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地每木调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66.01 KB
- 文档页数:2
西南角点X:标准地
罗盘仪测量记录附表1 GPS坐标Y:样地
测量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标准地
蓄积量实测调查卡片
样地
四川省自治州(地区、市)林业局(县)林场(乡)
作业区
林班(村)小班总体地形图图幅号或空象片号样地号样地长度 m 样地宽度 m 样地面积
hm2
标准地号标准地长度 m 标准地宽度 m 标准地面积
hm2
标准地GPS起点:X: Y:标准地GPS终点:X: Y:附表3
标准地、样地林况地况目测调查记载
树种组成年龄平均高度 m 平均直径 cm 郁闭度
林种
每公顷株数株每公顷蓄积 m3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林型疏密度
幼树:组成年龄年每公顷株数株高度 m 分布
下木:种类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地被物:种类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土壤:名称结构质地厚度 cm 湿度地形地型:部位坡型坡向坡度度海拔 m
林分特点及其它记载
附表4
标准地、样地实测调查结果
实测郁闭度:疏密度:
调查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每木检尺记录
号样地(标准林班
地)
面积:公小班
顷
树种
检尺者:记录者:计算者:检查者:
测高记录附表6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长量调查记录附表7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西南角点X:标准地
罗盘仪测量记录附表1 GPS坐标Y:样地
测量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标准地 蓄积量实测调查卡片
样 地
四川省 自治州(地区、市) 林业局(县) 林场(乡) 作业区 林班(村) 小班 总体 地形图图幅号或空象片号 样地号 样地长度 m 样地宽度 m 样地面积 hm 2
标准地号 标准地长度 m 标准地宽度 m 标准地面积 hm 2 标准地GPS 起点:X : Y : 标准地GPS 终点:X : Y :
附表3
标准地、样地林况地况目测调查记载
树种组成 年龄 平均高度 m 平均直径 cm 郁闭度 林种 每公顷株数 株 每公顷蓄积 m 3
地位级或立地指数级 林型 疏密度 幼树:组成 年龄 年 每公顷株数 株 高度 m 分布 下木:种类 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地被物:种类 高度 m 总覆盖度 % 分布 土壤:名称 结构 质地 厚度 cm 湿度 地形地型:部位 坡型 坡向 坡度 度 海拔 m 林分特点及其它记载
附表4
标准地、样地实测调查结果
实测郁闭度:
疏密度:
调查者: 计算者: 检查者:
年 月 日
每木检尺记录
林班 号样地(标准地) 小班 面积: 公顷
检尺者:记录者:计算者:检查者:
测高记录附表6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长量调查记录附表7
观测者:计算者:检查者:年月日。
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一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调查一、实验目的通过调查,初步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二、工具备品皮尺、钢卷尺、测绳、枝剪、粉笔、铅笔、标签、方格纸、调查表格、植物检索表等。
三、调查方法全面踏查和样方法相结合。
其基本步骤是:全面踏查:对所要进行调查的植物被地全面踏查一遍,选定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固定或)临时样地。
样地调查:(1)样地面积:森林:20*20平方米,其中:灌木样方五个,2*2平方米,草本样方五个,1*1平方米(2)每木调查:具体按测树学方法进行。
平均胸径大于8厘米者,2厘米一个径阶;小于8厘米者,1厘米一个径阶。
(3)植被及灌木调查:植被调查在1*1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下木调查在2*2平方米小样方中进行,乔木调查在实习中绘制树冠投影图。
植物名称:记录植物中名或学名,并采集有关植物标本(实习中只采集野外不能识别的标本。
经鉴定后再将植物名称填入,但在鉴定前要填入代号)。
由于标本不完整,鉴定有困难时可暂时填入**科或**属的一种。
如苔草属的一种。
层次:可根据植物高度划分为几个层次。
若一种植物分布在几个层次中,按其分布情况记入分布最多的层次中层次盖度:即该层次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方面积的百分比。
按植物自然情况进行测定。
范围指最低高度到最高高度。
如果植物最低为0.3米,最高为1.5米,则记为0.3-1.5米。
多度:指该植物投影面积占该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用德鲁提的多度等级进行分级。
分布:指丛生、片状、稀疏、单株等。
(4)统计及报告:按测树学统计林木组成和平均胸径。
植被统计频度和多度。
描述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
