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格式:pptx
- 大小:36.48 MB
- 文档页数:47
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包含三目。
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阐述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从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主张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会注意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主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曲折,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坚信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
2.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具备了理性看待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知识基础,对于世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历史背景有了更好的了解。
但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过程还缺乏理性认识。
学生初中学习过关于“苏联剧变、东欧解体”的历史知识,更好的为理解本科的内容奠定的知识基础。
3.学习目标确定本课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内容要求2.1编写。
内容要求:“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1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说课稿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1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第1课讲授“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分两框展开: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两框的逻辑关系是:先依次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前四种社会形态,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人类社会发展历程;而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继续向更高阶段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通过本框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创立的过程和内容,认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探究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代替的发展规律,从而明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本框承载着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内容要求1.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教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二、教材分析。
本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由一个“探究与分享”导入,讲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不足,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创立标志、内容;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角度阐述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包括之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第一目阐述两层意思: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不足;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第二目阐述两层意思: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和《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教学内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这一框题容量之大、内容之多、说理之难,9页纸的内容要在45分钟之内上完,真的很难。
作为高一的教学,如果按照《课程标准》里的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的话,应该指向水平2。
因此,在教学教学设计时,不能把理论的内容讲的过深,但又必须在课堂中要有所呈现,这是对这节课内容把握、处理深度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1.通过通读教材,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和尝试填写《国际歌》第一段歌词,归纳出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历史条件,在比较中提升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
2.通过朗读《共产党宣言》节选和尝试填写《国际歌》第二段歌词,并回答提问组的问题,欣赏《共产党宣言》的表达之美,感悟《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之真,认同《共产党宣言》的信仰之善,阐述出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用实践来证明理论的真理性,调动学习者读经典、明真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归纳与解释的能力,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同。
3.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过时了”的驳斥,明确科学社会主义在西方仍具有生命力,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在坚持中发展,在当今依然有生命力,提升辨析与论证的能力;通过《国际歌》第三段歌词的填写,鼓舞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信心,提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紧扣教材内容,围绕着议题“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从“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从空想走向科学”“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科学社会主义应该在坚持中发展”三个活动来进行探讨。
备课时需要结合初中课程内容,了解新高一学生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认识。
网上寻找西方发达国家民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视频,用视频直观的展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有一些人承认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用事实说话,打破一些学生的固有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