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看高考趋势(共25张)
- 格式:pdf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24
人教版高三解读高考大纲变化趋势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制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而高考大纲作为高考的核心文件,其变化趋势更是牵动着学生、家长和教育界的心。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三的教学大纲变化趋势进行解读,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挑战。
1. 英语科目的变化趋势在过去的几年中,英语科目在高考大纲中的变化较为明显。
首先,阅读理解部分的难度逐渐增加,注重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同时,文章题材也越来越贴近生活、社会热点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写作部分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因此,高三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数学科目的变化趋势在数学科目方面,高考大纲的变化也备受关注。
近几年,数学大纲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题的能力要求逐渐增加,可以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大纲也在逐渐强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高三学生在备考数学科目时,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注重思维方法的培养、注重解题技巧的提高。
3. 语文科目的变化趋势语文科目一直被认为是高考备考的难点科目,其大纲变化也备受关注。
在高三教学大纲中,语文科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中,阅读理解和写作部分是重点考察内容。
阅读理解部分着重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和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意思和情感。
写作部分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如写人、写景、写事等。
因此,高三学生在备考语文科目时,应注重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与积累。
4. 物理、化学和生物科目的变化趋势作为理科类科目,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变化趋势也值得关注。
在高考大纲中,这些科目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三学生在备考这些科目时,应注重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从新课标看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现状和趋势会昌中学蔡乃寿1、历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分析物理实验题常有以下几种类型:选择型、填空型、问答型、作图型、设计型等。
主要试图通过考查一些简单的、设计性的实验来鉴别考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
(1)在考查内容方面从考查内容看电学实验考查占主要部分,其次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欧姆表的读数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目前除了基础知识及原理的考查外,多数试题对原课本实验进行了拓展,并且出现了部分跨知识点综合考查的题目。
(2)在实验内容方面高中实验总体上分为四类:①基本仪器的使用,②测量性实验,③验证性实验,④探究性实验。
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考查中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性实验占了多数,试题的数目约占到了总数的85%。
探究性实验作为一种新的题型,还没有达到完善,基本上是课本实验的拓展,而验证性实验最少。
(3)在总体趋势方面从总体上看,实验创新和探究是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一大趋势,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中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
其中,重点是实验原理的迁移,所以在熟练掌握实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对实验进行迁移,变化非常重要,如:用不同的方法测电阻,电表电阻,电源电阻。
在历年的考试说明中,对高中物理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所列的基本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会运用实验中用过的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2、近年物理实验试题与新课程标准新课程中所列规定的最大不同是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
新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的要求列出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象、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方面的要求共27条。
这七方面除了交流与合作方面在评估中尚未健全,其他六方面都将可能成为新课标下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考查的内容。
总之,与历年试题相比,实验拓展,利用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础知识对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探究将成为物理实验试题的基本趋势。
高中物理新教材分析与解读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结构及其分析说明1. 教材结构图2.教材结构分析说明(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同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等选学有关内容。
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二、普通高中新教材内容的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了让学生科学的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新结构。
下面来具体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的结构(只分析山东高考必考内容)。
《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建立为描述物体的运动所必须有的几个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间、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标量和矢量。
2.初步认识理想模型及其意义。
3.理解速度:描述物理(质点)运动的状态参量之一;描述质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位置的时间变化率。
4.理解加速度:描述物体(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即速度的时间变化率。
5.会测速度。
《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从实验入手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从中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个关系。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2023高考物理新教材有什么新变化_如何应对2023年物理新教材必修3本书,选修3本书。
旧教材《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三章中的部分内容压缩成新教材《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其他光学、热学等内容和要求也有所变化。
