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材料领域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9.38 KB
- 文档页数:1
新材料学习资料一、新材料分类:按材料的属性划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3、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先进复合材料:指可用于加工主承力结构和次承力结构、其刚度和强度性能相当于或超过铝合金的复合材料。
按材料的使用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1、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
2、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二、新材料类型:1、复合新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
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
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新材料在新能源和交通市场上的应用:(1)清洁、可再生能源用复合材料,包括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烟气脱硫装置用复合材料、输变电设备用复合材料和天然气、氢气高压容器。
(2)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用复合材料,包括汽车车身、构架和车体外覆盖件,轨道交通车体、车门、座椅、电缆槽、电缆架、格栅、电器箱等。
(3)民航客机用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热塑性复合材料约占10%,主要产品为机翼部件、垂直尾翼、机头罩等。
中国未来20年间需新增支线飞机661架,将形成民航客机的大产业,复合材料可建成新产业与之相配套。
(4)船艇用复合材料,主要为游艇和渔船,游艇作为高级娱乐耐用消费品在欧美有很大市场,由于中国鱼类资源的减少、渔船虽发展缓慢,但复合材料特有的优点仍有发展的空间。
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对高性能磁性料进行鼓励与扶持
磁性材料行业主要从事烧结钕铁硼、烧结钐钴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处于“C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中的“磁性材料”行业。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磁性材料行业处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显示,磁性材料行业由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有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协会组织有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下设的磁性材料分会,具体职能如下:
其中,主管部门侧重于行政管理,行业协会侧重于自律管理,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磁性材料行业的管理体系,为中国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环境。
行业主要法规及产业政策。
2021年中国纳米薄膜材料制造行业相关
政策
显示,纳米薄膜是指由尺寸为纳米数量级(1~100nm)的组元镶嵌于基体所形成的薄膜材料,它兼具传统复合材料和现代纳米材料二者的优越性。
纳米薄膜可以改善一些机械零部件的表面性能,以减少振动,降低噪声,减小摩擦,延长寿命。
这些薄膜在刀具、微机械、微电子领域作为耐磨、耐腐蚀涂层及其它功能涂层获得重要应用。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明确要支持纳米薄膜材料制造的发展,促进了纳米薄膜材料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例如:2021年,全国人大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
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
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完善激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
纳米薄膜材料制造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的材料。
它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光电、超导材料;生物功能材料;能源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及新型工程塑料;粉体、纳米、材料及新型工程塑料;粉体、纳米、微孔材料和高纯金属及高纯材料;微孔材料和高纯金属及高纯材料;微孔材料和高纯金属及高纯材料;表面技术与涂层和薄表面技术与涂层和薄膜材料;复合材料;智能材料;新结构功能助剂材料、优异性能的新型结构材料等。
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
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
与传统材料相比,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技术高度密集、新材料产业技术高度密集、更更新换代快、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保密性强、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具有强烈的国际性、产品的质量与特定性能在市场中具有决定作用。
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标志。
综观全世界,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防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支撑支撑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各个国家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领域。
主要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投入和发展。
美国政府在1991至1995年的《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就将材料科学与技术列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自1996年以后,该计划的制定方式有所变化,由DARPA(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年度修改方案交国会审议,近年有关材料的立项列入到《国防领域的研究、开发、实验及评估计划》中的61101E 子项(国防研究科学,该子项包括信息科学、电子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领域)和62712E (材料与电子技术,该子项包括材料加工技术、微电子器件技术、低温电子器件技术和军用医疗与损伤技术四个领域)中,主要预算合计为15亿美元左右。
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 gov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emical new materials industry is crucial for driving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对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As outlined in the 14th Five-Year Development Guidelines, the government has set ambitious targets to expand this industry and enhance its competitiveness. 正如《十四五规划纲要》所述,政府已经设定了扩大该产业规模并增强其竞争力的宏伟目标。
To achieve this,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involv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egulatory support, and market promotion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一项涵盖研发、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的综合战略。
One of the key areas of focus should be on fostering innovation in the chemical new materials industry. 一个关键的焦点领域应当是在化工新材料产业中培育创新。
By encourag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investing in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supporting startups and SMEs in this sector, we can drive the creation of new materials with advanced properties and functionalities. 通过鼓励研发活动、投资新兴技术以及支持该行业的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我们可以推动创造具有先进性能和功能的新材料。
中国及部分省市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大力培育和发展基于互联网融合应
用硬件产品
电磁屏蔽材料是一种抗静电材料,主要用在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填充物,其中银是最早开发的导电填料。
电磁屏蔽材料作为功能性新材料,是工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高端装备产品、新兴产业装备、关键基础产品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
