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数学(理)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8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题答案1、AD2、A3、C4、A5、B6、ACD7、A D8、B9、BD 10、B D 11、CD 12、BD 13、D 14、B 15、C 16、 C17、(1)0.26 0.50 (2)BC (3)5 118、12m/s 11.2519、(1) 将物体对O点的拉力分解,则F OA ==100 N,F OB = m1g tanθ=60 N。
(2) 当甲的质量增大到人刚要滑动时,质量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F fmax=μm2g由平衡条件得F OB max=F fmax又F OB max=m1max g tan θ=m1max g得m1max= =15 kg。
20、【解析】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过程:设撤去F前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mg=ma1,μmg=ma2,代入解得a1=2m/s2,a2=2m/s2.恒力F作用t=2s后物体的位移为x1=a1t2=4m,此时物体的速度为v=a1t=4m/s设撤去拉力F后,物体到达B点的时间为t1,则由d-x1=vt1-a2t12 t1=1s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v B =v—a2t1=2m/s物体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a3=gsin300=5m/s2滑上斜面后经过t3时间到达最高点v B = a3t3 t3 =0.4s撤去拉力后经过1.4s到达最高点21、解:零件A在通过最高点时,若杆的作用力刚好等于零,则零件的重力充当圆周运动所的向心力,此时:v0=gL= 5 m/s.(1)v1=1 m/s< 5 m/s,所以杆对零件的作用力为支持力F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1=mv21L,F1=mg-mv21L,代入数据得F1=16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零件A对杆的作用力为16 N.(2)v2=4 m/s> 5 m/s,所以杆对零件A的作用力为拉力F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2=mv22L F2=mv22L-mg,代入数据得F2=44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零件A对杆的作用力为44 N.。
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1 / 181河北省阜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1 / 1812+ 2+2017 学年高一年级第 4 次月考生物试题5. 已知 Mn 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缺 Mn 的植物说明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 90 分无机盐离子( )A .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 .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 .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50 小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2009 年 12 月 11 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全省患甲型 H1N1 流感确诊病例 2 972 例,死 亡病例 22 例。
下列有关甲型流感的病原体说法正确的是 ( ) A .能引发传染病,但无细胞结构,不是生物 B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C .可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培养D .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和细胞质等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染色体中含有 DNA ,原核 细胞拟核中含有 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 .① B .② C .①② D .①②③ 3。
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试题数学(理)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I 卷(选择题)一、 选择题(本题共12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cos570°=( ) A.﹣ B.C.﹣D.2. 设函数2211()21x x f x x x x ⎧-⎪=⎨+->⎪⎩,,,,≤则1(2)f f ⎛⎫⎪⎝⎭的值为( ) A .89 B .2716- C .1516D .18 3.设a=sin14°+cos14°,b=sin16°+cos16°,c=,则a ,b ,c 大小关系( )A .a <b <cB .b <a <cC .c <b <aD .a <c <b4.下列四式中不能..化简为的是 ( ) A. ()BQ PA AB ++ B. ()()QC BA PC AB -++ C. CQ QP QC +- D. BQ AB PA -+5.函数y=a x与y=﹣log a x (a >0,且a ≠1)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只可能是( )A. B.C. D.6. 下列向量组中,可以把向量()3,2a =表示出来的是( )A .()()120,0,1,2e e ==B .()()122,3,2,3e e =-=-C .()()123,5,6,10e e ==D .()()121,2,5,2e e =-=- 7.为了得到函数)(2sin R x x y ∈=的图象,可以把函数))(63sin(R x x y ∈+=π的图象上所有点的( )A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3倍,然后向左平移6π个单位 B .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3倍,然后向右平移12π个单位C .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32倍,然后向右平移6π个单位D .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32倍,然后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8. 已知3π=+B A ,则3tan tan 3tan tan -++B A B A 的值等于 ( )A. 32-B. 32C. 0D. 31- 9、若函数2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图象的对称轴为( )A.()26k x k Z ππ=-∈ B. ()212k x k Z ππ=-∈ C. ()26k x k Z ππ=+∈ D. ()212k x k Z ππ=+∈ 10. 若3tan 4α= ,则2cos 2sin 2αα+=(A)6425 (B) 4825 (C) 1 (D)162511.已知函数f (x )=log 0.5(x 2﹣ax+3a )在[2,+∞)单调递减,则a 的取值范围( ) A .(﹣∞,4]B .[4,+∞)C .[﹣4,4]D .(﹣4,4]12.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若=λ+,其中λ∈R ,则P 点一定在( )A .△ABC 内部B .AC 边所在直线上C .AB 边所在直线上D .BC 边所在直线上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若f (cosx )=cos2x ,则f (sin15°)= .14.已知奇函数f (x )是定义在(﹣3,3)上的减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 (x ﹣3)+f (x 2﹣3)<0,则不等式解集为 .15. 函数()()sin f x A x ωϕ=+ (,,A ωϕ是常数,0,0A ω>>)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 ①最小正周期为π; ②将()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6π个单位,所得到的函数是偶函数; ③()01f =; ④12141113f f ππ⎛⎫⎛⎫<⎪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16. 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2+2=,则△ABC 的面积与凹四边形ABOC 面积之比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6道小题,第17题10分,第18-22题,每题12分,共60分)17.已知集合A={x|2a+1≤x ≤3a ﹣5},B={x|3≤x ≤22},(1)当a=10时,求A∩B,A∪B; (2)求能使A ⊆B 成立的a 的取值范围.18. 已知函数()4tan sin cos 23f x x x x ππ⎛⎫⎛⎫=-- ⎪ ⎪⎝⎭⎝⎭.(Ⅰ)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f x 在,44π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19. 已知函数x x a a x f 2sin 2cos 221)(---=的最小值为)(a g ,R a ∈. (1)求)(a g ;(2)若21)(=a g ,求a 及此时)x f (的最大值.20.已知函数f (x )=sin ωx ﹣cos ωx+1(其中ω>0,x ∈R )的最小正周期为6π.(1)求ω的值;(2)设α,β∈[0,],f (3α﹣)=,f (3β+π)=,求cos (α+β)的值.21.已知函数B x A x f ++=)sin()(ϕω(A >0,0>ω,2πϕ<)的最小正周期为π2,最小值为2-,且当65π=x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4. (I )求函数)(x f 的解析式; (Ⅱ)求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Ⅲ)若当⎥⎦⎤⎢⎣⎡∈67,6ππx 时,方程1)(+=m x f 有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2.函数f (x )=6cos2+sin ωx ﹣3(ω>0)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如图所示,A 为图象的最高点,B 、C 为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且△ABC 为正三角形. (1)求ω的值及函数f (x )的值域;(2)若f (x 0)=,且x 0∈(﹣,),求f (x 0+1)的值.。
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升级考试数学试题(理)I 卷(总分6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已知集合A={x|﹣2<x <4},B={x|y=lg (x ﹣2)},则A ∩(C R B )=( ) A .(2,4) B .(﹣2,4) C .(﹣2,2) D .(﹣2,2] 2.已知直线3x+4y+3=0与直线6x+my ﹣14=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A .2B .8C .D .3.函数f (x )=x -e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 A .(﹣1,21-) B .(21-,0) C .(0,) D .(,1) 4.设31log a 21=,b=2121⎪⎭⎫ ⎝⎛,c=3131⎪⎭⎫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b <c B .c <b <a C .b <c <a D .c <a <b 5.圆锥的表面积是底面积的3倍,那么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 ) A .120°B .150°C .180°D .240°6.如右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 ∠ACB=90°,AA 1=2,AC=BC=1,则异面 直线A 1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B . B .D .7.已知s,则=( )A .B .31-C .D .32-8.△ABC 中,AB=3,,AC=4,则△ABC 的面积是( ) A .B .C .3D .9.已知单位向量满足,则与的夹角是( )A .B .C .D .10.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五个面中的最大面积是()A.3 B.6C.8 D.1011.已知图①中的图象对应的函数y=f(x),则图②中的图象对应的函数是()A.y=f(|x|) B.y=|f(x)| C.y=f(﹣|x|) D.y=﹣f(|x|)1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周期为3的奇函数,且当x∈(0,1.5)时f(x)=ln (x2﹣x+1),则方程f(x)=0在区间[0,6]上的解的个数是()A.3 B.5 C.7 D.9II卷(总分90分)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在等差数列{a n}中,a2=3,a1+a7>10,则公差d的取值范围是.1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a,3a)(a<0),则25sinα﹣7tan2α的值为.15.函数为R上的单调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6.如图,矩形ABCD中,AB=2AD,E为边AB的中点,将△ADE沿直线DE翻折成△A1DE(A1∉平面ABCD),若M为线段A1C的中点,则在△ADE翻折过程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V:V=1:3;②存在某个位置,使DE⊥A1C;③总有BM∥平面A1DE;④线段BM的长为定值.三、解答题(共6小题,除17题10分外,其余每题12分)17.已知点A(0,2),B(4,4),;(1)若t1=4cosθ,t2=sinθ,θ∈R,求在方向上投影的取值范围;(2)若t1=a2,求当,且△ABM的面积为12时,a和t2的值.18.已知正数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满足:.(1)求数列{a n}的首项a1和公比q;(2)若b n=na n,求数列{b n}的前n项和T n.19.如右图,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2acosA=bcosC+ccosB.(1)求角A的大小;(2)若点D在边AC上,且BD是∠ABC的平分线,AB=2,BC=4,求AD的长.20.函数f(x)=Asin(ωx+φ)(A>0,ω>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1)求f(x)的解析式;(2)将y=f(x)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y=g(x)图象,求函数y=g(x)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21.已知直线l:(2m+1)x+(m+1)y﹣7m﹣4=0,m∈R,圆C:(x﹣1)2+(y﹣2)2=25.(1)证明:直线l恒过一定点P;(2)证明:直线l与圆C相交;(3)当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最短时,求m的值.22.如图,已知菱形AECD的对角线AC,DE交于点F,点E为的AB中点.将三角形ADE沿线段DE折起到PDE的位置,如图2所示.(1)求证:DE⊥平面PCF;(2)证明:平面PBC⊥平面PCF;(3)在线段PD,BC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N,使得平面CFM∥平面PEN?若存在,请指出点M,N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解答】解:B={x|x>2};∴∁R B={x|x≤2};∴A∩(∁R B)=(﹣2,2].故选:D.2.【解答】解:直线3x+4y+3=0与直线6x+my﹣14=0平行,∴≠,解得m=8.直线6x+my﹣14=0,即直线6x+8y﹣14=0,化为3x+4y﹣7=0,∴它们之间的距离==2.故选:A.3.【解答】解:∵函数f(x)=e﹣x﹣x,画出y=e﹣x与y=x的图象,如下图:∵当x=时,y=>,当x=1时,y=<1,∴函数f(x)=e﹣x﹣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1).故选:D.4.【解答】解:a=log=log23>1,1>b=()=>c=()=,则c<b<a,故选:B.5.【解答】解: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侧面展开图扇形的圆心角为θ,根据条件得:πrl+πr2=3πr2,即l=2r,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得:=πrl,即==180°.故选:C.6.【解答】解:连结BC1,∵AC∥A1C1,∴∠C1A1B是异面直线A1B与AC所成角(或所成角的补角),∵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A1=2,AC=BC=1,∴AB=,,BC1==,A1C1=1,∴cos∠C1A1B===,∴异面直线A1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故选:D.7.