四、实验数据表1森林群落类型调查表一、样地基本概况标准地面积:20*20 平方米地点名:调查日期:2015.05.26 海拔:150米经纬度:坡位:半山腰坡度:15.2°森林类型:天然林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林分郁闭度:80%二、地质、土壤调查土壤类型:壤土母岩类型:砂岩、砾岩、岩石风化残积土壤厚度:一米以上岩石露头:10%土壤A层厚度:棕色枯落物厚度:1.5cm土壤颜色:棕色土壤质地:黄棕壤土壤侵蚀状况:很少排水状况:良好三、经营历史与人为活动状况:表2样地每木调查表序号树种名称胸径cm 树高m 冠幅m*m1 α33.52 20.6 8.7*5.12 麻栎21.82 17.15 4.5*4.43 麻栎28.45 26.5 8.3*7.54 麻栎28.60 24.0 6.1*5.45 麻栎37.38 22.4 9.2*8.36 麻栎32.95 25.3 6.6*6.37 麻栎22.12 18.0 5.4*4.68 麻栎28.96 21.9 6.3*5.49 麻栎20.57 15.4 4.6*3.710 麻栎25.82 18.4 5.3*4.111 麻栎30.21 21.0 7.4*5.812 麻栎22.28 17.4 5.2*4.713 麻栎32.70 17.9 6.5*6.214 麻栎37.72 22.0 9.1*8.015 麻栎22.00 15.9 5.6*5.316 麻栎29.30 14.4 6.5*5.6表2数据分析整理如下:径阶平均直径各株树木直径(cm)/(m)树高实测值株数(株)平均树高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20.5722.0625.8228.6729.7632.7033.5237.5520.57/15.421.82/17.15 22.00/15.9 22.12/18 22.28/17.425.82/18.428.45/26.5 28.60/24.0 28.96/21.929.30/14.4 30.21/21.032.70/17.933.52/20.637.38/22.4 37.72/22.01413211215.417.1118.424.117.717.2020.622.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实验数据计算得直径算术平均值: 28.40cm径阶株数分布图1234520222426283032343638径阶/cm株数/株各径阶平均树高胸径散点图y = -0.0136x 2+ 1.0774x - 0.2804R 2= 0.3678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胸径树高散点图y = -0.0313x 2 + 2.1668x - 15.481R 2 = 0.37940510152025300510152025303540胸径/cm树高/m表3灌木/下木小样方调查表样方面积:2*2平米总盖度: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多度(株)1a 28 1.54 12 b 26 1.5 1c 18 1.15 1d 15 1.1 23 eb 20 1.45 14 f 25 1.5 1g 80 1.6 35 e 40 1.7 1c 20 1.3 1表4草本小样方调查表样方物种名称盖度(%)平均高m 分布状况1 A 30 0.08 稀疏B 60 0.80 片状C 50 0.10 稀疏2 络石60 0.07 丛生A 20 0.12 稀疏D 10 0.06 单株3 E 20 0.06 片状麦冬40 0.10 丛生F 10 0.08 稀疏B 10 0.12 单株4 络石40 0.07 稀疏G 50 0.04 丛生麦冬10 0.11 丛生5 络石30 0.07 单株C 10 0.10 稀疏D 10 0.06 单株表5植物频度和多度统计表植物名称小样方号(株)频度(%)平均多度1 2 3 4 5α0 0 0 1 25 0.25 麻栎 6 3 3 3 100 3.75a 1 0 0 0 0 20 0.2b 0 1 1 0 0 40 0.4c 0 1 0 0 1 40 0.4d 0 1 0 0 0 20 0.2e 0 0 1 0 1 40 0.4f 0 0 0 1 0 20 0.2g 0 0 0 3 0 20 0.6A 3 4 0 0 0 40 1.4B 0 2 0 0 1 40 0.6C 0 3 0 0 1 40 0.8D 0 2 0 0 2 40 0.8E 0 0 4 0 0 20 0.8F 0 0 3 0 0 20 0.6G 0 0 3 0 0 20 0.6络石0 3 0 2 2 60 1.4 麦冬0 0 5 3 0 40 1.6由以上数据可知,该样地内群落组成较为丰富,乔灌草均有分布。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样地调查记录
总体名称: FSC针叶林样地样地号: 1
样地形状: 正方形样地面积: 1亩
样地地理坐标:横: 30º 47'33”纵: 119º 31'30”样地间距: 地形图图幅号: 卫片号:
地方行政编码:242200 林业行政编号:341822
市(地): 宣城县(市、区):广德
乡(镇):东亭自然保护区:
村:阳岱山村民组:冲口组小班号:
小地名:水库边
驻地出发时间: 样点定位时间: 结束调查时间:
样地定位与测设 GPS号罗差
备注:特征说明指引点或样地附近的小路、山谷、山峰、建筑物、输电线路、立树等有利于寻找的信息。
样地因子调查记录
广德县竹产业协会
固定样木位置图 样地号 1
N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82
NE 2
W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82
SE
跨角林调查记录
样地号毛竹检尺记录表
四旁株数调查记录杂竹林株数调查记录
天然更新(或保存率)情况调查记录
复查期内样地变化情况调查记录
森林灾害调查记录植被状况调查记录
每木检尺记录
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0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35
每木检尺记录
