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脉络(原创——战场脉络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地图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一、二战爆发前德国扩张形势图二、德国闪击西欧形势图1939年9月1日,德国调集大量军队突袭波兰。
因为战术落后、装备陈旧,又因为苏联背信弃义从背后夹攻,所以,不久后波兰覆亡。
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依照与波兰的盟约而对德国宣战。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虽然对德国宣战,但是,英法军队却躲在马奇诺防线后不放一枪,坐视波兰灭亡。
攻灭波兰、与苏联签订和约后,德国调转枪口,开始进攻西欧。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先后攻占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等国。
随后,德国绕开“马奇诺”防线,从侧翼进攻法国。
虽然英军主力从敦刻尔克逃出生天,但是,法国却在德国闪电战的打击下被迫投降。
法国投降后,德国对英国发起了猛烈空袭,妄图使英国屈服。
虽然损失惨重,但英国却没有屈服,希特勒被迫暂时放弃征服英国的计划,将侵略的矛头转向苏联。
三、德国空袭英国形势图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签订的和约,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
战争初期,因为德国蓄谋已久、苏联措手不及,所以,德国占领了苏联大片土地、歼灭了苏联大量有生力量。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下令德军进攻莫斯科。
面对绝境,斯大林领导苏联军民奋起反击,终于在莫斯科会战中挡住了德军攻势、歼灭了五十万德军、稳住了阵脚。
莫斯科会战惨败后,德军无力继续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于是,德军转而进攻斯大林格勒与列宁格勒,妄图迂回包抄莫斯科。
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两场会战,苏联军民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再度粉碎了德国的进攻。
此后,德军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只能转为战略防御,胜利的天平开始倾向苏联方面。
四、非洲战场形势图在肆虐欧洲的同时,希特勒还伙同意大利侵略非洲。
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向英国宣战,并派兵进攻埃及。
虽然墨索里尼野心很大,但是,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却让人不敢恭维。
在英军的反击下,意大利军队一败再败,墨索里尼被迫向希特勒求救。
为了避免轴心国在非洲全面崩溃,希特勒派爱将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军团增援意大利。
第二十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本讲知识脉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1945年全面爆发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直接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德意日建立强化法西斯统治重要原因: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经过爆发标志: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扩大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联合: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胜利胜利1944年6月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灭亡1945年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盟国的行动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9月日本签订投降书,二战结束结果:反法西斯同盟胜利贵阳中考考点清单慕尼黑会议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贵阳中考重点突破1.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2.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法西斯的进攻未触及英、法的根本利益;(2)经济危机使英法社会动荡,无力顾及法西斯的侵略;(3)一战造成极大破坏,使人们厌战;(4)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各国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3.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外交政策异同。
(1)相同点:①都经历了从“中立”到参战的过程;②参战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利益,与其对外扩张紧密相连;③对战后美国霸权的确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二战后成了世界霸主。
(2)不同点:①实行中立政策的目的不同:一战中的中立在于积极和交战国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财;二战前的中立纵容法西斯侵略,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②参战的原因不同:一战后期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获取世界霸权;二战中参战是因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威胁到美国利益,加深了美国与法西斯的矛盾;③参战性质不同:美国第一次参战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参战客观上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是正义的,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882.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907.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1914. 马恩河战役(西线)1915—1916 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战役1917. 美、日参战(西线)俄国十月革命1918. 俄国退出一战(西线)德国十一月革命并投降2. 一战后1919.1.18. 凡尔赛宫举行巴黎和会1920年初国联在日内瓦成立1921.11.12 《四国条约》1922.2. 《五国条约》1922.2. 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1922.2. 《九国公约》1925.10. 《洛迦诺公约》1928.8. 