【解答】解:∵s,∴=cos[+()]=﹣sin()=﹣.故选:B.8.【解答】解:根据题意,△ABC中,AB=3,,AC=4,则有cosC===,则sinC=,则△ABC的面积S=|AB||AC|×sinC=3,故选:A.9.【解答】解:∵,∴=,∴•=0,⊥,如图所示:则与的夹角是,故选:D.10.【解答】解:由三视图知:几何体为四棱锥,且四棱锥的一个侧面与底面垂直,底面为矩形,矩形的边长分别为2、4,底面面积=2×4=8;由正视图可得四棱锥的高为=,△SAD的面积为×4×=2,侧面SAB与侧面SCD为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为3×2×=3,侧面SBC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3,∴△SBC的面积为×4×3=6.故选:C.11.【解答】解:设所求函数为g(x),g(x)==f(﹣|x|),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12.【解答】解:∵当x∈(0,1.5)时f(x)=ln(x2﹣x+1),令f(x)=0,则x2﹣x+1=1,解得x=1又∵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在区间∈[﹣1.5,1.5]上,f(﹣1)=f(1)=0,f(0)=0f(1.5)=f(﹣1.5+3)=f(﹣1.5)=﹣f(﹣1.5)∴f(﹣1)=f(1)=f(0)=f(1.5)=f(﹣1.5)=0又∵函数f(x)是周期为3的周期函数则方程f(x)=0在区间[0,6]上的解有0,1,1.5,2,3,4,4.5,5,6 共9个故选:D.二、填空题(共4小题)13.【解答】解:∵a1+a7=2a4=2(a2+2d)=6+4d>10,∴d>1,故答案为:(1,+∞)14.【解答】解:∵角α的终边经过点P(4a,3a)(a<0),∴x=4a,y=3a,,∴,,∴,∴.故答案为:﹣39.15.【解答】解:①若f(x)在R上单调递增,则有,解得2<a≤3;②若f(x)在R上单调递减,则有,a无解,综上所述,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3].故答案为:(2,3]16.【解答】解:在①中,设A1到平面EBCD的距离为h,Dgc AB的距离为h′,则V:V=:=S△ADE:S梯形EBCD=:′=1:3,故①正确;在②中,A1C在平面ABCD中的射影为AC,AC与DE不垂直,∴DE与A1C不垂直,故②错误;在③中,取CD中点F,连接MF,BF,则MF∥A1D且MF=A1D,FB∥ED 且FB=ED,由MF∥A1D与FB∥ED,可得平面MBF∥平面A1DE,∴总有BM∥平面A1DE,故③正确;∴∠MFB=∠A1DE,由余弦定理可得MB2=MF2+FB2﹣2MF•FB•cos∠MFB是定值,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四、解答题(共9小题)17.【解答】(1),,∴在方向上投影为||•cos<,>===4t2+t1=4(sinθ+cosθ)=8sin(θ+);∴在方向上投影的范围为[﹣8,8];(2),,且,∴,;∴点M到直线AB:x﹣y+2=0的距离为:;∴,解得a=±2,t2=﹣1.18.【解答】解:(1)∵,可知,,两式相减得:,∴,而q>0,则.又由,可知:,∴,∴a1=1.(2)由(1)知.∵,∴,.两式相减得=.∴.19.【解答】解:(1)∵2acosA=bcosC+ccosB,∴2sinAcosA=sinBcosC+sinCcosB=sin(B+C)=sinA,∵sinA≠0,∴cosA=,∴A=.(2)在△ABC中,由余弦定理的cosA==,解得AC=1+或AC=1﹣(舍).∵BD是∠ABC的平分线,∴=,∴AD=AC=.20.【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A=2,周期T=[﹣(﹣)]=π,∴=π,ω>0,则ω=2,…(3分)从而f(x)=2sin(2x+φ),代入点(,2),得sin(+φ)=1,则+φ=+2kπ,k∈Z,即φ=﹣+2kπ,k∈Z,又|φ|<,则φ=﹣,∴f(x)=2sin(2x﹣),…(6分)(2)由(1)知f(x)=2sin(2x﹣),因此g(x)=2sin[2(x+)﹣]=2sin(2x﹣),…(8分)令2kπ﹣≤2x﹣≤2kπ+,k∈Z,可得:kπ﹣≤x≤kπ+,k∈Z,…(10分),故函数y=g(x)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π].…(12分)21.【解答】证明:(Ⅰ)直线l方程变形为(2x+y﹣7)m+(x+y﹣4)=0,由,得,∴直线l恒过定点P(3,1).…(4分)(Ⅱ)∵P(3,1),圆C:(x﹣1)2+(y﹣2)2=25的圆心C(1,2),半径r=5,∴,∴P点在圆C内部,∴直线l与圆C相交.…(8分)解:(Ⅲ)当l⊥PC时,所截得的弦长最短,此时有k l•k PC=﹣1,而,k PC=﹣,∴=﹣1,解得m=﹣.…(12分)22.【解答】证明:(Ⅰ)折叠前,因为四边形AECD为菱形,所以AC⊥DE;所以折叠后,DE⊥PF,DE⊥CF,又PF∩CF=F,PF,CF⊂平面PCF,所以DE⊥平面PCF…………………(4分)(Ⅱ)因为四边形AECD为菱形,所以DC∥AE,DC=AE.又点E为AB的中点,所以DC∥EB,DC=EB.所以四边形DEB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B∥DE.又由(Ⅰ)得,DE⊥平面PCF,所以CB⊥平面PCF.因为CB⊂平面PBC,所以平面PBC⊥平面PCF.…………………(9分)解:(Ⅲ)存在满足条件的点M,N,且M,N分别是PD和BC的中点.如图,分别取PD和BC的中点M,N.连接EN,PN,MF,CM.因为四边形DEB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所以四边形ENC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C∥EN.在△PDE中,M,F分别为PD,DE中点,所以MF∥PE.又EN,PE⊂平面PEN,PE∩EN=E,MF,CF⊂平面CFM,所以平面CFM∥平面PEN.…………………(14分)。
2017 学年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 分,共70 分,漏选得3 分,错选0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B.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D.N、kg、m 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2、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14m,假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 取10m/s2,则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为()5.(多选题)如图所示,把重为20N 的物体放在倾角θ为30∘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右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弹簧与斜面平行,若物体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2N,则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大小可能是()A.30N B.25N C.20N D.06、如图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 自由转动.用绳在O 点悬挂一个重为G 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 点,另一端系在圆弧形墙壁上的C 点.当点C 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 移动过程中(保持OA 与地面夹角不变),OC 绳所受拉力大小变化情况()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逐渐增大A.7 m/s B.10 m/s C.14 m/s D.20 m/s3.甲、乙两物体沿同直线同向同时运动,甲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x=16t﹣6t(2x 的单位是m,7、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 M、B M、C M 三条光滑固定轨道,t 的单位是s),乙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满足v=4t2(v 的单位是m/s,t 的单位是s)则()A.甲、乙两物体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乙两物体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D.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4、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s 时,甲、乙相遇B.在t=2s 时,甲、乙的运动方向均改变C.在t=4s 时,乙的加速度方向改变D.在t=2s~t=6s 内,甲相对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A、C 两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 是圆上任意一点,A、M 分别为此圆与y、x 轴的切点。
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6次月考试题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m l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m l ⊥,α⊂m ,则α⊥lB .若α⊥l ,m l //,则α⊥mC .若α//l ,α⊂m ,则m l //D .若α//l ,α//m ,则m l //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0,4,3(-A 与点)6,1,(-x B 的距离为86,则x 等于( )A .2B . -8C . 2或-8D .8或23.如图,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是111,CC D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BF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552B . 55C .56 D . 1865 4.已知圆心在点)3,2(-P ,并且与y 轴相切,则该圆的方程是( )A .4)3()2(22=++-y xB .1)3()2(22=-++y xC. 9)3()2(22=++-y x D .9)3()2(22=-++y x5.圆1:221=+y x C 与圆9)2()2(:222=-+-y x C 的位置关系是( )A . 相离B .外切 C. 相交 D .内切6.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表示直线ax y =和a x y +=正确的是( )A .B . C. D .7.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的个数是( )①垂直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④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A . 1B . 2 C. 3 D .48.一条光线从点)3,2(--射出,经y 轴反射后与圆1)2()3(22=-++y x 相切,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A . 35-或53-B .32-或23- C. 45-或54- D .34-或43- 9.一个体积为38的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柱的侧视图的面积为( )A . 34B .4 C. 36 D .610.圆122=+y x 上的点到点)4,3(M 的距离的最小值是( )A . 3B .4 C. 5 D .611.如图,已知六棱锥ABCDEF P -的底面是正六边形,⊥PA 平面ABC ,AB PA 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AD PB ⊥ B .平面⊥PAB 平面PBCC.直线//BC 平面PAE D .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04512.设P 为直线0343=++y x 上的动点,过点P 作圆0122:22=+--+y x y x 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 A ,,则四边形PACB 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A .1B .23 C. 32 D .3 二、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20分)13.已知直线013:1=-+y ax l ,03)(2:22=+-+y a a x l ,且21l l ⊥,则=a .14.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15.已知直线02=-+y ax 与圆心为C 的圆4)()1(22=-+-a y x 相交于B A ,两点,且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实数=a .16.如图,已知正三棱锥ABC P -,侧棱PC PB PA ,,的长为2,且030=∠APB ,F E ,分别是侧棱PA PC ,上的动点,则BE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圆C 经过点)0,2(A ,)3,1(-B ,且圆心C 在直线x y =上.(1)求圆C 的方程;(2)过点)33,1(的直线l 截圆C 所得弦长为32,求直线l 的方程. 18. 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点D 在边BC 上,D C AD 1⊥.(1)求证:平面⊥1ADC 平面11B BCC ;(2)如果点E 是11C B 的中点,求证://1E A 平面1ADC .19. 已知圆02042:22=---+y x y x C ,直线044)1()42(:=-+-++m y m x m l .(1)求证:直线l 与圆C 总相交;(2)判断直线l 被圆C 截得的弦何时最长,何时最短?并求截得的弦长最短时m 的值,以及最短长度.20. 如图,棱柱111C B A ABC -的侧面11B BCC 是菱形,B A C B 11⊥.(1)证明:平面 C AB 1平面11BC A ;(2)设D 是11C A 上的点,且//1B A 平面CD B 1,求11:DC D A .试卷答案高一理科数学参考答案一、BCABC CBDAB DD二、13、0或1314、15、4±16、三、17,(Ⅰ)设圆心.所以,圆的方程为.(Ⅱ)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方程为,此时直线截圆所得弦长为,符合题意;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方程为,即.由条件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直线的方程为.综上,所求方程为或.18,(1)∵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点D在边BC上,AD⊥C1D,∴CC1⊥平面ABC,又AD⊂平面ABC,∴AD⊥CC1,又C1D∩CC1=C1,∴AD⊥平面BCC1B1.AD⊂面ADC1,∴平面ADC1⊥平面BCC1B1(2)∵AD⊥平面BCC1B1,∴AD⊥BC,∵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BC=AC,∴D是BC中点,连结ED ,∵点E 是C 1B 1的中点,∴AA 1∥DE 且AA 1=DE ,∴四边形AA 1DE 是平行四边形,∴A 1E ∥AD ,又A 1E ⊄面ADC 1,AD ⊂平面ADC 1.∴A 1E ∥平面ADC 1.19、①直线过定点(0,4),在圆内∴总相交②当圆心在直线上,圆截得的弦为直径,此时弦最长;当圆心与定点(0,4)的连线与垂直时,直线被圆截得的弦为最短。