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35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35
每木检尺记录
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70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18。
6.2标准地的实测方法01 02 03 04每木检尺树高测定测定郁闭度测定林分年龄 目录 05其他因子测定01每木检尺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径。
每木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分别林层、树种、起源、年龄(或龄级)、活立木、枯立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取得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序列的工作。
每木检尺的步骤用轮尺或围尺测定每一株树的胸径,按实测直径或按径阶记录;径阶大小的确定:我国(2003)规定,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视林分平均胸径以2㎝或4㎝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
径阶阶距越大,平均直径越小,调查误差越大。
Dg>12cm时,4㎝为一个径阶距6<Dg<12cm时,2㎝为一个径阶距Dg<6cm时,1㎝为一个径阶距每木检尺的步骤3)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胸径为5.0㎝)。
4)划分材质等级:(1)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的40%以上(2)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3)薪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每木检尺的步骤5)注意事项①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对每棵树先进行标号,然后进行检尺;②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北要南不要,舍东取西)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③要防止重测或漏测:一般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
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的相应栏中记入。
6)计算林分平均直径。
02树高测定树高测定Array测高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林分条件平均高或各径阶平均高。
1)求林分平均高: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5~30株林木测定胸径和树高,一般每个径阶内应量测3~5株林木,满足正态分布,并记入测高记录表中。
用图解法或数式法建立树高曲线,确定林分平均高和径阶平均高。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BC CBECCE' '' '⋅=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 E’C’值。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样地调查记录总体名称: FSC针叶林样地样地号: 1样地形状: 正方形样地面积: 1亩样地地理坐标:横: 30º 47'33”纵: 119º 31'30”样地间距: 地形图图幅号: 卫片号:地方行政编码:242200 林业行政编号:341822市(地): 宣城县(市、区):广德乡(镇):东亭自然保护区:村:阳岱山村民组:冲口组小班号:小地名:水库边驻地出发时间: 样点定位时间: 结束调查时间:样地定位与测设 GPS号罗差备注:特征说明指引点或样地附近的小路、山谷、山峰、建筑物、输电线路、立树等有利于寻找的信息。
样地因子调查记录广德县竹产业协会固定样木位置图样地号 1N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82 NE W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5.82 SE W跨角林调查记录样地号毛竹检尺记录表四旁株数调查记录杂竹林株数调查记录天然更新(或保存率)情况调查记录复查期内样地变化情况调查记录森林灾害调查记录植被状况调查记录每木检尺记录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0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35每木检尺记录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35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35每木检尺记录样地号: 1 前期最大样木号: 70 样木总株数: 88 本页活立木株数: 18永磁交流伺服电机位置反馈传感器检测相位与电机磁极相位的对齐方式2008-11-07 来源:internet 浏览:504主流的伺服电机位置反馈元件包括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正余弦编码器,旋转变压器等。