《非战公约》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二战的全面爆发与初期阶段(1939.9—1941.6)1939.9.1. 德国突袭波兰1939.9.3. 英法对德宣战(标志)1939.9月底华沙沦陷,波兰投降1940.4. 德国攻占丹麦、挪威1940.5. 德国攻占荷兰、比利时1940.5—6月德国对法国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德宣战1940.6.22. 法国投降1940.5—9月不列颠之战2. 二战的扩大(1941.6—1942初)1939.11. 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1940.7. 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1940.9. 德、意、日三国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1. 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相继加入法西斯阵营1941.3. 美国通过《租借法》1941.6.22. 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1.8.14. 美苏在纽芬兰发表《大西洋宪章》1941.10—1942.1 莫斯科战役1941.12.7. 日本对美国珍珠港进行突然袭击1941.12.8. 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发表《联合国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2.6. 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1942.10. 阿拉曼战役(非洲战场的转折)3. 二战的胜利阶段(1942初—1945.5)1942.7. 美国瓜岛战役,彻底掌握主动权1943.5. 意军投降,北非战场结束1943.6. 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彻底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1943.11. 美、英、中三国首脑在开罗发表《开罗宣言》1943.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1944.6.6.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8. 法国解放1945年初日本海军主力基本被消灭1945.2.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进行会议1945.5. 苏军攻占德国柏林,德国投降1945.7. 苏、美、英召开波茨坦会议,并发表《波茨坦公告》1945.9.2. 日军投降,二战结束4.二战的影响1945.11—1946.10 纽伦堡审判(德国)1946.5—1948.11 东京审判(日本)三、二战后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1950—1953)1950.6.25. 朝鲜内战爆发1950.10. 金日成向毛泽东求援,中国出兵1953.7. 双方签订协议停战2. 中东战争1917. “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1947.11. 联合国决议英国于1948.8.1.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建立犹太国家与阿拉伯国家1948. 巴勒斯坦战争1956. 苏伊士运河战争1959. 阿拉法特将组织成立“巴解”组织1967. 六日战争1973.10. 十月战争20世纪70年代末起埃以签订“戴维营协议”1980. 埃以建交20世纪80年代初阿以双方基本接受“以土地换和平”原则1993.9. 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签订“原则宣言”1998.10. 巴以双方达成临时和平协议3. 海湾战争(1991.1.17—1991.2.28)法西斯独裁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意大利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实录图文(转载二)7月28日,德军第6军团抵达顿河,德军士兵正从高处监视顿河地区德军第6军团向斯大林格勒挺进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希特勒“在行进中”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失败后,改变打法,从西北和南部发动了强大的钳形攻势。
8月23日,德机对该城进行了自入侵苏联以来最疯狂的一次轰炸,投下的炸弹一半以上是燃烧弹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最高司令部的军官们正在战场视察进入郊区的德军命一位老妇离开她的隐蔽所当德军向市区调动坦克部队时,斯大林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将近卫第13师调过伏尔加河增援斯大林格勒。
这是第13师的战士和他们的师长在防空洞等待出发9月13日,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市区发起进攻,由于德军飞机和炮火的攻击,苏军的给养和弹药输送十分困难。
这是一个战士背着食品艰难爬过废墟9月底,战斗中心转到了北部的工厂区。
10月,两军展开争夺三大工厂(拖拉机厂、“街垒”和“红十月”)的血战。
10月15日,德军占领拖拉机厂崔可夫中将在一幢残破的建筑物里观察附近的战斗情况在工业区大血战中,整个地区笼罩在一片硝烟中在巷战中,按照崔可夫将军的要求,每个战士都是士兵兼指挥员。
这是苏军士兵在废墟中转战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打击敌军苏军士兵冒着炮火穿过战壕妇女们也拿起武器保卫城市斯大林格勒南、北、西三面被围,陆上交通被切断,伏尔加河成了支援会战的唯一运输线。
这是苏军士兵穿过冰封的伏尔加河,向前线运送物资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
苏西南方面军于11月22日占领顿河桥,斯大林格勒北部的顿河方面军也开始反攻,并不断缩小包围圈。
12月下旬,苏军夺回了“红十月”工厂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向苏军投降在苏军的追击下,参加战役的意大利第8军团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上撤退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妇女在帮着打扫战场库尔斯克会战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遭到惨败后,在1942年冬末和1943年春季又连遭重创,仅在冬季交战中就有110个师被苏军歼灭。
2300年封建脉络的百场转折之战第⼆战:马陵之战战略⽅向错误导致的魏盛转衰(下)来源:渤海⼩吏的封建脉络百战(Call-me-Davie)第⼆战:马陵之战战略⽅向错误导致的魏盛转衰(下)来⾃疾风倁劲草00:0034:54《2300年封建脉络的百场转折之战 | 第⼆战:马陵之战战略⽅向错误导致的魏盛转衰(上)》前情回忆:《第⼆战:马陵之战战略⽅向错误导致的魏盛转衰(下){续上期 } 路如果狭窄颠簸,物资损耗就会严重,速度就会受影响,粮草与部队间就⾮常容易脱节。
有的地⽅看着很近,就隔两座⼭,但这两座⼭没⼀个⽉你过得去?有时候看着很远,好⼏百⾥,但道路是坦途,三五天赶到了。
⼭脉、河流的阻断对部队的⾏军与补给的阻碍都是⾮常在冷兵器时代,装备技术⽔平低下,机动作战能⼒很差,⽆论是攀越,徒涉,⾈济还是架桥,⼭脉、河流的阻断对部队的⾏军与补给的阻碍都是⾮常⼤的难题。
总之,路不好⾛,你的战略投放能⼒就会很弱。
