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母细胞瘤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6
脑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又称脑血管网织细胞瘤(Angioreticuloma,ARM),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真性血管性肿瘤。
本病占所有脑肿瘤的1.5~2%,占后颅窝肿瘤的7~12%。
早在1926年由Lindau在一例小脑半球内首先发现此瘤,因此,又称Lindau氏瘤。
其主要发生在小脑,少数在脑干和幕上,好发于青壮年。
本病大多数为良性、单发,极少恶性倾向。
当合并视网膜血管母细胞瘤和/或多脏器肿瘤如肾细胞癌、胰腺囊肿或肿瘤时,称为V on-Hipple-Lindau病(VHL病)。
约70%的血管母细胞瘤有囊性变,囊腔型血管母细胞瘤较实质性的更易出现临床症状、进展更快。
囊腔型血管母细胞瘤的瘤结节和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均为高度血管化的瘤实体组织,由基质细胞(或称间质细胞)和大量的幼稚血管组织组成。
囊液富含蛋白并呈草黄色至深黄色。
30%左右的血管母细胞瘤有遗传背景,称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属VHL疾病范畴;没有遗传背景的称为散发性血管母细胞瘤,其发生一般认为系胚胎期中胚叶与上皮成分之间整合失败所致。
脑血管母细胞瘤全部切除可治愈本病,但实质性、家族性、多发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特别是位于脑干的治疗仍较困难,而家族性脑血管母细胞瘤(VHL病)因累及脏器多,易复发,预后较散发性差,临床应予以重视。
诊断脑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
对青壮年有颅内压增高和小脑症状者,应考虑本病可能,伴有家族史或VHL者诊断基本成立。
脑血管母细胞瘤CT和MRI特征:囊腔型脑血管母细胞瘤特征性表现是囊腔大,结节小及结节显著异常强化,影像学诊断囊性血管母细胞瘤的关键是检出肿瘤壁结节。
肿瘤壁结节大多单个、突入囊腔内,少数有多个壁结节或结节在瘤周。
多数囊壁无强化,少数囊壁有胶质增生或有肿瘤组织时可发生强化。
实质性脑血管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没有囊结节典型,诊断困难。
因肿瘤由致密毛细血管网组成,T2呈高信号,且随TE延长信号进一步增强,增强扫描呈不均质显著强化。
血管母细胞瘤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血管母细胞瘤概述血管母细胞瘤又称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颅脑良性肿瘤。
患者临床上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大部分患者还可见呕吐、眩晕和复视。
本病可散发,也可家族遗传。
目前有家族史的血管网织细胞瘤病例可诊断为von Hippel-Lindau’s Disease(VHL),患者可伴发视网膜血管瘤和其他内脏囊肿或肿瘤。
大多数血管网织细胞瘤可根治,但遗传性血管网织细胞瘤患者伴有恶性肿瘤形成的倾向,故应及时就医并定期复查。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血管网织细胞瘤。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性。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头痛、呕吐、眩晕、复视。
主要病因:血管网织细胞瘤病因尚不明确,相关学者推测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颅脑MRI、CT检查、血管造影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基因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患者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临床分类:1、基于肿瘤组织成分分类(1)毛细血管型:肿瘤以毛细血管为主,常伴有囊肿。
(2)网织细胞型:肿瘤多为实体。
(3)海绵型:肿瘤由大小不同的血管及血窦构成,血运丰富。
(4)混合型:为以上几种类型的混合表现,其中,毛细血管型约占50%。
2、基于肿瘤性质分类(1)囊性:肿瘤内含草黄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内壁光滑,可见一个或多个瘤结节。
囊性肿瘤与周围脑组织无明显分界。
(2)实性: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大体上呈红色或肉红色,边界清楚,包膜完整,血供极为丰富,可见怒张的引流静脉。
二、血管母细胞瘤的发病特点三、血管母细胞瘤的病因病因总述:血管母细胞瘤病因尚不明确,相关学者推测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
一般公认血管母细胞瘤细胞起源于中胚层细胞的残余,这种细胞在胚胎发育第3个月时,应当发育为中枢神经的血管组织,异常发育则可能导致肿瘤的形成。
护理查房2011年10月30日范文秀瘤胶质恶性细胞疾病别名:多形性胶母细胞瘤,成胶质细胞瘤,恶性胶质瘤。
一.疾病概述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
肿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
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等。
胶质母细胞瘤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占22.3%,有报告占颅内肿瘤的10.2%。
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而后第2位。
本病主要发生于成人,尤其30一50岁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2-3:.好发年龄为40—45岁。
病因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发生机制不同。
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分子改变以EGFR的扩增与过量表达为主,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则以p53的突变为主要表现。
症状体征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 个月,病程超过1 年者仅10%。
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
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
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
有头痛(73%)、精神改变(57%)、肢体无力(51%)、呕吐(39%)、意识障碍(33%)与言语障碍(32%)。
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70%)、脑神经损害(68%)、偏身感觉障碍(44%)与偏盲(39%)。
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胶质细胞瘤少见,约33 %的病人有癫痫发作。
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诊断检查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腰穿多提示压力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白细胞增多,少数病例特殊染色有时可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
腰穿时病人颅内压较高应注意防止脑疝的形成。
脑血管瘤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血管瘤是什么?脑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血管瘤等。
