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导读共87页
- 格式:ppt
- 大小:5.39 MB
- 文档页数:87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老子(一)《老子》——道家的经典,传统文化的内核“外示儒术,内用黄老”,这句话表明即使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代,道家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前面提到过,真正的文化人都明白道家的学说在哲理等文化内涵上要远远高于儒家。
如果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座冰山的话,那么儒家的文化只是其中海面上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在海面下支撑的就是道家文化。
清朝《四库全书》的总编辑纪晓岚就以“博大精深”来评价道家学说。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两章不仅谈了“有”与“无”的关系,万物的起源与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且也提到了事物盛衰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如何遵守这种规律。
《老子》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它包含的内容广泛。
它既提到了人类自身的修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也讨论了人与自然以及宇宙起源等哲学问题。
一本《老子》读下来,就可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入门者来说,学习《老子》要先明白“道、德、仁、义、礼”的含义及其排位的高下,树立读书做人的大局观,不要为了名利而掉入儒家批评道家时所用的“玩弄权术”的小圈圈中去。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3、《格兰特船长的儿女》4、《西游记》5、《繁星.春水》6、《昆虫记》7、《世界上下五千年》8、《格列佛游记》9、《上下五千年》或《中国通史》10、《童年》11、《居里夫人传》12、《小王子》六年级:(共12本)1、《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2、《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六年级)3、《卓娅和舒拉的故事》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水浒传》7、《三国演义》8、《地球上的红飘带》9、《论语》(选读)10、《贝多芬传》11、《夏洛的网》12、《世界上下五千年》选读推荐篇(1—6年级)《长袜子皮皮》、《金拇指》、《白比姆耳朵》、《小鹿班比》、《阿凡提的故事》、《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希腊神话和传说》、《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严文井童话》、《阿伯吹童话》、《叶圣陶童话》、《寄小读者》、《洋葱头历险记》、《一千零一夜》、《青鸟》、《吹牛大王历险记》、《金银岛》、《列那狐传奇》、《椰林风声》、《绿野仙踪》、《堂吉珂德》、《丛林历险记》、《神秘花园》、《八十天环球旅行》、《好兵帅克》《感动小学生的100篇科幻》、《感动小学生的100个人物》、《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三毛流浪记》、《中外历史故事》、《霹雳贝贝》、《哈尔罗杰历险记》、《雾都孤儿》、《汤姆叔叔的小屋》、《五毛钱的愿望》、《斯巴达克思》、《苦儿流浪记》、《发现科学》(系列丛书)、《资治通鉴》、《契珂夫小说选》、《马克.吐温小说选》、《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丘吉尔》、《基督山伯爵》、《永别了!武器》、《威尼斯商人》、《大卫.科波非尔》、《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红头发安妮》、《说岳全传》、《野性的呼唤》、《老人与海》、《小布头奇遇记》、《调皮的日子》、《女生日记》、《非法智慧》(系列)、《热爱生命》(杰克.伦敦)、《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长腿叔叔》、《第十一根红布条》、《草房子》、《我要做好孩子》、《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兰色的海豚岛》、《隐身人时间机器》、《五三班的坏小子》、《哈里.波特》(系列)、《美文选读》(系列)、《朝花夕拾》。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五年级)老子(一)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 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悠久而古老的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医药学、历史学等等,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要特点,坚持“仁义礼智”的理念,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观念,强调“尊师重道”,重视“孝悌忠信”,追求“谦虚谨慎”,秉持“以德服人”的理念,追求“安乐祥和”的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深远,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责任,更是世界文明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导读提起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特别是儒家的四书经过宋、明儒生的努力,成了当时朝廷科举八股考试的经典,因此,儒家的学说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
其实,儒学虽然早在汉朝时,就确立了自己在官府中的主导地位,但从文化上来,儒学的深度与广度与它的政治地位很不相称,就拿“儒、释、道”三者的文化内涵来说,真正的文化人都知道儒家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外示儒术,内用黄老”,这句话就很形象地说明了在那些科举八股考试时代入世做事业的读书人的无奈与变通,但是,现在还有部分读书人抱着儒家的学说以“国学”的招牌大肆宣扬。
这就让人有些困惑不解:现在又不是科举八股考试的四书五经时代,那帮读书人没有必要靠“外示儒术,内用黄老”混一个功名再为社会出力。
如果真的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那就老老实实地用传统文化那个名字介绍中国的“儒、释、道”等经典文化就行了,何必抱着二十世纪初儒生为了对抗全盘西化而推出的“国学”这个权宜之词不放?唉!误我中国传统文化者,除了那些鼓吹全盘西化的偏激革新之士,还有就是这帮科举八股考试时代的毒害者——所谓“国学”的因循守旧的冥顽不化之徒。
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上肩膀嘴要歪。
”各位看到这里,一定要问了:“对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因循守旧,那到底该如何对待呢?”其实,这个问题前人已经解答过了,鲁迅就曾提到“拿来主义”这种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因此,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也要采用“去其糟粕,吸收精华”的“拿来主义”的方法。
为了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就打算写篇《中国传统文化导读》的文章。
不过,我自己的文化功底有限,可能也没有真正入门,所以,目前斗胆写篇《中国传统文化导读——入门篇》,有不当之处,本着文化交流的精神,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按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大家入门就熟读四书五经,实在是不大可能(至少,我自己就没有做到),况且,以前儒家的《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也不能真正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