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第十二课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44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二课笔记一、民族大团结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可是咱中国的一个超棒的制度呢。
新中国成立后呀,就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啦。
就像给各个少数民族一个自己当家作主的小天地,但是又紧紧地和祖国大家庭连在一起。
- 它的含义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就像少数民族地区的小管家,能根据自己地方的特色来管理很多事情呢。
- 比如说,内蒙古自治区,它是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哦,1947年就成立啦。
这就像给内蒙古的蒙古族同胞和其他少数民族同胞一个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机会,同时又能享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
- 后来又陆续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
这些自治区就像五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地上,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2. 新型民族关系- 咱们国家现在的民族关系那可是非常和谐、美好的。
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哦。
- 少数民族和汉族就像一家人一样,大家互相帮助。
在很多地方,汉族兄弟会去少数民族地区支援建设,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和产品也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
- 就像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很多汉族的科技人员、工人到少数民族聚居的西部地区,帮助那里发展经济、改善基础设施。
同时,少数民族的歌舞、手工艺品等也让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大开眼界,大家在这种交流互动中感情越来越深厚。
3. 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得更好,采取了好多措施呢。
- 在经济上,有对口支援政策。
比如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支援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像江苏对口支援新疆的一些地方,给新疆带去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帮助新疆发展特色农业、工业等。
- 在文化方面,国家也很重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像那些古老的少数民族语言、独特的民俗节日等都得到了保护。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现在都成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特色文化活动,既传承了文化,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八年级第十二课历史知识点拓荒运动及其影响随着清朝政治和经济的日益衰落,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侵略逐渐增多,国土面积缩小,人民生活状况恶化。
为了改善此情况,清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的变法措施,其中就包括拓荒运动。
一、拓荒运动的政策及实施清政府在拓荒运动中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了“招天下士农工商入直隶、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处开荒”的政策,以获得更多的开发土地的人力资源。
同时,为了鼓励人们参与这项工作,政府还提供了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
比如,新婚夫妇在开垦土地方面将获得一定的贷款和退税,而招收的农民则可以得到一定的补贴和土地的使用权。
二、拓荒运动的成效在拓荒运动的推动下,国家的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荒地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也得到了改善。
在广东和广西两大新兴省份中,到了19世纪末,几乎所有的山地和旧耕地都被开垦和改良。
而在四川和云南,两省的土地总面积同样获得了发展。
此外,开垦土地的农民数量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统计,从1904年到1909年,参加拓荒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1912年,共有农民5.5万人在陕北、山东、辽宁等地开垦新的土地。
三、拓荒运动的影响拓荒运动为中国带来了多重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国土的开发和领土的扩张,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其次,它激励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勤劳精神,促进了中国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最后,它还推动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壮大,为解决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割据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力量。
总之,拓荒运动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手段,也为中国的今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八年级下册历史课本课后答案第一课动脑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提示: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的旋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来思考。
练一练A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对此你如何理解,请在小组里交流。
提示:从中国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民族独立,从人民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国家实力将不断增强等方面来理解。
2.想一想:右边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
照片中间是毛泽东,站在他两边的都是谁?第二课动脑筋1.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能不出兵吗?提示:(1)课文中已经给了明确答案,就是中国人民必须对美国的侵略加以制止。
中国应该出兵援助,应该保家卫国。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应该使学生树立保家卫国、振兴民族的自信心。
(2)对这个问题的探究还应该使学生明白出兵不出兵是和国家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2.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提示:(1)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志愿军战士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许多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活动与探究1.观看:你看过《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观看这些电影。
提示:(1)在看这些影片的过程中,感受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2)写一篇观后感,在观后感中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
2.朗诵会: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歌颂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事迹的文学作品。
提示:在学完这一课后,可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演讲黄继光、邱少云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立志为祖国奋发学习争光的信念。
第三课动脑筋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提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大战前夜的较量重庆谈判的背景:中共(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美国:扶蒋反共,企图独霸中国目的:国民党: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共产党:1.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2.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人民。
时间:1945年8月—10月人物: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王若飞谈判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结果: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历史意义:签订《双十协定》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扩大了影响,团结教育了人民。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1946年6月标志:蒋介石调集20多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性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一场反共反人民的战争第二课: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地区: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重要战役:孟良崮战役作战方针:蘑菇战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 1 )敌强我弱。
(2 )能更好地运用灵活的作战方针消灭敌人。
意义: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经过5个月连续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1947年6月30日人物:刘伯承、邓小平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区?1.首先大别山是离敌人最近的前沿根据地,可以牵制敌人的主力2.为了战略性的进攻需要第三课:战略大决战战役名称时间地点指挥者作战方针歼敌人数意义辽沈战役1948年9月─11月东北林、罗关门打狗47万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1948年11月─49年1月华东和中原刘、陈、邓、粟、谭中间突破分割歼灭55万使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铁拳平津战役1948年10月─49年1月华北林、罗、聂先打两头后取中间52万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总的意义: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一国两制”构想,主要介绍“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内容、意义;第二部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主要说明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
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有能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对特别行政区也有浓厚兴趣,但是对于“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港澳台问题”等理论性强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教师多播放当时的历史录像。
学生在了解了回归的历史极其历史渊源后,再来理解“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通过学生回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通过探讨“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的意义及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结合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探究“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回归的意义和原因,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盛况,感受祖国的强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筑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推动实现台湾的回归。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标: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北平)①制定了《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这次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⑵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祖国大陆全部获得解放。
第2课最可爱的人课标: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⒈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入侵朝鲜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了解)。
⒉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目的),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英雄人物: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用生命掩护部队完成收复高地的黄继光;为了不暴露目标,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他们发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019年部审八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及答案第一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了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累的历史上,他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你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实现了民族独立。
人民当家做主,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国家,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第二课1.材料研读1.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
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派出飞机轰炸我过东北边境城市,威胁中国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2.课后活动(1)A(2)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并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赢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第三课材料研读(1)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解放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依然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2.课后活动(1)☑☑☐☑(2)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粮食产量增长了,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二课的笔记内容,主要涉及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
以下是该课的重点内容:1. **抗美援朝**:- 背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派兵威胁中国边境。
- 经过: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等。
- 结果: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2. **土地改革**:-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农民受地主剥削,导致农村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低下。
- 经过: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农村,领导农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 **三大改造**:- 背景: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在加速。
- 经过:到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4.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为改变旧中国工业落后的状况,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
- 经过: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
- 结果: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此外,该课还涉及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等内容。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二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知识点的总结。
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阅读历史课本或相关教辅材料。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2)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筹建新中国)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国徽没有确定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鸣炮28响的含义: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经历28年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的成立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1年10月概况: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①唐朝文成公主入藏②元朝设宣政院③清朝设驻藏大臣)第2课“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1950、10---1953、7)★★★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还领导过百团大战)★★★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掌握其事迹)结果: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将军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八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2课民族大团结【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原因、含义、确立的过程;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知道我国民族自治区的分布;通过研读相关史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了解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给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责任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意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因。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夯实基础课前阅读课文正文,参考学习目标,独立标识提纲并勾画重点后填空、熟记所填内容:知识点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背景(1)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分布特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2.含义(1)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2)在自治区域内,由__________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3.法律依据(1)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2)______ ,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4.实施情况(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全国已经先后建立了_____________、广西、宁夏、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5.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
6.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