为支持永磁交流伺服驱动的矢量控制,这些位置反馈元件就必须能够为伺服驱动器提供永磁交流伺服电机的永磁体磁极相位,或曰电机电角度信息,为此当位置反馈元件与电机完成定位安装时,就有必要调整好位置反馈元件的角度检测相位与电机电角度相位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调整可以称作电角度相位初始化,也可以称作编码器零位调整或对齐。
生态学实习报告姓名:学号:组号: 第四组小组成员: 韩蒙,刘晶晶,吕莹莹,荆迪一,陈榕,张彦指导教师:阮宏华2011年 11月 9日实习一森林土壤蚯蚓群落调查一、目的森林土壤蚯蚓是森林土壤“梨作”中重要角色之一,对其群落调查对了解蚯蚓在整个土壤生态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各种林分土壤状况有所帮助。
二、工具和方法(一)工具:铁铲一把、三米卷尺一把、塑料密封袋若干、天平(含砝码)一台(二)方法:在五块林分不同的林地里分别调查土壤蚯蚓群落,得出调查数据。
1.用铁铲挖出40cm×40cm×40cm的土方;2.分别在0~10cm,10~25cm,25~40cm三个土层中计数蚯蚓;3.在每片林中重复三次操作,结果取平均值;将蚯蚓带回,洗净后称鲜重,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表一:各类型森林土壤中蚯蚓群落调查表森林类型0cm~10cm10cm~25cm25cm~40cm合计数量/(条/㎡)鲜重/(g/㎡)数量/(条/㎡)鲜重/(g/㎡)数量/(条/㎡)鲜重/(g/㎡)数量/(条/㎡)鲜重/(g/㎡)竹林41.67 31.63 14.5813.790.000.00 73.3 45.42 栎林 2.08 1.04 0.00 0.00 0.00 0.00 2.08 1.04 松竹林 6.25 1.98 8.33 3.85 0.00 0.00 14.58 5.83 杉木林81.25 26.21 39.58 15.83 6.25 2.50 127.08 44.54 板栗林31.25 13.03 20.83 10.19 4.17 0.7156.25 23.93通过对表一的横向分析,可以发现土壤中蚯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板栗林、杉木林、栎林、松竹林、竹林(图一、二)。
由于土壤蚯蚓含量与土质疏松程度和土壤肥力有着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得出,板栗林土壤的疏松度和肥力在几种林地类型中最优,杉木林、栎林其次,而松竹林和竹林土壤肥力等状况在五种类型中最次。
林业园艺Lin ye yu a n yi森林资源调查标准地调查法调查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株树、每公顷蓄积量、优势树种、树种组成等因子。
调查工作中,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需要外业完成,常规方法是应用计算器完成平均胸径计算,估算各树种蓄积量,确定优势木,测量平均树高。
内业完成其它因子的计算,近年来也可通过专业调查软件完成,但其价格偏贵。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验,总结出一种应用excel表格函数,在平板电脑上使用,调查时计算平均胸径、蓄积量、树种组成的方法,为今后林业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标准地是指根据调查目的和预定总体特点选择的典型地块。
主要用途是为林业建设和调查或研究不同经营措施效果等而收集数据,提取林分调查因子的平均指标。
以调查样地面积800平方米为例,主要调查林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每公顷株树、每公顷蓄积量、优势树种、树种组成等因子。
调查工作中,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需要外业完成,常规方法是,估算各树种蓄积量,确定优势木,应用计算器完成平均胸径计算,测量平均树高。
近年来也可通过专业调查软件完成,但其价格偏贵。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验,总结出一种应用excel表格函数,在平板电脑上使用,调查时计算胸径、蓄积量、树种组成的方法。
通过介绍建立表格、填写计算公式、检查验证、现地调查数据录入的方法等,为今后林业调查工作提供参考。
1excel表格建立1.1每木检尺记录表以调查表格“每木检尺记录表”为模式,建立A1样木序号、B1树种名称、C1胸径、D1备注列,完成基础表格。
1.2计算表格计算表格包括计算统计表与计算表格,与每木检尺记录表在同一工作表中。
与每木检尺记录表列间隔1列建立F1树种代码、G1树种名称、H1系数、I1平均胸径、J1胸径常数、K1平均树高、L1树高常数、MI株树、N1材积、O1树种比例;树种名称列F2至F11依次写入常见树种名称(以10种为例),F12写入合计,F13写入按单位统计;树种代码列G2至G11依次写入常见树种代码,系数、胸径常数、树高常数列分别写入各树种蓄积量计算系数和常数,完成计算统计总表。
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的全部内容。
xxx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
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2018年12月
《xxx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
编制承诺
受xxx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公司承担《xxx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编制工作,2018年12月,我公司派技术人员开展报告编制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实地调查和本底资料收集工作.