枣强中学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数学试卷(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 (每题5分共60分)1.已知集合{}0,1,2,3,4,5A =, 2{|280}B x x x =--<,则A B ⋂的一个真子集为( )A. {}5B. {}3,4C. {}1,2,3D. {}0,1,2,32.已知向量()()2,1,1,a b m ==-,且()()//a b a b +-,则m 的值为( ) A. 2 B. 2- C.12 D. 12- 3.已知幂函数f(x)满足f 13⎛⎫ ⎪⎝⎭=9,则f(x)的图象所分布的象限是 (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 C. 第一、四象限 D. 第一象限 4.已知点()4,3p m --在角α的终边上,且3sin 5α=,则πcos 3α⎛⎫+ ⎪⎝⎭的值为( )A. 43310+-B. 43310--C. 43310+-D. 43310-- ,5.设向量a , b 满足1a =, 2b =,且()a ab ⊥+,则向量a 在向量2a b +方向上的投影为( ) A. 1313-B. 1313C. 113-D. 1136.如图所示为函数()()2sin 0,2f x x πωϕωϕπ⎛⎫=+>≤≤ ⎪⎝⎭的部分图象,其中,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那么()1f = ( ) A.3 B. 3- C. 1 D. 1-7.已知,,则由,表示为( ) A.B.C.D.8.已知函数()()sin (0)f x x ωϕω=+>,若()f x 的图象向左平移3π个单位所得的图象与()f x 的图象向右平移6π个单位所得的图象重合,则ω的最小值为( ) A. 2 B. 3 C. 4 D. 59.已知()()sin f x x ωϕ=+(0ω>, 2πϕ<)满足()2f x f x π⎛⎫+=- ⎪⎝⎭,若其图象向左平移6π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为奇函数,则()f x 的解析式可以为( ) A. ()sin 26f x x π⎛⎫=+⎪⎝⎭B. ()sin 26f x x π⎛⎫=-⎪⎝⎭C. ()sin 23f x x π⎛⎫=+⎪⎝⎭D. ()sin 23f x x π⎛⎫=-⎪⎝⎭10.已知OA OB ⋅是两个单位向量,且·0OAOB=.若点C 在AOB ∠内,且30AOC ∠=,则(),OC mOA nOB m n R =+∈,则mn=( ) A.13B. 3C. 33D.311..已知函数=sina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A. B C D12.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又是周期为3的周期函数,当(0,2]x ∈时,12)(-=x x f ,则0.5(log 24)f 的值为( )A 、32B 、 4C 、12-D 、2-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 AC 为一条对角线, ()2,4AB =, ()1,3CA =--,则DB =__________.14.已知向量,的夹角为,,,则)2(b a a-•__________.15.若32cos -=α,则)tan()2sin()sin()4cos(απαπααπ-+--的值为 .16.在下列结论中:①函数()sin y k x π=-(k∈Z)为奇函数; ②函数tan 2,0612y x ππ⎛⎫⎛⎫=+⎪ ⎪⎝⎭⎝⎭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③函数2cos 233y x x ππ⎛⎫=+=-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 ④若()21tan 2,cos .5x x π-==则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共六题90分 ) 17(10分).已知,,且向量与不共线.(1)若与的夹角为,求;(2)若向量与互相垂直,求的值.18. (本题12分)已知()1,a y = 1,sin 226b x π⎛⎫⎛⎫=- ⎪⎪⎝⎭⎝⎭且a ∥b ,设函数()y f x =(Ⅰ)求函数()y f x =的对称轴方程及单调递减区间; (Ⅱ)若20,3x π⎡⎤∈⎢⎥⎣⎦,求函数()y 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写出函数取最值时x 的值。
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5次月考试题理科数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集合,,则()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集合,集合,所以,故选D.考点:1、一元二次不等式;2、集合的运算.视频2.函数的定义域是()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因为要使函数有意义,则满足,解得x 的取值范围是,选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定义域的求解问题的运用。
点评:解决该试题的关键是理解对数真数大于零,同时偶此根式下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并且从内向外依次保证表达式有意义即可。
易错点就是忽略对数真数大于零这个前提条件。
3.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A. B. C. D.【解析】∵,∴,由函数零点判定定理可得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为.选B.4.已知,则的值为()A. -2B. 2C. -3D. 3【答案】C【解析】由题意得,∴.选C.5.直线经过原点和,则它的倾斜角是()A. B. C. 或 D.【答案】B【解析】由题意得直线的斜率为,故其倾斜角为135°.选B.6.与直线y=2x+1垂直,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4的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 )A. y=x+4B. y=2x+4C. y=-2x+4D. y=-x+4【答案】D【解析】设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与直线垂直的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4∴∴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故选D7.不重合的三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个部分A. 4B. 5C. 7D. 8【解析】①三个平面两两平行时,可以把空间分成四部分;②当两个平面平行,第三个平面同时与两个平面相交时,把空间分成6部分;③当两个平面相交,第三个平面同时与两个平面相交时,且交线互相平行时,把空间分成7部分;④当两个平面相交,第三个平面同时与两个平面相交时,且交线互不平行时,把空间分成8部分.故不重合的三个平面最多可以把空间分成8个部分.选D.点睛:解题时要分别讨论三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根据它们位置关系的不同,来确定平面把空间分成的部分数目.同时在解题时要三个平面的所有的位置关系都要考虑全面,避免因考虑不全而造成的错误.8.半径为的半圆卷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体积为()A. B. C. D.【答案】A【解析】,选A.9.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则的值为()A. B. C. 或 D. 或【答案】D【解析】由题意得,即,解得或.选D.10.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④若,,则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③和④D. ①和④【解析】 由题意,若,则是正确的; 若,则,因为,则是正确的;若,则与可能平行、相交或异面,所以是错误的; 若,则,此命题不正确,因为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可能平行、相交,不能确定两个平面之间的平行关系,所以是错误的。
安平中学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一数学(理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全集U =Z ,A ={-1,0,1,2},B ={x |x 2=x },则A ∩(∁U B )为( ) A .{-1,2}B .{-1,0}C .{0,1}D .{1,2}2. 若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12 B .23 C .1 D .23. 函数xx x f 2)(2-=的零点个数为( )A .0B .1C .2D .3 4. 已知()22xxf x -=+,若()3f a =,则(2)f a 等于( ) A .5 B .7 C .9 D .115.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H 分别为1AA 、AB 、1BB 、11B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GH 所成的角等于( ) A .45° B .60° C .90° D .120°6. 若()f x 是偶函数,且当x ∈[0,+∞)时,()1f x x =-,则(1)0f x -<的解集是( )A .(-1,0)B .(-∞,0)∪(1,2)C .(1,2)D .(0, 2)7. 若直线1l 和2l 是异面直线,1l 在平面α内,2l 在平面β内,l 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l 至少与1l ,2l 中的一条相交B .l 与1l ,2l 都相交C .l 至多与1l ,2l 中的一条相交D .l 与1l ,2l 都不相交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直线l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l ∥αB .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C .若直线a ∥b ,b ⊂α,则a ∥αD .若直线a ∥b ,b ⊂α,那么直线a 平行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9. 已知一个球与一个正三棱柱的三个侧面和两个底面相切,若这个球的体积是32π3,则这个三棱柱的体积是( )A .96 3B .16 3C .24 3D .48 310. 一个棱锥的三视图如图,则该棱锥的全面积(单位:cm 2)为( )A .48+12 2B .48+24 2C .36+12 2D .36+24 211. 函数2()1log f x x =+与1()2x g 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图象大致是( )12. 定义一种运算,,,,a ab a b b a b ≤⎧⊗=⎨>⎩令()f x 2(32)||x x x t =+-⊗-(t 为常数),且[]3,3x ∈-,则使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3的t 的集合是( ) A .{}3,3-B .{}1,5-C .{}3,1-D .{}3,1,3,5--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已知函数1()log (23)x a f x -=-恒过定点,则此定点为 .14. 一块正方形薄铁片的边长为4 cm ,以它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沿弧剪下一个扇形(如右图所示),用这块扇形铁片围成一个圆锥筒,则这个圆锥筒的容积等于____cm 3.15. 如下图所示,点P ,Q ,R ,S 分别在正方体的4条棱上,且是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 与RS 是异面直线的一个图是________.16. 若函数()x f 同时满足:①对于定义域上的任意,恒有()()0=-+x f x f ; ②对于定义域上的任意21,x x ,当21x x ≠时,恒有()()02121<--x x x f x f ,则称函数()x f 为“理想函数”。
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4次月考试题数学理科1.已知集合{1,0,1}A =-,集合{124}x B x =≤<,则A B 等于( )A .{1,0,1}-B .{1}C .{1,1}-D .{0,1}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的是( )A .3y x =B .2x y =C .24y x =-+ D .y x = 3.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0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该平面图形的面积等于( )A .122+B .12+ C .1.24.设12log 3a =,0.21()3b =,132c =,则(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 .b a c <<5.如图,l αβ=,A α∈,B α∈,C β∈,C l ∉,直线AB l D =,过,,A B C 三点确定的平面为γ,则平面,γβ的交线必过( )A .点AB .点B C.点C ,但不过点D D .点C 和点D6.如图是一正方体被过棱的中点,M N 和顶点1,,A D C 的两个截面截去两个角后所得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7.两个平面平行的条件是( ) A .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B .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C. 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D .两个平面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8.点,E F 分别是三棱锥P ABC -的棱,AP BC 的中点,6AB =,8PC =,5EF =,则异面直线AB 与PC 所成的角为( )A .090B .045 C. 030 D .060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M N 分别为,AC PC 上的点,且//MN 平面PAD ,则( )A .//MN PDB .//MN PA C. //MN AD D .以上均有可能10.已知正三棱锥的侧棱长是底面边长的2倍,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A C. 12D11.正三棱锥P ABC -中,090APB BPC CPA ∠=∠=∠=,PA PB PC a ===,AB 的中点为M ,一小蜜蜂沿锥体侧面由M 爬到C 点,最短路程是( )A B .2a C. 1(2)2 D .1(12a 12.方程31()log 3xx =的解的个数是( )A .0B .1 C.2 D .313.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22x f x x b =++(b 为常数),则(1)f -= .14.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15.()f x 是定义在(0,)+∞上的增函数,则不等式()(8(2))f x f x >-的解集是 .16.如下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 与ED 平行; ②CN 与BE 是异面直线;③CN 与BM 成060角; ④DM 与BN 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17. 已知函数()f x =(1)当2k =时,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2)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18. 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9. 已知一次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g x f x x m =+,且(())165f f x x =+.(1)求()f x 的解析式;(2)若()g x 在(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0.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 是AC 的中点,//EF DB ,已知AB BC =,AF CF =.求证:AC ⊥平面BEF21. 已知函数y =的定义域为M . (1)求M ;(2)当x M ∈时,求函数22221()2(log )log 2f x x a x =+的最大值. 22. 如图,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AD ;(2)若4MN BC ==,PA =PA 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4次月考数学理科试题答案1—5 DADAD 6-10 BCABA 11-12 AC13. 32- 14.15. {x |2<x <167} 16.③④ 17.S=20+3π,V=8+π18.【解析】(1)当2k =时,()f x = 由题意得2212100x x -+≥,即(1)(5)0x x --≥,即5x ≥或1x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51}x x x ≥≤或.(2)设2()68g x kx kx k =-++, 由题意得2()680g x kx kx k =-++≥对一切x ∈R 都成立. 当0k =时,()8g x =满足题意;当0k ≠时,必须满足00k ∆>⎧⎨≤⎩,解得01k <≤, 综上可得: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0,1].19.【解析】(1)由题意设()f x ax b =+(0a >),从而2(())()165f f x a a x b b a x a b b x =++=++=+,所以2165a ab b ⎧=⎨+=⎩,解得41a b =⎧⎨=⎩或453a b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f x 的解析式为()41f x x =+.(2)2()()()(41)()4(41)g x f x x m x x m x m x m =+=++=+++,则函数()g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418m x +=-.由已知得()g x 在(1,)+∞上单调递增,则4118m +-≤,解得94m ≥-. 20.【解析】∵EF DB ∥,∴EF 与DB 确定平面BDEF .如图,连接DF . ∵CF AF =,D 是AC 的中点,∴AC DF ⊥.同理可得AC BD ⊥. 又D DF BD = ,⊂DF BD 、平面BDEF ,∴⊥AC 平面BDEF ,即⊥AC 平面BEF.21.【解析】(1)由题意知(2)(2)02202x x x x -+≤⎧⎪-≥⎨⎪≠-⎩,解得1≤x ≤2,故M ={x |1≤x ≤2}.(2)f (x )=2(log 2x )2+a log 2x ,令t =log 2x ,t ∈[0,1],可得g (t )=2t 2+at ,t ∈[0,1],其对称轴为直线4a t =-, 当142a -≤,即a ≥−2时,g (t )max =g (1)=2+a , 当142a ->,即a <−2时,g (t )max =g (0)=0. 综上可知,()max 2,20,2a a f x a +≥-⎧=⎨<-⎩.22.【解析】(1)如图,取PD 的中点H ,连接AH NH ,,由N 是PC又M 是AB 的中点,∴NH AM =∥,即四边形AMNH 为平行四边形,∴MN AH ∥. 由MN ⊄平面PAD ,AH ⊂平面PAD ,得MN ∥平面PAD .(2)如图,连接AC ,并取其中点为O ,连接OM 、ON ,所以ONM ∠就是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的角,由4MN BC ==,PA =2OM =,ON = 故222OM ON MN +=,即OM ON ⊥,所以30ONM ∠=,即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30。
