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与远洋航海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02
指南针相关故事题目一、选择题(1 - 10题)1. 指南针最早被称为()A. 司南。
B. 指南鱼。
C. 罗盘。
D. 磁针。
答案:A。
解析: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指南针的始祖。
而指南鱼是一种磁性的指南工具,罗盘是在指南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为复杂的定向仪器,磁针是指南针的主要部件。
2. 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谁发明了指南车帮助黄帝辨别方向?()A. 仓颉。
B. 风后。
C. 嫘祖。
D. 伶伦。
答案:B。
解析:相传风后在黄帝与蚩尤大战时发明了指南车,使得黄帝的军队能够在大雾中辨别方向,战胜蚩尤。
仓颉创造文字,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伶伦制作音律。
3.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A. 战国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北宋时期。
D. 南宋时期。
答案:C。
解析: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这大大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战国时期指南针还处于早期的司南阶段,尚未应用于航海;隋唐时期航海技术虽有发展,但指南针尚未应用;南宋时期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但开始应用是在北宋。
4. 以下哪一项不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重要意义?()A. 使航海家能够更准确地确定航向。
B. 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
C. 让航海家能够发现新大陆。
D. 促进了世界航海贸易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指南针在航海中的意义包括使航海家准确确定航向、提高航海安全性、促进航海贸易发展。
虽然指南针为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发现新大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归结于指南针,例如当时的社会需求、航海家的冒险精神等。
5. 郑和下西洋时,广泛使用了指南针导航。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 印度洋沿岸。
C. 大西洋沿岸。
D. 美洲大陆。
答案:A。
解析: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这一壮举离不开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准确导航作用,使得郑和的船队能够进行大规模的远洋航行。
6. 古代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入欧洲,他们是通过()A. 丝绸之路。
选修1-1第一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用指南针导航,用尾舵驾驭方向,有效利用风力是远古航海的三大必要条件郑和下西洋是世界最早的航海壮举,用罗盘与观星相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修正中国的指南针的独创对于世界的海航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人们东部的物质文明的渴望,1542年哥伦布带领了船队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到达了巴拿马群岛,视察到了地磁偏角(比中国沈括晚400年)。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在西班牙的资助下完成了世界性的环游,证明地球是一个圆的球体。
航海的进行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外扩,为其世界资本积累奠定基础二.磁场磁极通过磁场相互联系起来,但不须要接触,是一真实存在的物质。
磁场的方向是依据小磁针的北极的方一直确定的。
磁感线是依据将铁屑放在磁场的四周,被磁化后则形成的物质形态。
虽然人们无法用眼睛视察,但是真实存在的磁场的方向由北极指向南极(条形磁体内部也存在磁场)特点:是闭合的曲线,磁场线在磁场中相互不相交,疏密表示强弱三磁性的地球地理的磁极与事实上地球的磁极是相反的,但存在肯定的磁偏角。
磁偏角在地球的不同位置是不同的,是在缓慢移动的过程。
宇宙中的很多的天体都有磁场。
太阳表面的黑子与耀斑都与磁场有关。
(但是只有地球的磁场是全球性的)二. 电流的磁场一.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利用直导线与小磁针通电后的推断说明白不仅磁体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电流的磁效应二.电流磁场的方向但探讨的物体为直的磁体时,则用右手的大拇指代表电流的方向,四指代表磁感线的方向。
当探讨的是条形或螺线管时,则大拇指指向的磁感线的方向,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与磁体正极的方向一样)既大拇指指向的是磁体的北极三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一.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作用称作安培力。
当电流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呈90度是,则安培力达到最大值。
当平行时则为0,当斜交时,处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公式:F=BIL探讨时运用限制变量法,处在匀称电场中导体与磁场垂直二.磁场感应强度在不同的磁场中,B的值是不同的,单位是T磁感应强度是一个矢量,方向与磁场的北极的方向一样三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远洋航海是人类历史上远距离海上航行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远洋航海的历史中,指南针被广泛应用,起到了重要的导航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与使用对远洋航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地球的磁场来确定方向的工具。
根据古代中国的文献记载,最早的指南针是在中国南方的唐朝时期发明的。
指南针的原理是将一根磁针浮放在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支轴上,通过磁针的指向判断方向。
