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医学概述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90 MB
- 文档页数:41
第一部分灾害医学绪论•了解:1、灾害的概念、分类与特征2、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理解:灾害医学的形成、发展与特征•掌握:1、灾害医学的范畴与任务2、怎样学习灾害医学一、灾害及灾害医学1、几个概念灾害:任何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超出本社区承受能力而需要向外部寻求援助即称之为灾害事件。
联合国定义为:灾害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
灾害医学:也称灾害救援医学,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科学,涉及灾害救援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2、灾害的分类广义上的灾害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和战争。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3、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1)人员伤亡(2)经济损失(3)环境破环(4)社会、心理负面效应二、灾害医学现状及发展(一)、灾害医学及救援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的三个条件: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人类认识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性事件: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从1990年1月1日起,将20世纪最后10年作为“国际减灾十年”。
国外灾害医学发展现状1976年德国著名麻醉医生美茵茨(Meinz)发起并成立了急救和灾害医学俱乐部,1985年更名为世界急救和灾害医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WAEDM),标志着现代急救和灾害医学概念的开始。
1、灾害:任何引起设施破坏、经济严重受损、人员伤亡、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恶化的事件,如其规模超出本社区承受能力而需要向外部寻求援助即称为灾害事件。
联合国定义为,是一种超出受影响社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
2、灾害医学:也称灾害救援医学,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科学,涉及灾害救援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是灾害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
3、灾害复合伤:指两种以上的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通常分为两类:放射复合伤与非放射复合伤。
4、灾害多发伤(multiple injury)指在同一致伤原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
它不是一种单独伤的相加,而是一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病理生理变化较严重的损伤。
5、挤压伤:是指四肢或躯干大块肌肉丰富部位受重物长时间挤压,身体被动体位的长时间自压或缚扎止血带时间过长,造成肌肉组织缺血坏死。
临床上主要以受压肢体肿胀和一过性肌红蛋白尿为特点。
当合并以肌红蛋白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等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则称之为挤压综合征6、交通损伤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总称,即指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和参与交通运输活动中的物体,在运行过程中导致人体组织器官结构的完整性破坏或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7、交通事故(国内)是指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驾驶人员、行人、乘坐人员以及其他在各种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各类交通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8、交通意外损伤(unforeseen transportation injury )是由难以预料和防范的原因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交通事件损伤或死亡,如在道路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因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猝死,交通运输工具突发的故障,突然的山体滑坡、路面坍塌,突遇泥石流或恶劣气候等所致。
灾害医学知识点灾害医学是一门研究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恐怖袭击等情况下,为抢救伤员、提供紧急救援等医疗服务的学科。
它是整合了多个医学领域的知识,包括急救、外科、创伤学、流行病学等等,旨在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最佳医疗护理。
本文将探讨几个重要的灾害医学知识点。
一、应急医疗体系在灾害发生时,组织应急医疗体系至关重要。
该体系包括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救护车辆、急救人员以及抢救药品和设备等。
各个环节都要有紧密的协调和配合,确保伤员能够迅速得到救治。
二、急救技能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需要有人员拥有急救技能。
包括但不限于创可贴的使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通气等。
这些技能可以在伤者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挽救生命。
三、伤员分类在灾害现场,应根据伤病的严重程度进行伤员分类,优先救治危重伤员。
通常将伤员分为三类:绿色(轻伤)、黄色(中度伤)和红色(危重伤)。
当救援资源有限时,应将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以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
四、心理支持灾害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了致命的伤害。
医务人员应提供紧急的心理支持和创伤干预。
这包括安抚、鼓励和提供信息以减轻受害者的压力和恐惧感。
五、净化水源在灾害发生后,常常导致饮用水污染,给灾民带来各种疾病。
医务人员应学会净化水源的方法,以防止疫情的发生。
常见的净化方法包括煮沸、过滤和化学处理等。
六、疫情防控灾害中,人们生活在拥挤不堪、卫生条件恶劣的环境中,疫情的流行成为常态。
医务人员需要加强疫情防控,包括疫苗接种、卫生教育、病例追踪、隔离措施等。
