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变化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力量的重新分配,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世界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发展的影响。
一、世界政治格局变化1.1 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中国、俄罗斯、欧盟等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均衡。
多极化趋势加强了国际间的竞争,也使得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多元化。
1.2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在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过程中,地缘政治风险也在上升。
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对全球政治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1.3 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有所上升。
美国、欧洲等地的选举中,反全球化、反移民的政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使得全球政治格局更加复杂,也加大了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难度。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2.1 新兴经济体崛起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
这些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2.2 全球产业链重构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重构。
各国间的产业竞争和合作更加激烈,产业链的布局更加分散和多元化。
这有助于优化全球资源配置,但也给各国带来了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压力。
2.3 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趋势。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投入,以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
三、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3.1 影响全球政治稳定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变化,使得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兴起等因素,对全球政治稳定构成了挑战。
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number{01}目录•引言•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力量对比•地区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表现•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多极化趋势下的全球治理挑战•结论与展望01引言12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概述地区性力量崛起地区性力量的崛起也是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超多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即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也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逐渐崛起,形成多个强势国家。
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更加平衡。
多极化趋势的背景与意义•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度提高,为多极化趋势提供了经济基础。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各国经济、军事等实力的变化,使得一些新兴国家得以迅速崛起。
•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参与和协商合作,为多极化趋势提供了政治基础。
•世界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使得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更加平衡,有助于减少冲突和战争的风险。
同时,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02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力量对比美国:霸权地位动摇与调整经济实力相对下降随着其他国家的经济崛起,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
政治影响力减弱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行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军事优势受到挑战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逐渐增强,对美国的军事优势构成挑战。
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对外政策更加积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
面临内部挑战欧盟内部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移民问题、恐怖主义等挑战,需要成员国共同努力解决。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
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确保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并使21世纪成为“美国世纪”,遭到了其他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强有力的抵制。
当今世界力量对比虽然呈“一超多强”态势,但正逐渐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走向、力量对比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不断地向前发展。
2.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具体原因在于:①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国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②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已经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国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是因为:①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障碍。
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1945年至今)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争、相互借签。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界迅速发展。
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苏“冷战”(1947—1991)背景:(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联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苏联看做其主要障碍。
(3)苏联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夸大对方对本国的威胁,加剧冲突与对抗。
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
表现: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两强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2.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70年代)欧洲共同体成立影响:①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
日本崛起影响: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政治领域的多极化发展。
欧共体开始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日本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背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已成为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及影响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背景:经济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二战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一)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1.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
