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四大公共采购规则

国际四大公共采购规则

国际四大公共采购规则
国际四大公共采购规则

当前国际上有四大公共采购规则,分别是:

1、联合国《公共采购示范法》(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Model Law on Public Procurement,简称Model Law)、

2、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采购协议》(Government Procurement Agreement,简称GPA)、

3、欧盟公共采购指令体系(Directives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n public procurement, on Procurement by entities operating in the water,energy,transport and postal services sectors,and on the award of concession contracts,简称Directives of EU)

4、世界银行采购规则(New Procurement Framework and Regulations for Projects,简称Procurement Regulations).

2011年至2016年间,这些国际公共采购规则先后做了最新一轮的修订,并体现了一些共性趋势,一些典型国家也在逐步调整其国内公共采购规则,以迎合这些趋势.

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总部大楼(亦称联合国大厦,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国际领土”。联合国总部大楼位于美国(美国地图版块上为东北方处的纽约州)该州最大城市为纽约市(New York City)}纽约市曼哈顿区的东侧,其西侧边界为第一大道,南侧为东42街,北侧为东48街,东侧可以俯瞰东河。

公司名称联合国总部

外文名称Headquart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总部地点美国纽约

成立时间1947年至1952年

经营范围全球

公司类型全球联盟

官方语言阿拉伯、汉、英、法、俄、西班牙

成员国193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

联合国秘书长(葡)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常务副秘书长(瑞)扬·埃利亚松

大会主席(安巴)约翰·威廉·阿什

安理会主席(卢)西尔维·卢卡斯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英语: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中文名世界贸易组织外文名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中文简称世贸组织英文简称WTO

原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成员国164

成立时间1995年1月1日

总部所在地瑞士日内瓦

国际私法简答题

简述1989年海牙《关于死者遗产继承法律适用公约》的主要内容。 答::①公约以排除的方式规定了适用范围,即除遗嘱的方式、遗嘱人的能力、夫妻财产制以及非依继承方式获得的财产权益等事项外的其他的遗产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均由公约调整;②公约采用同一制,为准据法确定了四个连接因素,即死者死亡时的惯常居所地过、死者国籍国、死者死亡时的国籍国和与死者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③遗产继承中的意思自治原则;④规定了继承准据法的适用范围为死者的所有遗产,包括动产与不动产;⑤采用反致制度;⑥采用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36.什么是外国法的查明?简述我国对外国法查明的方法有哪些规定?外国法不能查明时,各国实践一般如何解决? 答:外国法的查明是指一国法院根据本国的冲突规范指定应适用外国法时,如何查明该外国法的存在和确定其内容。外国法的查明方法: 1)、由当事人举证证明;2)、法官依职权查明,无需当事人举证;3)、法官依职权查明,但当事人亦负有协助的义务。中国有关外国法查明的规定: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3条规定:“对于应当适用的外国法律,可通过下列途径查明:(1)、由当事人提供;(2)、由与我国订立司法协助协定的缔约对方的中央机关提供;(3)、由我国驻该国使领馆提供;(4)、由该国驻我国使馆提供;(5)、由中外法律专家提供。通过以上途径不能查明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外国法不能查明时的法律适用:(1)、直接适用内国法。这是大多数国家采取的做法。(2)、推定外国法与内国法相同,故而适用内国法的规定。(3)、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辨。(4)、适用与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似的法律。(5)、适用一般法理。(6)、辅助连结说。 37.什么是识别?识别冲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识别冲突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答:识别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律观点或法律概念,对有关事实的性质作出“定性”或“分类”,把它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从而确定应援引哪一冲突规范的法律认识过程。识别冲突产生的原因:(1)、不同国家的法律对同一事实赋予不同的法律性质,从而可能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2)、不同国家对同一冲突规范中包含的概念的内涵理解不同。(3)、不同国家的法律往往将具有相同内容的法律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法律部门。(4)、由于社会制度或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不同的国家有时具有不同的法律概念或一个国家所使用的法律概念是另一个国家所没有的情况。识别冲突的解决方法有:(1)、法院地法说:依据法院地国家的实体法进行识别。(2)、准据法说。(3)、分析法学与比较法说。(4)、个案识别说。(5)、功能识别说:按各个制度在法律生活中的功能来定性。 39.简述《解决票据法律适用问题的日内瓦公约》有关票据法律适用的主要内容。 答:(1)、临时来华进行经贸活动:中国立法采取自动承认其在本国的主体资格的政策,在程序上属于一般认许。(2)、在中国直接投资,主要形式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因为外商投资企业均为中国法人,故不存在认许问题。(3)、在中国进行连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外国公司名义在中国设立分公司等分支机构:中国法律规定不甚祥尽,散见于行政法规之中。中国对外国法人在中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采取的是特别认许程序,即必须先经批准,再行登记,而后才能以外国法人驻中国常驻代表机构的名义在中国境内进行活动 36.国际私法的渊源有哪几种? (1)国内立法;(2)国内判例;(3)国际条约;(4)国际惯例。(5)国际私法之原则和一般法理及学说。 37.简述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 自然人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1)国籍冲突的积极方法:①以内国国籍优先,以内国法人为该人的本国法。②在当事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籍均为外国国籍时,各国实践不一,

