601108.03600)2/'1(1=-•⎪⎭
⎫ ⎝⎛+-⨯=-=β 该路口南北方向直左车道的通行能力为
h pcu N N s sr /8.270%)501(126.33.2441108.03600)2/'1(1=-•⎪⎭
⎫ ⎝⎛+-⨯=-=β
2.1.4 通行能力的折减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对面到达的左转车超过3—4pcu 时,应拆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包括直行、直左、直右及直左右等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当le N >le ’
N 时,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按下式拆减: )’’le (N N n N N le s e e --= (2.1.4-1)
式中:
e ’N :拆减后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e N :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 );
s n :本面各种直行车道数;
le N :本面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pcu/h );
1β•=e le N N (2.1.4-2)
le N ’:不拆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面左转车数(pcu/h )。
当交叉口小时为3n ,大时为4n ,n 为每小时信号周期数。
该路口取大值,则该路口四面进口道不拆减本面各种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面左转车数为
h pcu n N le /9.130110/360044=⨯==’
东西方向本面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为
h pcu N N N sl e le /6.183%502.367'11=•=•=•=ββ>le N ’
南北方向本面进口道左转车的设计通过量为
h pcu N N N sl e le /4.135%508.270'11=•=•=•=ββ>le N ’
因此,该路口四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均需折减。
由现状路口的控制方式可知,该路口四面s n 均取2。
拆减后各面进口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东西方向h pcu N N n N N le le s e /4.751)9.1306.183(2)2.3676.489()(e =-⨯-+=--=’’ 南北方向h pcu N N n N N le s e e /9.622)9.1304.135(2)8.2701.361()(le =-⨯-+=--=’’
现状路口的机动车通行能力为:()小时辆/6.274829.6224.751=⨯+
2.2 非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规定,信号灯管制交叉口进口道的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000veh/(h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