2017-2018学年第4次月考高一化学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Al:27 S:32 Fe:56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小题,每题2分,总分50分)1.灰霾天气可以简洁地描述为是“细粒子气溶胶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
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关于胶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丁达尔现象可区别溶液和胶体B.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9种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饱和FeCl3溶液边震荡可制备Fe(OH)3胶体2.氮化铝(AlN)具有耐高温、抗冲击、导热性好等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陶瓷工业等领域.在一定条件下,氮化铝可通过如下反应合成:Al2O3+N2+3C2AlN+3C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氮化铝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B.AlN的摩尔质量为41g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AlN,N2就得到3 mol电子D.在氮化铝的合成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3.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Fe3+、Ba2+、Al3+、Cl﹣、OH﹣、CO32﹣、NO3﹣.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2,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4.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F2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F2+2OH﹣═RO4﹣+2F﹣+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A.+4 B.+5 C.+6 D.+75.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OH﹣+CO32﹣+2H+═HCO3﹣+H2O B.2OH﹣+CO32﹣+3H+═HCO3﹣+2H2OC.OH﹣+CO32﹣+3H+═CO2↑+2H2O D.2OH﹣+CO32﹣+4H+═CO2↑+3H2O6.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①2Na2O2+2H2O=4NaOH+O2↑ ②4Fe(OH)2+O2+2H2O=4Fe(OH)3③2F2+2H2O=4HF+O2④2Na+2H2O=2NaOH +H2↑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③④7.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Fe3+= Cu2+ + Fe2+B.Na2O2固体与H2O反应产生O2:2Na2O2 + 2H2O = 4Na+ + 4OH- + O2↑C.Ba(OH)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2++ OHˉ + H+ + SO42-= BaSO4↓+ H2OD.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4NH3·H2O = AlO2- + 4NH4+ + 2H2O9.将10 mL 5 mol/L的HCl溶液稀释到200 mL,从中取出5 mL,这5 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5 mol/LB. 0.25 mol/LC. 0.1 mol/LD. 1 mol/L10.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①Na2SiO3 ②Al(OH)3 ③SiO2 ④Al2O3 ⑤NaHCO3.A.①②④ B.②④⑤C.②③④ D.全部11.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2溶液中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④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①②③④B.①④ C.③④ D.②③12.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氧化性:Fe3+>Cu2+,在溶有Fe2(SO4)3和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B.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无Fe3+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硅酸钠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B.碳素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碳合金、司母戊鼎的主要成分是铜合金C.“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D.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钙,钠,铜等金属元素化合物14.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0分.1-9题为单选,10-14为多选,少选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途中所用的时间B.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为多少()A.1.5s B.8s C.16s D.24s3.质量为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A.前2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8m/sB.前10s 内汽车的加速度5m/s2C.前10s 内汽车的位移200mD.15~25s内汽车的位移为450 m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D.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6.如图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8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B.当木块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8NC.当水平拉力F=20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0ND.将水平拉力F撤去,木块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7.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和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为F.当它们间的夹角为60°时,合力大小为()A.2F B. F C. F D. F8.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不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1 N,3 N,4 N B.2 N,5 N,5 N C.3 N,5 N,9 N D.3 N,7 N,9 N 9.如图所示,物体A重4N,物体B重1N,摩擦及绳子、滑轮的质量均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N B.测力计的示数为1NC.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2N D.测力计的示数为3N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为()A.mg B.mgsin θC.mgcos θD.mgtan θ11.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静止不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沿斜面向上B.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和静摩擦力作用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则楔形物块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大小为()A.FsinθB.C.mgcosθD.13.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14.一滑雪者沿一倾角为α的山坡滑下,然后又滑上另一倾角为β的山坡(α>β),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两个山坡上,滑雪者都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在A、B两个山坡上,滑雪者都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在A坡上摩擦力是动力,在B山坡上摩擦力是阻力D.在A、B两个山坡上,摩擦力都是阻力,且滑雪者在A山坡上所受摩擦力小于在B山坡上所受摩擦力15.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二、实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16.(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我们需要对使用的两只弹簧测力计进行校对,看两只弹簧测力计是否完全相同,校对的方法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看两只弹簧测力计的外形是否一样,是否由同一厂家生产B.把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钩着水平地拉动,看两者示数是否完全相同C.把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钩着一上一下竖直地拉动,看两者示数是否完全相同D.把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钩着,任意地拉动,看两者示数是否完全相同(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小误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F1、F2两个力的夹角适当大一些B.F1、F2两个力越大越好C.在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不要与纸面接触,产生摩擦D.拉力F1、F2的方向应与纸面平行,弹簧及钩子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及纸面接触,产生摩擦.17.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如下:①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测量并记录为F.②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此时需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③某同学已在图乙纸上作出F1、F2的图示,请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④改变两细线的夹角,重复做几次实验.若F′的方向近似在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F,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三、计算题(17题10分,18题15分,共25分)1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天花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体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9.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θ=30°,一个重20N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轻质弹簧原长为10cm,现在的长度为6cm.(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0分.1-9题为单选,10-14为多选,少选3分,多选、错选不得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A.计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火车途中所用的时间B.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考点】质点的认识.【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计算从北京开往广州的途中所用的时间时,北京与广州的距离比火车的长度大的多,此时火车的长度可以忽略,火车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航天飞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故此时的航天飞机可看作质点.故B错误.C、研究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不能把他看作质点.故C正确.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时,车的形状和大小对速度没有影响,故可以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为多少()A.1.5s B.8s C.16s D.24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求出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v=v0+at求出质点速度为零所需的时间.【解答】解:根据x==24t﹣1.5t2知,初速度v0=24m/s,加速度a=﹣3m/s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v0+at得,t==8s.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3.质量为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A.前2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8m/sB.前10s 内汽车的加速度5m/s2C.前10s 内汽车的位移200mD.15~25s内汽车的位移为450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析】在v﹣t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直线匀横坐标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表示物体经过的位移.【解答】解:A、平均速度等于物体经过的位移的大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5s内经过的位移的大小为0﹣25s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根据图形很容易求得,则平均速度为:==18m/s,所以A正确.B、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由图形可知,斜率的大小为:=2m/s2,所以B错误.C、前10s 内汽车的位移为:x=,所以C错误.D、15~25s内汽车的位移为:x=,所以D错误.故选:A4.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重力越来越大D.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考点】重力.【分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与运动状态无关.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解答】解: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大小与质量及重力加速度有关,所以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A正确;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故B错误;C、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而石块所受重力却不变,因质量及重力加速度没有变,故C错误;D、物体各部分均受到重力作用,将所受重力集中一点,即为重心,故D错误.