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和结果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9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规程(最新可编辑Word版)一、总体检疫计划(一)适用范围规定了生猪进入屠宰场(厂、点)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检疫结果处理以及检疫记录等操作程序。
(二)检疫对象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
(三)检疫合格标准1.入场(厂、点)时,具备有效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符合国家规定。
2.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或者快速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4.履行本规程规定的检疫程序,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四)入场(厂、点)监督查验1.查证验物。
查验入场(厂、点)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
2.询问。
了解生猪运输途中有关情况。
3.临床检查。
检查生猪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
4.结果处理(1)合格。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场,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场(厂、点)方须按产地分类将生猪送入待宰圈,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
(2)不合格。
不符合条件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消毒。
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工具及相关物品等进行消毒。
(五)检疫申报1.申报受理。
场(厂、点)方应在屠宰前 6小时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
官方兽医接到检疫申报后,根据相关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及时实施宰前检查;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2.受理方式。
现场申报。
(六)宰前检查1.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2.结果处理(1)合格的,准予屠宰。
(2)不合格的,按以下规定处理。
1)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的,限制移动,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和《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处理。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生猪屠宰检疫是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其中猪瘟检验检疫是很关键的一环。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疫,它对猪只的生产性能和养猪业的经济影响都非常大,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
猪瘟的检验检疫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实验室检验和现场检验。
实验室检验主要是通过采集猪只的组织样品,如血清、淋巴结、肺组织等,进行PCR检测、血清学、免疫组化等方法来确认是否感染猪瘟病毒。
现场检验则主要是通过审查猪只的临床症状、行为、粪便等,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来进行快速诊断。
对于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的检验检疫,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
首先是要严格控制猪只的来源,确保来自无猪瘟区域的健康猪只,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和溯源体系。
其次是要对猪只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监测,包括实验室检验和现场检验,确保猪只的健康状况。
对于检验检疫的结果,要有一套科学的处理方法,包括隔离感染猪只、消毒污染设施、清理感染区域等,以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在生猪屠宰检疫中,还需要注意对猪只的隔离与集中管理。
在疫情暴发时,应立即对感染猪只进行隔离,防止其与健康猪只接触,减少疫情的传播。
对于较大规模的疫情爆发,还需要对猪只进行集中管理,以便对其进行集中隔离和治疗,减少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
除了生猪屠宰检疫中的检验检疫工作外,防控猪瘟病毒的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屠宰场,需要对猪只的运输、隔离、消毒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防止猪瘟病毒的传播。
在屠宰环节,还需要加强员工的防护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屠宰过程中不会将病毒带入到生猪屠宰环节。
在生猪屠宰检疫中,处理猪瘟疫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发现猪只感染猪瘟病毒,需要立即采取科学的处理方法,包括隔离感染猪只、消毒感染区域、消毒病毒携带物等,以减少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
还需要对猪只进行隔离、治疗和监测,以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征求意见稿)1.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生猪入场查验、宰前检查、屠宰同步检疫以及检疫结果处理的操作程序。