阻断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七、灾后健康评估灾后,医务人员需要对幸存者进行健康评估,发现并处理患者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这有助于帮助幸存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减少灾后幸存者综合征等问题。
八、灾害医学研究灾害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领域,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
通过灾害医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灾害情况,并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援能力。
灾难医学的小知识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灾难层出不穷,诸如地震水灾飓风等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SARS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环境污染和恐慌抑郁等精神创伤。
人类在同各种灾难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应对体系,于是灾难医学应运而生。
灾难医学是研究在灾难条件下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伤病预防和救治的组织工作与技术措施的医学学科,是灾难学与医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救灾中的组织指挥、灾区现场抢救、各类灾难致伤的规律、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大灾引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向公众进行救灾的科普教育和宣传等。
灾难医学发展40年来,已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相继成立灾难医学协会和组织,还有些科研基金管理部门专设灾难医学研究项目。
1986年欧共体专门成立欧洲灾难医学中心,负责训练各成员国有关救灾医务人员。
美国除建立发达的灾难医疗系统,还制定灾难医学教育训练项目。
日本政府注重从幼儿园到老年人各年龄段的防灾常识及应急避险训练,经常利用媒体和各种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灾害自救互救常识,并要求备好应急物品及储备物品。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更多国家加强对灾难医学教育和培训,开展关于灾难医学的广泛研究,提高灾难救援效率。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和人为灾难频发的国家。
每年我国自然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2000亿元以上,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是世界上自然灾难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2至2003年SARS在中国大陆地区造成5327人感染和343人死亡、2008年四川地震造成69000人死亡、2008年底南方地区雪灾冻雨、2010年多省洪水泥石流灾害等等。
这些灾难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除自然灾难外,交通事故、火灾、矿难、群体中毒等人为灾难也时有发生。
2009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38万起,造成83196人死亡,平均每天死亡约220人。
2010年,全国仅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就有3906164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元。
灾害医学的基本知识与常识灾害医学是一门研究针对自然或人为灾害所采取的医学措施和应对策略的学科。
在灾害发生时,医疗资源常常紧缺且处于高度压力之下,因此了解灾害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对于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至关重要。
一、灾害的分类灾害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地质滑坡等,而人为灾害则包括核事故、恐怖袭击、交通事故等。
不同类型的灾害对于医疗救援的准备和应对策略有着不同的要求。
二、灾害与医疗资源在灾害发生时,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灾害常常导致大量伤亡和疾病爆发,医疗机构和人员往往处于高度压力之下。
因此,合理的医疗资源分配和协调是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的基础。
这需要灾害医学专家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医疗资源管理计划,包括人员调度、物资配置等。
三、伤员救治与医疗优先级在灾害现场,伤员的救治需要确定其伤势的严重程度与优先级。
根据伤势严重程度的不同,将伤员分为红、黄、绿、黑四个级别。
红色等级的伤员为危重病人,需要最先接受救治;黄色等级的伤员为重症病人,需要次序接受救治;绿色等级的伤员为一般病人,可以稍后进行救治;黑色等级的伤员已经死亡或无法挽救。
通过合理地确定伤员的优先级,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四、感染疾病的防控在灾害发生后,由于环境恶劣和医疗资源有限,感染疾病的防控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在人口聚集的灾区,传染病的传播会更加频繁。
因此,灾区内的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传染病监测和隔离措施,确保病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另外,健康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宣传灾害状况和预防措施的知识,可以帮助民众主动参与防疫工作。
五、心理危机干预灾害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灾区居民常常因为丧失亲人或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陷入心理创伤。
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也是灾难医学中重要的一环。
医务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灾区居民走出心理阴影,重建信心和希望。
六、预防与准备预防是灾害医学的关键之一。
探讨医学中的灾害医学和应急救援技术一、医学中的灾害医学概述灾害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引起,对人类、物质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危害的事件。
当发生大规模的灾难时,例如地震、洪水、火灾等,往往会导致大量伤者和病患。
