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讲义 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43
材料的分类
分类依据
1.按材料的凝聚状态分类
2.按材料的维度分类
3.按材料的尺寸分类
4.按材料的结晶状态分类
5.按材料的使用领域分类
6.按材料的性能分类
7.按材料的化学组成(或基本组成)分类
1.按材料的凝聚状态分类
气态液态固态
2.按材料的维度分类
一维材料(纤维及晶须)零维材料
(量子点或纳米团簇)二维材料
(薄膜)三维材料(块体)
3.按材料的尺寸分类
宏观(Macro-):>10-5m,肉眼可见上至无限介观(Meso-):10-10~10-6m,
出现量子相干现象,包括团
簇、纳米和亚微米体系。
纳米(Nano-):
10-9~10-7m
(1~100nm)
微观(Micro-):
<10-10m,原子分
子下至无限
4.按材料的结晶状态分类
单晶材料多晶材料准晶材料非晶态材料
液晶态材料
5.按材料的使用领域分类
建筑电子机械生物能源包装医学
航空航天。
材料科学基础1绪论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性质、结构、制备、性能和应用的学科,具有广泛的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材料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材料科学基础就是研究材料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研究的内容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制备和加工技术等方面。
首先,材料的组成是指材料的成分和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不同的元素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材料,例如金属、陶瓷、塑料等。
其次,材料的结构是指材料内部的原子、分子或晶体的排列方式。
不同的结构决定了材料的性质。
再次,材料的性质是指材料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
例如,强度、硬度、导电性、热传导性等都是材料的性质。
最后,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是指制备材料的方法和工艺,例如熔炼、凝固、烧结、激光制造等。
制备和加工技术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和应用。
材料科学在许多领域中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在材料工程领域,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
新材料的研发可以改善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其次,在能源领域,材料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开发高效的能源材料和设备,例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节能减排。
此外,在医学领域,材料科学的研究为生物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础,例如人工关节、组织工程材料等,改善了医疗技术和治疗效果。
材料科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实验研究是获取材料性质和行为的主要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光学性能等。
实验结果可以用于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并指导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理论分析是对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进行推断和预测的一种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可以分析材料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互补充,在材料科学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材料科学基础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制备技术的学科,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