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1第三章算法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8.46 MB
- 文档页数:43
粤教版(2019)必修1《第三章算法基础》2022年单元测试卷1. 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为( )①调试运行程序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算法④问题解决⑤编写程序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③⑤①C. ④②③⑤①D. ②③⑤①④2. 下面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算法不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B. 算法只能用流程图描述C. 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它的执行步骤是有限的D. 算法的流程图表示法有0个或者多个输入,但是只能是一个输出3. 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理解执行的语言是( )A. 汇编语言B. Python语言C. Basic语言D. 机器语言4. 程序中使用了“print”语句输出计算结果,对应的算法流程图应使用下列哪个图形符号进行表示( )A. B. C. D.5. 下列选项中,不是算法描述方法的是( )A. 流程图B. 数据库C. 伪代码D. 自然语言6. 下列不属于算法基本特点的是( )A. 有穷性B. 有一个或多个输入C. 可行性D. 有一个或多个输出7. 将信息通过编程进行加工的核心工作是( )A. 设计算法B. 设计界面C. 编写代码D. 分析问题8. 若输入数值25、16,以下流程图描述的算法运行结果是( )A. 1B. 16C. 25D. 4009. 以下流程图描述的算法运行结果是( )A. -10 30-300B. -10 10-100C. -10 30 200D. -10 10 10010. 如图是小李同学设计的算法流程图,根据算法的特征,请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是。
( )A. 该算法没有数据输入B. 该算法没有数据输出C. 该算法不符合有穷性特征D. 该算法不符合确定性特征11. 下列关于描述算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不容易产生歧义B.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算法C. 使用流程图无法描述循环算法D. 用伪代码描述算法就是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代码12. 以下流程图符号是输入输出框的是( )A. B. C. D.13. 写出“求一个任意实数C的算术平方根G(精确到0.0001)”的算法设计思想。
第一章数据与信息1、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2、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对所有输入计算机并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处理的符号的总称,是联系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的途径。
3、数据的特征:二进制、语义性、分散性、多样性与感知性4、模拟信号是指用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所表达的信息。
其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如声音信号、图形信号等。
5、数字信号是离散时间信号的数字化表示。
其信号的自变量、因变量都是离散的。
6、在计算机中,数字信号的大小常用有限位的二进制数表示。
7、数字信号的优点:抵抗电路本身干扰和环境干扰的能力强,利于存储、加密与纠错,从而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可靠性。
8、在现代技术的信号处理中,数据基本上是通过编码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和传输,文字、图像、声音等类型的数据都可经过编码进行存储和传输。
9、文字(字符)编码是效率相对较低的编码方式,有单字节码和双字节码两种。
其中,ASCII码、莫尔斯码属于单字节码,国标码(GBK)、统一码(Unicode)属于双字节码。
10、ASCII码是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用8位二进制码为所有的英文字母(大小写52个)、阿拉伯数字(10个)和常用的不可见控制符(33个)以及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33个)建立了转换码,将符号转换为“0”和“1”构成的编码。
英文字母A和a的编码分别为01000001(十进制数65)和01100001(十进制数97)。
11、汉字编码使用的是简体中文的GB码和繁体中文的BIG5码(大五码)。
12、图像编码是指在满足一定保真度的条件下,对图像数据进行变换、编码和压缩,以较少比特数表示图像或图像中所包含的信息的技术。
13、位图,最小单位为光栅点(或称像素),因而位图也叫作点阵图(或像素图)。
14、在计算机二进制数系统中,每个0或1就是一个位(bit,数据存储的最小单位),8个位就称为一个字节(Byte)。
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算法基础【知识结构体系】算法基础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人工解决问题的过程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及描述算法在有限步骤内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的特征有穷性确定性数据输入:可有可无数据输出:必须有可行性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三种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计算机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以识别执行的指令集合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知识梳理】一、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人工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问题和给出条件—>根据经验和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二、算法及其描述(一)算法1.概念: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
用计算机求解某一问题的方法,是能被机械执行的动作或指令的有穷集合。
(二)算法的特征1.有穷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穷步之后必须结束。
(不能无限循环)2.确定性:算法执行的每一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定义。
(不能模棱两可)3.数据输入:一个算法必须有零个或者多个输入。
(输入>=0)4.数据输出:一个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输出>=1)5.可行性:算法中执行的任何计算步骤都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可自行的操作步骤,即每一个计算步骤都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
(三)算法的描述1.自然语言描述: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语言进行算法描述。
2.流程图描述:用程序框架图来描述算法的一种表示方法。
表示算法的开始或结束表示算法中变量的输入或输出表示算法中变量的计算与赋值表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3.用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来描述算法。
它不用图形符号,书写方便,易理解,便于向计算机程序语言过渡(四)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三、计算机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一)计算机程序1.概念:为了得到某种结构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
第三章算法基础教学设计一、项目简介二、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一)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1. 本章对应课标的内容要求从生活实例出发,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
2. 本章对应的学业要求A-3:掌握数字化学习的方法。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A-4: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开展学习。
(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A-6:能够利用软件工具或平台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计算与呈现。
(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A-8: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
(信息社会责任、计算思维)A-9: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和表示简单算法。
(计算思维)3. 本章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数据与计算》的第三章,也是学习第四章、选择性必修模块《数据管理与分析》、选修模块《算法初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
本章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能够运用算法描述和三种基本控制结构合理表示算法。
(二)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针对特定的信息问题,自觉、主动地比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确定合适的信息获取策略。
根据不同受众的特征,能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
依据特定任务需求,甄别不同信息获取方法的优劣,并能利用适当途径甄别信息。
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计算思维:针对给定的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能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进行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问题。
运用基本算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针对特定的学习任务,运用一定的数字化学习策略管理学习过程与资源,完成任务,创作作品。
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开展协作学习,建构知识。
信息社会责任:在信息交流或合作中,尊重不同的信息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中。
(三)目标分析1. 项目目标本章通过“设计从A 市到B 市最佳的旅行路线方案”项目,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和概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能够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懂得描述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种类程序设计语言的特点,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本章对应课标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