此时,医学领域中的灾害医学和应急救援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灾害医学的定义及特点1. 灾害医学是指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在灾难发生后迅速组织并展开的一种紧急救助活动。
2. 灾害医学与普通医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时间紧迫:在灾难发生后需要立即行动,并在短时间内展开抢救工作。
(2)资源有限:由于受到灾害影响,往往面临着物资不足和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
(3)复杂多变:不同类型的灾害可能导致不同类型的伤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措施。
三、灾害医学的主要任务1. 人员搜救和转移:在灾害发生后,首要任务是迅速组织人员搜救,并将伤患从现场转移到安全地带,以避免二次伤害。
2. 快速建立临时医疗点:根据实际需要,在灾害现场或附近选择适合建立临时医疗点的地点,提供紧急救援服务。
3. 伤患分类与治疗:根据伤患的情况进行分类,确定优先处理顺序。
同时给予必要的急救和抢救措施,尽可能减少伤亡人数。
4. 疫情监测和控制:在灾难期间,疫情会更容易传播。
因此,对于传染性疾病的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5. 心理干预与辅导:灾难会给受难者造成巨大心理创伤,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与辅导可以有效缓解精神压力。
四、应急救援技术在灾害医学中的应用1. 包扎止血技术:在灾害现场,伤患可能因为被困或物资不足而无法及时送到医院。
此时,包扎止血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运用止血带、止血纱布等工具进行包扎,可以有效遏制出血。
2. 心肺复苏术:在某些灾害中,如地震和建筑坍塌事故,可能会导致人员受困或压迫,并引起心肺骤停。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技巧能够提供急救并挽救生命。
3. 灭火与疏散技巧: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类型,而医疗机构通常也在火灾现场附近。
第一次课一、灾害医学: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诊治措施为手段,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中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预防和卫生保障的一门学科。
二、灾害医学的范畴包括哪些?任务是什么?(一)按灾害病因分类,大致分为六类1.创伤2.外科疾病3.内科疾病4.专科疾病5.心理障碍6.传染病(二)灾害医学的任务1.医学救治范畴Medicine Cure(1)现场急救: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后送。
(2)紧急救治:捡伤分类、心肺复苏、抗休克及防治感染措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清创术等。
(3)早期救治:开颅、开胸探查、剖腹探查、截肢术、清创术、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的应用等。
(4)专科治疗:确定性手术及并发症防治。
(5)康复治疗:伤员功能恢复。
2.疾病预防范畴:包括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处理和控制、各种灾害传染病的诊治、灾害心理障碍防治等。
3.卫勤保障范畴:包括医疗队的组织、灾区医疗救治站(临时医院)的编组与展开、救治机构的部署、野战外科手术帐篷、手术器械、各种消毒药剂、药品药材物资的保障等。
第二次课(一)名词解释热射病(中暑性高热)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体温调节发生障碍。
表现疲乏、头痛头晕、口渴多汗、脉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甚至昏倒。
中暑分为:循环衰竭中暑和昏迷型中暑。
日射病:日光或强烈的辐射热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并非体温调节障碍所致。
起病急骤,开始乏力、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继而血压下降、脉搏呼吸加快,最后陷入昏迷。
(二)复习思考题地震、火灾、工矿事故都会造成的哪些伤类?伤情特点?如何救治?致伤机制是什么?地震:1.地震复合伤复合伤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造成的损伤,解剖部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部位,多脏器(1)致伤因素诱发的火灾、油库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遭受建筑材料的撞击、挤压化学中毒水淹核电站遭到破坏,放射性物质泻漏(2)伤情特点致伤因素多,伤情复杂伤势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治疗困难和矛盾2.地震多发伤凡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解剖部位的创伤即称为多发伤。
名词解释1.灾害:是指一种造成广泛的人员,物资和环境损失的严重的社会机能破坏,其严重程度超出了所影响社区使用自身资源应对的限度。
2.隔离灭火法:当发生火情时,迅速兼顾进的可燃物移开,或用灭火器吧可然去做防火处理,4.是火源附近不再有新的可燃物参与燃烧3.灾害医学:是一门研究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恶性因素引发的,压倒当地卫生保障能力的人群伤害医学问题的科学4.核事故:是指本应容纳在核武器,核燃料运输工具或核反应堆内的核物质在外部造成放射性危害的事件5.生物武器:是指生物战剂及其施放装置的总称,以生物战剂杀死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统称为生物武器6.人为灾害:是指由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致灾过程和结果,也叫人文灾害。
7.干性溺水:在检查溺水者时没有发现肺内有水或只有一点水,其机制是人体一进人水中便发生反射性喉痉挛,声门紧闭致窒息形成干性溺水8.自然灾害: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如飓风、地震、海啸、干旱、洪水、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等。
9.神经血管综合征:当病人暴露在20或30Gy的大剂量中时。
本综合征就会出现。
它发生在受照射后的1小时内或2天内,表现为精神紊乱、谵妄、抽搐.昏迷和休克-病人在4天内全部死亡。
10.淡水溺水:溺水者将淡水吸入肺内使空气无法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肺泡的表面活性物质发生改变,使肺泡萎缩,引起急性缺氧,造成低氧血症1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
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
12.生物战剂:是军事行动或恐怖袭击中用以杀死人:牲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旧称细菌战剂13.浅Ⅱ度烧伤:局部红肿明显,有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内含黄色血浆样液体或蛋白凝固的胶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