脑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留组织,主要发生在小脑中,偶尔发生在脑干和脊髓中。
该病有遗传倾向,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为中青年,高峰年龄为30岁-男人比女人多一点。
脑血管瘤病程长,约80%头痛是患者的首发症状,小脑病变可达95%.脑血管瘤主要表现为间歇性枕痛;60%患者呕吐、头晕、复视;影响脑脊液循环的患者可能有颅内压升高的症状%患者有眼震和共济失调,其次是颅神经和锥体束征。
血管损伤一般发展缓慢,往往在儿童或青春期增加,成人期增加不明显。
除了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病变还可能发生在粘膜、肌肉甚至骨骼下。
脑血管瘤因创伤或继发感染破裂,有严重失血的风险。
血管瘤的常见并发症有:重要器官功能损伤、肢体发育畸形、关节活动受限或关节强直。
如侵犯眼、口、耳、鼻、喉等组织器官,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听觉等功能障碍。
原因是什么?脑血管瘤的原因有很多。
除自身因素外,还可引起创伤、细菌感染、高血压疾病或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外部不良因素。
特别是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壁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高危人群。
与其他早期症状明显的疾病不同,除了偶尔的头痛外,大量颅内动脉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导致许多患者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发现。
脑血管瘤的发病率很高,主要是高血压患者;因为高血压患者,当血压波动明显时,往往有头痛,如药物或休息,头痛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性地认为头痛是由血压升高引起的,即使有突然的严重头痛,只要没有语言和身体活动障碍,自己处理,一般不去医院。
此外,有时家庭也很粗心,所以他们错过了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机会。
当情况恶化时,他们会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机。
典型症状是什么?脑血管瘤的症状可分为一般症状和局部症状。
首先是脑血管瘤的一般症状,即大多数患者的所有症状。
1、头痛:颅内压升高或肿瘤直接压迫刺激脑膜、血管和神经。
在大多数患者中,早期脑血管瘤的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加重。
肿瘤治疗护理常规
1.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 定期刷牙和使用漱口水,以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
- 避免过热或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以减轻口腔不适。
2. 管理营养摄入
- 保持均衡的饮食,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 根据医嘱或护士指示,进行适当的饮食调整,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3. 定期锻炼和活动
-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
- 尽量多参与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或太极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
4. 管理疼痛和不适
- 针对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按时给予必要的疼痛缓解药物。
- 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和其他不适症状,并调整治疗计划。
5. 提供心理支持
- 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挑战。
-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等服务,以帮助患者应对治疗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6. 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 定期进行肿瘤治疗效果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测试和影像学检查等。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
以上是肿瘤治疗护理的一些常规措施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请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措施可能会有所不同,建议在实施前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和指导。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又名黑熊猫眼病,是以视网膜内颗粒层、细胞层和外颗粒层为起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大多数见于3岁以下,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对视力和生命有严重的威胁。
一、发病特点(1)在儿童早期发病,部分患儿出生后即已患病;平均诊断年龄,双眼患者为10个月龄(>3岁少见),单眼患者为24个月龄(>7岁少见)。
(2)以快速生长为特征,数周内瘤体即可充满眼内,未经治疗,肿瘤向眶内或颅内蔓延,经血管或淋巴管向远处转移,患儿数月内死亡。
二、临床表现该病发生于婴幼儿,不易被家属发现,往往丧失早期诊治良机。
(1)白瞳症。
瞳孔区有黄光或白光反射为最常见症状,占所有病例的60%。
事实上瞳孔出现黄白色反光时,病情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
(2)斜视。
为第2位症状,占所有病例的20%。
(3)青光眼。
是由于巨大瘤体推挤虹膜根部或虹膜红变而产生的。
(4)眼球突出。
是肿瘤侵犯眼眶的结果,发生于非常晚期的患儿。
三、治疗原则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目标首先是挽救生命,其次是保留眼球及部分视力。
治疗原则应根据眼部及全身受肿瘤侵犯的情况而定。
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和范围、单侧或双侧,以及患者的全身情况而定。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包括眼球摘除、眼眶内容物摘除)、外放疗、局部治疗(光凝治疗、冷冻治疗、加热治疗、浅层巩膜贴膜放疗)及化疗等。
四、健康教育要求1.教育内容的要求(1)责任护士首先要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并为患儿提供舒适安静和谐的环境。
(2)责任护士告知家属本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检查手段、治疗原则、药物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
(3)责任护士告知家属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指导相应的护理技能。
2.教育方法的要求(1)责任护士必须使用语言教育的是疾病相关知识、治疗知识、出院注意事项,可同时结合相应的图片教育是伤口护理。
(2)提供相关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相关知识专题讲座,针对不同治疗方案提供个体化指导,对于不同的护理技能给予临床现场指导。
血管母细胞瘤的症状和形态有哪些?