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被广泛应用在导航、工程测量和风水等领域,对中国古代的航海和地理发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指南针的发明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并逐渐被远洋航海所采用。
在欧洲,指南针的使用对于探索海上航线和发现新大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5世纪,葡萄牙的航海家开始使用指南针作为重要的导航工具进行航海探险。
他们借助指南针的指向,成功探索了非洲西岸,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航行更加精确和可靠,为远洋航海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性和可能性。
然而,尽管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具有重要性,但仍需要其他的导航工具来辅助。
远洋航海需要综合运用航海图、日晷和星盘等仪器来确定方位和航行的路径。
航海图提供了海洋、陆地和岛屿的地理信息,日晷则利用太阳的角度来判断时间和方向。
星盘则用于观测星星的位置和角度,从而确定经度。
这些工具与指南针一起构成了远洋航海中必不可少的导航装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导航工具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导航装备。
无线电导航、雷达和卫星导航系统等现代技术使得航海的导航更加简便和准确。
然而,指南针仍然被作为备用的导航工具保留下来,以防止电子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使用。
指南针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备用方案,以保障船只和航海家的安全。
综上所述,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发挥了重要的导航作用。
它的发明和使用为古代和现代航海提供了准确和可靠的方向判断,推动了远洋航海的发展。
尽管现代技术已经取代了指南针在导航中的主导地位,但它仍然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指南针的存在不仅是对技术的传承和发展的见证,也是人类探索海洋的历史记忆。
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一、引言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不仅在航海、测量和建筑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而且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过程和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二、指南针的发明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的古代智慧和科技水平已经相当高。
据史书记载,指南针最早是用于占卜和风水的工具。
然而,由于指南针具有明确的方向指示功能,很快就被人们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地球的磁场特性。
指南针内部有一根磁针,它会自动对齐地球的地磁场,指示出地理北方向。
这样,人们就可以准确地确定方向,从而在航海、测量和建筑等活动中获得巨大的便利。
四、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是最为广泛和重要的。
在古代,中国的航海技术相当发达,很多航海家都依靠指南针来确定船只的航向。
指南针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得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中国的航海家郑和就是运用指南针进行航海探险的典型代表,他成功地带领船队多次远航,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五、指南针在测量中的应用指南针在测量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的测量活动包括土地测量、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等。
指南针可以帮助测量者确定方向,从而在测量过程中提供准确的参考。
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规划者和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方向和位置,确保建筑物的准确布局和结构稳定。
六、指南针在建筑中的应用除了测量之外,指南针在建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寺庙、宫殿和园林都借助指南针来确定方位和布局。
根据古代的风水理论,建筑物的方向和位置对人们的运势和福祉有着重要影响。
指南针能够帮助建筑师准确地确定建筑物的朝向,以及各个房间和庭院的布置,从而使得建筑物能够符合风水要求,为人们带来好运和福气。
七、结论中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 第2章磁场课时同步练习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一节指南针与远洋航海第二节电流的磁场典型例题例1、把一条导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针的上方,给导线中通入电流。
问将发生什么现象?解析:当导线中通入电流,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转动。
除磁体周围有磁场外,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转动,说明电流周围的周围也有磁场。