故选: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由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考点】滑动摩擦力;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弹力是物体间发生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物体的重心除与质量分布有关外,还与形状有关;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解答】解:A、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桌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B、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决定了物体的重心,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故B正确;C、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则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D、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不能单独存在,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8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B.当木块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于8NC.当水平拉力F=20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0ND.将水平拉力F撤去,木块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考点】滑动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由于此时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分析该木块所受的平衡力情况即可判断AB,滑动摩擦力f=μF N与水平方向拉力无关,将拉力撤去后,滑动摩擦力不变.【解答】解:A、由于此时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水平方向受力平衡,f=F=8N,不管运动速度等于多少,只要是匀速运动,滑动摩擦力总等于8N,故A正确,B 错误;C、滑动摩擦力f=μF N与水平方向拉力无关,故当水平拉力F=20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故C错误;D、滑动摩擦力f=μF N与水平方向受力无关,故将拉力撤去后,滑动摩擦力不变,物体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A.7.有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和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为F.当它们间的夹角为60°时,合力大小为()A.2F B. F C. F D. F【考点】力的合成.【分析】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F,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当夹角为60°时,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的大小.【解答】解:当两个力夹角为90°时,F合=F,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与三角知识,则有,F1=F2=F;当两个力之间的夹角为60°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大小为F,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8.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不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1 N,3 N,4 N B.2 N,5 N,5 N C.3 N,5 N,9 N D.3 N,7 N,9 N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分析】根据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得出物体所受合力为0.力的合成法则可知: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则第三个力肯定在第一二两个力的合力范围里,由此判断选项即可.【解答】解:三力中某两个力的合力|F1﹣F2|≤F1、2合≤F1+F2,若另一个力F3的大小在F1、2合的取值范围内,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A、1 N与3 N的合力:2N≤F1、2合≤4N,F3=4N,可以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2 N与5 N的合力:3N≤F1、2合≤7N,F3=5N,可以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3N与5 N的合力:2N≤F1、2合≤8N,F3=9N,不可以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3N与7 N的合力:4N≤F1、2合≤10N,F3=9N,可以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9.如图所示,物体A重4N,物体B重1N,摩擦及绳子、滑轮的质量均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N B.测力计的示数为1NC.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2N D.测力计的示数为3N【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先以B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求出绳子的张力,再对A研究,由平衡条件得到地面对A的支持力,对滑轮研究,得到测力计的示数.【解答】解:AC、以B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可知绳子的张力T=G B=1N,再以A为研究对象,由A受到重力、地面的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由平衡条件得:T+N=G A,解得N=G A﹣T=4﹣1=3N,即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3N;故A正确,C错误;BD、对滑轮研究可知,滑轮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则测力计的示数为F=2T=2N,故B错误,D错误;故选:A10.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弹簧的弹力大小为()A.mg B.mgsin θC.mgcos θD.mgtan θ【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质量为m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的轻质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合外力等于0,把重力分解,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弹簧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由此求解即可.【解答】解:将重力分解为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θ和垂直斜面于斜面向下的力mgcosθ,因为物体静止,所以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mgsinθ和弹簧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mgsinθ;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静止不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沿斜面向上B.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下滑力和静摩擦力作用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是重力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解答】解:A、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平衡,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D正确.B、下滑力是重力的分力,不是物体所受的力.故B错误.C、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分力,但是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力.故C错误.故选AD.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则楔形物块受到的斜面支持力大小为()A.FsinθB.C.mgcosθD.【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对物块受力分析,物块受重力,斜面弹力,和推力F,由于斜面光滑故没有摩擦力,因此物体总共只受三个力,可以依据闭合三角形定则来解.【解答】解:物体受力如图:由闭合三角形定则此三力可以构成闭合三角形如图:解三角形可得:故B正确或:故D正确故选BD13.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可能等于F【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根据推力F的大小与重力分力的大小确定摩擦力的方向,注意分析推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分力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当F大于Mgsinθ,由于沿斜面方向平衡,则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当F小于Mgsinθ,由于沿斜面方向平衡,则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故A错误,B正确;C、当F与重力向下的分力相等时,摩擦力大小可以为零;故C正确.D、若F为重力沿斜面向下分力的一半,则摩擦力可以等于F;故D正确;故选:BCD.14.一滑雪者沿一倾角为α的山坡滑下,然后又滑上另一倾角为β的山坡(α>β),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两个山坡上,滑雪者都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在A、B两个山坡上,滑雪者都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在A坡上摩擦力是动力,在B山坡上摩擦力是阻力D.在A、B两个山坡上,摩擦力都是阻力,且滑雪者在A山坡上所受摩擦力小于在B山坡上所受摩擦力【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即可明确在两个山坡上运动员受到的力的作用.重点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解答】解:A、物体在两个山坡上均受到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的作用;在向上运动过程中,没有推力的作用;故A错误;B正确;C、摩擦力在两个山坡上均是阻力,均阻碍物体相对于斜坡的运动;故C错误;D、在A、B两个山坡上,摩擦力都是阻力,摩擦力的大小f=μmgcosθ;因A的角大于B的夹角,故A中摩擦力小于B中的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BD.15.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分析】先求解出木块A、B的最大静摩擦力,然后求解出弹簧弹力,最后对两个木块分别受力分析后分析求解.【解答】解:未加F时,木块AB受力平衡,所受静摩擦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则弹簧弹力为:F1=kx=400N/m×0.02m=8N;B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Bm=μG B=0.25×60N=15N;而A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Am=μG A=0.25×50N=12.5N;施加F后,对木块B有:F+F1<f Bm;木块B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大小为:f B=1N+8N=9N,施加F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大小为:f A=8N;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二、实验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16.(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我们需要对使用的两只弹簧测力计进行校对,看两只弹簧测力计是否完全相同,校对的方法是B(填正确答案标号).A.看两只弹簧测力计的外形是否一样,是否由同一厂家生产B.把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钩着水平地拉动,看两者示数是否完全相同C.把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钩着一上一下竖直地拉动,看两者示数是否完全相同D.把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钩子互钩着,任意地拉动,看两者示数是否完全相同(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小误差的是ACD(填正确答案标号).A.F1、F2两个力的夹角适当大一些B.F1、F2两个力越大越好C.在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的外壳不要与纸面接触,产生摩擦D.拉力F1、F2的方向应与纸面平行,弹簧及钩子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及纸面接触,产生摩擦.【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1)本题考查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弹簧在使用时示数不一定相同,为了判断两个弹簧秤是否完全相同,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当两个弹簧水平对拉,若示数相同,则说明两个弹簧是完全相同的;(2)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了解整个实验过程的具体操作,以及这些具体操作的意义.【解答】解:(1)弹簧校对的方法是:将两个弹簧水平对拉,若示数相同,则说明两个弹簧是完全相同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A、画平行四边形时,夹角大的话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就会准些,F1、F2两个力的夹角适当大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B、数据处理时:我们需要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力要适当大些可减小测量误差对实验的影响,但是并非越大越好,如果太大可能导致平行四边形太大,整个纸面画不开,故B 错误;C、为了使所测量的力更准确,弹簧秤的外壳不能与纸面接触,以免产生摩擦,影响拉力大小,故C正确;D、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有较大差别,同时为了减小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D正确.故选:ACD故答案为:(1)B;(2)ACD.17.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如下:①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测量M的重力并记录为F.②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此时需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细线Oa、Ob、Oc的方向.③某同学已在图乙纸上作出F1、F2的图示,请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④改变两细线的夹角,重复做几次实验.若F′的方向近似在细线Oc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F,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应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合力再与真实的合力进行比较;理解实验的原理即可解答本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F1、F2的合力,与F比较即可.