本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猪定点屠宰检疫活动。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 屠宰检疫官方兽医对动物从入场查验到屠宰之前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对宰后动物的胴体和内脏按规定的程序和部位进行检查的过程。
2.2 胴体猪经屠宰放血,去掉毛、头、尾、蹄、内脏后带皮或不带皮的肉体。
2.3 同步检疫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动物的头、蹄、内脏、胴体等实施的现场检查。
2.4急宰经检疫确认为不妨碍肉食卫生的普通传染病及一般疫病而有死亡危险的动物,在急宰间进行的紧急屠宰。
2.5 禁宰经检疫确认为一、二类或重大动物疫病的,应采取不放血的方法扑杀后作工业用或无害化处理,严禁屠宰。
2.6生物安全处理通过销毁或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将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或附属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
3.检疫对象本规程规定的检疫对象为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猪肺疫、猪链球菌2型。
4.检疫合格标准4.1 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4.2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符合规定。
4.3按本规程要求履行全部检疫程序,且检疫结果符合规定。
5.入厂(场、点)查验环节5.1查证验物查验并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核对检疫证明与运载数量是否相符;查验并识读畜禽标识,查验相关信息是否相符;5.2询问了解途中运输情况,排除传染病;5.3 临床检查实施临床健康检查。
5.4结果处理5.4.1经入厂(场)查验,检疫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合格的,准予入场并按产地分类送入待宰圈。
5.4.2经入厂(场)查验,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进场,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4.3疑似患有重大动物疫病的,禁止入厂(场),限制人员、车辆流动,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4.4消毒对运载工具等进行清洗消毒。
动物生产 542023.7生猪检疫技术和处理措施齐 琪(辽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 辽阳 111000)生猪传染性疾病危害性大,传播速度极快,威胁生猪健康,人畜共患疾病通过屠宰或加工等环节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顺利地开展生猪检疫工作,提高生猪检疫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阻断疫病传播蔓延,保证广大群众吃到健康猪肉。
1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生猪屠宰检疫从入场检疫就开始,通过物理观察的方法检查和辨别异常猪只,防止异常猪在屠宰前混入健康猪群,提高猪肉品质。
对生猪的采食量和精神状况等进行观察、判断,当发现不正常猪只便进行个体检查,以判定猪只具体患病情况。
1.1 猪群检查在屠宰前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观察猪只的采食量、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和运动能力等进行判断,对萎靡不振、采食量明显降低、体况不佳的猪只安排个体检查。
1.2 个体检查对表现异常的生猪的关键部位进行个体查验,检查项目包括,猪只是否有腹泻的情况、检查其排泄物、体温、呼吸频率或是否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
成年健康猪只的呼吸频率通常为15~20次/分钟,正常体温约为38℃,通过对比分析生猪产生异常的原因,严禁对异常猪只进行屠宰分割,确保只有健康生猪方可屠宰。
2 猪肉检疫技术要点生猪屠宰后的检疫十分重要,需要对屠宰后猪的各个部位进行认真检查,通常为皮肤检疫、头部检疫、内脏检疫、胴体检疫、旋毛虫检疫和复检等。
下面进行简要介绍。
2.1 皮肤检疫皮肤检疫相对简单,屠宰完成后,认真观察猪只的皮肤是否出现斑点或红肿,对相关疾病做出诊断,以免影响猪肉品质。
若在猪蹄部位出现水泡、溃疡等情况,可作为判断是否感染口蹄疫的主要依据。
在猪耳、腹部皮肤出现出血点,四肢或尾尖出现紫色斑点,可作为判断是否感染猪瘟的依据。
2.2 头部检疫对猪只的头部检疫时,应检查咽喉、扁桃体、五官和淋巴结,尤其对头颈部淋巴结进行严格的检查,若在咽喉部位发现溃疡面可作为判断是否感染口蹄疫的重要依据,若淋巴结出现出血、水肿的情况,可作为判断是否感染猪瘟的重要标准。
法制建设\Legal Construction☆中国畜牧业生猪屠宰监管检查内容及处罚处理依据文I吴法功(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生猪屠宰监管工作是畜牧兽医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食品安全方面承担的重要职责,是生猪产品流向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口.做好生猪屠宰监管检查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等法律法规,整理汇总了畜牧兽医部门、动物 卫生监督机构的生猪屠宰监管检查内容和处罚处理依据,供大家参考:一、生猪定点屠宰资质检查1.生猪定点屠宰的资质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水源、生产加工车间、屠宰检验设施设备、运载T.具、人员;消毒、污染防治、无害化处理等设施以及动物防疫条件要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
