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国外信息检索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378.00 KB
- 文档页数:15
计算机信息检索02139自考资料第一章信息检索概述1.信息检索: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信息的过程。
2.根据检索手段的不同,信息检索能够分为手工检索、光盘检索、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
3.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经过对大量的、分散无序的文献信息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存储,建立各种各样的检索系统,并经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存储与检索这两个过程所采用的特征标识达到一致,以便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源。
4.信息检索语言信息检索语言是人们在加工、存储和检索信息时用来描述信息内容和信息需求的词汇或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构成的供标引和检索的工具。
5.五个信息检索阶段:手工检索、机械信息检索、脱机批处理检索、联机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后三者统称为计算机信息检索。
6.与手工检索相比,计算机信息检索的特点表现在:(1)速度快、效率高,仅几分钟就能够从成千上万条记录中找到所需信息;(2)检索范围广,能够迅速而方便地浏览相关学科或主题的所有数据库中的记录,在网络中,几乎每一台个人计算机都能够成为信息源;(3)检索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拥有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就能够在任何地方借助光盘和通信网络查询所需信息。
7.信息检索的模型:就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对信息检索系统中的信息及其处理过程加以翻译和抽象,表述为某种数学公式,再经过演绎、推断、解释和实际校验,反过来指导信息检索实践。
信息检索的三个经典模型是: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和概率模型。
8.信息检索系统是具有信息存储和信息查询功能的一类信息服务设施。
9.信息检索系统是信息检索所用的硬件资源、系统软件以及信息资源集合的总和。
10.数据库由字段、记录和文档构成。
11.根据载体的不同,数据库可分为:联机数据库、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三种。
12.信息检索系统评价的核心是检索性能评价。
13.检索性能评价: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实施信息检索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客观科学评价,以进一步完善检索工作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外信息检索系统发展历程及数据库建设的特点加大信息基础建设力度。
一般认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由信息资源、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和信息主体等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但在诸因素中,信息资源的开发积累实为最基本因素。
信息资源贫乏,其他都受影响。
信息资源是科技查新和情报服务的基础,国外非常重视信息资源建设。
纵观国外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发展,可以将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年以前建立了许多信息检索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工作方式是传统的批处理检索方式,例如1954 年美国海军兵器中心(NOTS)图书馆在IBM701型计算机上成功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
这一阶段的数据存取与数据通信能力都比较差。
第二阶段:1971 年以后,产生并发展了联机情报检索系统。
其中,美国国家医药图书馆中心建立齣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Ohio College Library Center)、SDC公司建立的System Development Company及Lockhe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rporation的Dialog系统都是在线商用数据库查询系统。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联机数据库集中管理,具有完备的数据库联机检索功能,但是数据通信能力较差。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Internet的出现为标志,系统大多采用分布式的网络化管理,其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数字形式表达、多媒体、内容覆盖全社会领域、分布无序、难于规范化和结构化、内容特征抽取复杂、用户界面要求高等。
这些特点导致了信息处理从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转变,例如体系结构从终端主机方式到客户/服务器结构方式,网络环境从局域网到Internet 等开放网,应用接口从封闭界面到WWW界面等,信息结构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系统功能从单纯信息检索到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