三个关于提单的国际公约

三个关于提单的国际公约 由于提单的利害关系人常分属于不同国籍,提单的签发地或起运港和目的港又分处于不同的国家,而提单又是由各船公司根据本国有关法规定自行制定的,其格式、内容和词句并不完全相同,一旦发生争议或涉及诉讼,就会产生提单的法律效力和适用法规的问题,因此,统一各国有关提单的法规,一直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当前已经生效,在统一各国有关提单的法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或有关国际货物运输 的国际公约有三个: (1) 海牙规则(Hague Rules) 海牙规则的全称是《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ertain Rules of Law Relating to Bill of Lading),1924年8月25日由26个国家在布鲁塞尔签订,1931年6月2日生效。公约草案是1921年在海牙通过,因此定名为海牙规则。包括欧美许多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都先后加入了这个公约。1936年,美国政府以这一公约作为国内立法的基础制定了1936年美国海上货物运输法。海牙规则使得海上货物运输中有关提单的法律得以统一,在促进海运事业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最重要的和目前仍被普遍使用的国际公约,我国于1981年承认该公约。海牙规则的特点是较多的维护了承运人的利益,在风险分担上很不均衡,因而引起了作为主要货主国的

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纷纷要求修改海牙规则,建立航运新秩序。 (2) 维斯比规则(Visby Rules) 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要求下,修改海牙规则的意见已为北欧国家和英国等航运发达国家所接受,但他们认为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引起混乱,主张折衷各方意见,只对海牙规则中明显不合理或不明确的条款作局部的修订和补充,维斯比规则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所以维斯比规则也称为海牙---维斯比规则(Hague-Visby Rules),它的全称是《关于修订统一提单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的议订书》(Protocol to Ame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Unification of Certain Rules of Law Relating to Bill of Lading),或简称为“1968年布鲁塞尔议订书”(The 1968 Brussels Protocol),1968年2月23日在布鲁塞尔通过,于1977年6月生效。目前已有英、法、丹麦、挪威、新加坡、瑞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这一公约。 (3) 汉堡规则(Hamburg Rules) 汉堡规则是《1978年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f the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1978),1976年由联合国贸易法律委员会草拟,1978年经联合国在汉堡主持召开有71个国家参加的全权代表会议上审议通过。汉堡规则可以说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复斗争下,经过各国代表多次磋商,并在某些方面作出妥协后通过的。汉堡规则全面修改了海牙规则,其内容在较大程度上加重了

国际私法第一章

国际私法框架 第一编总论 第二编冲突法 第三编统一实体法 第四编国际民事诉讼法 第五编国际商事仲裁法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国际私法概论 第一节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一、涉外民商事关系(国际民商事关系,简称国际或涉外民事关系)?二、法律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法律冲突的两种方式 一、涉外民事关系 ?(一)什么是涉外民事关系(civil relations involving foreign elements) 【模拟案例】一中国上海女子在美国纽约嫁给一日本东京男子,定居东京并生儿育女。该女子不幸英年早逝,未留下任何遗嘱,但在东京和上海留下了价值可观的动产和不动产。其丈夫、子女及父母因析产不均发生争议,其父母诉诸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涉外民事关系指在民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据以发生的法律事实等因素中至少有一个为外国因素的民事关系。 【问题】一美国公司与一英国公司在一架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飞机上签署一货物买卖合同,后因货物质量问题发生纠纷,两公司协议在中国广州中院诉讼。 ?请问:对于中国法院来说,该货物买卖关系是否涉外民事关系? ?国际私法调整对象:具有涉外因素的民商事法律关系 (foreign element)--决定了国际私法的本质特征?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是指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与国外有联系的民商事法律关系。 二)调整对象特点 1、涉外性:(与民法相比)“外”包括外国或外法域

【法域(territorial legal unit)】法域是指一国内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地区。 2、国际性:(与国际公法相比)它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人间关系,而非 国家间的主权问题 3、是广义的民事关系:民事、商事;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程序关系。 这里的涉民商事法律关系是广义上的民商事法律关系,既包括涉外物权关系、涉外债权关系、涉外知识产权关系、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和涉外继承关系,也包括涉外公司法关系、涉外票据法关系、涉外海商法关系、涉外保险法关系和涉外破产法关系等。 ?(三)国际私法的社会基础 众多主权国家同时并存,各主权国家之下的民商事主体之间相互交往而形成各种涉外民事关系以及国际民事交往社会的存在。 ?(四)法律依据 最高院关于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178条:凡民事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法人的;民事关系的标的物在外国领域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的,均为涉外民事关系。 案例分析 ?一中国上海女子在美国纽约嫁给一印度孟买男子,婚后定居孟买并生儿育女。该女子不幸英年早逝,未留下任何遗嘱,但在上海和孟买均留下了价值可观的动产和不动产。其丈夫、子女及父母因析产不均发生争议,其父母诉诸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对于上述案件,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首先要确定这是一个国际私法案件还是国内民事案件,而确定国际私法案件的标准就是看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否是涉外民事关系。 从该案的事实看,站在中国的角度,继承关系的主体、客体以及继承关系发生的事实含有印度因素,因而这是一个典型的涉外继承关系,该案也是一个典型的国际私法案件。 另外,与该案有关的中国女子与印度男子的夫妻关系,还含有美国因素。 二、法律冲突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冲突的类型(韩德培教材第二编)