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都在加速发展。
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确保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并使21世纪成为“美国世纪”,遭到了其他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强有力的抵制。
当今世界力量对比虽然呈“一超多强”态势,但正逐渐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政策走向、力量对比可以看出,世界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不断地向前发展。
2.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各方力量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决不会牺牲或放弃自己的国家利益,屈服于别国利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具体原因在于:①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中国、俄国坚决反对,欧盟也难以接受,美国霸权主义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②科技和经济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已经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全方位占据绝对优势,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③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国政治地位与作用发生变化,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经济实力雄厚,有成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企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俄国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发展中国家在调整中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这些国家与地区集团不约而同地主张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世界多极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是因为:①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民族分裂和宗教纠纷等,也会对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篇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
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
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
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
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美国在!’世纪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占据并加强世界领导地位。
因此,美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主要是两手:既利用又控制,既借重又牵制。
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绕开联合国,组成“自愿者同盟”,置主要欧洲盟国的利益于不顾,使法国、德国等大为不满。
其他大国虽不满美国谋求一超独霸的政策,但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均不会单独与美国公开、全面对抗。
各主要大国都从实际出发,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中的突出位置,与美国既合作也斗争。
美国虽然实力超群,但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引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一系列的演变,这对于国际关系和全球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及造成这种演变的原因。
1. 冷战后的政治经济格局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苏两极对抗的局势消散,西方国家的经济力量迅速崛起。
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蓬勃开展。
2.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这些国家逐渐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角色,对全球经济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多极化的趋势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开展。
除了传统的西方国家外,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他们的话语权也逐渐得到提升。
国际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利益集团,各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更加复杂。
4. 区域合作的兴起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各国开始加强区域合作。
例如,亚洲国家在经济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建议,如亚洲根底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建议。
这些合作建议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重要支持,也有助于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5. 新的平安威胁随着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新的平安威胁也逐渐浮现。
恐怖主义、网络平安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各国为了应对这些威胁,需要加强合作,共同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
6. 不稳定性的因素尽管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演变,但仍存在一些不稳定性的因素。
贸易战、金融危机和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仍然对全球经济产生着负面影响。
这些不稳定因素可能对全球治理和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影响。
结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的演变。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多极化的趋势、区域合作的兴起以及新的平安威胁都对全球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着重要影响。
面对不稳定性的因素,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全球治理的可持续开展。
谈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主要由两级主导。
苏联在国内急待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要求获得德、日的战争赔款以及美国的支援与帮助。
对于美国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政治地位,在经济方面不但未受影响反而飞速发展,在世界上取得绝对优势,加上手中的原子弹,其一方面利用联合国来制止与削弱苏联影响,另一方面又采取壮大经济与军事势力,扩大自己势力范围,制造反苏气氛。
由此,便开始形成两个集团的对峙。
西欧是美国集团的重点。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欧洲”计划--“马歇尔计划”。
一方面,欧洲经济在此计划下得到复苏。
到1950 年,欧洲各国经济已恢复到战前水平。
另一方面,美国亦想借机扩大该组织以便控制西欧。
美国还积极在亚太其他地区建立各种条约与组织。
这实际上亦反映了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的现实。
东欧方面,苏联认为东欧对其安全十分重要,应属于其势力范围,积极支持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建立亲苏政权。
不过,东欧情况不同政权建立途径亦有差异。
内部各国建立政权方面存在较大的矛盾。
随着形势发展,美、苏矛盾开始全面展开,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斗争加剧,双方组织活动日益明显。
当地缘政治上两个敌对的集团,但组织上形成同盟,军事上有了相当准备,矛盾的发展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冲突与战争。
矛盾与冲突都发生在两翼的边缘。
由于驱使人民去进行侵略战争并不容易,而大规模的杀伤武器又使战争发动者难冒风险。
所以,两个集团只在冷战与局部热战中对峙。
东欧的巨变使苏联集团此时陷入了经济政治困境,苏联集团的困境是包括苏联本身在内的所有国家。
其解体既包括东欧各国脱离苏联集团,也包括苏联本身由15 个加盟共和国所组成的联邦的分裂。
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在亚洲和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广大地区和人民纷纷摆脱殖民地地位。
代表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的标志的是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当前国际格局变化与发展前景(1)两极格局消失,多极趋势出现。
