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图(边沟、排水沟) Model (1)
- 格式:pdf
- 大小:168.86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1.编制根据 (1)2.路基排水设计原则 (1)3.排水工程材料规定 (3)4.路基排水施工 (4)4.1路堤边沟、加大边沟、平台截水沟、山坡截水沟施工 (4)4.2路堑边沟施工 (7)4.3边坡导水孔施工 (10)4.4急流槽施工 (11)4.5渗沟、盲沟施工 (13)5.质量控制 (14)6.安全保证措施 (20)7.环境保护措施 (23)道安高速TJ08标段路基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编制根据《贵州省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福寿场至和溪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GJ F10-2023)《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估原则》(JGJ F80/1-2023)《路桥工程师计算手册》2.路基排水设计原则路基排水系统由排水沟、边沟、截水沟、骨架泄水槽及急流槽、渗沟、天然河沟等构成。
路基排水原则上不与农田浇灌、水塘鱼池相干扰。
填方路基两侧设置M7.5浆砌片石排水沟, 为了尽量减少占地, 一般路段尺寸为0.6×0.6m矩形沟。
挖方路段边沟重要采用矩形盖板边沟, 结合排水规定, 其尺寸可选用0.6×0.6m或0.6×0.8m边沟旳详细段落及采用旳尺寸见《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挖方边坡每级坡面间设置宽2.0m旳平台, 并设置平台截水沟拦截上方坡面流水, 设置急流槽将水流引至边沟或引离路基。
当挖方边坡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设置截水沟, 并在挖方两端山凹处设跌水槽处理。
跌水槽设置为台阶式, 起到水流消力作用兼做养护人员上下通道。
挖方潮湿路段设置横向盲沟与纵向渗沟, 减少地下水对路基、路面旳影响。
路基填挖交界处, 路堑边沟沟底标高与路堤排水沟沟底标高落差较大时, 设置急流槽将边沟水引入到排水沟。
急流槽设置旳地点除按《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数量表》中详细位置设置外, 还可根据现场施工中碰到旳详细状况进行调整。
3.排水工程材料规定⑴圬工材料除设计中尤其注明外,对片石强度、砂浆标号、混凝土作出如下规定:①片石、块石强度不低于30MPa, 符号MU30;②水泥砼预制块强度不低于C20;③浆砌片石挡土墙、护坡、边沟、截水沟及水下护坡等, 用M7.5(M10)砂浆砌MU30片块石、M10砂浆勾缝。
路基、路面及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规范及依据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2、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标准本项目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
路基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顶标高,路面横坡采用2%双向坡。
2.2平曲线超高、加宽方式平曲线超高为行车道及路肩绕路中线(未加宽前)旋转。
平曲线半径小于90米时均应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250米均应设置加宽(按TG2U1-2019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四级公路II类加宽),平曲线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等于平曲线缓和曲线长度。
2.3 2.1路基超高方式:路基超高方式采用绕路基中心线旋转,圆曲线半径小于90米均应设置超高,超高渐变率为1/100。
计算超高缓和段时最短应符合渐变率1:15且不小于IOm的要求。
允许将超高、加2.2.2按规范平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米路面均应加宽,相应路基也进行加宽。
在平曲线内侧进行加宽,加宽缓和段长度采用相应缓和曲线全长按其成比例增加。
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IOm的要求设置。
加宽为单侧(曲线内侧)加宽。
加宽过渡段不小于IOn1。
宽缓和段部分插入曲线内。
最大超高4圾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表3填方路基与构造物衔接处,路基压实度不小于85乐路堤填料为一般砂粘土(普通土),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3.3.1条要求并符合上表压实度及强度要求。
2.4.2路基边坡坡率(1)路堤:本设计段填方高度较小,边坡坡率均采用1:1.5,路基填料均利用路基开挖上石方以20:80的填料比例进行路基填筑。
二级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分析摘要:本文从公路的整体排水系统进行勘察设计出发,进而细分到路基,路面及边沟的设计,分别对它们的设计分析探讨。
关键词:二级公路;排水设计;边沟设计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公路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公路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而水是影响公路安全及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于公路而言,由于水而造成的病害逐渐增多,严重的甚至影响到行车的安全。
因此,完善路基路面的排水系统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前提。
2.排水设计一般原则二级公路的排水设计直接影响到二级公路的稳定性及其使用寿命。
排水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将土体的湿度减少到可接受范围,确保其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
二级公路应该根据现场的地质及降水条件合理的布设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所经过的桥涵相配合,确保整个路线的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公路的稳定性及强度。
排水系统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排水系统应尽量避开农田,减少对农田的占用,并且应与现场农田配合使用,或适当的增加排水管径以便于灌溉农田。
通常情况下,农田的灌溉渠道不可以选取边沟,若无法避免时,应防止取水过程的流水对边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2)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现场调查确定其规划,并因地制宜的设计。
排水通道应设置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避开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以便减少对排水系统的加固等预防措施,进而降低资金投入。
(3)排水系统的排水口应接至天然的河道,减少其他工程的施工,不可直接流入农田,影响农业生产。
3.二级公路排水形式二级公路的排水系统主要有路基地下排水和路基地表排水,地下排水的设计主要是确保地下水能及时的排出,减少灌溉水对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
地下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采取提高路基的填土高度和设置隔水垫层的方法,在施工时通常先开挖临时的排水边沟清除地表水,同时往路基的底面加入少剂量的石灰等,以降低地下水。
表面排水的设计主要是将确保地表水的及时排出,减少降水对于路面结构及使用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