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废水处理工程及工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5.01 KB
- 文档页数:5
染织厂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改造某染织厂是一家主要从事棉纱漂白、染色的企业,其生产废水(2 000 m 3/d)主要来自脱脂漂白、染色和清洗工段。
该厂原废水处理系统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处理水量、水质的要求,故决定对原有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处理出水各项指标需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中的一标准。
原废水处理流程该厂原废水处理系统采用合建式表面曝气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其工艺流程见图1。
由于当时印染行业使用的浆料主要以天然浆料(如淀粉等)为主,排放的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相对较少,COD为500~600 mg/L,因此处理效果较好,但是随着印染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染化料的更替,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逐渐变差,成分也变得复杂,COD、色度经常超标,原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已不能满足目前印染废水处理的要求。
改造方案的确定根据对该厂废水水质的分析结果,废水中主要特征污染物为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和色度。
改造时针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结合原有的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目前印染废水处理较为先进和成熟的工艺。
即厌氧/兼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混凝沉淀工艺①格栅利用原有格栅,主要去除废水中漂浮物以及较大的固体物,防止其进入废水处理设施,保证提升水泵和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②高温厌氧反应池由原东侧污水调节池改建,高温厌氧反应池利用人流废水温度较高的特点,进行高温厌氧发酵预处理,以降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同时还可有效降低废水的色度,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③调节池由原有西侧污水调节池改建,废水由高温厌氧反应池经增设的连接管道自流进入,可以有效地调节水量和均衡水质,保证各个处理设备在设计水质和水量下正常运行。
④兼氧水解酸化池由原西侧曝气池和沉淀池改建,池内设置组合填料,可以增加废水与厌氧微生物的接触面积,通过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易降解的有机物,并且改善了废水的pH值,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印染废水是指印染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含有染料、助剂、盐类、重金属离子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废水。
印染废水的处理是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针对印染废水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工艺流程至关重要。
首先,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第一步是预处理。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和油脂等杂质,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损坏和影响。
预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格栅除渣、沉砂池沉淀、调节池调节等环节,通过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净化废水。
其次,经过预处理后的印染废水将进入生化处理环节。
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生化处理工艺包括接触氧化池、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等,通过这些生化反应设备,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得以降解,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后,经过生化处理的废水将进行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色度、氨氮、重金属离子等难降解物质,以达到排放标准。
深度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活性炭吸附、膜分离、离子交换等技术,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
最后,经过深度处理的印染废水将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杀灭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确保处理后的废水符合排放标准。
消毒处理工艺通常包括氯气消毒、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方法,通过这些消毒手段可以有效地保障废水的卫生安全。
综上所述,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四个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处理工艺流程,可以有效地净化印染废水,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印染企业能够重视废水处理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为清洁美丽的环境贡献力量。
印染污水处理工艺及技术行业概述及污水状态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用水量较大的行业,水作为媒介参与整个染整加工过程。
印染废水水量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染料结构中硝基和胺基化合物及铜、铬、锌、砷等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大的生物毒性,严重污染环境。
印染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织物纤维本身和加工过程使用的染化料,在印染生产的前处理过程中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印花过程排出染色废水、皂洗废水和印花废水,整理过程排出整理废水。
以棉混纺织为例:在棉混纺织产品中由于化学纤维(主要为涤纶)的增加(一般占65%),其经纱上浆时采用变性淀粉和聚乙烯醇混合浆料。
而在印染前处理工艺过程产生的退浆废水中,由于含有一定量的聚乙醇,使废水中增加了难生物降解物质,降低了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