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1.国际条约是最主要的国际法渊源,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国际法的创立主要依赖于国际条约的产生。对于国际条约的内涵,多数国际法学者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如王铁崖先生认为,“国际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际法主体依据国际法确定其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一致的意思表示。” 李浩培先生认为,“条约是至少两个国际法主体意在原则上按照国际法产生、改变或废止相互间权利义务的意思表示的一致。” 2.习惯法可以转化为条约法,条约法也可以发展、确认习惯法。 (1)一方面,国际条约通过国际习惯这个媒介起作用。 尽管在当今,国际条约是最主要的国际法渊源,但是,国际习惯却是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早在国际条约出现以前,历史上就有了国际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说,国际习惯是国际法最重要的渊源,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尽管已有了大量的多边国际公约,但在一般国际法的内容中,还是国际习惯占较大部分。而且,归根结底,包括国际条约在内的各种国际法渊源,往往还是要通过国际习惯这个媒介而起作用的。何况国际习惯还会不断产生,而立法往往总是落后于实践,所以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另外,在条约和国际习惯法的相互关系中,这两类规则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同时也是互补的,习惯法可以因为被制定在条约中而转化为条约法,条约法也可以发展、确认习惯法,条约和习惯法的效力可以适用“后法优于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则。 (2)另一方面,条约规定成为国际习惯。 一个条约,特别是多边条约,所订定的一个规则,可能由于很多第三国认为它是应当或必须依循的规则,而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反复实行,因而成为国际习惯。在这种情形,并不是条约对第三国产生了权利和义务,而是国际习惯附着于条约而产生。1966年国际法委员会的报告这样叙述了国际习惯附着于条约而产生的过程及其实例:某些国家之间所缔结的一个多边条约可能规定一个规则或者建立一个领土的、河流的或海洋的制度,而这个制度以后由于习惯被一些其他国家所一般接受并成为对它们有拘束力,例如,《有关陆战规则的海牙公约》、规定瑞士中立化的一些协定,以及关于国际河道和海道的各个条约。 国际法院在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的判决中也肯定这种条约产生国际习惯的过程。在该案中,丹荷两国主张在1985年《大陆架公约》缔结以后,从该公约第六条已经发展出一个国际习惯,规定相临国之间的大陆架除当事国有相反协定外,如无特殊情况,应根据等距离原则划分。针对这一主张,该法院认为,“这牵涉到把该条约第六条视为一个创立规则的规定,而这个规定构成了一个规则的基础,或者产生了一个规则,并且这个规则虽然在其起源上是条约性或契约性的,却此后成为国际法的组成部分,并且现已通过法律的确信被接受为国际法的组成部分,从而拘束从未成为该公约当事国的那些国家。毫无疑问,这种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并且实际上也时时发生,同时却不能轻易地认为这种结果已经完成。” 然后,该法院列举了从条约规定发展出国际习惯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是,该规定须潜在地具有基本上创立规则的性质,从而可以被认为构成一个一般法律规则的基础。第二,该条约已得到很广泛的和有代表性的参加的事实可能被认为已足以发展出国际习惯,但以这种参加包括利益受到特别影响的那些国家为条件。第三,就时间因素而言,虽然只是经过了一个短时间这一点本身并非必然妨碍在原来纯粹是条约规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国际习惯,然而不可缺少的要求是:在该期间内,国家的实践,包括利益受到特别影响的那些国家的实践;不仅如此,国家实践须显示出是在一般承认为涉及一个法律规则或法律义务的情况下发生的。 3.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不同,它是“不成文”法,它没有一个国际法律文本来表现国际习惯法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为了查明某项国际习惯法规范是否确立,就必须找到证据。由于国际习惯是在国际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其证据只能从国际实践中查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的资料去查找:(1)国家间的各种外交文书;(2)国际机构的决议和判决等;(3)国内立法、司法、行政方面的各种有关文件等。一项原则、规则或制度,只有从国际实践的有关资料中找到已被各国承认为具有法律约束里的充分证据,才能确立为国际习惯;如查找不到证据,则不能确立为国际习惯,例如,国际法院在1969年北海大陆架一案的判决中指出:中间线原则并没有成为习惯规则,因为从各国的划界实践的资料中,还找不到这一原则已被普遍接受为大陆架划界原则的证据。 由此可见,国际习惯与国际条约相互补充,各自发挥其调整国际关系的作用。