通过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组织的审查验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2.生猪定点屠宰资质监管检查内容及处罚依据检查生猪屠宰企业是否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和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并在厂(场)区的显著位置悬挂,是否存在出借、转让及冒用伪造现象。
未取得生猪定点屠宰证书(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或者冒用、伪造证书、标志牌从事生猪屠宰活动,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出借、转让生猪定点屠宰证书或者生猪定点屠宰标志牌的,按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二、屠宰前检查1.生猪入场的条件进入屠宰厂(场)的生猪应当附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佩戴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生猪耳标,证物相符,耳标齐全,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其他投入品,66*2019年第7期Legal Construction:法制建设2.屠宰前监管检查内容及处罚处理依据检查生猪屠宰厂(场)是否 杳验入场工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耳标佩戴情况、按观定比例抽样检测“瘦肉精”和进行临床健康检查;是否按检查结果进行分圈、编号,对检查出的异常生猪进行隔离观察或按检验规程急宰;是否及时进行停食静养、生猪体表清洁;是否按规定进行检疫申报、如实记录各项相关信息入场生猪木经检疫,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并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补检;入场生猪未佩戴免疫耳标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动物防疫法》第匕十四条的规定处罚:生猪屠宰厂(场)不按规定进行“瘦肉精”检测或无检测记录的,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工作的通知》(农医发〔2011〕18号)第〔条的规定,责令停产整顿直至报请半地政府取消生猪定点屠宰资格;未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分圈编号、停食静养、体表清洁等.按照《生猪屠宰厂(场)监督检査规范》(农医发〔2016〕14号)第=条的规定处理;未申报检疫的按照《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处罚。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食品。
随着生猪数量的增加和长距离运输的日益普遍,生猪屠宰检疫变得尤为重要。
生猪屠宰检疫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屠宰过程中无疫病和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下面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1.到达检疫站:当生猪到达检疫站时,首先会进行畜牧兽医的初步检查,对猪只的外观和行为进行初步观察,确认是否有异常情况。
2.麻醉处理:经过初步检查后,猪只将会进行麻醉处理,这样可以减轻猪只的痛苦,同时也便于后续的宰杀操作。
3.体温检测:在麻醉处理后,还会进行体温检测,通过体温检测可以初步判断猪只是否患有发热病症。
4.安置至屠宰线:经过麻醉处理和体温检测后,将猪只安置至屠宰线,为进行宰杀作准备。
5.宰杀处理:在屠宰线上,对猪只进行宰杀处理,确保屠宰操作符合卫生标准。
6.检验内脏器官:宰杀完毕后,对猪只的内脏器官进行检验,确认是否有病变情况。
8.入库冷藏:最后将通过检验合格的肉品进行冷藏处理,为后续销售做准备。
1.健康证明:生猪屠宰前,需要具备一定的健康证明,确认猪只没有发热等异常情况。
3.消毒处理:对于屠宰场的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消毒处理,确保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卫生情况。
4.检验工作:对猪只的宰杀过程和肉品进行系统的检验,对于可能存在的疫病和安全问题进行及时的排查。
5.冷藏处理:对通过检验合格的肉品及时进行冷藏处理,确保肉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6.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对生猪屠宰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整个过程符合卫生标准。
7.卫生标准:屠宰场要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确保屠宰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防止污染肉品的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在屠宰过程中,确保了生猪没有患有疾病,同时也保障了肉品的食品安全。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健全和严格对于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希望各个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屠宰检疫工作,确保猪肉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生猪屠宰检疫中猪瘟检验检疫方式与处理方法1. 引言1.1 猪瘟病毒简介猪瘟病毒,又称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这种病毒主要影响猪类动物,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严重危害猪类养殖业。
猪瘟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气溶胶传播和污染性食物传播等途径传播。
病毒进入猪体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造成多系统损害,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