例2、如图所示,在通有恒定电流的螺线管内有一点P,过P点的磁感线方向一定是:(CD)A.从螺线管的N极指向S极;B.放在P点的小磁针S极受力的方向;C.静止在P点的小磁针N极指的方向;D.在P点放一通电小线圈,磁感线一定看不起于小线圈平面.解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判定出螺线管磁场左S右N,在其内部磁感线由S→N,则:P点的磁感线是由S 极指向N极的,是静止在P点的小磁针N极指的方向,在P点放一小通电线圈,由环形电流安培定则知磁感线一定垂直于小线圈平面.例3、一个轻质弹簧,上端悬挂,下端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接触,将上述装置安在电路中,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解析:小灯炮忽明忽暗.当开关闭合后,由于水银导电,所以轻质弹簧上有电流通过,每一匝线圈都可以看成一个单独的螺线管,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相邻部分为异名磁极,各线圈间相互吸引.因为弹簧上端固定,弹簧长度缩短,A点离开水银面,电路断开,线圈失去磁性,弹簧恢复原长,又和水银面接触,于是又重复上述过程.这样由于弹簧不断上下振动,使A点时而接触水银面,时而离开水银面,所以看到灯泡忽明忽暗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首先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科学家是( B )A.安培B.奥斯特C.库仑D.麦克斯韦2、正在通电的条形电磁铁的铁心突然断成两截,则两截铁心将( A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不发生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3、如图,一束带电粒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磁针上方时,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这一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BC )A.向右飞行的正离子. B.向左飞行的正离子.C.向右飞行的负离子. D.向左飞行的负离子.4、如图两个同样的导线环同轴平行悬挂,相隔一小段距离,当同时给两导线环通以同向电流时,两导线环将:(A)A.吸引. B.排斥.C.保持静止. D.边吸引边转动.5、如图所示,甲、乙两地间用两条导线连一个直流电路,将小磁针放在两导线之间时,N极向读者偏转,接在A与B间的电压表向B接线柱一侧偏转(此电压表指针总偏向电流流进时的一侧),由此可知( C )A.甲处可能是负载也可能是电源B.甲处一定是电源,乙处一定是负载C.甲处一定是负载,乙处一定是电源D.乙处可能是负载也可能是电源6、关于磁场和磁力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点磁场的方向.B.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C.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线.D.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北极出发,到南极终止二、填空题1、如图所示,环形导线的A、B处另用导线与直导线ab相连,图中标出了环形电流磁场的方向,则C 和D接电源正极的是______,放在ab下方的小磁针的________极转向纸外.(c端为电源正极,d端为电源负极)2、如图所示所在通电螺丝管内部中间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右端,则电源的c端为________极,螺线管的a端为_________极.(正,S)3、如图所示,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不动时,靠近螺线管的是小磁针_________极,若将小磁针放到该通电螺线管内部,小磁针指向与图示位置时的指向相___________(填“同”或“反”).(N,同)三、计算题1、有两根外形基本相同的铁条,已知其中一根是永磁体,另一根是普通软铁,单凭视觉是无法将它们区分开的.若不用其他任何器材,如何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用手拿一根铁条,用它的一端接近另一根铁条的中部,如果吸引力较强,则手拿的一根为永久磁体,如吸力较弱则手拿的一根为软铁棒.)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原子核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时,设想在原子核处放一小磁针,则小磁针N极指向何方?(垂直纸面向外)3、在下面如图所示的各图中画出导线中通电电流方向或通电导线周围磁感线的方向.其中(a)、(b)为平面图,(c)、(d)为立体图.(答案:)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拉力F 的大小为:(D )A.F =mgB.mg <F <(M+m )gC.F =(M +m )gD.F >(M +m )g2、如图所示:在一个平面内有六根绝缘的通电导线,电流强度大小相同,1、2、3、4为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区域,其中指向纸面内的磁场最强的区域是(D )A.1区B.2区C.3区D.4区3、如图16-1-10所示,弹簧秤下挂一条形磁铁,其中条形磁铁N 极的一部分位于未 通电的螺线管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若将a 接电源正极,b 接负极,弹簧秤的示数将减小B.若将a 接电源正极,b 接负极,弹簧秤的示数将增大C.若将b 接电源正极,a 接负极,弹簧秤的示数将增大D.若将b 接电源正极,a 接负极,弹簧秤的示数将减小二、填空题1、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螺线管中的________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来判定.内容是:用________手握住螺线管,让________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电流方向 安培定则 右 四指 大拇指)三、计算题1、在条形或蹄形铁芯上绕有线圈,根据如图所示小磁针指向在图中画出线圈的绕线方向.答案:第三节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三根通电直导线垂直纸面放置,位于b 、c 、d 处,通电电流大小相同,方向如图。
指南针的发展历程一、古代指南针的起源和发展指南针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历史记载,最早使用指南针的民族是中国的古代汉族。
公元前4世纪,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了磁石,并将其用于指导航行。
这种磁石在悬挂时会自动指向地理北极点,因此被用作指南针的核心部件。
古代中国人将磁石悬挂在一根细线上,使其可以自由旋转,并用作航海和导航的工具。
二、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航海者在船上安装指南针,通过观察指南针的指向,可以确定船航行的方向。
指南针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船只能够更加精确地确定航向,避免迷失方向。
这对于古代航海者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进行远洋航行。
三、指南针的改进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指南针在设计和制造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