如果通天⼤道宽⼜阔,⼤部队就可以顺利开进,粮草辎重也可以跟上队伍,这就⾮常容易达到每个领导梦寐以求的效果:指哪打哪。
⽐如陕西与⼭西间最⼤的天险,便是黄河。
黄河看起来很长,但不是每⼀点都可以作为渡⼝进⾏突破的,整个⼭西与陕西的黄河西线,从天⽽降,⼒冲万钧,著名的壶⼝之险,飞鸟罕⾄。
黄河在禹门⼝(陕西韩城段黄河峡⾕)开始猛出峡⾕,⼀展数⼗⾥之宽,如海如潮,流向深浅莫测,⾃古⾄今就是军渡⼤忌。
在当时整个黄河西线,靠谱的适合⼤部队渡河的渡⼝,只有蒲津渡(陕西⼤荔县东),也就是豫北通道的起⼿式。
因为黄河虽然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我们的母亲脾⽓却⼀直不好。
⼤家还记得黄河⼤合唱吗?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不仅仅是形容我们当时愤怒的民族抗⽇热情,⽽黄河真的是在咆哮。
当年国⼒强弱悬殊如抗战时的我国与⼩⽇本,飞机轮船坦克齐上阵的⽇本⼈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没打进陕西⼀步。
就是因为黄河西线天险实在是名不虚传。
秦岭,这条⼭脉绵延1500多公⾥,它的巍峨伟岸⽜到了⼀座⼭脉的南北两边是两种⽓候,秦岭淮河也成为了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二战苏德战场历次战役纪实(超全)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战略目标:企图以中央集团军群围歼苏联红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夺取西德维纳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地带,打开通向莫斯科的门户。
双方参战兵力: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配置有60个陆军师又1个旅和1个航空队。
苏军:陆续投入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的18个集团军。
战损:此德军共俘虏苏军约45万余人,击毁和缴获坦克约3600辆、火炮4800余门;苏军击溃德军7个师,重创14个师。
结果评价:德军大胜,缴获大量装备,此役,德军尽管俘虏大量苏军、向东推进约200千米,大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门户。
但苏军在宽400千米的地带内向西推进200~250千米,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宁州的部分地区,击溃和重创了德军21个师,并吸引了奥廖尔-布良斯克方向德军13个师和其他方向3个师的兵力,为莫斯科准备防御赢得了时间,有力地配合了苏军在库尔斯克的反攻。
1941.9.9-1944.1.27列宁格勒保卫战德军战略目标:在希特勒的对苏战略中,最初是以夺取列宁格勒为主要目标,这样即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芬兰军队会合。
此外。
瑞典的铁矿沙才能畅通无阻地供应德国。
双方参战兵力:参战初期:苏联187,000人2,200门火炮400辆坦克300架飞机德国初期:270,000人3,000门火炮500辆坦克600架飞机,9月中增至1,600架飞机苏军反攻阶段:苏军1,103,000人15,501门火炮1,463辆坦克1,115架飞机德军1,011,000人10,250门火炮675辆坦克732架(402架可用)飞机战损:苏军478,741人死亡或失踪650,878人受伤及染病40,000名以上平民死亡4,341辆坦克15,728门火炮及迫击炮2,769架作战飞机总共: 1,129,619人伤亡德军750,000人死亡或受伤91,000人被俘飞机: 900架(包括274架运输机及165架被当作运输机的轰炸机) 总共: 841,000人伤亡结果评价:德军战败,一次伟大的围城防御战,为期872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介绍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付出的伤亡代价也十分巨大。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场东欧战场:波兰战役、苏德战争西欧战场:法国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列颠空战、西西里岛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珍珠港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珊瑚海海战亚洲战场:中国战场(抗日战争、苏日战争) 缅甸战场(滇缅战争)非洲战场: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大西洋战场:大西洋海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战役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
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意志第三帝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
波兰战役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意志第三帝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Battle of Dunkirk;法语Bataille de Dunkerque)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意志第三帝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中,英国在十分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可谓是是举世震惊的奇迹。
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罗斯动员它的军队支持塞尔维亚7月31日,徳国要求俄罗斯立即撤军而法国要在事件中保持中立8月1日,德国向俄罗斯宣战8月2日,徳国的军队占领卢森堡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8月4日,英国向德国宣战因为考虑到比利时对它的国土安全非常重要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8月19日,奥匈在打败塞尔维亚8月20日,德国军队占据布鲁塞尔8月23日,日本向德国宣战九月,法国,英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合作协约,组成协约国10月9日:比利时安特卫普被德军攻下10月29日:奥图曼土耳其帝国加入同盟国11月2日: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11月5日:法国和英国向土耳其宣战1915年4月24日:土耳其人开始集体屠杀亚美尼亚人4月25日: 英联邦军在土耳其达达尼尔海峡岸边的加里波里半岛登陆,开始加里波里会战4月26日:意大利秘密和协约国签订伦敦密约5月23日:意大利向奥匈帝国宣战10月14日: 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并加入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团. 