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199.51 KB
- 文档页数:4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程标准:熟知欧、亚战争策地的形成过程。
★教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地最终形成。
2、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地由此形成。
2、通过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重点与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下简称‚大危机‛)的爆发及其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德日法西斯乘机掌握了政权。
由于本课的部分内容论性比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生思考、讨论,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是开启生思维之门的重要方式。
教师要引导生指出本课探究的主要内容有两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以先在生头脑中形成问题。
要说明,本课的重要概念有‚法西斯专政‛、‚纳粹党‛以及‚日本军部‛,以加深印象。
还要说明,在本课中还有一个‚思之窗‛,它是一个需要深入分析的重要问题。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教案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黄芳前期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大危机的爆发,之后的第二第三课为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在本专题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调整的重要原因,而且它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已经通过了之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基本上适应了高中的历史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历史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拥有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思维活跃,感情丰富,不再满足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
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法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加强对实质的理解和把握。
最后,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关于世界经济建言。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显示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G20峰会刚刚落下帷幕,世界政界商界云聚一堂共商世界低迷问题,G20成立于1999年,其目的就是为1998年经济危机提出药方,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下出现了世界金融危机,C20升级为政府首脑参加会谈,世界各国的这种合作推动了人类共同的发展进程。
但是在80多年前的那场世界经济大危机中,各国并不是这样,结果让人类经历了一场浩劫。
好,就让我们回到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去了解一下当时这场危机是如何发生,又如何产生巨大影响的吧!【新课内容】探究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教师设问:从地图上看经济危机爆发有何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什么?(地域范围:从美国开始,迅速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
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教师过渡:这场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重大影响。
第三节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学习目标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影响;3、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4、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二、自学导引(一)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的日趋尖锐。
(2)首先发生在美国的原因①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但广大人民的生活相对日益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的增长。
②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③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股价被大幅度哄抬,大大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2.概况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逆转,股市崩溃,危机爆发。
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___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特点___特别广;特别长;特别大。
4.影响(1)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危机。
各国政府信誉扫地;广大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分子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2)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对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二)罗斯福新政1.实施背景面对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政府无力扭转经济颓势,人民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932年,党候选人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广泛的支持,当选为美国的第任总统。
2.实施为了尽快摆脱困境,实现复兴,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在、工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3.实质是在维护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4.影响①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的恢复。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它的实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1)社会危机的加剧: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出现了经济萧条,社会的形势,政府显得软弱无能。
3.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导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当中。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1、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大危机由1929年10月美国股票行情猛跌而引发,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暗的十月”,由此导致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股市作为国民经济状况的晴雨表,带动了整个经济形势的变化。
11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40%以上,证券持有人损失达到260亿美元。
股票市场的变化,冲击了美国的金融体系,银行出现挤兑风潮,这又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使美国经济陷入停滞状态。
1929~1932年,银行破产达到100多家,企业破产达到约11万家。
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及对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运用政治课所学知识来分析本课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政史综合能力。
3.思想认识方面:(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通过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尽管新政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法:材料研读法、问题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有关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录像、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材料。
(投影材料)材料一: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14%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2/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他们的总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不足22%,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根据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推测到1929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如何?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本身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首先,这种发展的基础极不稳定,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继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其次,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大与人民消费水平的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黄芳前期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六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大危机的爆发,之后的第二第三课为罗斯福新政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在本专题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调整的重要原因,而且它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已经通过了之前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基本上适应了高中的历史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历史分析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拥有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思维活跃,感情丰富,不再满足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
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法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1、识记: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理解特点、意义,运用分析大危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历程有较辩证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经济危机没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教学重点解决方案:通过图片及数据的引导使学生从现实的现象中感受到危机存在的方方面面,加深学生对于经济危机的影响的认识难点:经济危机的原因,经济危机涉及到的概念教学难点解决方案: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材料,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增加试题训练来加强对实质的理解和把握。