猪瘟病毒具有较高的变异性和抗药性,使得其对传统疫苗治疗和控制手段产生一定的挑战。
在世界范围内,猪瘟病毒一直是畜牧业面临的头等重大危机之一。
对猪瘟病毒的检验和检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及时准确地检测和防控猪瘟病毒,才能有效地遏制疫情蔓延,保障猪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000字】1.2 猪瘟检验的重要性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猪类的传染病,猪病毒性病害,有着发病快、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点。
由于猪瘟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猪瘟检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猪瘟检验可以及时发现患有猪瘟的猪只,从而阻止其传播。
通过对潜在感染猪只进行检测,可以及时隔离和治疗,减少疫情的蔓延范围,降低疫情的危害程度,保护养猪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猪瘟检验可以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只有确保生猪没有患猪瘟,才能保证生猪及其产品的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通过严格的检验制度和流程,可以有效降低猪瘟病毒进入人类食物链的风险。
猪瘟检验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防控猪瘟疫情,更在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
加强猪瘟检验工作,有助于提升养猪业的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猪瘟检疫的方式1. 临床观察:通过仔细观察猪只的体温、行为、食欲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猪瘟病症。
病猪通常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测:利用PCR技术检测猪只体液中的猪瘟病毒DNA,以确认是否感染猪瘟。
还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检测猪只体液中是否含有猪瘟病毒抗体。
畜牧兽医XUMUSHOUYI定点屠宰场生猪的检疫技术屈 波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高品质猪肉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通过开展生猪屠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群体中存在的不合理猪肉制品,并采取措施将其妥善处理,确保日常饮食安全。
本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就定点屠宰场生猪检疫技术进行了论述。
1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生猪在屠宰之前,通过开展屠宰前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患病猪,并及时将患病猪从猪群中踢出,避免在屠宰过程中混入了患病猪,避免对猪造成污染,导致疫病传播。
1.1 生猪入场检疫生猪进入定点屠宰场之前,应该对生猪进行全面的检疫,这个过程的检疫主要是指对生猪饲养地出具的出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产地检疫合格证明,进行全面检查和收缴。
对于从外地向本地流通的生猪,应该收缴非疫区证明和备案单,并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要严格审核生猪数量,对运输过程中生猪的健康情况全面把握。
查看猪群是否存在检疫免疫耳标,针对某些存在可疑现象的猪,将其单独隔离饲养,明确致病菌类型之后,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剩余的生猪,转入隔离观察圈舍,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
1.2 进入养殖场的登记环节完成生猪入场前的检疫工作之后,由屠宰场的检疫人员填写生猪进场登记查验单据,并将收缴的各类原始凭证,进行妥善处理,严格归档,以备日后检查所需。
1.3 屠宰前的检疫生猪再进行屠宰之前,对生猪进行检疫,主要包括了群体性观察和个体性检查两种。
群体性观察,主要是对整个进入屠宰场的猪群在隔离期间的静态状况、动态情况、进食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并在猪群中存在可疑情况的生猪剔除,然后对剩余的生猪群进行个体检查。
在对生猪进行个体检查过程中,主要采用临床诊断方法作为衡量标准。
首先,视诊。
通过得出个体的行动、外观、精神状态、呼吸频率、排泄物、眼结膜、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出血情况进行检查,判断生猪是否存在患病情况;其次,闻气味。
通过闻猪个体呼出的气味,咳嗽声叫声,来判断生猪是否存在患病情况;再次,触诊。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生猪屠宰检疫是由官方兽医对待宰的生猪实施的宰前检疫和宰后同步检疫。
屠宰检疫对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证人民肉食品卫生安全和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农业部2010 年颁布实施的《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为官方兽医搞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兽医知识结合起来,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抓住操作要点,做到判断快速准确,处理及时得当,则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入场监督查验1、查证验物对送宰的生猪应检查其是否佩戴耳标及核查生猪数量,并查验入场生猪《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验证耳标,并询问生猪在运输途中有无发病及死亡情况,对证物不符,手续不全的一律严禁入场。