塞尔维亚在15个月后被征服1916年3月9日:德国向葡萄牙宣战8月27日:罗马尼亚向奥匈帝国宣战8月28日:意大利向德国宣战9月15日:索姆河战役—每前进1厘米需死2个人1917年2月24日: 美国驻英大使Walter H. Page收到齐默曼电报, 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4月6日:美国向德国宣战6月27日:希腊加入协约国8月14日:中国向德国宣战10月26日:巴西向德国宣战12月7日:美国向奥匈帝国宣战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俄罗斯退出战争8月: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同时在美国波士顿、法国布莱斯特和塞拉利昂自由城爆发10月30日:土耳其投降11月3日:奥匈帝国向意大利投降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7 一战中俄国发生的革命1917.3 二月革命1917.11.7 十月革命胜利的日子1917——1922 苏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1922年开始叫苏联1922.12—1991.12.251918——192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初政策)1921——1927 新经济政策(后来政策)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9月11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圣日耳曼条约》11月27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签订《纳伊条约》1920年:6月4日:协约国与匈牙利签订《特里亚弄条约》8月10日:战胜国与土耳其素丹政府签订《色佛尔条约》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1922年:2月:美,英,日,法,意签订《五国条约》;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九国签订《九国公约》1923年:7月28日:协约国与土耳其新政府签订《洛桑条约》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 “罗斯福新政”: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的改革1932 日本“五·一五”事变:法西斯少壮军人杀死了首相犬养毅,打击内阁1936.2 日本“二·二六”事变:法西斯势力刺杀日本首相和大臣日本广田弘毅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确立1933.1.30 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担任总理,法西斯专政确立1933 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共产党,进行镇压德国退出国联1934 称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1935 德国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 开进莱茵不设防区1936.11 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 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二战前的欧洲1938.3 德国占领奥地利1938.9 德国占领苏台德区1938.9.30 慕尼黑协定(德、英、法、意协定)1939.3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内容:苏德之间十年互不侵犯1937.7.7—194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9月30日波德战争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约150万兵力在2300架飞机和2600辆坦克的掩护下大举进军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全史摘抄
二战是20世纪最具有战争规模和破坏力的一次战争,波及全球
80多个国家,造成了惨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极大地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了解一下二战的历史脉络。
一、背景
二战的爆发有着很复杂的背景原因。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国家安全问题、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危机、强权政治、军备竞赛等因
素都是导致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二、起因
在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爆发了世界大战。
这是二
战爆发的导火索。
接着,其他国家的介入,使其演变成为了一场全球
战争。
三、主要战役
在二战中,发生了众多著名的战役。
其中,东线的斯大林格勒保
卫战,西线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以及太平洋战争的珍珠港战役等都是具
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战役。
四、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盟军战胜了纳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结束了欧洲和
太平洋地区的战争。
五、影响
二战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它导致了数百万
人的死亡,毁灭了数以亿计的建筑和城市,并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深
刻变革,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
六、总结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之一。
它让我们明确了
战争的可怕与危害,希望人类在未来能够摆脱战争的阴影,互相理解、尊重和合作,构建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二战脉络
——战场脉络版
脉络:爆发(1939.9—1941.6)—扩大(1941.6—1942.7)—转折(1942.7—1943.2)—反攻(1943.2—1945.9)一、两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
①法斯西政权的建立:意大利(1922.10);德国(1933.1);日本(1936)
②1936.10德意《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
③1936.11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
④1937.11意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⑤1940.9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1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①美国改变、放弃“中立”政策:
A、1935—1937《中立法》: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
B、1939修改《中立法》:现款自运
C、1941.3《租借法》:向他国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D、英美战略—“先欧后亚”
②1941.8英美《大西洋宪章》
③1941.9美英苏签定第一个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协定书