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关于2023高考物理新教材有什么新变化_如何应对,期望对大家有所挂念。
物理新教材有哪些新变化1.内容变化新教材必修3本书,选修3本书。
旧教材《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波》三章中的部分内容压缩成新教材《电磁感应与电磁波初步》,其他光学、热学等内容和要求也有所变化。
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为的是进一步降低物理教材的难度系数,使高中新生可以渐渐地适应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
如:(1)必修1第三章增加第5节:共点力平衡;(2)必修2把原曲线运动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3)必修3把原静电场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静电场及其应用和静电场中能量;(4)必修3把原恒定电流一个章节分为两个章节:电路及其应用和电能能量守恒;(5)必修3把试验:测导体的电阻率单独列为1节;(6)选修2把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单独列为1节。
2.新增部分栏目新教材设置了“科学方法”栏目,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共介绍了把握变量、演绎推理、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留意培育学生科学思维。
新教材还重视培育科学探究能力,设置了特地的“试验探究”和“课题研究”栏目。
新教材在多个地方体现出“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设置了“拓展学习”栏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
新教材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留意理论联系实际。
为此,教科书在每节的开头都提出一个尽可能赐予具体情境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何应对物理新教材的变化1.在进行指导学生复习时,除了理解和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状况。
尤其在开展一些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参照教材供应的方案,机敏进行调整。
2.指导补习学生复习好物理,留意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具体变化
1.新教材体系发生了明显变化:所有学生必须学完三本必修教材内容,即可参加学业水平的合格性考试;如果选择参加等级性考试(即高考选择了物理),必须再学完选择性必修的三本教材。
2.内容选择和习题设置等强调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渗透和落实。
3.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了部分章节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调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前;
原教科书“曲线运动”一章,分为“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两章;
原教科书“静电场”和“恒定电流”两章,分为“静电场及其应用”“静电场中的能量”“电路及其应用”和“电能能量守恒定律”四章。
4.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改革的需要,部分内容做了删减调,像安培力、洛伦兹力的部分内容安排在选择性必修,降低了学业水平考试(即必修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
具体如下:
必修课程知识点变化
选择性必修课程知识点变化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主编彭前程(上下滑动查看)。
新课程高考物理命题特点及趋势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伏森泉目录C O N T E N T S近年高考内容改革综述012019年《考试大纲》的变化022019年高考试题特点03高考重点难点例析04科学使用教材05上好一轮复习课06•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战国策》方向比努力更重要!01近年高考内容改革综述•关键词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为高考核心立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为四层考查目标•“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关键词2:“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关键词3:加强“一点四面”考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的考查,•关键词4: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一要进一步深化对德育的考查。
•二要加强对体美劳的考查和引导。
•关键词5:合理控制试卷难度,更好地为高校选才服务•学困生要有获得感;•中等学生要有成就感;•高水平学生要有自豪感。
•关键词6:大力推进国家题库建设•关键词7:课程改革对高考物理的新要求•1考试内容的设置•2 能力目标的发展•3考查的方向•(1)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2)充分挖掘物理学史的价值•(3)全面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4)关注理论联系实际的情境022019年《考试大纲(说明)》的变化(一)2019年《考试大纲》的变化•变化1:“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变化2:“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变为“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人教版物理新教材:变革与优势》物理教材作为物理教育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人教版物理新教材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对人教版物理新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其变化、特点和优势。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物理教材也在与时俱进。
人教版物理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内容编排、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
首先,新教材更加注重课程结构的优化。
通过精心调整章节顺序,如重新安排光学和物态变化的章节,使内容逻辑更加清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其次,跨学科实践的融入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新增的跨学科实践栏目鼓励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还在知识点的更新与深化方面下足了功夫。
引入新的知识点,并对现有内容进行深化,以更好地符合新的课程标准。
同时,术语的精准化也提高了教材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例如将“量程”更新为“测量范围”。
在实验与习题方面,新教材强化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突出问题导向,并大幅增加了习题量。
这有助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教材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调整实验教学的比重和强调问题导向,新教材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此外,新教材在内容表述上进行了精细化处理,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专业术语。
同时,在章节小结和习题中融入反映中国科技成就和传统文化的内容,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人教版物理新教材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为物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课程结构优化是人教版物理新教材的重要变化之一。
新教材对章节顺序进行了精心调整,体现了对内容逻辑的深入考量。
例如,重新安排光学和物态变化的章节,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