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历史与启示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3.88 MB
- 文档页数:11
年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军事理论
1、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
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
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
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
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
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
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
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
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
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
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为我们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战,为反对侵略而战,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欺凌、不可战胜的。
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防的过程中,历史仍给我们以重要而有意义的启示:(一)国防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的强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军事思想家就提出了“富国强兵”的重要思想。
从秦到清,这一思想在各个朝代的前期都得以贯彻实施,统治者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变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促迸了经济的发展,所以秦有统一六国的大业,唐有贞观之治,清有康乾盛世,这些都是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的结果。
相反,各个朝代的衰败、更替,大多是其末期的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所导致的。
在这一点上,现代国防与古代国防具有极大的共同性,所以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战略方针,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这一高瞻远瞩的策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二)巩固国防的根本是政治昌明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就必须深得民心,政治昌明。
历史上,凡是兴盛的朝代,除了大力发展经济外,大都修明政治,实行比较开明的治国之策。
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而到了秦朝后期,政治腐败、统治专横、实行暴政,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
(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军民一致是强大国防的保证和关键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军民上下团结一致是一个国家自强的根本,是国防力量的源臭,只有这样,才能筑起国防真正的钢铁长城,才能让任何侵略者望而却步。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放手发动人民战争,同全国军民一道有效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最终取得了全面胜利。
总之,中国的国防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教训与启示,永远值得我们记取。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摘要:国家的经济实力,稳定的政局,政治开明,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团结统一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
从古至今,有国就有防,囯无防而不立,民无兵而不安。
中国国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国防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一个国家的政府领导能力.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现实就是证明.69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声震惊了卢沟桥.日本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国防到底在那里,那是中国落后,但就世界来说,有那个国家敢这样欺凌一个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呢?中国没有国防是一不行的.在建国初期,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确定了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并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家领导人也是已意识到我国国防的薄弱,早就应该要加强建设国防,搞好国防建设,反对外来侵略,保卫祖国,防止被人欺凌.不过中国是一个和平的主张民主的国家,也不会去侵略别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也为此而感到自豪和娇傲.自古以来,在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立.国防是国家生存,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国防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兴衰荣辱,维护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不受侵犯,成为党的军事工作的基任务,这就要求军事工作的中心要转到巩固国防,建设国防上来.目睹世界各国国防建设的现状,有声有色.如美国近年来在国家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集成创新,具有世界级科研设施,巨型计算机和设备.这些对国防的建设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对其它落后的国家造成了一种威胁.美国要实现其霸权主义,国防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作为一人眩张和平的国家,没有国防,或者国防不够强大,能与世界级大国美国相提并论吗?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伊拉克战争是一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高技术局部战争,是一场军事实力相差悬殊,战争结局没有悬念的非对称式作战.双方国防力量相差甚大,无法可以想象.这也地伊拉克战败的重要条件.固然,伊拉克败因有很多,在此暂且不论.中国要建设国防,加强国防建设,国防工业必须发达.中国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国防的需要,保障军事装备的生产和供应,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中国现在国防的建设现代化,科技化远远不及别国.必须建立精干高效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中国必须对国防科技工业进行改革.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坚持科教兴业,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力量发展军工科研生产,加强与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努力为军队提供性能先进,质量可靠,配套完备的武器装备,同时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大力推进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充分发挥军工行业的优势,优先发展民用核电,航天,航空和船舶等产业,实现军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国家国防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13亿人民的中华民族必将会壮大起来.中国有2、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和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与周边20多个国家接壤或隔海相望。
中国国防历史及带给我们的启示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国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服务于国家利益。
丘吉尔有一句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国防直接关系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尊严、社会的发展。
翻开中华名族悠悠的历史长卷,我的国防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
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
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富国强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间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大量军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总体上来说,夏朝至前清,古代国防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较为完整的古代国防理论体系。
比如“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的国防思想指导;“富国强民”、“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中国国防史对我们的启示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必定离不开国防。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
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
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古代国防事业的基本趋势是由弱到强,再从强盛走向衰落。
从汉、唐、明、清等几个大的历史朝代看,国防事业也都是由兴而盛,由盛及衰。
其间固然不乏极盛之前的短暂衰落,衰败之后的一时复兴,但终其一朝由盛及衰的基本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
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的国防指导思想却是“居安思奢”,“卖国求荣”;制定的国防斗争策略是“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
结果有国无防,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911年暴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
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
中国的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反思历史抗战胜利给我们的三个启示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这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
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
黄河边上的硝烟已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
但是,从卢沟桥头卷起的那场战争留下的教训却是刻骨铭心。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是永远的国殇,永远的奋争,也是永远的追思。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
”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指出的:“将那段历史仅仅理解为灾难与愤怒,而不从中寻找其内在逻辑,理解其复杂性,则同样辜负了那些身经灾难的一代人的付出。
” 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永志追思的英烈和伟岸壮阔的史诗,更是追求和平的渴望、永不再战的期盼、强国富民的决心和睦邻友邦的祝愿。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68年前,一个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日子———1937年7月7日,枪炮声震惊了卢沟桥。
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枪炮相加,全面发动侵华战争。
不屈的中华民族也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民抗战。
“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
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就制定了以鲸吞中国为核心的所谓“大陆政策”,在之后的70多年里,日本曾发动了14次侵略战争,其中多次是对华战争。
1894年蓄意挑起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10年后又在我国东北土地上发动日俄战争,强迫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进入大陆”的迷梦、畸形膨胀的野心,使得这个受中国传统文化恩惠最重的国家成为近代以来祸害中国最深的国家。
1927年6月27日至7月7日,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抛出了对华侵略总战略: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论中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防历史是我们民族的重要历史,也是中国军队强大的源泉。
回顾中国的国防历史,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首先,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战争都是由边疆纷争引起的,这就提示
我们要加强边防建设。
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广阔的边疆地区,这些地
区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保卫边疆必须成为我们国家军队的
首要任务。
其次,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战争都是由内乱引起的。
这提醒我们要
注意国内的稳定,只有国内稳定,才能有外部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
严格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国家的治理和法制建设,
从根本上保持国家的稳定,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保障。
再次,中国国防历史告诉我们要注重军民融合。
中国历史上的许
多战争都是由于军兵器技术的落后,而遭受失败。
因此,我们必须加
强军队和民族工业、科技的融合,提高我们的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
不断跟上世界科技的发展脚步,为中国的军事实力提供坚实的支撑。
综上所述,中国国防历史为我们指明了加强边防建设、维护国内
稳定和军民融合等方向,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
唯有始终紧紧抓住这些方向,才能不断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将中国
建设成为一个繁荣稳定、安全强大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