④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二、战场:
1.中国战场(中VS日)——最早开始的战场
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
局部开始:1931.9.18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
局部过程:1931.9.18中共“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2.1.28 —1932.3淞沪抗战;1932.3伪满洲国;1933.1长城抗战;1933.5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
尔省;1935中共“八一宣言”;1935华北事变;1935.12.9一二·九运动;1935.12.17瓦窑堡会
议;1936抗日联军;1936法斯西政权建立;1936.12.12西安事变
全面开始:1937.7.7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
全面过程:1937.8.13八一三事变;1937.8.14《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8洛川会议;1937.9.6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9.22国共合作宣言;1937.8—1937.11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含平型关大捷);1937.11
上海失守;1937.12.13南京沦陷,南京大屠杀;1938.5徐州会战(含台儿庄大捷),徐州失守;
1938.10武汉会战,广州、武汉失守;1940.5枣宜会战;1940下半年,百团大战;1941.12.9中
对日德意宣战;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3.11
开罗会议——《开罗宣言》
转折:/
反攻:1944局部反攻;1945春,中共七大;1945.7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1945.8美国原子弹+苏联击溃关东军+中国战略反攻
胜利:1945.8.15投降;1945.9.2正式投降;1945.10.25台湾光复
2.西欧战场(法英美VS德)——全面爆发
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1933.1法斯西政权建立;1936占领莱茵非军事区;1936.7—1939西班牙内战;1937.11“柏林—罗马—东京轴心”;1938.3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9慕尼黑阴谋,割让捷克斯
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1939.3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4意大利侵吞阿尔巴尼亚;1939.4起,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失败;1939.8.2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开始:1939.9.1突袭波兰;1939.9.3英法对德宣战
过程:1939.9底,华沙沦陷,苏联西扩;1940.4攻占北欧丹麦、挪威;1940.5荷兰,比利时投降;1940.5 进攻法国;1940.5.27—6.4敦刻尔克撤退;1940.6.22法国投降;1940.7—1940.9不列颠之战(空袭),“海狮计划”推迟;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转折:/
反攻:1944.5德黑兰会议;1944.6.6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8巴黎光复;1945.2雅尔塔会议;
1945.4易北河会师
胜利:1945.4.30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1945.5.8正式投降
3.北非战场(英美VS意德)——最早结束的战场
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1922.10法斯西政权建立;1935.10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5攻陷斯亚贝巴
开始:1940.6意大利宣战
***过程:1940底,意军败北;1941初,埃塞俄比亚复国,意军投降;1941.2德军支援,双方开始拉锯战;
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转折:1942.10阿拉曼战役
反攻:1942.11英美联军“火炬”登陆,与原有英军夹击德意军队
胜利:1943.5突尼斯德意军队投降
——南欧战场(英美VS意)
胜利:1943.7西西里岛登陆;1943.9意大利投降
4.苏德战场(苏VS德+仆从国)——进一步扩大——二战的主战场
背景:1939.8.2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9—1940.8苏建立“东方战线”;1940.9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1941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1941.4—1941.5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
开始:1941.6.22分三路突袭苏联
过程:1941.8英美《大西洋宪章》;1941.9美英苏签定第一个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协定书;1941.11 德军已占领苏联欧洲部分150万平方千米土地;1941.9—12莫斯科战役;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转折:1942.7—1942.11—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反攻:1943.7库尔斯克战役(内含普罗霍罗夫卡战役)——德军丧失主动权;1944.1起,苏联反攻,进入东南欧;1944.1仆从国退出战争;1945.2雅尔塔会议;1945.4易北河会师
胜利:1945.4.30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1945.5.8正式投降
5.太平洋战场(美VS日)——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最迟开辟的战场,率先展开反攻的战场,最早转折的战场,最迟结束的战场
背景:1940.7大东亚共荣圈;1940.9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采取措施;1941.10东条英机组阁,备战开始:1941.12.7偷袭珍珠港;1941.12.8美对日宣战
过程:1942元旦,26国《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1942.4美军轰炸日本;1942.5 日军已占领泰国、香港、马来亚、新加坡、菲律宾、缅甸、荷属东印度,以及太平洋和大洋洲的许多岛屿
转折:1942.6.4中途岛战役——日军丧失主动权
反攻:1942.8瓜岛战役——美军掌握主动权;1945初,日军海空军主力基本消灭;1945.4攻占琉磺岛和冲绳岛;1945.7波茨坦会议——《波茨坦公告》;1945.8美国原子弹+苏联击溃关东军+中国战略反攻
胜利:1945.8.15投降;1945.9.2正式投降
三、战后:
过程:1945.11—1946.10纽伦堡审判;1946.5—1948.11东京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