国际私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国际私法期末考试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1:间接调整方法(Indirect adjustment method) .所谓间接调整方法,就是在有关的国内法和国际条约中规定某类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受何种法律支配或调整,而不是直接规定民商事关系当事人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方法,即通过冲突规范来调整国际民商事关系,它是国际私法的特有调整方法。 2(@):法域,英文为law district, legal unit, legal region, territorial legal unit等多种表达法,是指适用独特法律制度的特定范围。这个特定的范围既可能是空间范围,又可能是成员范围,还可能是时间范围。正是基于此,法域有属地性法域、属人性法域和属时性法域之分。 3:法人(legal person)是指按照法定程序设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独立的财产,并能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4:识别(qualification,class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识别也称为定性或分类,是指法院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作出定性或分类,将其归入特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冲突规范所使用的名词进行解释,从而确定应适用的冲突规范的认识过程。 5: 反致(renvoi)广义的反致包括狭义的反致(remission)、转致、间接反致和外国法院说。 狭义的反致是对某一涉外民商事案件,法院按照法院地的冲突规则本应适用外国法,但外国法中的冲突规则指定适用法院地法,如果法院接受这种指定并适用法院地法,这种现象就叫做反致。 转致(transmissin):是指对某一国际私法案件,甲国法院按照本国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乙国法,乙国的冲突规范又指定适用丙国法,甲国法院因此适用了丙国实体法。转致在法文中称为“二级反致”。

国际私法法律选择的四种学说

国际私法四种学说: 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 美国冲突法重述(第二次)里的最密切联系说拉夫拉尔的“较好的法说” 贝克斯特的“比较损害说”

(一)利益分析说 美国法学家布朗勒德﹒柯里提出。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比卡佛斯的理论更为激进。柯里认为,应该抛弃冲突法规则,而采取他的“利益分析”(interest analysis)的方法,就有关国家的实体法直接作出选择。他认为,在每个州的法律背后都隐藏着这个州的政府利益,而这种利益是通过使用其法律来实现的。因此,冲突法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在于如何调整或解决不同州之间的利益冲突, 1、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州的法律发生冲突时,法院首先要查明各有关法律所体现的政策,查 看各有关国家运用这些政策维护某种利益是否合理的各种情况。 2、他还与卡佛斯一样,认为法律冲突存在着“虚假冲突”和“真实冲突”两种情况。如果 一个州对适用其法律有利益,而其他州并无利益时,他认为这是一种“虚假冲突”,应该适用与案件惟一有利益关系的法律。 3、假如认定有关各国均对案件适用其法律存在“政府利益”,这就存在着“真实冲突”,便 应适用法院地法或那个更大利益的国家的法律。 4、如果两个国家都有合法利益,其中一国为法院地国,则无论如何应适用法院地法,即使 外国的利益大于法院地国的利益; 5、如果两个国家都有合法利益,而法院地国家为无利益的第三国时,则可以适用法院地法, 也可以适用法院行使自由裁量以后认为应适用的法律。 政府利益分析说的价值在于,它解释了法律冲突的终极目标是要解决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但该学说要求抛弃传统冲突法的主张过于激进,也不现实。此外概说具有明显的适用法院地法的倾向。 而“利益”的认定则不仅是要看本州居民有无利益损害,还要看相关的立法目的有无实现,对本州的经济和法秩序有无违背。 美国学者柯里创立的政府利益分析说( g ov ernmenta l interest analy sis) 要求法院在处理冲突法案件时考虑到相关各州的利益, 只要法院地州有利益就只适用法院地法。时至今日, 柯里的法院地优先理论在美国多数法院遭到拒绝, 但柯里所提出的以分析相冲突的各州立法所包含的政府政策、利益的方法已被法院所普遍接受[ 4] ( 第372 页) 。应该认为, 正是这种对于“利益”的探求, 促进了分割方法的发展。 首先, 柯里的政府利益分析说认为传统的冲突法规则只是根据僵硬的连结点进行法律选择, 而忽视了被选择的法规所体现的政府利益。因此他认为解决法律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政府利益进行分析。如果我们采用柯里所要求的方法来分析冲突法案件会发现, 在多数冲突法案件中有数州对案件有适用自己法律的政府利益。从表面上看这构成了柯里所称的真实冲突( tr ue co nflict) 。然而如果我们采纳现代冲突法方法所普遍要求的对案件中的逐个分析解决, 即采用一种“问题接问题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对这一“真实冲突”进行分析, 会发现相“冲突”的几州的法律很可能仅对案件中的部分问题要求适用, 那么这样一来, 这个“真实冲突”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一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一

国际法与国际条约的几个问题一 一、国际法的概念与当今的发展 (一)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 国际法(InternationalLaw ),原称“万国法”(LawofNations ),是指国家之间的法律,是国家在其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主要用来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国际法有时也称为国际公法。这是作为与国际私法相区别的一个名称。因为国际法所调整的主要是一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官方”关系,管的都是“公家”的事,所以被称为国际公法。而国际私法主要是调整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或法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私人之间的关系,如涉外合同与婚姻的法律适用问题。这与国际公法的性质是不同的。但国际私法在调整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也应适用国际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有时国际上并就某些国际私法规则签订国际公约。在这种意义上,国际私法也成为广义的国际法的一个部门。但一般意义上的国际法,包括我们今天所讲的国际法,都是指国际公法。国际法与国际私法有各自不同的内容体系。 国际法的内容体系是由国际关系的内容体系所决定的。从国际关系的内容来看,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等各个不同领域。国家之间在这些不同领域的交往过程中,都会逐渐产生和形成一些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有些领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日趋完备,于是形成一些较为系统的部门法。例如,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关系法、领事关系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战争法等。这些不同的部门法律,包括条约法,都是国际法的组成部分。