【解答】解:①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测量M的重力并记录为F.②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此时需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细线Oa、Ob、Oc的方向.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如图:④改变两细线的夹角,重复做几次实验.若F′的方向近似在细线Oc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F,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故答案为:①M的重力。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从静止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加速跑动,在t=5时又以0.5m/s2减速跑动,速度变为0后,再以0.5m/s2的加速度返向跑动5s,在这段时间内地面的摩擦力对人做的功为()A.J B.J C.J D.03.如图所示,A、B是点电荷负Q形成的电场中的两点(r A<r B).若先后把带电量很小,不会影响Q形成电场的正点电荷q1、q2(q1>q2)分别放到A点和B点,q1、q2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 A1、F A2,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 B1、F B2.则下列关于点电荷所受电场力F和带电量q的比值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说法是()A.,B.,C.,D.,4.甲、乙两个溜冰者质量分别为48kg和50kg,甲手里拿着质量为2kg的球,两人均以2m/s 的速率,在光滑的冰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滑行,甲将球传给乙,乙再将球传给甲,这样抛接几次后,球又回到甲的手里,乙的速度为零,则甲的速度的大小为()A.0 B.2m/s C.4m/s D.无法确定5.如下四个电场中,均有相互对称分布的a、b两点,其中电势和场强都相同的是()A.B.C.D.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以水平速率v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的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的速率变为,则碰后B球的速度为(以v的方向为正方向)()A.B.v C.D.7.如图,质量为3kg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木板上,它们之间有摩擦力,木板足够长,两者都以4m/s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当木板的速度为2.4m/s时,物块()A.加速运动 B.减速运动 C.匀速运动 D.静止不动8.如图所示,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若q1>q2,l1>l2,平衡时两球到过O点的竖直线的距离相等,则()A.m1>m2B.m1=m2C.m1<m2D.无法确定9.如图所示,等质量同种正电荷固定在M、N两点,虚线框ABCD是以MN连线的中点为中心的正方形,其中G、H、E、F分别为四条边的中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点电势为5V,则B点电势为5VB.同一正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具有的电势能C.在G点释放一个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将沿GH连线向H点运动D.在E点释放一个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将沿EF连线向F点运动10.在地面上方某一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A.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B.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改变量相等D.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11.如图,两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长为L的不可伸长轻绳水平相连,从某一高处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绳处于水平伸直状态.在下落h高度时,绳的中点碰到水平放置的光滑钉子O.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则()A.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从轻绳与钉子相碰到小球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小球刚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D.小球刚到达最低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12.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自t=0时刻从水平地面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与地面碰后反向弹回,不计空气阻力,也不计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小球距地面的高度h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取g=10m/s2.则()A.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最大速度为10m/sB.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动量守恒C.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时机械能损失了15JD.小球将在t=6s时与地面发生第四次碰撞二、实验填空题.在下面的13、14小题中共有五处横线空白,将其填充完整并填入答题纸相应题号空白处.每空3分,共计15分.13.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试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计算出瞬时速度vC.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计算出高度h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14.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①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C.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②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 A,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m B,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 和ON.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③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三.计算论述题,其中15小题10分,16小题12分,17小题13分,共计25分.15.如图所示,空间存在一水平向右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上下边界的距离为d,左右边界足够宽.现有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竖直向上的速度从下边界上的A点进入匀强电场,且恰好没有从上边界射出,小球最后从下边界的B点离开匀强电场,若A、B两点间的距离为4d,重力加速度为g,求:(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2)小球在B点的动能;16.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返回抛出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0,假设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17.如图所示,轻质弹簧将质量为m的小物块连接在质量为M(M=3m)的光滑框架内.小物块位于框架中心位置时弹簧处于自由长度.现设框架与小物块以共同速度v0沿光滑水平面向左匀速滑动.(1)若框架与墙壁发生碰撞后速度为零,但与墙壁不粘连,求框架脱离墙壁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2)若框架与墙壁发生碰撞以一定速度反弹,在以后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mv02,求框架与墙壁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E1.(3)在(2)情形下试判定框架与墙壁能否发生第二次碰撞?若不能,说明理由.若能,试求出第二次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E2.(设框架与墙壁每次碰撞前后速度大小之比不变)2016-2017学年河北省衡水市阜城中学高三(上)月考物理试卷(1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分析】从静止释放至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列式,可知最低点的速度、动能;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绳子的拉力和向心加速度.【解答】解:AB.从静止释放至最低点,由机械能守恒得:mgR=mv2,解得:v=在最低点的速度只与半径有关,可知v P<v Q;动能与质量和半径有关,由于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所以不能比较动能的大小.故AB错误;CD.在最低点,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解得,F=mg+m=3mg,a向所以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向心加速度两者相等.故C正确,D 错误.故选:C.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从静止开始以0.5m/s2的加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加速跑动,在t=5时又以0.5m/s2减速跑动,速度变为0后,再以0.5m/s2的加速度返向跑动5s,在这段时间内地面的摩擦力对人做的功为()A.J B.J C.J D.0【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人在水平面上跑动过程中,只有摩擦力对人做功,分析动能的变化,由动能定理求摩擦力对人做的功.【解答】解:据题,人再以0.5m/s2的加速度返向跑动5s时速度为v=at=0.5×5=2.5m/s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地面的摩擦力对人做的功为W=﹣0=J=J故选:A3.如图所示,A、B是点电荷负Q形成的电场中的两点(r A<r B).若先后把带电量很小,不会影响Q形成电场的正点电荷q1、q2(q1>q2)分别放到A点和B点,q1、q2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 A1、F A2,在B点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 B1、F B2.则下列关于点电荷所受电场力F和带电量q的比值的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说法是()A.,B.,C.,D.,【考点】电场强度.【分析】真空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是E=,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量,r是电场中的某点到场源电荷Q的距离.放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其电荷量比值等于该点的电场强度.电场中同一点电场强度不变.【解答】解:A、由题,q1、q2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 A1、F A2,而A点的电场强度一定,根据场强的定义式E=可知,=E A.故A错误.B、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E=分析可知,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则有.故B错误.C、由上分析可知,,.故C正确.D、电场强度反映本身的强弱与方向,与试探电荷无关,电场中同一点场强是一定的,则=.故D错误故选C4.甲、乙两个溜冰者质量分别为48kg和50kg,甲手里拿着质量为2kg的球,两人均以2m/s 的速率,在光滑的冰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滑行,甲将球传给乙,乙再将球传给甲,这样抛接几次后,球又回到甲的手里,乙的速度为零,则甲的速度的大小为()A.0 B.2m/s C.4m/s D.无法确定【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以两人和球为研究对象,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列方程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解:设甲溜冰者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选择开始和最后两个状态列方程得:(M甲+m)v0﹣M乙v0=M乙×0+(M甲+m)v,代入数据解得v=0,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5.如下四个电场中,均有相互对称分布的a、b两点,其中电势和场强都相同的是()A.B.C.D.【考点】电势;电场强度.【分析】电场强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只有当大小均相同时,场强才相同.电势是标量,根据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分布情况解答.【解答】解:A、ab两点电势相同,电场强度方向不同,场强不同.故A错误.B、ab在同一等势线上,电势相等.根据对称性,ab两点场强相同,故B正确.C、根据顺着电场线电势降低,则知a点的电势比b点高.根据电场线分布情况可知a、b两点场强相同.故C错误.D、a点场强方向向上,b点场强方向向下,场强不同.电势相同.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以水平速率v与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3m的小球B发生正碰后,小球A的速率变为,则碰后B球的速度为(以v的方向为正方向)()A.B.v C.D.【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本题的难点在于判断碰撞后A球的速度方向,注意碰撞满足的条件:动量守恒,碰撞是一次性的不能重复碰撞,碰后动能小于等于碰前动能.碰后A球的速度方向可能跟原来相同,也可能相反,再根据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即可解题.【解答】解:碰撞过程中AB动量守恒,则mv=mv A+3mv B又因为v A=解得:或其中当<还要发生第二次碰撞,这不可能,故此答案舍去故选D.7.如图,质量为3kg的木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木板上,它们之间有摩擦力,木板足够长,两者都以4m/s的初速度向相反方向运动,当木板的速度为2.4m/s时,物块()A.加速运动 B.减速运动 C.匀速运动 D.静止不动【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初态时,系统的总动量方向水平向左,两个物体开始均做匀减速运动,m的速度先减至零,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此时M的速度.之后,m向左做匀加速运动,M继续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最后两者一起向左匀速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出薄板的速度大小为2.4m/s时,物块的速度,并分析m的运动情况.【解答】解:设木板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开始阶段,m向左减速,M向右减速,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得:当物块的速度为零时,设此时木板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m)v=Mv1代入解得:v1===2.67m/s.此后m将向右加速,M继续向右减速;当两者速度达到相同时,设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m)v=(M+m)v2代入解得:v2==×4=2m/s.两者相对静止后,一起向左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当M的速度为2.4m/s时,m处于向右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向右.