2、临床检查对生猪群体的精神状态、排泄物及呼吸状态等进行检查,发现疑似染疫病猪,要进行隔离观察,并按个体临床检查要求作进步检查。
3、消毒工作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将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消灭,并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体继续蔓延。
通常屠宰场应做好以下消毒工作:①对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进行消毒。
②生猪卸车前进行消毒。
③生猪卸车后对空车进行消毒。
4、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抽样检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抽样检查,生猪必须经“瘦肉精” 抽样检测,待检测合格后再进入待宰间进行屠宰。
屠宰场卸猪时间段规定为每天8: 00〜19: 00,有利于确保足够的检测时间和肉品的及时上市。
通常选择金标快速检测方法对待宰生猪按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筛查,筛查呈阳性样本进一步用ELISA 检测法进行复检,要求22:00前完成检测工作,确保生猪在24:00屠宰前全部检测完毕。
5、宰前检疫结果处理1)准宰:生猪检测合格后应开具准宰通知书。
2)急宰:对患一般性传染病的生猪、普通病患生猪等无碍肉食卫生要求的,可立即签发急宰证明书进行急宰,销毁病猪病变部位,并高温处理其他部分。
3)缓宰:对普通病或一般性传染病的病猪,有治愈希望的情况下应予以缓宰。
4)禁宰:若检测出有急性烈性传染病、危害性大的病猪应禁宰,并将有同一类型传染病的病猪及时销毁,并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处理。
2016.10总第322期Zhao Jishuan() Before pig slaughter quarantine is the quarantin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slaughterhouses in pigs,the purpose is to discover the sick pigs,to isolate the sick pigs and healthy pigs,to prevent the disease spreading.According to the20years practice on site inspection,this paper did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technology of pig before slaughterquarantine.Pig,Before slaughter quarantine,Technology,Deal生猪宰前检疫技术和结果处理赵继栓(山西省孝义市畜牧兽医管理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山西孝义032300)摘要生猪宰前检疫是对屠宰场内生猪在屠宰前实施的检疫,目的是及时发现病猪,实行病猪、健康猪隔离,防止疫病散播。
根据20多年的驻场检疫实践,对生猪宰前检疫技术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猪宰前检疫技术处理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16.10.031文章编号:1673-887X(2016)10-0083-02收稿日期2016-09-26作者简介赵继栓(1971-),男,山西人,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检疫、检验。
生猪宰前检疫是指对即将屠宰生猪所开展的临床检查。
通过宰前检疫可发现许多在宰后难以发现的人畜共患病,如,破伤风、口蹄疫以及某些中毒性疾病,宰后一般无特殊的病理变化,只有靠宰前检疫才可发现。
做好生猪宰前检疫,首先是专业知识学习,如《家畜解剖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卫生检疫技术》等,再次掌握《动物防疫法》和《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等法律法规内容,学会对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理。
畜牧兽医XUMUSHOUYI生猪屠宰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俞红卫作为生猪进入流通渠道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技术方法,对猪进行全面检测,然后根据规定处理好带病猪,确保市场上的猪肉制品安全可靠。
1 生猪屠宰前的检疫流程和检疫要点1.1 入场(厂、点)监督查验查验进厂(场)生猪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佩戴、临床健康状况。
查验合格的,按批次回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并将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分圈编号待宰,按河南省畜禽屠宰管理系统规定对进厂(场)生猪进行登记。
查验不合格的生猪不得入厂(场)。
1.2 检疫申报生猪屠宰企业应在屠宰前6小时通过河南省畜禽屠宰管理系统申报检疫,同时提交回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驻场官方兽医接到网上检疫申报后,查阅进厂(场)生猪登记情况,并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进行比对核查。
根据比对核查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受理。
受理的,应当于宰前2小时对待宰生猪实施宰前检查,认真检查待宰动物数量、畜禽标识佩戴情况及临床健康状况。
不予受理的,应说明理由。
急宰动物可随时进行检疫申报。
未使用河南省畜禽屠宰管理系统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官方兽医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实施检疫监管工作。
待宰生猪宰前检查合格且待宰静养不少于12小时的,驻场官方兽医通过河南省畜牧兽医执法监管系统中的“屠宰管理”出具准宰通知单,并打印签发。
