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
- 格式:pptx
- 大小:176.69 KB
- 文档页数:3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
国际战略格局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相对的稳定性。
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变化。
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名词解释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又称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是指特定历史时期国际社会的
政治和经济形态的总体安排和初步结构,是政治和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进
行的总体框架和安排。
国际战略格局决定了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总体方向,决定了资源的分配
和利用,影响着整个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并扩展到国际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等方面。
它也决定了国家及政策的差异。
最重要的是,每个国家都有一套独特的国际战略思维模式和影响方式,
每个国家均以其特定的战略格局来影响其他国家,形成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自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影响,如多极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发展趋势的影响,国家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变化日益凸显,国
际格局似乎在转变的过程中,正在趋于多极化的状态,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主
体进入全球性的活动当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际战略格局是国际政治与经济的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它的发展将决定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全球的政治经济发展方向,以及整
个国际社会的发展状况。
因此,国际战略格局对未来国际关系、全球新闻政
治趋势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状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和结构应该是目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和结构如下。
一、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
从2021年伊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以及世纪末发生的重大变化,国际局势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的联系与依赖不断加深、国际实力对比趋于均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同时,受疫情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世界大国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和发展,主要国家围绕着国际规则的制订和区域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博弈。
经济全球化遇到了逆流,国际治理出现了困难,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挑战不断增加、风险日益增多的时期。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
“一超多强”的局面很难有大的改变。
目前,世界经济体制的转变正在加快,其主要特征是世界权力的巨大反差,即传统的西方国家的影响在不断减弱,而新兴的非西方国家的实力在不断增强。
一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兴起,使它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它们的群体影响力和号召力得到了加强,从而使全球权力中心更加多元。
美国作为国际大国,其总体实力和影响力都有所削弱,尤其是受到国内政治斗争、中东动乱、恐怖主义威胁等因素的影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作用已经大大减弱。
二是西方国家在国内面临着激烈的政治游戏和复杂的社会管理难题,其统治世界的力量在整体上呈现出衰退的态势。
三是非国家行动者的数量越来越多。
跨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各种非政府组织也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社会交流,这也是政府扩大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战略环境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的基本概念二、战略环境的基本含义三、战略环境与战略战略环境概述环境是指事物周边的境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
战略环境是从国家生存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研究它的形成、内容、特点以及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战略环境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一、战略的基本概念(一)战略的含义(二)战略构成要素(三)决定战略的基本要素(四)战略的基本特征(五)战略的分类(一)战略的含义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通常指军事战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战略在军事斗争实践中产生,并随军事斗争实践不断发展、深化而丰富和完善。
战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国家根本性的军事政策,是军事活动主要依据,是运用军事力量支持和配合国家进行政治、经济、外交斗争的重要保障。
(二)战略构成要素1、战略目的战略目的是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制定和实施战略的出发点与归宿点。
战略目的根据战略形势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确定的。
2、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和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条件,应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
3、战略力量战略力量是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
它以国家的综合国力为后盾,以军事力量为核心。
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为准备和进行实施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保障。
是战略决策机构根据战略需要,所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确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
(三)决定战略的要素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于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
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战略走向的基本依据,是国家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政治因素政治对战略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它将决定战略的性质和目的,赋予其任务和要求,影响战略的制定、实施和调整。
战略服从服务于政治,满足政治的需求,完成政治赋予的任务。
国际战略格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个国家选择的国际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
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的各个部分已经成为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
战略家们再也不能就军事来研究军事,就安全来谈安全了。
只有超越纯军事领域,树立大战略观,把战略谋划提高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才能成功地把握未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际战略格局,主要讲四个问题: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
其中第三个问题是重点。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所谓格局,是指态势、模式或构架,是几种力量交互作用后出现的一种暂时平衡状态。
那么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呢?所谓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
它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全球政治层面上的实力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有时也称为“国际格局”、“世界格局”、“大格局”等。
1、国际格局的力量结构2、国际格局中的大国战略关系3、国际格局中的国际秩序(二)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战略格局类型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格局一共出现过单极、两极、多极三种类型:1、单极格局所谓单极格局,是指由某一个主要的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
霸权国,是指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能强行推行其意志,并在一定时期得以实现的大国。
在单极格局中,通常只有一个实力最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即一国独霸世界。
单极格局中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体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它具有超群的实力(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和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制定和维持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
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紧密相关,它是自近代民族国家产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相应的国际关系体系以后才真正形成的。
所谓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关系中的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及基本态势。
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斗争和国际战略运作的结果,同时,新的国际战略格局一经产生,又会对国际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要想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斗争的基本情况和基本形势,揭示国际斗争的一般规律,就必须注重研究国际战略格局问题。
一、二战以来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垒的局势,是什么促使这种局势的产生、又是怎么发展、消亡的呢?㈠雅尔塔体制的形成1945年2月,在风光秀丽的苏联克里米亚半岛,一个叫雅尔塔的小镇上,聚集了当时世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国的领袖们。
他们是: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此时此刻,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进入后期,战局日见明朗,同盟国对德国的战争展现出了光明的前途。
带着胜利微笑的三大国首脑们,正在考虑着如何分割胜利者的“蛋糕”——战后的世界!约瑟夫·斯大林兴致很高。
此刻,他的苏联红军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向着欧洲东部和中部的平原地带推进,对德军发起一次次沉重打击。
由于苏联红军主宰着欧洲战场的局势,美国和英国有求于苏联,因此,这位出身于格鲁吉亚的苏联领导人,态度十分强硬。
斯大林面对着弗兰克林·罗斯福,以不容置疑的口气缓缓地说:“当然,在对德作战结束后,苏联红军可以在远东开辟战线,消灭日本关东军。
不过,作为代价,我们要求恢复在满洲的权益。
那是指亚洲!”斯大林接着开列他的战利品清单:“在欧洲,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应该成为未来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对于苏联元首的要价,美国总统罗斯福略感不快,但又无可奈何。
1、试论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大国关系;目前国际战略格局呈总体和平、局部动荡的态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形式;经济因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增大;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再度凸显;国际军控与裁军陷于停滞状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组织或地区的作用日益突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2、试述我国如何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和战略格局。
第一,把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适应新的形势更好地维护国家的利益、主权和安全,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根本基点。
第二,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和文明三种新秩序,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主张。
第三,把积极发展同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改善和发展大国关系,建立均衡、稳定的世界战略格局,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基本布局。
第四,把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趋利避害,积极参与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作为我们新世纪国际战略的重点。
3、如何加强我国国防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军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
我军机械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
如果按部就班,尾随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在完成机械化建设任务后再进行信息化建设,就会坐失良机,拉大与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
只有抓住机遇,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跨越某些阶段和环节,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完成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双重历史任务,肩负起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使命。
(1)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就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政策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