故选:A.8.如图所示,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若q1>q2,l1>l2,平衡时两球到过O点的竖直线的距离相等,则()A.m1>m2B.m1=m2C.m1<m2D.无法确定【考点】库仑定律.【分析】对小球受力分析,根据受力平衡可得出小球的倾角与电量、重力的关系,则可得出两小球的质量的大小关系.【解答】解:对m1、m2球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和几何关系得:左边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似,右边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相似;虽然q1>q2,l1>l2,但两者的库仑力大小相等,则有由于F1=F2,所以m1=m2.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如图所示,等质量同种正电荷固定在M、N两点,虚线框ABCD是以MN连线的中点为中心的正方形,其中G、H、E、F分别为四条边的中点,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点电势为5V,则B点电势为5VB.同一正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具有的电势能C.在G点释放一个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将沿GH连线向H点运动D.在E点释放一个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粒子将沿EF连线向F点运动【考点】电场的叠加;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分析】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等势面分布情况,判断出A与B电势相等、A与D电势相等,再分析电势能的关系;根据带正电的粒子受力情况,分析其运动方向.【解答】解:A、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等势面分布情况和对称性可知,A点和B点电势相等,若A点电势为5V,则B点电势为5V,故A正确.B、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等势面分布情况和对称性可知,A点和D点电势相等,则同一正电荷在A、D两点具有的电势能相等,故B错误.C、由G点释放一个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该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垂直于MN连线向上,所以粒子将沿GH连线向上运动,故C错误.D、在E点电场强度方向由E→F,带正电的粒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由E→F,粒子将沿EF 连线向F点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0.在地面上方某一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A.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B.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改变量相等D.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考点】功能关系.【分析】明确平抛运动的性质,知道平抛运动可分解为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再根据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规律可明确速度及速率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平抛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方向时刻变化;故A错误;B、由于竖直分速度一直增大,而水平分速度不变,故合速度的方向由水平逐渐变为接近竖直,故与竖直方向夹角越来越小;与加速度方向的夹角越来越小;故B正确;C、由v=gt可知,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相同;但是速率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的合速度的大小;故速率的改变量不相同;故C错误;D、由C可知,速率的变化量不相等,故由动能的表达式可知,动能的改变量也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11.如图,两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长为L的不可伸长轻绳水平相连,从某一高处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绳处于水平伸直状态.在下落h高度时,绳的中点碰到水平放置的光滑钉子O.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则()A.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从轻绳与钉子相碰到小球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小球刚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D.小球刚到达最低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重力的瞬时功率根据P G=mgv y求解;小球刚到达最低点时速度可根据动能定理求解;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即可求解向心加速度.【解答】解:A、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以向下为正方向,竖直方向合力为F=mg﹣Tsinθ,开始时θ很小,mg>Tsinθ,F>0,竖直方向加速度向下,v y增大,到快要相碰时,Tsinθ>mg,F<0,竖直方向加速度向上,v y减小,根据P G=mgv y可知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B正确;C、从最高点到小球刚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运用动能定理得:,解得:v=,故C错误;D、根据向心加速度公式有:a==,故D正确.故选ABD.12.一质量为0.1kg的小球自t=0时刻从水平地面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与地面碰后反向弹回,不计空气阻力,也不计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小球距地面的高度h与运动时间t关系如图所示,取g=10m/s2.则()A.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最大速度为10m/sB.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动量守恒C.小球第一次与地面碰撞时机械能损失了15JD.小球将在t=6s时与地面发生第四次碰撞【考点】动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图象为h﹣t图象,故描述小球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则由图象可读出碰后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由机械能守恒可求得小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速度,则可求得机械能的损失.【解答】解:A、由图可知,小球从20m高的地方落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落地时的速度v1==20m/s;而碰后,小球上升的高度为5m,同理可知,碰后的速度v2==10m/s,故A正确;B、小球与地面碰后反向弹回,速度的方向改变,小球的动量不守恒,所以B错误;C、小球碰前的机械能E1=mv12=20J;而碰后的机械能E2=mv22=5J,故机械能的改变量为E1﹣E2=15J;故C正确;D、由图可知,从小球第二次弹起至第三次碰撞,用时1s,而第三次弹起时,其速度减小,故在空中时间减小,故应在6s前发生第四次碰撞,故D错误;故选:AC.二、实验填空题.在下面的13、14小题中共有五处横线空白,将其填充完整并填入答题纸相应题号空白处.每空3分,共计15分.13.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试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计算出瞬时速度vC.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计算出高度h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D.(填入相应的字母)【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该实验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因为我们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机械能就守恒.如果把重物的实际运动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再运用自由落体的规律求解速度,那么就不需要验证.【解答】解:该实验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因为我们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机械能就守恒.如果把重物的实际运动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再运用自由落体的规律求解速度,那么就不需要验证呢.其中ABC三项都是运用了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求解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4.两位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①实验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是BC.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小误差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C.入射球A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D.两球的质量必须相等②测量所得入射球A的质量为m A,被碰撞小球B的质量为m B,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的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的位置P,测得平抛射程为O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相撞,分别找到球A和球B相撞后的平均落点M、N,测得平抛射程分别为OM 和ON.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m A•OP=m A•OM+m B•ON时,即说明两球碰撞中动量守恒;如果满足表达式m A OP2=m A OM+m B ON时,则说明两球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③乙同学也用上述两球进行实验,但将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装:如图乙所示,将白纸、复写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条上,用来记录实验中球A、球B与木条的撞击点.实验时,首先将木条竖直立在轨道末端右侧并与轨道接触,让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撞击点为B′;然后将木条平移到图中所示位置,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确定其撞击点P′;再将入射球A从斜轨上起始位置由静止释放,与球B相撞,确定球A和球B相撞后的撞击点分别为M′和N′.测得B′与N′、P′、M′各点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若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时,则说明球A和球B碰撞中动量守恒.【考点】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分析】(1)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所以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2)由于两球从同一高度下落,故下落时间相同,所以水平向速度之比等于两物体水平方向位移之比,然后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分析答题.(3)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碰撞的速度,再由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解答】解:①A、“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是通过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碰撞前后的速度的,只要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对斜槽是否光滑没有要求,故A错误;B、要保证每次小球都做平抛运动,则轨道的末端必须水平,故B正确;C、要保证碰撞前的速度相同,所以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故C正确;D、为了使小球碰后不被反弹,要求入射小球质量大于被碰小球质量,故D错误;故选:BC.②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同,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t相等,它们的水平位移x与其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初速度,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m A v0=m A v1+m B v2,又OP=v0t,OM=v1t,ON=v2t,代入得:m A OP=m A OM+m B ON,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机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A v02=m A v12+m B v22,。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10次月考数学(理)I 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1.已知复数z=1﹣i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z|=; ②z =1+i ; ③z 的虚部为﹣i . A .0B .1C .2D .32.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的曲线的焦点坐标为( )A .(0,1)B .(1,0)C .(161,0)D .(81,0) 3.已知随机变量ξ服从正态分布,P (ξ≤4)=0.84,则P (ξ≤0)=( )A .0.16B .0.32C .0.68D .0.84 4. 在极坐标系中,两点M )6,4(π,N )65,2(π的距离为( ) A .2 B .π32C .52D .72 5.甲、乙两名同学参加一项射击比赛游戏,其中任何一人每射击一次击中目标得2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若甲、乙两人射击的命中率分别为和P ,且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得分之和为2的概率为.假设甲、乙两人射击互不影响,则P 值为( )A .B .C .D .6.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圆M 的参数方程为(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以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 (θ﹣)=m (m∈R ),若直线l 与圆M 相交于A ,B 两点,△MAB 的面积为2,则m 值为( ) A .﹣1或3 B .1或5 C .﹣1或﹣5 D .2或6 7.如果复数(其中i 为虚数单位,b 为实数)的实部和虚部互为相反数,那么b 等于( )A .B .C .﹣D .28.5位同学站成一排照相,其中甲与乙必须相邻,且甲不能站在两端的排法总数是( ) A .40 B .36 C .32D .249.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如表所示,若E (X )=,则D (3X ﹣2)=( )A .9B .7C .5D .310.过双曲线(a >0,b >0)的右焦点作两条渐近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B ,点O 为坐标原点,若四边形OAFB 的面积为4,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1.甲乙等4人参加4×100米接力赛,在甲不跑第一棒的条件下,乙不跑第二棒的概率是( ) A .B .C .D .12.