最初的指南针是由磁石悬挂在细线上制成的,后来人们发现将磁石制成磁针并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底座上,可以提高指南针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此后,人们开始使用罗盘盒来保护指南针,并在盒子上刻度,以便更好地读取指南针的指向。
四、指南针在现代导航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指南针在现代导航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现代航海中使用的指南针通常是电子指南针,它利用磁感应原理来检测地球磁场的方向,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电子指南针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使航海和航空导航更加可靠和准确。
五、指南针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指南针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普及和应用,人们对指南针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太空探索和深海探险的发展,对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指南针的需求也将增加。
因此,未来的指南针可能会更加精确、稳定和多功能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六、结论指南针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导航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磁石悬挂到现代的电子指南针,指南针在航海和导航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作用
意义:指南针及磁偏角理论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
价值:从此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缩短了航程,加速了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中国使用指南针导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采取,并经阿拉伯人把这一伟大发明传到欧洲.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磁针从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人手中在1180年左右.1180年是我国南宋孝宗淳熙七年.中国人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比欧洲人至少早80年.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著者),在制作和应用指南针的科学实践中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他精辟地指出,这是因为地球上的磁极不正好在南北两极的缘故.指南针及磁偏角理论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人们获得了全天候航行的能力,人类第一次得到了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自由.从此开辟了许多新的航线,缩短了航程,加速了航运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重要意义怎么说也不为过.李约瑟说:你们的祖先在航海方面远比我们的祖先来得先进.中国远在欧洲之前懂得用前后帆的系统御风而行,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航海史上从未用过多桨奴隶船.。
中国古代指南针的演变一、指南针的起源指南针,又称罗盘,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
它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具体的发明时间尚无确切记载。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最早是用于占卜和风水的工具。
当时的指南针是由一根磁石悬挂在一根细绳上,通过让磁石自由旋转,观察其指向来判断吉凶吉方位。
这种早期的指南针还没有指针,只能用于判断方位,并不能精确指示北方。
二、指南针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指南针逐渐发展成为能够精确指示方向的工具。
在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指南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这时的指南针已经使用了磁针,通过将磁针悬挂在一个固定的轴上,使其能够自由转动。
磁针的一端指向北方,另一端指向南方,通过观察磁针的指向,人们可以知道自己所处的方位。
三、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宋代,中国的航海家开始广泛使用指南针来指示方向。
他们将指南针安装在船的舵上,通过观察指南针的指向,航海家们能够准确判断自己的航向,从而避免迷失方向。
这对于远洋航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指南针的改良虽然指南针在宋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精确度,但是在元代,中国的科学家们还是对指南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
他们发现将磁针制作成较细的指针可以提高指南针的灵敏度,使其更加准确地指示方向。
此外,他们还发明了将指南针放在一个由玻璃罩子保护的盒子里,以防止磁针受到湿气和风吹的影响。
这些改良使得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并成为了航海家们的重要工具。
五、指南针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的指南针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还传播到了其他国家。
随着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指南针也逐渐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
这对于其他国家的航海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六、总结中国古代指南针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古代用于占卜和风水的工具,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能够精确指示方向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