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近似数》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含义,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近似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
2.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近似数的概念,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物时找零钱,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时候找零钱不是精确的整数呢?从而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4.56近似为5,而3.21近似为3呢?引导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把3.78近似为整数,把2.29近似为一位小数等。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答案,互相评价。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的概念。
如:一个水果摊卖苹果,每斤3.5元,顾客买了2.34斤,请问应付多少钱?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身高、体重、温度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的运用。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近似数》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意义,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对于数的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求近似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及求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求近似数的方法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近似数的定义、求法及实际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
3.小组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遇到了需要求近似数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吗?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呈现(10分钟)介绍近似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白近似数是一种大约数,用于表示一个数的大小。
接着讲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初步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求近似数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求近似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认识近似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生活中存在大量的近似数。
2. 使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求法,能正确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3.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近似数的概念。
2. 近似数的求法。
3. 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近似数的求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近似数。
2. 新课: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3. 操练: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近似数,并尝试求出近似数。
4. 小结:总结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强调近似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近似数2. 板书内容:- 近似数的概念- 近似数的求法- 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求出给定数的近似数。
2. 提高题:解释生活中一个实例中的近似数。
3. 拓展题:探讨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近似数,然后讲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最后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近似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后反思要关注学生对近似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以便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结:本教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12近似数课型:预+展班级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编号:【抽测】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 12500000= (2) -1030000= (3) 32.5×1010=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把原数写在横线上(1) -2.03×105= (2) 5.8×107=【学习目标】1、掌握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及精确度的意义。
2、能准确的说出精确度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68—69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大量的数据. 如:我们班有**名同学;本册数学课本宽18.4厘米,共有187页,约有224千字;……这些数据有什么不同吗?【合作探究】1、分辨准确数与近似数(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4)王强的体重约为48千克;(5)姚明身高2.26米。
(6)我国约有13亿人口。
上述数据中,是准确的,这种与实际完全吻合的数被称为,是近似的(填序号),这种只是接近实际数字,但与实际数字还有差别的被称为。
2、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准确数与近似数吗?如果能请各举出一个例子写在空白处。
3、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有多种方法(如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四舍五入法”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π(3.14159…)取近似数。
π≈3(精确到个数)(1)π≈3.1(精确到0.1 ,或叫精确到位)(2)π≈3.14(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3)π≈3.142(精确到,或叫精确到位)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4、近似数1.8和1.80的精确度相同吗?在表示近似数时,能将小数点后的0随便去掉吗?5、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304.35(精确到个位)(2)1.999(精确到0.01)(2)460215(精确到千位)(4)7.546亿(精确到百万位)【专题提升】6、下列用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1)1.8亿(2)1.35×104 (3)6.40×1057、草履虫可以吞食细菌,一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那么一只草履虫每天大约能吞食多少个细菌?100只草履虫呢?结果精确到千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第7单元第8课时近似数(导学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精确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求近似数的方法,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体重等,引出近似数的概念。
- 提问:什么是近似数?为什么需要近似数?2. 探究新知- 讲解近似数的定义: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但不是准确数,这个数就是近似数。
- 讲解求近似数的方法:a. 四舍五入法:根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判断下一位数字是大于等于5还是小于5,从而决定是进位还是舍去。
b. 限定范围法:给出一个数的范围,求出这个范围内的近似数。
- 通过例题,展示如何求近似数。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求近似数的方法。
-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拓展-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
- 例如:测量一张纸的长度,给出近似数。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
- 提醒学生注意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近似数的求法。
-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使用近似数,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求近似数时的计算准确性,及时纠正错误。
2.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精确计算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2. 学生能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提高估算和精确计算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本、练习册等相关教材。
2. 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避免与准确数混淆。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7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近似数课型:练习课课时:第9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3、94页练习十八,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求近似数的方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00以内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000以内数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组织学习。
学法:独立思考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3、94页练习十八。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里填上<、>、=。
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
987 ○1002 658○568 879○8833062 ○3054 5176○5179 9989○100002、连一连比1000小得多接近1000 比1000大得多6601 600 423 935 1086 3516 978(三)1、引入课题:10000以内的数我们已经会比较大小和求近似数。
请同学来说说10000以内数是怎么比较大小的,可以举例说明。
求近似数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想考考你们这些知识是否掌握?有信心吗?(板书课题:练习十八)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1、练习十八第5题。
独立练习,集体交流,说说自己怎么想的。
2、练习十八第6题。
读图下面的文字,再根据文字中的准确数说一说近似数是多少?3、练习十八第7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交流。
4、练习十八第8题。
小组玩转盘游戏,并记录,汇报。
5、练习十八第9题。
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读一读。
6、练习十八第10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近似数》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与意义。
2.能够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灵活运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近似数的概念和应用。
2.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灵活运用近似数进行估算和计算。
三、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教学辅助资料:练习题、教学案例等。
4.课堂布置: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近似数的定义、特点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题过程中讨论近似数的灵活运用方法。
4.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设计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将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近似数的掌握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六、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近似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及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近
似数》导学案
一、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使用近似数;
•提问:你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近似数?
二、认识近似数
1.近似数的定义:近似数是指与实际值相近的数,通常用于估算或简
化计算。
2.示例练习:将下列数字写成近似数:
–1234 ≈ 1200
–5678 ≈ 5700
–9876 ≈ 9900
三、近似数的运用
1.实际应用场景:介绍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估算、
时间的粗略估计等。
2.练习: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下列近似数计算题:
–3456 + 2200 ≈ (四舍五入到最近的百位)
–6789 - 3000 ≈ (四舍五入到最近的千位)
四、课堂练习及讨论
1.个人练习:让学生自行完成若干近似数计算题,并把答案写在纸上。
2.小组讨论: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结果与同组同学讨论,比较答案的差
异并找出错误之处。
五、总结
•近似数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概念,通过近似数的运用,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进行估算和计算;
•在日常生活中要灵活运用近似数的概念,提高运算的效率。
以上是本节课的导学内容,同学们在学习中如有疑问可随时向老师提问,希望
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近似数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近似数”章节。
主要围绕对整数的近似计算,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学会四舍五入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掌握四舍五入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整数的近似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准确表达的良好习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近似数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四舍五入”规则的准确应用。
2. 在实际问题中,正确选择近似数的精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PPT、计算器、近似数示例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的长度、重量等)引入近似数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近似数的定义,通过示例展示四舍五入法的具体步骤。
3. 互动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四舍五入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近似数的应用案例,如购物找零、估算距离等。
板书设计1. 近似数2. 定义:什么是近似数3. 方法:四舍五入法的步骤4. 应用: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练习:随堂练习题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近似数的习题。
2. 拓展练习:收集生活中使用近似数的例子,并尝试自己计算近似值。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特别是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应用的理解程度。
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近似数的概念。
同时,教师应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在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教学中,"近似数"这一章节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和应用四舍五入法。
这个细节是教学中的重点,因为四舍五入不仅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技能,也是日常生活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4、填一填。
一、二年级人数统计表
(1)一年级人数接近()人,二年级人数大
约()人。
(2)一、二年级大约共有()人,一年级比
二年级大约多()人。
四、合作考试(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由
2、9、0、5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大约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大约是()。
先学生独立思考,填一填,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要组成最大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大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小的数字写在个位。
要组成最小的四位数,就要把最小的数字写在最高位,最大的数字写在个位,但注意最高位上都不能为0。
2、
3、估一估,连一连。
五、预习:课本第95页例11、例12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六、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在○里填上<、>、=。
独立思考,再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比较。
987 ○1002 658○ 568 879○ 883
年级人数(人)
一年级248
二年级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