国际法是法律的一个部门,但又是一个性质比较特殊的部门。它不是一国的法,而是国家间的法。因此,与国内法相比较,它有一些不同于国内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国际法的主体与国内法的主体不同。在国内法中,法律的主体,也就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和由此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的享有和承担者,除了国家外,还有自然人和法人,而且主要是自然人和法人。但是,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个人一般不是国际法主体。这就是说,在国际上主要是国家才是国际法律关系的参加者,而自然人或法人则不能作为国际法律关系的平等一方直接参与国际关系,承担国际权利与义务。 第二,国际法的制定或产生过程不同于国内法。从法律的制定过程来看,国内法是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制定的。但是,国际法就不同了。由于各国都具有独立主权,都是平等的,因此,在国际上没有也不应该有超越于国家之上的国际立法机关来制定国际法。国际法只能在国家之间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以协议的方式制定,也就是以缔结条约的方式制定。此外,国际法中还有一部分国际习惯法,是由各国在国际实践中反复适用,为各国承认为法律而确立的。这就是说,国际法的制定必须征得国际法主体本身的同意或认可,否则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第三,国际法的强制实施方式与国内法不同。强制力是法律的一个本质因素。国内法的强制力很明显,它是依靠有组织的国家强制机关,如军队、警察、法庭等来加以维护和保证实施的。但国际上没有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有组织的超越于国家之上的强制执行机关。国际上虽说也有某种形式的国际法院和国际制裁,如联合国甚至还可以派出维持和平部队等,但无论从性质上和执行程序上,它们基本上都没有国家机关的那种强制。因此,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一般是依靠有关国家本身的行动。例如,当国家的权利遭到侵害时,受害国可以采取某种相适应的办

国际法题目及答案整理

1.国际法的主体 国际法的主体是指具有独立参加国际关系并直接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与义务能力的集合体。基本主体是国家,另外还有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关于个人是否是国际法的主体仍存在争议,但个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法主体。2.国际法的渊源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第1款的规定,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和国际法学说,还有国际组织的决议。其中,国际习惯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物质因素,必须有通例的存在;二是心理因素,即存在的通例已被各国接受为法律。 3.国际法效力根据与学派 效力依据是指国际法依据什么对国家具有拘束力。学派主要有:1、自然法学派。认为国际法是人类理性和良知的产物,是自然法的产物,因而有效。2、实在法学派。 认为国家法效力的依据是现实国家的同意或共同意志。3、格劳秀斯学派。介于自然法学派和实在法学派之间,一方面承认自然法是国际法效力的依据,另一方面又承认国家同意是国家法效力的依据。我国学者较为普遍的认识是,国际法的约束力来源于各国意志之间的协调。 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有一元论、二元论和对立统一三种理论。一元论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属于同一个法律体系,是主从关系。又分两派:国内法优先说和国际法优先说。二元论认为国际法与国内法在法律主体、调整对象、适用范围、法律渊源、效力依据、实施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别,分属两种对立、不相隶属的法律体系。我国学者认为两者互相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既对立又统一。

5.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 a.国际习惯规则:若不与现行国内法抵触,可作为国内法的一部分来适用,不需经 纳入程序。 b.国际条约规则:应由国内法来加以补充规定,可分两大类:A.转化。即通过立法 机关将国际法有关具体规则变成国内法体系,用国内法的形式表现出来。B.并入。 一般地承认国际法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倾向于承认国际法在国内的效力。 c.中国的实践:对中国有效的条约在原则上是直接适用于国内的,且优于国内法; 国际惯例可作为国内法的一部分,但其效力却低于条约和国内法。我国《民法通则》第8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规定,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我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但适用国际惯例不得违背我国的社会公共利益。 6.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A、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B、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 C、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原则 D、不干涉内政原则 E、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F、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7.国际强行法 是指国家之国际社会全体接受并公认为不许损益且仅有以后具有同等性质之一般国际法始得更改之规则。例如,禁止使用武力,反人类犯罪;灭种,种族歧视;海盗; 空中劫持;武力干涉,武力侵略等等。 8.国家的四个构成要素 国家是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四个构成要素为:1、定居的居民 2、确定的领土 3、政府 4、主权

国际法-在线作业B

国际法_在线作业_B 最终成绩:95.0 一单项选择题 1. 被称为“外层空间宪章”的条约是()。 《登记公约》 《营救协定》 《外层空间条约》 《月球协定》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外层空间条约》 知识点: 2. 对多边条约提出的保留要在保留国与同意国之间生效,接受保留的国家应有()。 1/2缔约国 至少一个缔约国 2/3缔约国 所有缔约国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至少一个缔约国 知识点: 3. ()是双方当事国通过交换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照会,就特定事项达成的国家间协议。 议定书 换文 盟约

双边协定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换文 知识点: 4. 承认一般国际法强制规范存在的国际文件是1969年的()。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国际争端和平解决公约》 《国际法原则宣言》 《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知识点: 5. 在划出群岛基线时,基线长度最多不得超过()。 24海里 200海里 12海里 125海里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 125海里 知识点: 6. 联合国负责国际法编纂工作的主要机构是()。 秘书处 国际法委员会 联合国大会

