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上下前后左右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位置》上下前后左右预习课件,可下载《位置》知识要点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认识位置的时候一定要找好参照物,这样孩子才能够直观体会。
我们要用实物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更好理解。
上下:一般来说位置高的就是“上”,位置低的就是“下”。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天花板的灯是“上”,地板是“下”,这是孩子比较容易理解也好区分的“上下”。
我们还可以把两个物体重叠,引导孩子理解放在第一层的是“上”,放在底层的是“下”。
前后:一般来说我们面对的就是“前”,背对的就是“后”。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前前后后”的游戏,最好是全家人一起玩。
其中一人喊口令,比如“妈妈站到爸爸前面”“爸爸站到茶几后面”,在游戏中让孩子理解前后的含义。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参照物如果变了,“前后”也会发生变化。
比如爸爸妈妈和孩子站成一竖排,爸爸在妈妈前面,妈妈在爸爸后面,同时妈妈又是在孩子前面。
左右:左右早期的时候主要靠死记来区分。
让孩子牢牢记住自己的右手方向,这就是“右”。
如果孩子不是左撇子,就告诉孩子吃饭时拿筷子的那只手,写字时抓笔的那只手就是“右”,与这只手相反的方向就是“左“。
上下、前后、左右都是相反的位置和方向,一定要让孩子牢牢记住哦!。
位置——上下、前后、左右(A)教学设计与评析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感知位置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
(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
(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学生交流。
(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
)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思维与培优
第3讲位置(1)上下前后左右
动手做一做。
眨眨你的左眼,眨眨你的右眼,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举举你的左手,举举你的右手,
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
看图说话:轮船上面是什么?客车前面是什么?小车后面是什么?火车下面是什么?货车在哪里?
1、四个好朋友住在一座两层的房子里,你能说说谁住在谁的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吗?
2、如何让运动员回家。
3、风景苑小区的小伙伴们要回家了,你知道它们住在哪里吗?连连看。
课后练习
1、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2、看图填一填。
(1)小狗跑在最()面,小象跑在小牛的()面,小象跑在最()面。
小狗跑在小兔的()面。
(2)小兔跑第(),它的后面还有()个,前面还有()个。
3、认一认,找一找。
(1)一共有()个小朋友,站在正中间的是()
(2)小花的左边是(),右边是()。
(3)丁一的左边是(),右边是()。
4、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1)老鼠往()走()格,再往()走()格可以吃到蛋糕。
(2)马往()走()格,再往()走()格可以到达老牛家,马一共走了()格。
(3)蝴蝶往()走()格,可以采到花蜜了。
5、请你将下面的物品贴在方框中适当的位置上,然后根据你贴的图说一说它们所处的位置。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
主要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正确使用“前后”、“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3.能够用前后、上下、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方位概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前与后、上与下、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
2.准确地识别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并用这些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1.在实际情境中准确判断并描述物体的方位。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前后、上下、左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准确地识别和描述这些位置关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三对方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接触,“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我们先认识,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题中(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例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
1. 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 层加上水面共3 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让学生充分地说。
例题、第4 题,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例题、第2 题每两辆车,每两个人的位置都有前后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
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
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的上(下)面是什么”“谁的前(后)面是什么”。
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
·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 以自身为中心。
儿童辨别“左、右”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
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一年级数学“前后、上下、左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小动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玩具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做《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2. 学生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发现。
二、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动作表示前后、上下、左右。
1. 教师发放小动物图片或卡片,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检查和纠正。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前后、上下、左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前后、上下、左右的概念及运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
2. 评价学生在巩固练习中是否能独立完成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概念。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活动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知识进行解决。
例如:“请你想一想,如果老师在讲台的前面,你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提出类似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的综合应用一、我会填一填。
(每空2分,共30分)1.小动物排队。
(1)有()只小动物在排队,小狗排第1,熊猫排第()。
小松鼠前面有()只小动物,后面有()只小动物。
(2)小鸭子前面有()只小动物,后面有()只小动物。
2.健康跑。
(1)一共有()个小朋友在跑步。
(2)从前数,丫丫排在第(),明明排在第()。
(3)丫丫的前面有()个小朋友,后面有()个小朋友。
3.和谐的居民楼。
(1)住在的()面,住在的()边,住在的()面。
(2)在房子的()边。
二、生活小常识。
(圈一圈)(每小题8分,共24分)1.安全出口在(左右)侧。
2.与别人握手用(左右)手。
3.上下楼梯靠右行。
(小兵梦梦小东)走错了。
三、我会画一画,涂一涂,圈一圈。
(共22分)1.在♡的右边画☺,上面画☆,下面画☽,左边画。
(12分)2.把左边的3个水果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水果涂色。
(10分)四、小动物的家。
(每小题6分,共24分)1.住在第()层的最()边。
2.住在的()边,住在的()面。
3.住在最()面一层,住在的()边。
4.住在最下面一层的最左边。
哪个是的家?请你画“○”。
答案一、1.(1)6223(2)412.(1)7(2)36(3)243.(1)上右上(2)左二、1.(左○右)2.(左○右)3.(小兵○梦○梦小东)三、1.2.四、1.一右2.左下3.上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