1.3 生猪宰前检查屠宰前2小时内,官方兽医应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中“临床检查”部分实施检查。
生猪屠宰之前的检疫检查,主要分为同步检疫和留样检查。
生猪进入屠宰厂之后,应该对猪群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
重点观察猪群个体情况,采用视诊、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方法,对猪的体温进行有效测定,检查合格之后才能混群进入猪舍。
留样检查主要是针对个体检查,日常要密切观察整个猪群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等发病情况,应该及时查明原因,并将猪群进行隔离。
留样检查应该对猪的可视黏膜、口腔黏膜、鼻粘膜、体温、粪便进行重点检查。
屠宰检疫中几种常见猪病检疫程序和处理作者:朱保权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8期1?屠宰检疫中猪病检疫程序1.1?生猪入场的查证验物对入场的生猪,首先查看动物有没有产地检疫证、动物免疫证,证明是否由兽医站动检人员签发,有无伪造或涂改,是否超过有效期,物证是否相符。
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出不同处理,最后填写好入场登记表,包括圈主畜主的名字、进场日期、来源地、数量、产地检疫数、免疫数、耳标数、外观症状、合格数、不合格数、检疫员姓名等。
对物证不相符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猪只一律打回原产地不能入场,对证物相符查验合格的猪方能进入屠宰场。
在对生猪进行屠宰之前需要先进行检疫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将已经患病的猪在屠宰之前就有效的鉴别出来,这样就能很好的将患病生猪和健康的生猪有效的隔离开来,从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大范围传播,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屠宰之前的检疫工作主要有4个程序,分别如下:准宰,这一程序只有是在经过检疫合格之后的生猪才能正常的进行屠宰;急宰,这一程序主要指的是在对生猪进行屠宰之前,对一些患有疾病的生猪进行检疫,在确定存在疾病可是又不会对最终动物食品安全卫生造成影响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尽快的屠宰;缓宰,这一程序主要指的是对于那些已经患有疾病可是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生猪,而且疾病治愈率可能性也十分高就可以放缓屠宰禁宰,对于那些患有较为严重疾病的生猪不能进行屠宰,还需要对其进行隔离处理[1]。
1.2?宰后检疫处理宰后检疫这一程序也是屠宰检疫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程序,主要是在屠宰之后对猪肉产品质量进行检疫,宰后检疫这一工作能够及时的检查出肉产品质量是否低下,同时也能够检疫出哪些肉品是对人体有害的,这样相关人员就能够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因为上市而造成危害。
在进行宰后检疫处理的过程中,其主要程序大多是选择猪某一部位依照某一限度来进行检测,如果在检疫过程中发现肉品已经发生了病变的话,就要及时对刀具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刀具在今后使用过程中造成其它猪肉感染。
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1. 简介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在生猪屠宰过程中,为了确保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
2. 检疫操作程序2.1 检疫前准备工作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定检疫场所:检疫场所必须符合卫生标准,设有相应的检疫设施和设备。
•确认检疫人员:检疫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资质证书。
•准备检疫工具和设备:如体温计、注射器等。
2.2 检疫操作流程生猪屠宰检疫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动物入场检疫:生猪到达屠宰场时,首先进行入场检疫,检查猪只的体温、外观和行为等指标,排除疾病或异常情况。
2.手术宰杀前检疫:在手术宰杀前,对生猪进行再次检疫,包括检查猪只的呼吸、心跳等生理指标,确保安全宰杀。
3.屠宰后检疫:宰杀完成后,对猪只进行屠宰后检疫,包括检查内脏器官、肉品表面等,排除潜在疾病。
4.检疫记录和报告:对每一头猪只的检疫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疾病检测结果和处理措施等。
2.3 检疫技术要求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时,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检疫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判断猪只的健康状况。
•使用合格的工具和设备:使用准确可靠的体温计、注射器等工具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遵循操作规程: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疫操作,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卫生防护措施:检疫人员必须遵循卫生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合理使用药品:对于检测出疾病的猪只,需要按照规定使用药品进行治疗,保证猪只的健康和肉品的安全性。
3. 检疫操作的意义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的意义在于保证生猪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通过严格执行检疫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疾病,确保生猪产品的卫生安全。