联合国安理事会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联合国大会 知识点: 7.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依据宪法组成的联合国家叫()。 联邦国家 君合国 邦联国家 身合国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联邦国家 知识点: 8. 按大多数国家的作法,可以引渡的人是()。 政治犯 请求国公民 被请求国不认为做出犯罪行为的人 被请求国国民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请求国公民 知识点: 9. 国际上第一个明文规定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国家原则的国际公约是()。 国际法原则宣言 联合国宪章

关于提单的三大国际公约的区别

关于提单的三大国际公约的区别 《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 承运人的责任基础不完全过失原则。 (“过失原则”是指有 过失即负责,无过失 即不负责,一般国家 的民法多采用这一原 则为基础)没加任何修订推定的完全过失原则。(它不仅以是 否认存在过失来决定承运人是否负 责,而且规定举证责任也要由承运 人承担,即第五条规定的“除非承 运人证明他本人,其受雇人或代理 人为避免该事故发生及其后果已采 取了一切所能合理要求的措施,否 则承运人应对货物灭失或损坏或延 迟交货所造成的损失负赔偿责 任······”) 承运人的赔偿限额 (从《海牙规则》到《汉堡规则》依次提高了对每单位货物的最高赔偿金额)船东或承运人对货物 或与货物有关的灭失 或损坏的赔偿金额不 超过每件或每单位 100英镑或相当于 100英镑的等值货币 将最高赔偿金额提高 为每件或每单位 10000金法郎或按灭 失或受损货物毛重计 算,每公斤30金法 郎,两者以较高金额 的为准。同时明确一 个金法郎是一个含有 66.5毫克黄金,纯度 为千分之九百的单 位。 将承运人的最高赔偿责任增加至每 件或每货运单位835特别提款权或 每公斤2.5特别提款权,两者以金 额高的为准。 集装箱以每件或每单位来计 量货物。未规定集装 箱问题。当提单内载明运输工具内货物的包装或件数时,以集装箱或托盘所载货物的每一小件为单位;当提单内未载明货物具体件数时,则以一个集装箱或一个托盘作为一件货物进行赔偿。 货物的定义对货物定义的范围较 窄,将活动物、甲板 货都排除在外。扩大了货物的定义。不仅把活动物、甲板货列入货物范畴,而且包括了集装箱和托盘等包装运输工具。 适用范围适用于缔结国所签发 的提单;租船合同项 下的提单(注意不适 用于租船合同)(1)任何缔约国签发 的提单 (2)从缔约国港口起 运 (3)提单中列有首要 条款(即当事人选择 适用该公约) 不仅规定公约适用于两个不同缔约 国间的所有海上运输合同,而且下 列情况还可适用:①装货港在缔约 国内;②提单签发地在缔约国内;③ 卸货港在缔约国内;④提单或运输 合同的其他单据指引使用公约的; ⑤依租船合同签发的提单,如该提 单约束承运人和非承运人的提单持 有人之间的关系。

国际法重要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 一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1.概念:国际法(Internetional law),或称国际公法(Public International law),是指调整国家主体之间,主要是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法律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2.与国内法相比较有一下一系列特征:(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此外还有政府间国际组织,特别是世界性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 (2)国际法的制定主要是通过国家之间的协议来实现的,国际社会没有专门的立法机关。 (3)国际法调整的对象是国际关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4)国际法在外在强制主要靠国家自己按照国际法,没有强制机关。联合国国际法院也没有强制管辖权。不存在超越国家至上的强制执行机关,以国家自身行为遵守为主。 二国际法主体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1.国际法主体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具有国际法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实体。 2.国际法主体的三个要件 (1)独立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缔约,派驻使节等) (2)直接承受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能力; (3)独立进行国际求偿的能力 3.国际法主体包括: (1)国家;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有四个要素:固定的居民、确定的领土、政府和主权(即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地位) (2)国际组织(主要是政府间组织);1949年国际法院“关于为联合国服务而受损害的赔偿问题”的咨询意见,肯定了联合国具有国际法律人格和独立的国际求偿权,使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逐渐得到承认。 (3)民族独立运动组织;被视为正在向国家过度的政治实体。其获得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民族自决原则,而不是对领土的控制(叛乱团体) 三国际法的主要渊源类型 1.国际条约:(1)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2)国际司法裁判优先考虑的对象;(3)由于约束范围的有限性,效力的普遍性不及国际习惯。 2.国际习惯:(1)最古老、最原始的渊源,先于国际条约出现;(2)两大要素: 实践要素:各国的重复类似行为(多种表现形式); 心理要素:各国普遍认为有法律约束力(法律确信) 3.一般法律原则(各国法律体系共有的原则)比较符合第38条的原来意思但为数不多 4.确定法律原则的辅助性方法(司法判例及权威公法学家的学说)须是“各国最高权威的”公法学家。 5.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 6.公允和善良原则;在公平和善意的基础上,即可以不严格依照国际法进行裁判,条件是必须得到当事国各方的同意。世界上国际法院还没有过按照公允及善良原则裁判的案件。 7.“软法”: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的建议、宣言、纲领、行动计划、行业标准、示范性文件等等。 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各个领域)、适用于国际法一切效力范围的(属地、属人、属时)、构成国际法基础(引申出其它原则和规则)的法律原则。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联合国七大原则几乎重合。《宪章》第2条的联合国七大原则:国家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使用武力、集体协助、联合国原则的普遍性、不干涉会员国内政 (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 第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法协会制订了()专对CIF买卖合同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作了统一的规定。 A.《华沙--牛津规则》 B.《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C.《约克—安特卫普规则》 D.《商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B 【答案解析】:1928年至1932年,国际法协会制订了《华沙--牛津规则》专对CIF买卖合同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作了统一的规定。(10页) 2、()首先吹响了发展中国家共同为改造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团结战斗的号角。 A.《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D.第二次亚非会议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首先吹响了发展中国家共同为改造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团结战斗的号角。(15页) 3、国际经济法属于()。 A.国际私法的范畴 B.国际公法的范畴 C.国内私法的范畴 D.国内公法的范畴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国际经济法是专门用来调整国际公法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所以,它属于国际公法的范畴。(28页) 4、下列不属于1958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成员的是()。 A.荷兰 B.英国 C.法国 D.比利时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1958年欧洲共同体成立时成员包括: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23-24页) 5、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出于加强国际投资保险的实际需要,1985年10月,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多边性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即(),建立了国际投资保险的新体制。 A.《联合国销售合同公约》 B.《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 C.《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D.《海牙规则》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随着国际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出于加强国际投资保险的实际需要,1985年10月,国际社会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多边性国际商务专题公约,即《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建立了国际投资保险的新体制。(32页) 6、首倡“跨国法”理论的是()。 A.杰塞普 B.斯泰纳