因此棉印染废水属于较难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之一生产工艺不用,排水水质有很大的差距。
水量大,浓度高。
大部分废水呈碱性,COD较高,色泽深。
水质波动大。
印染厂的生产工艺和所用染化料,随纺织品种类和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异。
而对于每个工厂,其产品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废水的污染物成分浓度的变化与波动十分频繁。
以有机物污染为主。
除酸、碱外,废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是天然或合成有机物。
处理难度较大。
染料品种的变化以及化学浆料的大量使用,使废水含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可生化性差。
因此,印染废水是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部分废水含有毒有害物质。
如印花雕刻废水中含有六价铬,有些染料(如苯胺类染料)有较强的毒性。
印染废水含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体将消耗溶解氧,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及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存。
沉于水底的有机物,会因厌氧分解而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恶化环境。
印染废水大部分都偏碱性,进入农田,会使土地盐碱化,进入水体,更会影响水体的平衡。
染色废水中的硫酸盐在土壤的还原条件下,还会转化为硫化物,产生硫化氢。
印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印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印染行业是典型的高污染和高耗水行业,印染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色素和重金属,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印染污水处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而印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印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预处理、一次处理和二次处理三个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设备的负担,保护设备不受损。
其次是一次处理,主要是通过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手段去除有机物质和色素。
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好氧和厌氧菌降解有机物质,而化学处理则是利用药剂和氧化剂去除色素和重金属。
最后是二次处理,主要是通过深度过滤和消毒等手段净化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除了这些基本的工艺流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可以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和高级氧化法等新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也可以采用零排放技术,实现循环利用污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印染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
只有不断创新和提高,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处理是指对印染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色素、酸碱度高、悬浮物及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等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目的。
印染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预处理
印染废水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大颗粒的杂质和沉淀物。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沉淀、过滤和调节酸碱度等操作,以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2. 生化处理
生化处理是印染废水处理的关键步骤,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通常采用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等生化处理工艺,通过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有机物降解成较为稳定的无害物质。
3.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对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目的。
这一步骤通常包括氧化、吸附、膜分离等工艺,可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和微量污染物。
4. 水质监测
在印染废水处理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对废水的水质进行监测和检测,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水质监测可以采用化学分析、
生物检测和在线监测等手段。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运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废水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印染废水处理工艺也将不断完善和提升,为促进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做出更大贡献。
染色废水处理工艺
染色废水是指在纺织印染等行业中产生的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染料的废水。
染色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难以生物降解,因此传统的生物处理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有效地处理染色废水,可以采用以下工艺:
1. 物理处理:通过沉淀、过滤、浮选等方法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去除,降低废水的浊度和色度。
2. 化学处理: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氧化剂、还原剂、聚合剂等,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进行氧化、还原、聚合等化学反应,从而使其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