4. 总结生猪屠宰检疫操作程序及技术是保障生猪产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和结果处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生猪屠宰检疫技术和结果处理的探讨意见内部资料澄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张永林生猪屠宰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养殖业发展,提高肉品质量,保障人民的消费利益和身体健康,以及维护对外贸易信誉等的重要工作。
做好生猪屠宰检疫,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生猪屠宰检疫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深专业知识,特别是《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技术》等知识的学习,重点掌握重大动物疫病和常发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和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以及各个检疫部位的具体位置。
记住体温(38—40℃)、呼吸(10—20次/分钟)、脉搏(60—80次/分钟)三项生理指标。
其次,时时了解国内国外有关疫情动态和检疫信息,掌握动检行业最新动向,高度警惕疫情传入。
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疫规程,认真检疫。
严把入场检疫、宰前检疫、宰后检疫关,坚决、果断、迅速做好病猪的处置和病害肉尸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一、入场检疫通过入场检疫能够及早发现患病生猪,及时剔除处理,控制疫病传播。
尤其对某些宰后无特殊病理变化的疫病具有重要的检疫意义。
需要加大检疫力度,对进入屠宰场的生猪随到随检,确保入场检疫率100%.1、查证验物对来自县境内的生猪查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来自县外的生猪查验《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输工具消毒证明》;并查验是否持有有效的免疫标识。
核对证物是否相符合,途中有无患病或病死,了解生猪产地情况。
来自非疫区、证物相符,并在有效期内的健康生猪准予入场。
途中病死较多或发现可疑病死猪的立即转入隔离圈,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
证物不符、检疫证明失效的依法实施重检。
对无产地检疫合格证明,但在免疫有效期内的生猪进行补检,健康猪出具合格证明准予入场。
无任何有效证件的生猪一律不允许入场。
2、检疫对象主要检查从临床症状上容易作出判断的“W”病、水泡病、炭疽、猪瘟、丹毒、肺肺疫、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疫病。
3、检查方法采用群体观察与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群体检查中隔离出的病猪或可疑病猪进行详细的视、摸、测的个体检查。
4、诊断发现蹄部、口腔、乳房、吻突、鼻镜有水泡或水泡破裂后的溃疡,蹄壳脱落,提示口蹄疫、水泡病。
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口蹄疫的蹄部水泡发生在蹄冠、蹄叉、蹄踵部位,而水泡病的蹄部水泡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
确诊需进一步实验室检查。
结膜炎、眼脸水肿、咳嗽、呼吸急促,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摇摆、抽搐,偶见耳部发紫提示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眼结膜潮红、有出血斑、流泪,呼吸促迫、间有咳嗽,鼻镜干燥,流浆性、脓性鼻汁,关节肿胀,跛行,站立困难或后肢瘫痪,有精神症状,肢体末梢红斑是发生了链球菌病。
眼结膜炎,多量粘液一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脸念封,步态不稳或后肢麻痹,胸、膜、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指压不退色是猪瘟。
粘性或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脸粘着,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湿疹是副伤寒。
颈下咽喉部发热、红肿、坚硬,咳嗽呼吸困难,口鼻流出泡沫,或混有血液是肺疫;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体温正常是喘气病。
皮肤有红斑,指压褪色,坏死、脱落,出现疹块,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是丹毒。
神志清楚,反射兴奋性增高,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体温正常,有创伤史是破伤风。
兴奋不安,横冲直撞,叫声嘶哑,流涎,反复用鼻掘地,攻击人畜是狂犬病。
5、结果处理(1)、检出口蹄疫、水泡病、猪瘟等一类传染病,和炭疽、急性猪丹毒、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烈性传染病时,立即上报疫情,并迅速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制措施。
(2)、疑似传染病而末确诊的生猪进一步检查后再做决定。
(3)、确认无碍肉品卫生的普通病和纯物理性原因造成的濒死猪立即通知急宰。
二、宰前检疫生猪在送宰之前。
需进行详细的外貌观察,必要时进行测温,做到有宰必检,确认健康猪方可屠宰。
患病和疑似患病生猪作出急宰、缓宰、禁宰的处理决定,签发相关规定通知书。
检疫对象、方法和结果处理与入场检疫内容是一样的。
三. 宰后检疫宰后检疫是屠宰检疫中关键环节,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完善,对保证肉品卫生质量、防止疫病传染和消灭疫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每一头和每一个应检部位都要认真检疫,严防漏检和错检,并迅速、准确地作出正确判断。
遇到疑难,剔出作详细检查。
1、检疫对象宰后必须检疫的疫病有:炭疽、结核、猪瘟、肺疫、丹毒、旋毛虫、囊虫,住肉孢子虫病等。