苏联集团的突然垮台,与之相并存的两极格局当然亦随之消失,相应而起的则是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以冷战后国际政治基本势态为起点,阐述了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现状,得出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各国应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的结论。
自从国家诞生以来,和平与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但这种崇高目标一次次被无情的战争撕得粉碎,特别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时隔仅二十年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沉重的灾难,二战以后,冷战的阴云又将世界笼罩了近半个世纪,就这个意义上来讲,“雅尔塔体制”解体和“冷战”的结束无疑是人类和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冷战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各个大国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各自的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以对话替代对抗,把整个世界带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
首先是美、俄之间握手言和,使冷战的阴云荡然无存;其次是中、俄关系的改善,并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欧亚大陆上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步人了和平发展时期;再者是中美、中日、中英、中法、中德、中印等大国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印巴、阿以、日俄等国之间关系的改善,从根本上构筑了全球政治地理的基本框架。
在这种和平的大环境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
世界经济运行良好,为国际形势的相对稳定及和平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未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现实是孕育于两极格局之中的多极化趋势。
虽然冷战后,美国作为仅存的超级大国,利用其雄厚的综合国力追求对世界的主导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的
单边主义色彩,造成某种“单极世界”的表象,但从发展上看,从实质上看,多极化才是世界格局的变化方向。
美国仍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它力求维护和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奥巴马政府对外高举“巧实力”、“多伙伴”和“无核世界”大旗,重温美欧关系,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伊(斯兰)关系,重返拉美和东南亚,对所谓“问题国家”实行“伸手外交”,试图掌握主动,重振“领导地位”,显示出务实和灵活姿态,外界对美正面期待有所提升。
但也必须看到,过去一年的美国外交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容上虚多实少。
盟友体系“虚化”的态势没有改变,与新兴大国的战略互信仍有待夯实,对朝鲜、伊朗等国的“伸手外交”并未获得“松拳”效果,以新型议题抢夺话语权的努力遭遇挫折,美要重建对己有利的新秩序仍知易行难。
欧洲仍是世界最为关注的战略重点。
欧盟的成立与发展大大加强了欧洲的一体化,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因素。
在苏联的威胁消失之后,美欧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随之突出出来。
作为欧盟首富的德国也加快了扮演大国角色的步伐,努力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树立其大国形象。
但是从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开始,欧洲其它国家也慢慢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就连欧洲首富的德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它立足亚太,着眼全球,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日美关系为基轴,通过与各国积极发展关系,
加强对话,向亚太地区和世界扩大势力和影响,以跻身于亚太地区与世界政治大国的行列。
但是2011年的“311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着实不小。
特别是对它的农业、包括对它的高端制造业的出口产品、装备、汽车、芯片等等产业影响比较大。
长期来看,未来三五十年的角度来看,日本可能不会沦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它可能会再次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俄罗斯处于转轨之中,它继承了苏联的工业基础和军事实力,大国潜力犹在,从中长期看仍是一个世界大国。
它不甘心在国际政治中无所作为的局面,转而采取日趋强硬和独立的外交政策。
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也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力量。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目的是争取和平、稳定的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特别是三十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由于本身的规模巨大,中国的振兴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逐步增强,它既是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也是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中一些国家与地区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新型工业经济体,如韩国等。
另一些国家也步入经济较快增长的轨道,如印度等。
在抗衡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走向、力量对比可以看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不断地向前发展。
多极化趋势必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与科技实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在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没有哪种力量能长久地全方位地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随心所欲地控制世界;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使构筑单极世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中国、俄罗斯、法国等倡导多极世界的建立,大多数国家与人民反对单极独霸;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促进多极化的发展,大国间的相互合作与竞争,相互借重与牵制有助多极化的生成;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但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这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和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多极化趋势的最大障碍;冷战思维继续存在、南北差距的扩大、民族矛盾与宗教纠纷等也严重冲击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与利益重新分配,因此世界多极化过程将充满矛盾与斗争。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展望未来,2012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选年”,各国政治精英对国内事务的关注度将明显增加,某些国家的候选人会以牺牲对外关系为代价取悦选民,包括鼓吹或者实施更加强硬的对外政策,可能导致大国之间政治摩擦增加;2012年,中东地区的混乱状态还将持续:叙利亚、埃及国内对立情绪严重,局势持续动荡;利比亚战后政治重建前景并不明朗。
中东局势涉及地区以外多国利益,今
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而伊朗核计划引发的危机,更是加剧了很多国家的焦虑与紧张,可能会成为一条危险的导火索;2012年将是全球经济缓慢增长的一年。
一方面,欧洲一些经济体已经步入衰退通道;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显着减速。
全球经济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是欧债危机将如何演进。
短期内,欧债危机急剧恶化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不能因此排除危机在年中或者下半年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的风险。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参考文献:
[1] 张锋. 欧洲走出美国阴影力独立形象影响全球政治格局[J]. 名嘴财经,2011, (12):25-26.
[2] 李卫杰. 伊朗政治地理研究[D]. 西南大学, 2011.
[3] 肖星. 政治地理学[M]. 测绘出版社, 1994,112-117.
[4] 古今. 谈当今世界的两大趋势[N]. 人民日报,200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