函数)(x f 与它的导函数)('x f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0,4) B .(﹣∞,1),C .D .(0,1),(4,+∞)II 卷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13.如右图,在正四面体S ﹣ABC 中,点D 是棱AB 的中点, 则异面直线SD 和B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 14.的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的二项式系数和为1024,则常数项等于_____.15.5名志愿者,分别从事布置、迎宾、策划三项不同的工作,每项工作至少安排一人,每个人都要安排,则不同的选派方案有_____种(用数值作答).16.某种活性细胞的存活率y (%)与存放温度x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样本数据如表所示:ty t =+=mx 经计算回归直线的斜率为2.3-.若存放温度为6℃,则该细胞存活率的预报值为_____. 三、解答题(共6小题,17题10分,其余小题每题12分)17.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 (t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12sin 3cos 2222=+θρθρ,且曲线C 的左焦点F 在直线上.(1)若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FB FA ⋅的值 (2)求曲线C 内接矩形周长的最大值18. 如图,在几何体ABCDE 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平面BEC ,BE ⊥EC ,AB=BE=EC=2,点G ,F 分别 是线段BE ,DC 的中点. (1)求证:GF ∥平面ADE ;(2)求平面AEF 与平面BE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19. 某企业有甲、乙两套设备生产同一种产品,为了检测两套设备的生产质量情况,随机从两套设备生产的大量产品中各抽取了50件产品作为样本,检测一项质量指标值,若该项质量指标值落在[100,120)内,则为合格品,否则为不合格品.表1是甲套设备的样本的频数分布表,图1是乙套设备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表1:甲套设备的样本的频数分布表(1)填写列联表(见答题卡),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这种产品的质量指标值与甲、乙两套设备的选择有关;图1:乙套设备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根据表1和图1,对两套设备的优劣进行比较,并简要说明理由;(3)将频率视为概率.若从甲套设备生产的大量产品中,随机抽取2件产品,记抽到的不合格品的个数为X ,求X 的分布列和期望E (X ). 附:20.已知曲线C :y 2=4x ,曲线M :(x ﹣1)2+y 2=4(x ≥1),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O 为坐标原点. (1)若,求证:直线l 恒过定点;(2)若直线l 与曲线M 相切,求(点P 坐标为(1,0))的取值范围.21.已知函数f (x )=x 3﹣x 2+ax ﹣a (a ∈R ). (1)当a=﹣3时,求函数f (x )的极值;(2)若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 的取值范围.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04=-+y x ,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ρ=2sin θ.(1)求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及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记射线与直线l 和曲线C 的交点分别为点M 和点N (异于点O ),求的最大值.答案一、选择题 CBADC ,CCBCD ,DD 二、填空题63405 150 34%三、解答题(共6小题)17.(1)FB FA ⋅=2(5分,标准形式2分) (2)C=θθcos 38sin 8+=16)3sin(πθ+故Cmax=16(5分)18.证明:(Ⅰ)如图,取AE 的中点H ,连接HG ,HD , 又G 是BE 的中点,所以GH ∥AB ,且GH=AB ,………(2分) 又F 是CD 中点,所以DF=CD ,由四边形ABCD 是矩形,得AB=CD ,AB ∥CD ,………(3分) 所以GH=DF ,GH ∥DF ,从而四边形HGFD 是平行四边形,GF ∥DH ,………(5分) 又DH ⊂平面ADE ,GF ⊄平面ADE , 所以GF ∥平面ADE .………(6分)解:(Ⅱ)如图,在平面BEC 内,过点B 作BQ ∥EC , 因为BE ⊥EC ,∴BQ ⊥BE ,又因为AB ⊥平面BEC ,所以AB ⊥BE ,AB ⊥BQ ,以B 为原点,分别以BE 、BQ 、BA 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7分) 则A (0,0,2),B (0,0,0),E (2,0,0),F (2,2,1),………(9分) 因为AB ⊥平面BEC ,所以=(0,0,2)为平面BEC 的法向量,………(10分)设=(x ,y ,z )为平面AEF 的法向量,=(2,0,﹣2),=(2,2,﹣1),则,取z=2,得=(2,﹣1,2).………(11分)从而cos<>===,………(12分)所以平面AEF与平面BEC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9解:(Ⅰ)根据表1和图1得到列联表:…(3分)将列联表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得;…(5分)∵3.053>2.706,∴有90%的把握认为产品的质量指标值与甲、乙两套设备的选择有关;…(6分)(Ⅱ)根据表1和图1可知,甲套设备生产的合格品的概率约为,乙套设备生产的合格品的概率约为,甲套设备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指标值主要集中在[105,115)之间,乙套设备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指标值与甲套设备相比较为分散;因此,可以认为甲套设备生产的合格品的概率更高,且质量指标值更稳定,从而甲套设备优于乙套设备;…(9分)(Ⅲ)由题知,不合格品的概率为P==,且X ~B (2,),…(11分)∴因X 服从二项分布,其数学期望为252.…(12分) 20证明:(1)设l :x=my+n ,A (x 1,y 1),B (x 2,y 2). 由得y 2﹣4my ﹣4n=0.∴y 1+y 2=4m ,y 1y 2=﹣4n . ∴,.又,∴,解得n=2.∴直线l 方程为x=my+2, ∴直线l 恒过点(2,0).解:(2)设l 方程为x=my+n ,∵直线l 与曲线M 相切, ∴n ≥3. ∴,整理得4m 2=n 2﹣2n ﹣3.①又点P 坐标为(1,0),∴由(1)及①, 得=(x 1﹣1)(x 2﹣1)+y 1y 2=x 1x 2﹣(x 1+x 2)+1+y 1y 2 =n 2﹣4m 2﹣2n+1﹣4n=n 2﹣4m 2﹣6n+1=4﹣4n . ∴,即的取值范围是(﹣∞,﹣8].21.解:(1)当a=﹣3时,f (x )=﹣x 2﹣3x+3,∴f′(x )=x 2﹣2x ﹣3=(x ﹣3)(x+1).令f′(x)=0,得x1=﹣1,x2=3.当x<﹣1时,f′(x)>0,则f(x)在(﹣∞,﹣1]上单调递增,当﹣1<x<3时,f′(x)<0,则f(x)在(﹣1,3)上单调递减,当x>3时,f′(x)>0,f(x)在(3,+∞)上单调递增.∴当x=﹣1时,f(x)取得极大值为f(﹣1)=﹣;当x=3时,f(x)取得极小值为f(3)=.(2)∵f′(x)=x2﹣2x+a,∴△=4﹣4a=4(1﹣a).①若a≥1,则△≤0,∴f′(x)≥0在R上恒成立,∴f(x)在R上单调递增.∵f(0)=﹣a<0,f(3)=2a>0,∴当a≥1时,函数f(x)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②若a<1,则△>0,∴f′(x)=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不妨设为x1,x2,(x1<x2).∴x1+x2=2,x1x2=a.当x变化时,f′(x),f(x)的取值情况如下表:∵,∴a=﹣.∴===.同理f(x2)=.∴f(x1)•f(x2)=•[]•[](图像法适当给分)=[(x1x2)2+3(a﹣2)()+9(a﹣2)2]=a{a2+3(a﹣2)[(x1+x2)2﹣2x1x2]+9(a﹣2)2}=a(a2﹣3a+3).令f(x1)•f(x2)>0,解得a>0.而当0<a<1时,f(0)=﹣a<0,f(3)=2a>0,故当0<a<1时,函数f(x)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0,+∞).22解:(1)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x+y=4,所以其极坐标方程为:曲线C:ρ=2sinθ.由ρ=2sinθ得:ρ2=2ρsinθ,所以x2+y2=2y,所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y=0.(2)由题意|ON|=2sinα,,所以,=,由于,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
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4次月考试题
数学理科
1.已知集合{1,0,1}A =-,集合{124}x B x =≤<,则A B 等于( )
A .{1,0,1}-
B .{1}
C .{1,1}-
D .{0,1}
2.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的是( )
A .3y x =
B .2x y =
C .24y x =-+
D .y x =
3.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0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该平面图形的面积等于( )
A .122+
B .21+
C .12+
D .22+ 4.设12
log 3a =,0.21()3b =,132c =,则(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 .b a c <<
5.如图,l αβ=,A α∈,B α∈,C β∈,C l ∉,直线AB l D =,过,,A B C 三点确定的平面为γ,则平面,γβ的交线必过( )
A .点A
B .点B C.点
C ,但不过点
D D .点C 和点D
6.如图是一正方体被过棱的中点,M N 和顶点1,,A D C 的两个截面截去两个角后所得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
7.两个平面平行的条件是( ) A .一个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B .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C. 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D .两个平面都平行于同一条直线
8.点,E F 分别是三棱锥P ABC -的棱,AP BC 的中点,6AB =,8PC =,5EF =,则异面直线AB 与PC 所成的角为( )
A .090
B .045 C. 030 D .0
60
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M N 分别为,AC PC 上的点,且//MN 平面PAD ,则( )
A .//MN PD
B .//MN PA C. //MN AD D .以上均有可能
10.已知正三棱锥的侧棱长是底面边长的2倍,则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
A 33 C. 12
D 3
11.正三棱锥P ABC -中,090APB BPC CPA ∠=∠=∠=,PA PB PC a ===,AB 的中点为M ,一小蜜蜂沿锥体侧面由M 爬到C 点,最短路程是( )
A .10a
B .2a C. 1(22)2a + D .1(15)2
a + 12.方程31()log 3x
x =的解的个数是( )
A .0
B .1 C.2 D .3
13.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22x f x x b =++(b 为常数),则(1)f -= .
14.将棱长为2的正方体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球,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
15.()f x 是定义在(0,)+∞上的增函数,则不等式()(8(2))f x f x >-的解集是 .
16.如下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这个正方体中:
①BM 与ED 平行; ②CN 与BE 是异面直线;
③CN 与BM 成0
60角; ④DM 与BN 是异面直线.
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填上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17. 已知函数2()68f x kx kx k =-++(1)当2k =时,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
(2)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8. 如图为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求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9. 已知一次函数()f x 是R 上的增函数,()()()g x f x x m =+,且(())165f f x x =+.
(1)求()f x 的解析式;
(2)若()g x 在(1,)+∞上单调递增,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20.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D 是AC 的中点,//EF DB ,已知AB BC =,AF CF =.
求证:AC ⊥平面BEF
21. 已知函数2222x x y x -=
-+的定义域为M . (1)求M ;
(2)当x M ∈时,求函数22221()2(log )log 2
f x x a x =+的最大值. 22. 如图,已知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D ;
(2)若4MN BC ==,43PA =PA 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
2017学年高一年级第4次月考数学理科试题答案
1—5 DADAD 6-10 BCABA 11-12 AC
13. 32- 14. 15. {x |2<x <16
7} 16.
③④ 17.S=20+3π,V=8+π
18.【解析】(1)当2k =时,2()21210f x x x =-+ 由题意得2212100x x -+≥,即(1)(5)0x x --≥,即5x ≥或1x ≤,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51}x x x ≥≤或.
(2)设2()68g x kx kx k =-++,
由题意得2
()680g x kx kx k =-++≥对一切x ∈R 都成立. 当0k =时,()8g x =满足题意;
当0k ≠时,必须满足00k ∆>⎧⎨≤⎩
,解得01k <≤, 综上可得: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0,1].
19.【解析】(1)由题意设
()f x ax b =+(0a >),从而2(())()165f f x a ax b b a x ab b x =++=++=+,所以2165
a a
b b ⎧=⎨+=⎩,解得
41
a b =⎧⎨=⎩或453a b =-⎧⎪⎨=-⎪⎩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f x 的解析式为()41f x x =+. (2)2()()()(41)()4(41)g x f x x m x x m x m x m =+=++=+++,则函数()g x 的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418
m x +=-.
由已知得()g x 在(1,)+∞上单调递增,则
4118m +-≤,解得
94
m ≥-. 20.【解析】∵EF DB ∥,∴EF 与DB 确定平面BDEF .
如图,连接DF . ∵CF AF =,D 是AC 的中点,∴AC DF ⊥.同理可得AC BD ⊥. 又D DF BD = ,⊂DF BD 、平面BDEF ,∴⊥AC 平面BDEF ,即⊥AC 平面BEF .
21.【解析】(1)由题意知(2)(2)02202x x x x -+≤⎧⎪-≥⎨⎪≠-⎩
,解得1≤x ≤2,
故M ={x |1≤x ≤2}.
(2)f (x )=2(log 2x )2+a log 2x ,令t =log 2x ,t ∈,可得g (t )=2t 2
+at ,t ∈,其对称轴为直线4
a t =-
, 当142
a -≤,即a ≥−2时,g (t )max =g (1)=2+a , 当142a ->,即a <−2时,g (t )max =g (0)=0. 综上可知,()max 2,20,2
a a f x a +≥-⎧=⎨<-⎩.
22.【解析】(1)如图,取PD 的中点H ,连接AH NH ,,
由N 是PC 的中点,得12
NH DC =∥.
又M 是AB 的中点,∴NH AM =∥,即四边形AMNH 为平行四边形,∴MN AH ∥. 由MN ⊄平面PAD ,AH ⊂平面PAD ,得MN ∥平面PAD .
(2)如图,连接AC ,并取其中点为O ,连接OM 、ON ,
所以ONM ∠就是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的角,
由4MN BC ==,PA =2OM =,ON = 故222OM ON MN +=,即OM ON ⊥,
所以30ONM ∠=,即异面直线PA 与MN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