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部委有关保健食品相关法规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卫生部、国家经贸委、工商总局、药品监管局关于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卫生部(已撤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已撤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02.07.16•【文号】卫法监发[2002]172号•【施行日期】2002.07.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卫生部、国家经贸委、工商总局、药品监管局关于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7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经(商)委、工商局、药监局:当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集中力量开展了以保健食品等为重点的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我们发现保健食品市场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有的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药物甚至违禁药品;有的保健食品大肆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甚至违法宣传产品具有治疗作用;有的伪造卫生部门批准文号,冒充保健食品进行经营活动;有的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和工商登记,违法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等等,以上行为严重扰乱了保健食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给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社会反响强烈。
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和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关于继续深入开展食品打假专项斗争工作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2号),经研究决定,从现在起直至今年年底,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工作。
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突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各地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中,要突出工作重点,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和重点产品,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一)重点地区: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重点整治的地区、市场和生产企业。
(二)重点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如食品城、食品批发中心等)、保健品批发市场、药品经营企业等。
(三)重点产品主要包括:1、伪造批准文号或未取得批准文号宣传保健功能的食品。
中国保健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发展与监管
并重
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保健品支持类政策
显示,近些年,为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品,促进居民营养改善,中国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中药材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中药注册管理不断优化,中药新药创制活力增强。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发展,中医药与相关业态持续融合发展。
中国保健品支持类相关政策汇总
保健品规范类政策
与此同时,国家也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对保健品的监管,如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印发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提
到,规范医疗机构名称,打击仿冒混淆、虚假宣传、商业贿赂及发布违法医疗广告等行为,整治医疗美容行业使用走私贩私、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保健品领域乱象。
中国保健品规范类相关政策汇总。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为了促进人民健康,我国政府出台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这部法规的颁布旨在加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确保其质量安全,防范虚假宣传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本文将就《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和其对保健食品市场的影响进行讨论。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和分类《保健食品管理办法》首先对保健食品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分类。
保健食品指的是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延缓衰老、促进健康的功效,适合特定人群食用的食品。
根据功效和适用人群的不同,保健食品分为调节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类、美容减肥类、婴幼儿保健类等多个分类。
二、保健食品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了细致的规定。
生产环节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并严格按照卫生标准进行生产。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
销售环节要求保健食品在上市前必须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产品标签上必须详细标注产品名称、生产厂商、成分及含量等信息,禁止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三、保健食品监管《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的监管体系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设立了严格的处罚措施。
监管机构要依法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如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
同时,消费者也具有投诉权利,可以通过在线投诉、电话投诉等方式进行维权。
四、对保健食品市场的影响《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颁布对保健食品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市场上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不良行为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被制止,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其次,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选择。
同时,法规的严格监管也提升了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总结起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为保健食品市场带来了秩序和规范。
通过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分类和监管等方面的明确规定,该法规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健康的保健食品选择,也保护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新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有何规定保健食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制定。
在《食品安全法》中对保健食品的规定如下:第七十四条国家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
第七十五条保健食品声称保健功能,应当具有科学依据,不得对人体产生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应当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及其对应的功效;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产,不得用于其他食品生产。
第七十六条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
但是,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中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应当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其他保健食品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进口的保健食品应当是出口国(地区)主管部门准许上市销售的产品。
第七十七条依法应当注册的保健食品,注册时应当提交保健食品的研发报告、产品配方、生产工艺、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评价、标签、说明书等材料及样品,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经组织技术审评,对符合安全和功能声称要求的,准予注册;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对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作出准予注册决定的,应当及时将该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依法应当备案的保健食品,备案时应当提交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以及表明产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的材料。
第七十八条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保健食品的功能和成分应当与标签、说明书相一致。
保健食品管理规定目前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
下文是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欢迎阅读!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证保健食品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说明书实行审批制度。
第二章保健食品的审批第四条保健食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二)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三)配方的组成及用量必须具有科学依据,具有明确的功效成分。
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能成分,应确定与保健功能有关的主要原料名称;(四)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第五条凡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必须经卫生部审查确认。
研制者应向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经初审同意后,报卫生部审批医,。
卫生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第号"。
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卫生部规定的保健食品标志(标志图案见附件》。
第六条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必须提交下列资料:(一)保健食品申请表;(二)保健食品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四)保健功能评价报告;(五)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名单,以及功效成分的定性和/或定量检验方法、稳定性试验报告。
