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对偶名言警句集14
- 格式:docx
- 大小:13.85 KB
- 文档页数:4
古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七言数字对偶经典、◆一日不学则心坠,一时不敬则心放。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一灯能除千里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夜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一回生疏两回熟,三回四回热乎乎。
◆一分胆量一分福,百分胆量做总督。
◆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根牢。
◆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一等二靠三落实,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日春工十日粮,十日春工半年粮。
◆一生快乐皆庸富,万种艰辛出伟人。
◆一双冷眼看世人,满腔热血酬知己。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一段行文思已竭, 万卷书中意自见。
◆一催即垮非硬汉, 百折不挠是强人。
◆家风一脉传千载, 和气满门誉四方。
◆两袖清风存正气,一间陋室透书香。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四书五经萦耳畔, 之乎者也了心间。
◆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千年大道成了河,多年媳妇熬成婆。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千回对了无人记,一回做错无人忘。
◆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
◆万恶皆由私字起,千好都从公字来。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礼上让三分。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柳暗花明。
◆敬一贤则众贤悦,诛一恶则众恶惧。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害而万民悦。
◆国不可一日无主,军不可一日无帅。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代风流看今朝。
◆桃李杏春风一家,松竹梅岁寒三友。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大海无风三尺浪,大海有风浪三丈。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
◆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传家二字耕与读,防家二宇盗与奸。
◆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忠孝两字传家国, 诗书万卷教子孙。
◆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
古人修身养性对联!这30副对联,每一副都是古人教我们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每一句都能拿来当座右铭!来源:诗词世界(shicishijie)1、不攻人短;莫矜己长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都在世上混,谁都好面子。
不自满,不自彰,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2、好花半开;美酒微醺花未全开,月未全圆。
盛开则败,全圆则缺。
人生最美好的境界,都在将满未满的期许中。
3、处世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处世无奇但率真,城府越深,算计越多,一言一行,都要时刻扮演,岂不太累了吗?世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做了坏事的人,易地而处,多多体谅,能担待便多担待一分。
宽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4、平时不说无情话;每日常观有用书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切记留三分,莫要随意伤人。
古今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富不过三代,诗书可传家。
5、世上本无常照月;天边还有再来春世事难料,祸福相依。
倘若山重水复,不妨静待柳暗花明。
6、鹦鹉前头休多语;小人身边须慎行害人之心不能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宁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
7、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直说家常所谓“大师”,不是满口拽文,说些大家都不懂的名词。
真正的大师,聊的不过是再明白不过的日常。
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都是骗子。
8、终生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菜根谭》有言,一念过差,足丧生平之善。
终身检饬,难盖一事之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
9、此地有高山峻岭;何处无明月清风苏轼有言:惟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0、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黄庭坚:“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不必大富大贵,只要现世安稳,知足常乐。
11、根深不怕风摇动;干正何惧月影斜修身养心,你自己强大,便不怕艰难险阻。
持心守正,光明磊落,便不怕流言蜚语。
12、缄口不语是非事;冷眼静观名利人言是非者多是非,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古今修身养性经典对偶箴言100句●业精于勤;家败于怠。
●不丢气节;不忘祖根。
●行之者端;为之者正。
●做事三省;处世九思。
●直则多失;曲则万成。
●在上莫骄;在下勿忧。
●学有所精,术有专攻。
●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
●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
●修身如雕玉;种德胜拾金。
●积才以报国;积德以荫身。
●善不可以弱;强不可以恶。
●壮胆应在知;称雄当于艺。
●哪怕湮没无闻,至少心中坦荡。
●节比真金铄石;心如秋月春云。
●傲慢便是无知;谦逊得以感人。
●秉天地之正气;感万物之恩德。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栽培心上之地;涵养性中之天。
●世世敦厚仁和;代代修德延贤。
●不求富贵荣华,但得问心无愧。
●迎接崭新风貌;不忘古人先贤。
●重客观以行事;顺天命而做人。
●节比真金铄石;心如秋月春云。
●戒暴怒以养性;避忧虑以养神。
●少牢骚以养气;绝私念以养心。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势而作威。
●幸福源于知足;信誉来自奉献。
●近君子,远小人;拒乖戾,交智仁。
●常寡欲,忌邪思;戒嗜好,免气忿。
●庭植兰竹增品味;窗安梅菊添雅趣。
●惠风伴暖阳和畅;壮志与凌云齐翔。
●谋大道先正其身;修大德福乐无穷。
●养性求仁寿高远;修身以德天祚昌。
●修身者,必师圣贤;正心者,谨尊礼义。
●去细碎,不拘小节;能屈伸,放眼大局。
●常自修,身正是范;多反省,学高为师。
●曾子三省日日不辍;程公四箴时时宜佩。
●作恶只是得意一时;行善却能心安一世。
●登高还须放眼量远;走路更要自信嘉勉。
●不以贫穷改变志气;不因挫折终止理想。
●齐家治国,律己为先;济世安民,修身为本。
●杨修多智,终遭短命;程门立雪,卒成大家。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如修身。
●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
●谦恭下士,敬之如兰;傲慢无礼,自顾形惭。
●一片忠诚是长寿之本;满怀善良乃快乐之源。
●莲出绿波,君子之德;荷出不染,贤士之品。
●读经阅史,砥砺前行;观天察地,开阔视野。
●勤能补拙,诚为良训;怠而无为,何足道哉。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1. 中国古代关于明理修身的名人名言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战国荀子《荀子·修身》译文: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宋代·苏轼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2.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古代修身齐家经典对偶名言集锦(1)◆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学会放弃;懂得珍惜。
◆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
◆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
◆家兴出孝子;家败出妖孽。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驭横切莫逞气;遇谤还要自修。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人悔不要埋怨;人羞不要数说。
◆一年只望一春;一日只望早晨。
◆有事莫推明早;今日就想就行。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
◆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
◆种田不熟不如荒;养儿不孝不如无。
◆人有孝心天顺应;家无邪气日安宁。
◆不要夫妻千担粮,只要夫妻好商量。