依据《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第35号令)、《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规范>和<使用林地申请表>、〈使用林地现场查验表>的通知》(林资发〔2015〕122号)、《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规范》(LY/T2492—2015)和《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林业厅关于调整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引导节约集约利用林地的通知》(赣财非税〔2016〕3号)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技术标准,在xxx人民政府和寻乌县林业局的配合下,完成了《xxx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并承诺对报告成果材料数据真实性负责。
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续)。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的规范化整理录入与标准1 总体目标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提出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的调查、评估的技术规范。
提出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的数据集成标准。
2 项目的科学依据、意义、特色和创新性某一地区的植被是各种不同的植物与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植被是当地气候、土壤、热量、温度、水分诸生态因子,以及生态系统、景观,甚至地质历史的最好的反映。
植被提供了微生物、动物的直接的食物源,又构成了一切动物的生境。
一定的植被总是与一定的物种相联系,因此植被可以指示生境、指示动植物。
植被的变化必然引起生境、物种的变化。
而植被又是最直观和最便于监测的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子。
植被是各种生境因子的综合体现,是一切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基础;植被类型及其动态与动物、真菌、昆虫以及其它植物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植被是资源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动物、真菌、昆虫等调查和评估的基础。
植被的调查是最基础和最基本的工作。
然而,目前信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共享,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所以,在目前的技术和方法体系的支持下,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建立植被调查体系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进行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研究。
创新性(1)该标准明确界定了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的界线,在以往的文献中对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的界定不明确,造成不同的调查者和文献之间对同一类植物调查的差异,例如,我国南方森林中常见的悬钩子Rubus spp.、拔契Smilax spp.在不同的群落调查中或者被划入灌木层或者被划入层间植物,再如,草质藤本中绞股蓝Gynostemma spp.或者被当作草本层或者被当作层间植物进行调查,导致在进行样地分析时同样类型的样地出现不同的分析结论。
(2)该标准明确确定样地面积为投影面积,避免了坡度大小对调查精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才能与地理信息和森林资源的调查对接,形成统一的标准。
植物群落调查及分析实验必备(乔木组)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外貌调查群落外貌集中体现在生活型的组成上。
调查时需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类别,统计每一类生活型中的植物种类数目,按下列公式求出百分率: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的种数/群落中全部植物种数*100%植物群落特征分析乔木层的优势主要利用重要值来判定: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最大的植物种类为乔木层的优势种,因而也是本群落的建群种。
若调查数目过少无法计算重要值和总优势度,可用目测多度和盖度结合起来的方法,把植物优势程度分成以下等级:5.个体数任意,盖度大于75%;4.个体数任意,盖度50~75%;3.个体数任意,盖度25~75%;2.个体数很多,或个体不多而盖度5~25%;1.个体数虽多而盖度小于5%,或个体数少而盖度5%;+。
个体数少,盖度也非常小;R.个体数极少,盖度极小。
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乔木调查对样地中凡是胸径等于或大于5cm的树木都用油漆编号,进行每木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确定树种,树种起源类型、测量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杆型特征、物候、生活力等。
最后以记录坐标位置和画投影图的方式确定每株样木在样地中的位置,调查的标准格式见附表“植被样地野外调查表及乔木层树种野外每木调查记录表”。
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
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伟乔木类:香樟等;小乔木类:如金叶木、彩叶木、龙舌兰类等;中乔木类:圆柏、樱花、木瓜等;大乔木类:法桐、栾树,五角枫,柳树,国槐,千头椿,合欢,大叶女贞,玉兰,青桐,柿子树等;樟树:樟科植物樟树,常绿高大乔木,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