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复习:小石潭记 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16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小石潭记》,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小石潭记》,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实例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句子和词语。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小石潭记》的作者、背景和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出难点句子和词语。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标记的难点句子和词语,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言文句子,讲解其句式和用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巩固课堂所学。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言文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梳理文章的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其含义和作用。
3. 翻译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
3. 翻译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提高翻译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修辞手法。
2. 翻译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重点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和词语。
3. 运用翻译练习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二、梳理文章结构(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层次和主题。
2. 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分析重点句子和词语(15分钟)1. 教师提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理解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四、翻译练习(20分钟)1. 教师给出文中的长句和难点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翻译练习,并分享自己的翻译成果。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反思。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学生在翻译练习中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与解读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和解读。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复习《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复习和思考文章中的重点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文章内容、难点词语和句式的解释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 准备一些思考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复习文章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作者的观点。
3. 难点解析:教师针对文言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解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题,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作业布置: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1. 文章背景介绍:教师讲解《小石潭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2.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竞赛:教师设置一些竞赛题目,学生分组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八、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些与《小石潭记》相关的文章或案例,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
《小石潭记》(九年级复习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虚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写作背景,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通过比较阅读,把握作品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
2、陶冶自身情操,培养侍郎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积累言词句,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品味重点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五、教法:诵读法、积累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激发兴趣。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我们美丽的祖国,幅员辽阔,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古以来山山水水就被文人墨客所钟情,“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作者通过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去欣赏小石潭的深幽与秀丽,开启《小石潭记》的九年级复习之旅。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复习初中阶段的文体知识:1、记:是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属散文性质,多种表达方式可综合运用,形式自由、灵活。
(同学们回忆初中阶段“记”的文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记承天寺夜游》)2、说:古代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畴,可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
(初中阶段有《马说》、《爱莲说》)3、铭:古代一种文体,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陋室铭》)4、书:即书信。
(《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5、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送东阳马生序》)6、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子向君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章。
(《出师表》)7、传: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五柳先生传》)8、其他的还有神话、寓言等。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文体复习,了解所学过的相关古代文体。
2.思想贯穿:了解古代的贬官文化和隐士文化。
3.写作技巧: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4、文言基础: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教学重点人文文化熏陶,了解中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和隐士文化。
教学难点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教学方法情景陶冶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预备习题、实物投影、录音机、彩粉笔、笔记本教学程序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配乐诗朗诵指名读:成就可以更大,但你必需大胆幻想。
当然实现幻想的过程必定艰辛万分,因此你必需保持一种开心的态度,用轻松的心情面对挑战。
这样你才能在实现幻想的过程中适应压力,放飞心灵,才能在踏实中筑梦,才能顺当走向胜利。
缓解紧急气氛,激发学习爱好。
情感体验古之中国,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遭贬谪,在数不清的遭贬人员中,不乏饱读诗书的志士。
由于对熟悉变迁和世态炎凉有了更糊涂更深刻地熟悉,创作的作品往往更有意味和品位。
同学举例:如: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刘禹锡的《陋室铭》…… 为解决本课重点埋下伏笔。
明确目标今日我们就付息一下《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感受这些孤独而又名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内心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粗略回顾三篇文章,并指出异同。
(分小组争论)复习过程1.提示三篇文章的基础学问2、复习记这种文体既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谈论相结合。
板书:叙事,描写,谈论3.像这样文体隐含在题目当中的文言文你还了解哪些?板书:说: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序:临别赠言4、提出问题《小石潭记》时乐常忧《岳阳楼记》因国而乐《醉翁亭记》因景而乐过度:“乐”也好,“优”也罢,三篇文章的表现方式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体现。
5、勾画突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屏幕显示)隐士文化与贬官文化6、练习描写景物(屏幕显示)一段有关秀美山川的录像点拨:语言内容主旨A文体都是“记”。
小石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寓言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文中的寓言手法及其作用。
3. 翻译并解释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讨论作者通过故事传达的道德观念和寓意。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4. 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回顾《小石潭记》的故事情节,让学生简要复述故事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 分析文中的寓言手法,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如何通过寓言表达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
3. 翻译并解释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收集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对他们的翻译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准备《小石潭记》的原文文本,并进行适当的排版和注释,以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收集相关的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用于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准备练习题和作业,包括翻译、分析和写作任务,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安排1. 计划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小石潭记》的复习教学,每节课45分钟。
2. 第一节课重点回顾故事情节和寓言手法,进行翻译和解释练习。
3. 第二节课进行分组讨论和评估,总结复习内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布置。
八、教学反思1. 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石潭记》的理解程度。
小石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
2. 写作特色及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写作特色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小石潭记》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1)课文讲述了哪些主要内容?(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3)课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现了什么特色?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形成小组共识。
4.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重点解析写作手法及表现特色。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小石潭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认同,以及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小石潭记》原文。
2. 参考资料:相关评论、解析《小石潭记》的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1课时(45分钟)。
2. 教学环节:课堂导入(5分钟)、自主学习(10分钟)、合作探讨(10分钟)、讲解辅导(10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课后作业(5分钟)。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经典散文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情节、人物、主题等。
2. 分析三篇散文的艺术特色,如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
3. 比较三篇散文的异同,探讨作者在不同的题材下所展现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三篇散文,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和情节。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分析三篇散文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观念。
5. 比较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篇散文的异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2. 选择其中一篇散文进行熟读背诵,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思考深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文笔等。
3. 学生对三篇散文的理解和记忆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比较分析法,组织学生对三篇散文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异同,深入理解作品。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资源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原文及其注释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