◆入世须才更须节;传世积德还积书。
◆天地万情和至贵; 古今百善孝为先。
◆无情未必真豪杰; 有度方为大丈夫。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友善真诚扬正气; 和谐勤朴树新风。
◆戳破窗纸容易补;败坏道德最难修。
◆父母为先立好样;子女随后争自强。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行可莫将天理错;立身宜与古人争。
◆成事成名成伟业; 立人立德立家风。
◆德勤孝义传家宝; 和善信诚处世风。
◆尊贤敬老道德好; 爱少惜才风尚新。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师友背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
◆治家弗可无近虑; 处世须当有远谋。
◆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家庭和气福运开;家中吵闹灾祸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
◆甘守清贫,力行克己; 厌观流俗,奋勉修身。
古今中外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古今中外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古今中外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1.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2.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3.盈缩之期不尽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6.7.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10.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12.一杆子,两杆子,三杆子,杆杆增寿;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岁岁平安。
横批:上不封顶。
——梁步庭1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1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15.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16.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1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唐刘禹锡•陋室铭)18.养生在动,养心在静;知足常乐,无求常安。
——陈立夫19.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养炼结合康乐寿。
——庄炎林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21.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23.世事忙忙如流水,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2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6.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27.微笑是静态的慢跑。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五字对偶名言集锦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
——王迈国命在乎民,民命在乎食。
——邵雍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刘向闻毁勿戚戚,闻誉勿欣欣。
——白居易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欧阳修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
——冯梦龙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
——王梵志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
——《礼记》闻一善若惊,得一士若赏。
——《国语》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国语》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西州》良马不受羁,化龙不困沼。
——《未焚集》破松见贞心,裂竹看直文。
——(唐)孟郊松色不肯秋,玉色不可柔。
——(唐)孟郊浊者必恶清,瞽者必恶明。
——(唐)邵谒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
——《韩诗外传》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增广贤文》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国语·晋语》善不进不休,恶不去不止。
——《三国志·魏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春秋)孔丘《论语》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唐)张籍《西州》为谋须远大,守节要坚完。
——(宋)陆游《寓言》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真心凌晚桂,劲节掩寒松。
——(唐)骆宾王《浮槎》蛀众则木折,隙大则墙毁。
——《天平御览·木部》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志大者遗小,用权者离俗。
——(汉)桓宽《盐铁论》守道以立名,修身以俟时。
——(汉)桓宽《盐铁论》做事必谋始,出言必顾行。
——《小学集注·广敬身》至白涅不缁,至交淡不疑。
——《孟东野诗集·劝友》积学以储室,酌理以富才。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明)王守仁《传习录》欲读则心静,心静则理见。
——《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清)龚自珍《丁亥·十五首》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三国·魏)王粲《咏史诗》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古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四字对偶名言200句◆一谦受益,一满招损。
◆一言九鼎,一字千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一有百有,一穷百穷。
◆一乡一俗,一弯一曲。
◆一芽知春,一叶知秋。
◆一不积财,二不结怨。
◆一日无为,三日不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饱为足,十饱伤人。
◆一顿吃伤,十顿吃汤。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一人道虚,百人传实。
◆一饭为恩,千金为仇。
◆一言不中,千言不用。
◆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人舍死,万人难当。
◆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一人作恶,万人遭殃。
◆人面相似,人心不同。
◆人夸偏喜,人劝偏恼。
◆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人贵有志,行贵有节。
◆人怕不动,脑怕不用。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怕话刚,马怕人骑。
◆人怕心齐,虎怕成群。
◆人怕放荡,铁怕落炉。
◆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人怕引诱,塘怕渗透。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人有同貌,物有同形。
◆人有人情,戏有戏味。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人有短长,气有盛衰。
◆人有几等,官有几品。
◆人有过错,马有失蹄。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人急悬梁,狗急跳墙。
◆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靠自修,树靠人修。
◆人靠心好,树靠根牢。
◆人命在天,物命在人。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人生一世,草长一秋。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
◆人无弃人,物无弃材。
◆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人无弃人,物无弃材。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起发心,树起发根。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人恋旧物,马恋旧槽。
◆人看从小,马看踢蹄。
◆人该脱俗,不可矫俗。
◆人不保心,木不保寸。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对偶名言◆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魏志·庞德传》◆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先秦《荀子·致士》◆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汉书·枚乘传》◆责己者可以成人之善,责人者适以长已之恶。
——元许衡《许鲁斋语录》◆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葛洪《抱朴子·刺骄》◆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