一、概述
近年来,血管母细胞瘤的患者越来越多,那么,此类疾病有哪些症状呢?研究表明,90%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表现为缓慢进展性高颅压,位于小脑的肿瘤多伴有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患者会出现头晕等症状,少数会癫痫发作。
这些病患者,会在他们的脑和脊髓里出现许多的肿瘤,因此不容忽视。
这种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小脑,一般医生会建议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进行放疗。
血母细胞瘤一般对放射线都是很敏感的。
二、步骤/方法:
1、血管母细胞瘤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基本的形态,即固体状和囊泡状的。
固体状肿瘤几乎全部由细胞所组成,而囊泡状肿瘤则是小部份的细胞伴随著大部份的囊泡所组成的。
注意两者的区别。
2、这些病患者会终其一生,因为会在他们的脑和脊髓里出现许多的肿瘤。
大家知道,在脑中,几乎所有病灶都发生整个脑部的后下部,也就是大家说的小脑之中。
而小脑在脑部的主要功能是平衡和协调的作用。
所以,患此病的人会出现肢体上的不平衡。
3、血管瘤都是不断生长的十分影响美观容易对孩子的未来的心理造成影响,并且血管瘤是一种增生性的肿瘤,一旦受到外界的摩擦或刺激,就很容易出现溃烂出血,从而引起其他的血性疾病,因此应及早治疗。
三、注意事项:
随著血管母细胞瘤的生长,越来越大的肿瘤会压迫到脑部,并且造成一些神经学上的症状,例如头痛、肢体无力、感觉丧失、平衡和协调问题,甚至会造成水脑症。
血管瘤都是不断生长的,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还是早点治疗的好。
脑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及护理摘要】:脑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瘤,血管母细胞瘤,毛细血管血管瘤等,是血管瘤的一种,该病多发生在小脑,偶见于脑干和脊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壮年为多,高峰年龄为30-4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对于脑血管患者而言,除了进行及时正规的治疗,良好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简述脑血管介入治疗与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
【关键词】:脑血管介入治疗护理脑血管瘤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主要以青壮年发病比较多见,在30-40岁之间为脑血管瘤的发病高峰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那么,首先了解一下脑血管瘤,该疾病的病程较长,约80%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病变位于小脑者可达95%,脑血管瘤主要表现为间断性枕下痛;60%患者有呕吐、眩晕、复视;影响脑脊液循环者可有颅内压增高症状,60%患者有眼震和共济失调,其次为颅神经和锥体束征。
脑血管瘤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
如:脑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鑫等。
一、术前的各种常规护理:(1)一般性护理:为患者保持安静可供休息的环境,以免患者因情绪激动而引起血压波动。
为患者保持大便顺畅,以免排便时用力过猛造成颅内压力过高;(2)术前必须为患者行以碘过敏试验;(3)在手术前的4到6小时为患者禁食禁水,以免尿潴留;(4)使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有需要时为患者留置导管,进行导尿。
或者也可以训练患者,使其适应床上小便,为患者准备好相关器具。
二、术前的各项准备(1)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以及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2)列好术前准备单;(3)将手术中必然会用到的仪器,如心电监护仪和注射泵等,提前准备好,并于进入手术室前再次检查,确认无遗漏;(4)术前半小时为患者肌注0.005g地塞米松+0.1g苯巴比妥钠;(5)将手术用品、各种材料以及相关药品备好并再次检查(6)于无导管留置的肢体上静脉置管三、术前护理(一)术前护理(1)行以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脑血管可能在术中因为受到导管导丝造成的刺激而发生血管痉挛,这时可以为患者在避光状态下持续泵注5-10ml/h的尼莫地平;(2)进入手术室后,将患者平放于介入台上,为其安置好氧气机、心电图与吸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