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去除有机物和染料的目的。
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曝气生物滤池等。
4. 膜分离技术:利用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进行分离和浓缩,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5. 其他处理方法:如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等方法也可以用于处理染色废水。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工艺组合来处理染色废水。
同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废水中的pH值、温度、流量等参数的控制,
以保证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的平衡。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是指印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染料、助剂、盐类和有机物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它具有色度高、气味难闻、pH值偏低和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高的特点。
处理印染废水,是减轻环境负担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工作,而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深度处理等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预处理主要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包括过滤、絮凝、沉淀和调整pH值等,以去除大颗粒悬浮物、混凝固体和调整废水性质,为后续的生物处理提供条件。
接下来是生物处理阶段,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降解印染废水中的有机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气体的过程。
生物处理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滤池法等工艺,以降解BOD和COD等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然后是化学处理阶段,化学处理是对生物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满足排放标准和适应后续处理工艺需求。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氧化、沉淀、过滤、吸附、吸收、中和和氧化等方法,以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有机物、颜色和气味。
最后是深度处理阶段,深度处理是对化学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最终处理,以达到国家和地方相关排放标准要求。
深度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膜分离、电解氧化和超滤等方法,以确保印染废水的安全排放与再利用。
综上所述,《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是一个多环节、多工艺、多技术的综合处理过程,它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不断完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将不断得到优化和提升,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染料废水处理工艺及案例分析染料废水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染料废水来源及污染物成分十分复杂,具有水质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等特点,直接排放危害极大.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染料废水处理工艺及案例分析.染料工业废水来自生长过程产生的废母液,如硝化、还原、氧化、氯化、缩合、重氮化、偶合等反应产生的废母液.这些母液的COD每升可高达几万至几十万毫克。
染料生产中还有的废水来自于染料产品的分离精制、水洗过程中产生的过滤液、洗涤水。
1.染料废水处理基本工艺染料废水的盐分高、色度高、难降解、有机物成分复杂.生产采用的基本原料是苯、萘、蒽醌及杂环类化合物,毒性大,处理难度较大.国内染料厂为提高COD去除率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增加絮凝和生化反应的级数,即所渭“絮凝再絮凝”、“生化再生化”,其废水处理流程长,费用高,处理效果虽有所提高,但仍难令人满意.(2)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该法固然有相当的去除效果,但由于目前活性炭再生不易,导致处理成本昂贵,经济上不合理,厂方实难承受.2.不同浓度染料废水处理工艺染料生产按有机物浓度高低可分为三类,对此应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
(1)超高浓度废水,主要是染料和中间体母液,压滤头遍洗液。
其特点为高有机物浓度,高色度,高含盐量,COD为100,000~150,000mg/L。
对于这类废水,采用焚烧处理最为经济合理.(2)高浓度废水,主要是染料洗液、反应釜洗刷水等,其有机物浓度、色度仍然比较高,对于这类废水,常采用高效的物化一生化处理技术。
(3)低浓度废水,可直接采用生化处理。
3.染料废水处理案例以下介绍两种染料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应用实例。
(1) 絮凝—生化法处理分散、还原染料废水某厂生产分散与还原染料,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废水处理系统进水水质:COD1,500mg/L,BOD7,000mg/L.经该工艺流程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COD≤200mg/L,运行较稳定.(2)高效气浮—纯氧生化法处理染料厂分散染料、染料中间体废水某染料厂生产分散染料与染料中间体,其生产废水包括四种类型如表。
染色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一、前言染色废水是纺织工业中产生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色素,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染色废水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染色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二、处理工艺流程1. 初步处理初步处理是指对染色废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沉淀,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具体操作包括:(1)筛网过滤:将废水通过筛网进行过滤,去除其中较大的杂质。
(2)沉淀池:将经过筛网过滤后的废水放入沉淀池中,在一定时间内让其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自然沉淀到池底。