——李叔同《格言别录》◆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不韦《吕氏春秋》◆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朱舜水◆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清)刘鹗《老残游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怒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战国策·中山策》◆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论语·卫灵公》◆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
——陆贾《新语·辅政》◆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滕王阁序并诗》◆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人有恩于我,则终身不忘;人有怨于我,则即时丢过。
——明杨继盛《杨椒山遗嘱》◆见人之善,则对人称扬不已;闻人之过,则绝口不对人言。
——明杨继盛《杨椒山遗嘱》◆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
——罗大经《小官对移》◆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度。
——桓宽《盐铁论·刺复》◆奢者富不足,俭者贫有余;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慎子》外篇◆义理不先尽,则多听而易惑;志意不先定,则守善而或移。
——(宋)程颢《上殿扎子》◆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清史典《史搢臣愿体集》◆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交;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鄙。
古文修身养性的名言有德行之人遇到艰难险阻之时,一定检查检讨自己,从而加强自身修养。
下面我们来看看古文修身养性的名言,欢迎阅读借鉴。
1、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
2、廉而洁,一身正气;勤而俭,两袖清风。
3、骥走崖边须勒缰,人至官位要缚心。
4、廉不言贫,勤不言苦。
5、为官以廉为先,从政以勤为本。
6、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7、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间亦是修身。
8、读书是修身之道,守廉乃为官之德。
9、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10、多植荷花塘自清,勤反腐败政自清。
11、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1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7、人皆可以为尧舜。
18、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19、小人治理自己的形为,君子修养自己的身心。
20、见侮而不斗,辱也。
21、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22、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23、不悲叹道路的艰难,只悲叹自身修养不好。
24、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
25、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为先。
26、性情的修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增强生活能力。
27、不怕法律无情,就怕自身不清。
28、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9、修身养性,然后才可以管理国家。
30、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
31、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32、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
33、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3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5、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
36、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37、有德行之人所说的话,估计自己可以做到,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
3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39、奉公不贪一身正气,官字二口民口为首。
古代经典中修身养性对偶名言警句集锦(14)
◆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
——王充
◆大臣重禄不极谏,小臣畏罪不敢言。
——范晔
◆出处有冰炭之殊,躁静有飞沉之异。
——葛洪
◆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
——桓宽
◆多睡之人无远图,立志之子多苦想。
——颜元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王克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将相顶头堪走马,公侯肚里好撑船。
——《增广》◆能读千赋则善赋,能观千剑则晓剑。
——《意林》◆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司马迁◆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
——司马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
——欧阳修◆骄傲之后是毁灭,狂妄之后是坠落。
——《旧约全书》
◆骥虽老去壮心在,鹤纵病来仙骨清。
——《诗人玉屑》
◆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
——《庄子·刻意》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修身》
◆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
——《说苑·政理》
◆放象事类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
——王克《论衡》
◆加脂粉则嫫母进,蒙不洁则西施屏。
——《意林·世要》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近思录·为学》
◆怀永图者缓急效,负远略者遏浮言。
——《薛方山纪述》
◆多难始应彰劲节,至公安肯为虚名。
——(唐)韩偓《息兵》
◆冰心与贫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
——《宋书·陆徽传》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孟子·万章下》
◆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徐无鬼》
◆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
——《史典·愿体集》
◆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
——《淮南子·精神训》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唐)白居易《策林》
◆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流云。
——《格言联璧·持躬娄》
◆茂林之处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桓宽《盐铁论·轻重》
◆团圆莫作波中月,洁白莫为枝上雪。
——(唐)温庭筠《三洲歌》
◆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
——蒲松龄《聊斋志异》
◆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侠行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
◆乘理虽死而匪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汉)赵壹《刺世嫉邪赋》
◆敬一贤则众贤悦,诛一恶则众恶惧。
——(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汉)王充《论衡·自纪》
◆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汉)杨雄《法言·学行》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宁为世人笑其拙,勿为君子病其巧。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小仓山房诗文集·少年行》
◆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美言不足以章身,美誉不足以饰人。
——(清)恽敬《大云山房文集·补篇》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刚柔克而性不畸,敬义立而德不孤。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一》
◆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高序》
◆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