因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明确功效成分的,则须提交食品中与保健功能相关的主要原料名单;(六)产品的样品及其卫生学检验报告;(七)标签及说明书(送审样);(八)国内外有关资料;(九)根据有关规定或产品特性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关于保健食品有哪些法律法规知识范本 1:正文:1. 保健食品的定义及分类1.1 保健食品的概念1.2 保健食品的分类2. 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2.1 保健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概述2.2 《食品安全法》对保健食品的规定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健食品管理条例》2.4 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3. 保健食品的生产与销售管理3.1 保健食品的生产管理3.2 保健食品的销售管理3.3 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管理4. 保健食品的标签和包装规定4.1 保健食品标签的内容和要求4.2 保健食品的包装规定5. 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监管5.1 保健食品的抽检和监测5.2 保健食品的不合格处理6. 保健食品的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 6.1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许可6.2 保健食品备案管理7. 保健食品领域的处罚和监督7.1 违法行为的处罚与监督7.2 保健食品违法案例8. 保健食品进出口管理8.1 保健食品的进口管理8.2 保健食品的出口管理9. 保健食品市场监管措施9.1 市场监督管理措施9.2 消费者权益保护10. 保健食品的行业标准和认证10.1 保健食品行业标准10.2 保健食品的认证体系附件:相关法律法规全文、标准文档、案例分析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保健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以营养补充为目的的食品。
2. 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9年通过的综合性食品安全法律,用于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健食品管理条例:制定于1996年,对保健食品的生产、销售、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4. 标签:保健食品包装上贴附的具有相关信息的标签,用于告知消费者有关产品的基本信息和使用方法。
5. 抽检:食品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6. 备案:保健食品企业需要将产品备案,通过审核后方可生产和销售。
------------------------------------------------------------------------------范本 2:正文:1. 保健食品的概念与作用1.1 保健食品的定义1.2 保健食品的作用与特点2. 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概述2.1 《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2.2 《保健食品管理条例》的内容要点2.3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3. 保健食品的生产与销售管理3.1 保健食品的生产管理要求3.2 保健食品的销售管理要求3.3 保健食品的经营许可和备案4. 保健食品的标签和包装规定4.1 保健食品标签的要求与功能4.2 保健食品包装的规定与要求5. 保健食品的食品安全监管5.1 保健食品的抽检与监测5.2 保健食品不合格产品的处理6. 保健食品的广告宣传管理6.1 保健食品广告的法律法规6.2 保健食品广告的监管措施7. 保健食品的处罚与监督7.1 违法行为的处罚与处理7.2 保健食品领域的监督机构8. 保健食品的进出口管理8.1 保健食品的进口管理8.2 保健食品的出口管理9. 保健食品的市场监管措施9.1 市场监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9.2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维权10. 保健食品的行业标准与认证10.1 保健食品行业标准10.2 保健食品的认证体系附件:相关法律法规全文、标准文档、案例分析等。
国家部委有关保健食品相关法规汇总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为保障保健食品的安全,加强相关的监督管理,国家部委出台了相关法规,食品伙伴网特汇总于此,仅供参考。
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规范(国食药监许[2011]129号)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复函(卫监督函〔2011〕110号)
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原料监督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123号)
关于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化妆品非法添加行为的通知(国食药监稽[2011]223号)
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要点(国食药监许[2011]210号)
关于暂停生产销售有关保健食品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许[2011]82号)
关于规范保健食品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保化[2011]321号)
关于征求《保健食品技术审评要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食药监许函[2011]145号)
关于保健食品产品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1]17号)
保健食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要求补充规定(国食药监许[2011]24号)
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国食药监许[2010]423号)
关于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食药监许[2010]410号)
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131号)
保健食品产品技术要求规范(国食药监许[2010]423号)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77号)
关于征求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函(食药监许函[2010]356号)
关于再次征求《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意见的函(食药监许函[2010]369号)
关于跨境生产保健食品产品申报有关事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63号)
保健食品再注册技术审评要点(国食药监许[2010]390号)
关于开展保健食品生产情况调查申报的通知(食药监稽函[2010]7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注册有关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100号)
关于印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机构装备基本标准(2011-2015年)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02号)
保健食品消费警示公告(国家药监局公告2010年第14号)
关于限制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188号)
关于不再审批以熊胆粉和肌酸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的通告(卫法监发[2001]267号)
关于印发以酶制剂等为原料的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0号)
关于印发核酸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27号)
关于启用新的保健食品各种申请表相关事宜的公告(国食药监注[2003]291号)
餐饮服务环节和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意见(国食药监食[2009]119号)
关于完善保健食品审评审批机制的意见(国食药监许[2011]93号)
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遴选管理办法(国食药监许[2011]174号)
保健食品注册检验复核检验管理办法(国食药监许[2011]173号)
保健食品注册检验复核检验规范(国食药监许[2011]173号)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注册检验复核检验管理办法和规范两个文件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1]173号)
卫生部关于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原料有关问题说明
卫生部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原料有关问题的说明
核酸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补充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6号)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局令第19号)
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国食药监市[2005]211号)
保健食品命名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7]304号)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
关于集中检查核酸类保健食品广告违法问题的通知(工商广字(2001)第95号)
关于加强保健食品广告监督管理的通知(工商广字(2000)第257号)
关于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依据的意见(食药监办许函〔2009〕266号)
保健食品样品试制和试验现场核查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61号)
关于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5]31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注册现场核查及试验检验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7]11号)
关于更改核酸类保健食品不适宜人群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7]674号)
关于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等专项检查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52号)
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国食药监稽[2010]186号)
卫生部关于印发真菌类和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84号)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野生动植物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氨基酸螯合物等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生产的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国食药监注[2005]202号)
关于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34号)
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2号)
保健食品审评专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食药监许函[2010]196号)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4号)
关于保健食品申请人变更受理与技术审评有关问题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10]135号)
关于保健食品再注册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食药监许[2010]300号)
保健食品审评专家管理办法(国食药监许[2010]28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人体试食试验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许函[2009]131号)
关于调整保健食品审批工作流程的通知(食药监办许函[2009]81号)
关于不饱和脂肪酸类保健食品审评问题的复函(食药监注便函〔2007〕251号)
关于印发保健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食药监办许[2010]88号)
关于征求《保健食品再注册技术审评要点(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食药监许函[2010]352号)
保健食品再注册技术审评要点(征求意见稿)(食药监许函[2010]352号)
关于规范保健食品技术转让问题的通知(卫法监发〔2001〕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