国际公法题目

1.国际法的主体 国际法主体是国际法上法律关系的当事者,即拥有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人格者。 国际法主体应具备的能力:(1)直接参加国际关系的能力。(2)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与义务的能力。 2.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的渊源是指国际法的规范第一次出现的地方。 (1)国际条约。条约是国际法最主要的渊源。 (2)国际习惯。国际习惯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要素,即各国的反复实践;心理要素,即各国的法律确信。 (3)一般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是各国国内法所产生的基于各国之间的共同法律意识的原则。 以上排列顺序也是国际法渊源的排列顺序,在适用上排在前面的有优先性。 辅助性渊源: (4)司法判例。司法判例包括国际司法判例和国内司法判例,以及国际仲裁法庭的判例。 (5)公法学家的学说。也就是学者、法律专家以及国际法庭对国际法问题的意见和观点。 3.国际法效力根据与学派 4.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5.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 6.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7.国际强行法 8.国家的四个构成要素 9.国家的类型 10.国家的四大基本管辖权(重点) 11.国家的管辖豁免与执行豁免的关系,放弃豁免的形式(重点) 12.国家的绝对豁免原则以及相对豁免原则 国家管辖豁免是指一国不受他国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非经一国同意,他国司法机关不得受理针对该国或对该国的行为和财产提起的诉讼,也不得对该国的财产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 绝对豁免,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出发,强调国家的主权、独立、平等和尊严绝对不可侵犯,主张国家的一切行为和财产不论性质如何均应享有豁免。 限制豁免,根据外国国家行为的性质将其区分为享有管辖豁免的“统治权行为”和不享有管辖豁免的“管理权行为。”

国际私法答案

国际私法答案 1、国际私法理论上反对反致的理由包括()。答案(ABCD) A:采用反致有损内国国家主权 B:采用反致有悖于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 C:采用反致就是否定本国冲突规范 D:采用反致会给法院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2、识别的依据是国际私法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依何种法律进行识别,学者们的主张主要有()。答案(ABCD) A:依法院地法识别 B:依准据法识别 C:用分析法学和比较法的方法识别 D:按不同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法律进行识别 3、对夫妻财产关系法律冲突,各国采用的冲突规则主要有()。答案(ABC) A:意思自治原则 B:属人法 C: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D:婚姻登记地法 4、广义的反致包括()。答案(BCD) A:循环反致 B:间接反致 C:狭义反致 D:转致 5、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要审查() 答案(ABCD) A:当事人之间是否有仲裁协议 B:仲裁协议是否有效 C:仲裁事项是否属于仲裁协议规定的范围 D:诉讼时效是否已超过 6、国际技术转让合同适用的法律有()。答案(ABD) A:许可人住所地法 B:被许可人住所地法 C:许可人国籍国法 D:当事人选择的法律 7、一国法院解决涉外失踪宣告和涉外死亡宣告案件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有()。答案(CD) A:当事人国籍问题 B:当事人住所问题 C:案件管辖权问题 D:法律适用问题 8、实践中,外国法不能查明时的解决方法包括(). 答案(ABD) A:以法院地法代替应适用的外国法 B:类推适用内国法 C: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或抗辩 D:适用一般法理