最后,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关于世界经济建言。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投影显示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办G20峰会刚刚落下帷幕,世界政界商界云聚一堂共商世界低迷问题,G20成立于1999年,其目的就是为1998年经济危机提出药方,2008年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下出现了世界金融危机,C20升级为政府首脑参加会谈,世界各国的这种合作推动了人类共同的发展进程。
第三单元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年级:高三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教版4、所属章节:第三单元第一节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与影响②美、德、日为摆脱危机的不同选择③通过活动探究,提高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从课文提供的历史图片,资料中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感性认识历史,理性分析原因,影响。
②通过分组讨论,学习,联系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对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进行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民生负责的使命感。
●内容分析:课标要求: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德,日两国为何不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原因。
学生已经在必修课时完整而详细的学习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部分的内容,对大危机已经存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因此,课本的重点是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难点是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深刻背景的一个总叙述,它对学好后面7课内容至关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已经培养起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初步根据教材中的史料观察,提炼历史有效信息。
并辩证的得出自己的历史结论见解。
所以教师以指导学生读课文,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探究,合作,讨论为主。
设计思路:依据学生的特点,课文的内容。
我主要根据课文提供的各种文字,图片,史料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课标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描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掌握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概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点进行文字加工、整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及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锻炼学生运用以往学会的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去完成任务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撰写新闻稿的过程,培养学生搜寻资料、筛选资料并整理以及文字加工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的认识。
3、在分析、剖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及实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层层剥皮深入的方法去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形式、程度虽有所不同,但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一致的,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因此,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通过对罗斯福总统个人及其实施的新政的了解,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罗斯福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等精神和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新政的特点、评价五、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图片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学生展示预习作业成果:(预习作业:(1)阅读教材P29----31,归纳总结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了解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经过。
认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主要影响。
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本课学习的主要问题包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为摆脱危机,德日两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等。
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结合必修二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全面掌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同时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建立,注意分析异同点,【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提问“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吗?”这场危机带来哪些后果?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一)开始:1929年10月从美国开始(二)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贫富差距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三)特点:1、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1937年又陷入新的危机;2、范围广:从财政危机波及到工农业生产部门,从资本主义国家蔓延到殖民地附属国,危机不断深化、激化;3、破坏性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下降2/3以上,失业工人有3000万人之多【问题探究】大危机为什么首先从美国爆发?(四)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1、影响(1)国内:激化社会矛盾;失业人数增加;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2)国际: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起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教案标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和原因;2.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3. 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各国政策和社会变革的启示。
教学内容:1. 背景介绍:1920年代的繁荣与危机预兆;2. 原因分析:美国股市崩盘与金融危机的爆发;3. 影响分析:世界经济的崩溃与各国政策的反应;4. 启示及教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于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步骤:一、背景介绍:1920年代的繁荣与危机预兆(30分钟)1. 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包括美国的经济繁荣以及大战后的欧洲经济复苏。
2. 讨论学生对繁荣时期的印象和理解,引导学生思考繁荣的原因和可能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美国股市崩盘与金融危机的爆发(30分钟)1. 介绍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的大萧条,分析导致股市崩盘的原因,包括信贷过度膨胀、股市泡沫等。
2. 解释金融危机的爆发,包括银行倒闭、失业率大幅上升等。
三、影响分析:世界经济的崩溃与各国政策的反应(40分钟)1.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包括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全球经济衰退等。
2. 探讨各国政府在经济危机中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包括美国的“新政”、德国的纳粹党上台等。
四、启示及教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于社会变革的影响(20分钟)1. 总结经济危机对各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包括对社会制度、政治形势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和教训,包括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经济政策的调整等。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和危机时期的景象;2. 相关资料和文献,用于介绍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背景和原因。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2. 使用多媒体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3. 小组讨论或小组展示,增加合作学习和思考能力。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标志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二、要求学生认识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虽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源来讲,都是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改革,克服了危机,但不能根本消除危机。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3.通过对德、日法西斯政权内外政策的讲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本性。
4.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是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基本特征。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政府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德国和日本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方式上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基本能力。
重点、难点一、本课的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内外政策。
二、本课的难点: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影响;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不同对策的原因。