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操作包括:(1)好氧生化:将经过初步处理后的废水通入好氧生化池中,在一定条件下促进微生物代谢活动,分解有机物。
(2)厌氧消化:将好氧生化后还存在有机物的废水通入厌氧消化池中,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进一步分解。
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对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残余有机物和色素。
具体操作包括:(1)活性炭吸附:将废水通过活性炭吸附染料和有机物。
(2)臭氧氧化:将经过活性炭吸附的废水通入臭氧反应器中,在臭氧的作用下将残余有机物和色素进一步分解。
4. 净化处理净化处理是指对深度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最后的净化,以达到排放标准。
具体操作包括:(1)沉淀池:将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废水放入沉淀池中,在一定时间内让其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自然沉淀到池底。
(2)过滤器:将经过沉淀池后还存在杂质的废水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其中较小的杂质。
(3)消毒:将经过过滤器后的废水通入消毒器中,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病毒。
5. 排放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可以进行排放。
排放前需要进行监测,确保废水的水质符合标准。
三、总结染色废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经过多个处理步骤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各个处理步骤之间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本文介绍了染色废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染色废水处理工程及工艺分析
1 工程概况
1.1 处理规模及水质
本文介绍的两项工程为青岛即墨针织有限公司和藤华染色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前者规模3000m3/d,后者规模2400m3/d。
两家公司都生产纯棉针织品,主要污染物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染整药剂及各种助剂,主要包括漂白剂、染料、表面活性剂及酸、碱等,可生化性一般较差;另一类是在对织物纤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从纤维上脱除下来的物质,包括含氮化合物、蜡状物质、天然色素等,其中多数是天然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好。
两家公司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及处理要求如表1所示。
1.2 废水处理工艺
1.2.1 即墨公司废水处理
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
该公司在染整车间中便将浓、稀废水分别收集并引入污水处理设施。
其中浓废水单独经混凝脱色,然后与稀废水混合处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费用,也符合清污分流的原则。
1.2.2 藤华公司废水处理
处理工艺如图2。
漂白废水先进入漂白水贮池,池中进行预曝气脱氯。
染色废水经集水池与漂白废水混合后提升至水力筛,革除杂物和一部分织物纤维以后进行pH调节,然后经调节池入曝气池。
采用推流式延时曝气法。
由于废水中以染料为主的部分有机物生化性较差,生物氧化过程中耗氧速度不快,所以曝气系统采用穿孔管曝气。
曝气池出水经泵提升进入压力过滤罐,再入两座并联活性炭吸附塔进行脱色。
饱和活性炭采用微波再生后重复使用。
生化单元排出的剩余污泥直接进行絮凝脱水。
1.3 处理效果及成本
即墨和藤华公司两项工程分别经过3年和2年的实际运行,处理效果如表1所示,出水分别达到
GB4287-920Ⅱ级和级标准,水质长期保持稳定。
含折旧费的单位处理成本分别为1.31、1.93元/m3。
2 工艺分析
本文通过两项较为成功的工程实例,阐明如何根据不同的处理条件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以保证处理设施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染色废水处理的单元工艺可分为生化法和物化法两类。
生化法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开发的许多新型染料由稳定的环状有机物组成,可生化性差,所以生化方法一般脱色效果较差,比不上物化法。
但在水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生化法加物化脱色的工艺,以保证出水水质。
在国内,染色废水处理的生化法主要有表面加速曝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两种。
由于资金不充裕,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在国内应用很少。
鉴于染色废水的色度高、许多染料的可生化性较差,因此用物化方法进行脱色较为合适。
我国应用最
多的是投加混凝剂的方法,泥水的分离多数用沉淀池,也有一部分采用气浮法。
同样因为费用原因,我国很少采用吸附法作为脱色单元,这与吸附法脱色在发达国家的普及和流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吸附法尽管费用高,但运转可靠,处理效果卓著。
为节约脱色费用,近年来,我国开发了多种新型脱色混凝剂,即墨工程中采用的是北京环科院研制的Ⅰ号脱色混凝剂。
基于即墨和藤华两套设施的经验,对生物接触氧化和延时曝气两种生化主体工艺以及混凝沉淀和活性炭吸附两种脱色工艺进行对照比较。
2.1 生物接触氧化法和延时曝气法
两种生化方法的比较见表2。
表中可见,当对出水水质要求不高(例如执行GB4287-92Ⅱ级标准)时,可优先选择接触氧化法,以节省资金。
当出水要求高且资金允许时,建议采用延时曝气法。
2.2 混凝沉淀法和活性炭吸附法
两种物化脱色工艺的比较见表3。
其中混凝法管理方便,费用较低,但效果不及吸附法。
而活性炭吸附水质优良,色度亦可降低到零,且可靠性高,但费用也比较高。
当对出水色度有较高要求,尤其是要求水回用的场合,最好用吸附法。
2.3 工艺的组合
染色废水在可生化性方面因染整生产状况和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只要废水的BOD5/COD>0.2,应尽量考虑用生化法作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手段。
为了解决生化法脱色效果差的矛盾,通常在生化法后辅以物化单元进行脱色。
两种生化单元和两种脱色单元有四种组合方式,工艺上各有侧重,费用上也互不相同,其比较列于表4。
即墨和藤华公司两项工程分别采用了表4中的两种组合,这两种组合是四种组合中较有代表性和相对合理的,其适用的场合也有典型性。
即墨的工艺在对出水水质要求不高和资金紧缺时是很有价值的,而藤华的工艺能达到对出水高标准的要求,只是费用较高。
两项工程的费用对比列于表5。
值得指出的是,藤华工艺的出水可满足多种场合的回用水要求,对节约水资源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缺水地区。
同时,水的回用对工艺的高费用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