E:适用与外国法相近似的法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而另一方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起诉的,()。答案(BD) A:先受理案件的国家的法院取得管辖权,后受理案件的国家的法院应通知当事人撤诉 B:两国法院均可受理案件 C:外国法院先受理案件并作出判决、裁定,我国法院后受理并判决后,由外国法院申请或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予准许 D:外国法院先受理案件并作出判决、裁定,我国法院后受理并判决后,由外国法院申请或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不予准许。 10、当适用外国法不当引发错误的时候,不允许当事人提起上诉的国家包括()。答案(AC) A:法国 B:奥地利 C:德国 D:意大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定居国外的,依照我国有关规定,()。答案(CD) A:其行为能力必须适用该外国法律 B:其行为能力由该公民选择适用中国或外国法律 C:其行为在我国境内所为,适用我国法律 D:其行为在定居国所为,可适用该国法律 12、实践中()有限接受反致和转致。答案(AB)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3、实践中()完全接受反致和转致答案(BD) A:德国 B:奥地利 C:英国 D:中国台湾地区 14、国外仲裁机构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答案(AB) A:被执行人的住所地 B: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 C:与被执行人缔结合同时的合同缔结地 D:与被执行人缔结的合同的合同履行地 15、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基本内容包括()答案(ABCD) A:仲裁争议事项 B:仲裁地点 C:仲裁机构 D:仲裁规则 16、下列系属公式中,可以归结为"行为地法"的有()答案(ABCD) A:婚姻缔结地法 B:侵权行为地法

浅析我国海商法与三大国际公约的区别与联系1

浅析我国海商法与三大国际公约的区别与联系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1班 100573129 曾玉云) 摘要:海商法是一部国际性极深的法律,我国海商法亦深受国际海事公约、海事规则与海事惯例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指导原则,即在观察我国海商法於受国际海事公约、海事规则影响下的区别与联系。 关键词:海商法国际公约区别联系 前言: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存在着国际海商法和国内海商法并立的局面,但大多数国家的国内海商法都在向国际海商法靠拢。如有的国家将国内海商法的条款修改,以适应有关的海事国际公约,有的国家则直接通过国内立法,将有关的国际公约转变为国内海商法。 我国海商法从我国国情出发,以我国40多年海运和经贸实践为基础,吸收了目前国际通行的国际公约和航运惯例的规定,适当考虑到国际海运立法的趋势,对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做了比较全面、具体的规定。关于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海商法》结合《海牙规则》和《汉堡规则》的规定进行了规定。对于集装箱货物,《海商法》采用了《汉堡规则》的规定,即承运人的责任从装货港接收货物时起至卸货港交付货物时止;对于非集装箱货物,《海商法》采用了《海牙规则》的规定,即承运人的责任从货物装上船时起至卸下船时止,货物处于承运人掌管之下的全部期间。关于承运人对单件货物灭失和损坏的赔偿限额,《海商法》采用了《维斯比规则》的规定。关于承运人迟延交货的责任,我国《海商法》在部分引入《汉堡规则》的基础上对此作了规定。同时《海商法》中凡涉及赔偿限额的,一律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定的“特别提款权”(SDR)为计算单位,而放弃使用人民币为计算单位,这是我国立法史上首次在国内法中规定适用国际通用的计算单位。这种与现行国际通行法规和习惯做法紧密衔接的立法形式,有人称之为法律的的“国际标准”,它为推进海上运输走向国际化、时代化,提供了法律条件。 我国海商法的制定虽然大量借鉴了国际海事法规的规定,但在很多方面又与国际公约有所区别。主要有: 一、承运人的责任基础不同 《海牙规则》下,承运人的责任基础是“不完全过失责任”。

法考《国际法》复习题集(第2457篇)

2019年国家法考《国际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甲国为了举办世界博览会将乙国使馆及大使官邸、丙国领馆纳入了征用规划范围。三国均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缔约国,依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国征用乙国使馆是为举办世界博览会,如乙国使馆拒不搬迁,则可对其强制征用 B、对于大使官邸即使不在使馆办公区内,也不得对其采取强制征用搬迁措施 C、只要进行了补偿,甲国即可征用丙国领馆 D、领馆馆舍在任何情况下均应免受任何方式的征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5章>第1节>外交特权与豁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外交关系法与领事关系法——外交与领事特权与豁免。依《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使馆馆舍不得侵犯。如乙国使馆拒不搬迁,甲国不得采取强制的征用搬迁措施,A错。使馆馆舍是指供使馆使用及供使馆馆长寓所之用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各部分以及其所附属的土地,不论其所有权属于谁。因此,不在使馆办公区域内的大使官邸也属于使馆馆舍,甲国也不可以采取强制征用搬迁措施,B对。依《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对领馆如接受国确有征用的必要时,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以免妨碍领馆执行职务,并应向派遣国作出迅速、充分及有效的补偿。C项只是给予了补 2.甲、乙、丙国同为一开放性多边条约缔约国,现丁国要求加入该条约。四国均为《维也纳国际公法——条约法公约》缔约国。丁国对该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提出保留,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对于丁国提出的保留,甲、乙、丙国必须接受 B、丁国只能在该条约尚未生效时提出保留 C、该条约对丁国生效后,丁国仍然可以提出保留 D、丁国的加入可以在该条约生效之前或生效之后进行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6章>第2节>条约的保留 【答案】:D 【解析】: 条约的保留在性质上属于单方声明,其他缔约方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故A项错误。条约的保留只能在条约尚未对保留国生效时作出,但保留的条约本身可以已生效或未生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