教学要点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经济危机的爆发3.经济危机的特点4.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四、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教学过程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我们在世界近代史中学习过哪几次经济危机?①1825年发生于英国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 3.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单元概览】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纷纷寻找克服经济危机的办法,德国、日本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西方大国奉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嚣张气焰。
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全面爆发。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规模扩大。
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矛盾成为30、40年代世界历史的主要矛盾,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二战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加强了合作,到1945年5月德国宣布投降,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课程标准研读】第一课时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学建议】重点: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难点: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突破方法:1.关于危机爆发的原因,应理清三个具体原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间的联系。
2.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结合必修二第六单元的相关内容,全面掌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3.对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建立,注意分析异同点。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来临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为摆脱经济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选择了怎样的道路?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以上漫画是听到股市崩溃消息时的情景由此导入新课。
第27课 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知道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的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字、图表、图片等史料的展示,继续培养学生解读史实的能力;通过对一个历史时期不同侧面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一个时代特征的方法,形成历史是多面的、立体的认识。
形成历史是多面的、立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间保持平衡,社会的和谐才能维持。
间保持平衡,社会的和谐才能维持。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 ]重点: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难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难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根本原因:第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第二:主要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说明:说明:1.1.1. 金融危机指的是与金融相关的危机,也就是金融资产、金融市场或金融机构的危机,如股灾、金融机构倒闭等。
上述的个案金融危机国内外时有发生。
但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国家,但根据不同的市场和国家,如果个案危机处理不及时、如果个案危机处理不及时、如果个案危机处理不及时、不好,不好,不好,很容易演变为系统很容易演变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这次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列子。
次贷只是美国这棵金融大树上的一个分枝,它的断裂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整棵大树几乎全面倒塌,整棵大树的倒塌又导致全球性的金融灾难。
2、客观一点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吧,的角度来说吧,经济总是周期性发展的,经济总是周期性发展的,经济总是周期性发展的,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出现低谷,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出现低谷,到了一定的时期就会出现低谷,一般来一般来讲,当社会出现“经济衰退”同时又“通货膨胀”的时候,就预示着经济危机不远了。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课是高中《历史》选修第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
1、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2、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3、希特勒上台和德军的扩军备战;
4、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本课是第三单元第一课,介绍了二战的源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课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永远无法磨灭。
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对二战爆发的源头有更清晰的认识。
使珍惜和平并树立忧患意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大危机分别对德国和日本造成的重要影响:欧亚战争策源地最终形成。
2、 理解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原因以及德日法西斯势力兴起的原因和特点。
3、了解通过对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分析,认识它是资本主义由社会经济危机进而演变到政治危机,是其国内矛盾激化的产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比较归纳:通过德日法西斯专政形成的过程,比较两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不同特点。
2、问题探究:通过对德日法西斯势力建立过程,探究其各自形成的历史根源以及各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特征。
3、问题评价:评价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和日本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20世纪30年代,在大危机面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其中的德国和日本等走上了扩军备战、对外扩张的道路。
世界大战的两个策源地由此形成。
2、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思想与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
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和平思想。
1、多媒体课件;
2、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永远无法磨灭。
这场浩劫是如何产生的呢?战争范围为什么会扩大到整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探寻一下这次世界大战的源头吧。
[问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样爆发的?
2、德、日两国为什么会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讲授新课】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板书)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
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美国经济陷入绝境,史称“黑暗的十月”。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了。
社会根源: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1929年美国贫困户家庭占到家庭总数的60%。
这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当时出现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928年8月,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五年前的四倍。
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这场危机来势凶猛,并持续了四年时间,从美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常常用“大萧条”,“大恐慌”来形容这场危机。
二、经济危机下各国的选择(板书)
为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缓和社会矛盾工作,新政美国终于走出了危机的险滩,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而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星略扩张的道路。
[历史纵横] 法西斯和纳粹党
三、希特勒上台和德军的扩军备战(板书)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国内市场狭小,加之严重依赖以美国为主的外国资本,因此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
德国的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
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借助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大肆活动,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希特勒的宣传使德国垄断资本资产阶级和军方大受鼓舞。
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学思之窗]
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问题] 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新政的途径来摆脱危机,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你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板书)
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员减薪,造成严重社会动荡。
日本的法西斯势力趁机而起。
其中以军部法西斯势力最为强大。
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前站,中国东三省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亚洲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日本军部内部对于对外扩张目标存在分歧,分为“北进派”和“南进派”。
广田内阁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置,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基本国策。
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历史纵横] 日本军部
[历史纵横] 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
当堂测试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队?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2、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异同?
【课堂小结】
课时结束:让同学们总结一经济危机爆发以及德国、日本法西斯势力掌握政权的原因。
带领同学们分析课后问题。
引导同学们自主思考,解决问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