检疫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生猪屠宰过程实行全流程同步检疫,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五部十三刀”,即头部(三刀:颌下淋巴结一刀、左右下颌咬肌各一刀)、肉尸(三刀:浅腹股沟淋巴结一刀、深腹股沟淋巴结一刀、腰肌一刀)、内脏(六刀:左右支气管淋巴结各一刀,肝门淋巴结一刀,脾脏、肾脏、心脏各一刀),肠系膜(肠系膜淋巴结一刀)和隔肌脚(取左右两侧隔肌脚各25克压片镜检旋毛虫)五个部位,十三处进行检查。
2、头部检查鼻镜、吻突和口腔有无水泡和糜烂,判断是否发生口蹄疫、水泡性口炎、水疱疹和水泡病。
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是肺疫。
切检咬肌有无囊虫。
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性坏死可能发生炭疽和链球菌病:剖检呈大理石样纹是猪瘟;有白色干酪样坏死灶是结核;显著充血、出血、水肿是肺疫。
同时摘除甲状腺。
蹄部:检查蹄冠、蹄叉、蹄踵有无水泡、糜烂和溃疡。
重点检查口蹄疫和水泡病。
3、胴体:首先检查皮肤有无充血、出血、坏死、发绀、结痂等,以判断是否患有猪瘟、肺疫、链球菌病、丹毒、弓形体病、副伤寒和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疾病。
皮肤充血、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多见是猪瘟;弥漫性出血,主要分布于颈、胸部,皮下组织大量出血点是猪肺疫;有疹块,呈方块形、菱形或圆形是丹毒;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呈紫红斑是弓形体病;耳根、胸前和腹下有紫红色斑点是副伤寒;四肢远心端及皮肤纽扣状坏死是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乳房有水泡破裂后的溃疡,则需进一步确诊是口蹄疫,还是水泡病。
其次检查脂肪、皮肤、粘膜等组织是否发黄,仅此脂肪发黄是黄脂;除脂肪发黄外,皮肤、粘膜、关节囊液、血管内膜,甚至实质器官等均不同程度黄染则是黄疸。
再次检查肌肉有无异状,苍白或灰白色,柔软、多汁、水煮样是白肌病;出血、坏死。
含气泡是恶性水肿;检查腰肌和腹斜肌等肌肉,是否寄生囊虫和住肉孢子虫。
最后剖检浅腹股沟淋巴结、深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样纹理是猪瘟;有黄色干酪样坏死是结核;肿胀、多汁,呈玫瑰红或紫红色,点状出血是败血性丹毒;充血、水肿、小点状出血提示肺疫、链球菌病。
同时摘除病变淋巴结。
4、内脏:主要检查心、肺、肝、脾、肾的形态、大小、色泽和弹性,以及胃肠的病理变化,以判断是否发生结核、肺疫、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瘟、炭疽、丹毒和弓形体等疾病。
(1)心脏:注意有无囊虫;心外膜斑点状出血提示猪瘟、肺疫、败血性丹毒和链球菌病;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是肺疫;一尖瓣有溃疡性,患有慢性猪丹毒;“虎斑心”则患口蹄疫。
(2)、肺脏:纤维素性肺炎,切面呈大理石纹理,肝变区扩大,有黄色或灰色坏死灶,外面有结缔组织包囊,内含干酪样物质,形成空洞,与支气管相通,心包积液,含纤维素是肺疫;有出血斑点提示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水肿,小点坏死是弓形体病;肿胀、出血、部分实变,多见于尖叶和心叶,可能发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缘有实变区,呈肉变、胰变或虾肉样变是气喘病。
坏疽和脓肿是全身性败血症的征兆。
切检左右支气管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呈干酪样坏死、化脓或钙化是结核病。
(3)肝脏:肿胀病有散在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提示弓形体病、副伤寒、李氏杆菌病和伪狂犬病;胆囊出血是猪瘟或胆囊炎;脂肪变性,多有败血症疾病引起;营养不良,说明全身中毒或感染。
剖检肝门淋巴结,辅助判定传染病:切开胆管,检查是否有肝片吸虫。
(4)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提示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和链球菌病;显著肿大2-5倍,脾髓煤焦油样则为炭疽;肿大1-3倍,灰红或暗红,包膜下小点出血为链球菌病;稍肿大,樱桃红色,有“白髓周围红晕”现象是丹毒;郁血肿大,灶状坏死是弓形体病;肿大,色暗带蓝,坚度似橡皮,切面蓝红色是副伤寒。
(5)肾脏:苍白,有针尖状出血点或出血斑是猪瘟;土黄色,表面见针尖至小米粒出血点为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出现“大红肾”则患猪丹毒。
同时摘除肾上腺。
(6)胃肠:出血、溃疡和坏死,提示猪瘟、副伤寒、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疾病,浆膜有出血斑点,粘膜灶状或弥漫性坏死是副伤寒;粘膜充血、卡他性炎症,呈大红色,是丹毒或食物中毒。
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是副伤寒;出血,肿胀、坏死,邻近组织出血性胶样浸润是肠炭疽;肿大到板栗至核桃大。
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灶是弓形体病。
(7)膀胱:有出血斑点提示猪瘟、繁殖与呼吸综合症。
5、隔肌脚:检查膈肌是否寄生囊虫和住肉孢子虫以及钙化灶,并去左右横膈肌脚各25克,撕去肌膜,顺肌纤维方向剪取24个米粒大的肉样压片镜检旋毛虫与住肉孢子寄生于肌纤维之间。
四、结果处理1、检疫合格的,加盖合格印章,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2、检疫不合格的,加盖不合格印章,并作如下处理:3、销毁确认为炭疽、口蹄疫、水泡病、猪瘟、败血症型丹毒和沟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恶性肿瘤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现肿瘤的病猪肉的整个胴体;从其他病猪肉割下来的病变部分和内脏均进行销毁处理。
4、花制病变严重、肌肉退行性变化,除销毁对象以外的其他传染病、中毒性疾病、囊虫病、旋毛虫病的整个胴体和内脏进行化制处理。
5、高温肺疫、溶血性链球菌病、副伤寒、结核病、副结核病等病猪肉和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
6、消毒检疫出传染性病害肉和内脏时,对屠宰间和可能被污染的场地、检疫器械等进行消毒。
2008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