国家层面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政策
显示,近些年,为促进电磁屏蔽材料行业发展,中国各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22年1月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强化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试评价、试验检测等平台作用,推进催化材料、过程强化、高分子材料结构表征及加工应用技术与装备等共性技术创新。
中国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地方层面电磁屏蔽材料行业政策
与此同时,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电磁屏蔽材料行业发展,如浙江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提到,加强高性能低功耗的功率铁氧体、新型高性能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下一代高频稀土软磁材料、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复合软磁材料等软磁金属材料生产技术研发,满足电子信息领域需求。
各省市电磁屏蔽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一、总体思路历史发展前景可以由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和“十四五”发展战略协同推动。
“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努力提高新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格局,不断深化工业链延伸,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施行业标准制定,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原则(一)坚持以技术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
坚持“依靠市场,服务经济发展”,大力开发和实施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支撑;加强新材料产品市场开发,创新管理模式,结合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开展新材料产业市场研究与开发;增强新材料产品的价值感知,挖掘消费者的理念,优化产品的功能性;坚持技术创新,更新技术核心竞争力,保障产业发展安全性、持续性。
(二)坚持科技支撑,科技引领。
尊重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推进新材料研发进程,实施技术立法、行业标准化,加快新材料的实施、推广,提升新材料发展水平;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新材料科技项目的管理,以“军民融合”的形式,实现新材料的迅速闭环;加快建设平台,增加科技项目的投入,加快行业应用变革。
(三)坚持深化产业融合,完善产业链条。
强化产业集群聚集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实施资源共享战略,助推新材料产业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深度发展多领域融合,推进跨产业融合,以智慧制造业为核心,打造跨界融合的“新材料+”战略;整合建立高新技术成果转移平台,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
三、举措推进(一)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实施财政、税收激励政策,支持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广;建立行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的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投资部门出资资金新材料产业的研发;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新材料定价能力;继续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加快市场准入和利用,解决制约实施的人力资源、设备设施等问题。
(二)加强行业协同,促进新材料产业合作。
改进新材料产业生产模式,构建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引进专业化管理服务,重点建设新材料产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体系;加强新材料用户使用交流,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新材料供给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培养技术专家队伍,强化科技服务和人才队伍建设。
附件1: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旳具有老式材料所不具有旳优秀性能和特殊功能旳材料,一般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构造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为提高本省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增进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特编制《安徽省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指南》(2023—2023年)。
新型显示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和优质铜材深加工等产业技术发展指南另行公布。
一、发展现实状况及趋势伴随社会进步和新兴产业旳迅速发展,市场对新材料旳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停扩大,新材料已占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旳15-20%。
目前,新材料产业技术发展重要特点是: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复合化、长寿命及顾客订制化等方向发展,上游基础产业与下游新兴产业之间技术一体化,技术原则全球化,创新研发周期缩短,多学科交叉趋势增强,愈加重视与生态环境及资源运用旳协调性。
安徽省在新材料领域具有一定旳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资源优势,具有迅速发展旳条件。
合肥杰事杰企业、皖维高新材料股份企业、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企业、安利合成革有限企业、黄山永新股份企业等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一定旳著名度;合肥、蚌埠、马鞍山、宣城、巢湖、无为等地建立了新材料产业基地。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蚌埠玻璃设计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新材料研发实力较强;建有国家玻璃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试验室等技术开发平台。
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水性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研究与粉体开发等技术处在国内领先地位,氧化铟锡(ITO)导电膜玻璃、透明导电膜(TCO)玻璃基板、球形石英粉、高纯超细硅酸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超级炭负极材料、纳米碳酸钙、陶瓷纳米粉体等产品性能处在全国先进水平。
安徽尚有较丰富旳非金属矿产资源,现已查明非金属矿产79种,其中方解石型碳酸钙,凹凸棒石粘土在储量与质量上居全国前列,煤系高岭土、绢云母、膨润土、沸石等储量也十分丰富。
新材料行业政策由于新材料产业涉及制造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众多部门,其发展不但会促使基础材料产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将对“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的政策,欢迎阅读了解。
工信部发话将拟政策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概念股受益1. 发改委网站公布,5月11日24时起,汽油每吨将下调250元,柴油每吨将下调235元,创年内最大降幅。
【点评】:油价大幅调降最为获益的应该就是对于油价敏感的行业,也就是化工,物流以及航空运输行业,油价下降对于这两个传统行业来说有望提升中期利润水平,大幅降低成本可能。
可以关注。
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海南航空,洪都航空,春秋航空等2. 从多位消息人士处获悉,工信部日前向各省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中央企业专门发布通知,为了加快推进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拟研究制定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目前已启动组织政策起草的前期调研工作。
据悉,该扶持政策有望涉及石墨烯、碳纤维、超导材料等多个方面。
【点评】:这个消息是昨天的消息,所以在该新闻的催化之下昨天石墨烯行业板块已经有一定的上涨,结合近期的市场环境,恐怕消息进一步催化的空间有限,在机会与风险面前,注意风险的可能性大一点。
方大碳素,德尔未来,吉林化纤,康得新,永鼎股份,百利电气等3. 微软11日在XX年Build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Cortana智能音箱,用户可通过内置语音助手播放音乐、控制智能家居等。
6月5日开幕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XX)上,苹果公司也将发布一款智能音箱。
【点评】:智能音箱通常可以跟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相联系,但总体来说市场空间不大,也就大概也就几十亿美金水平,但由于智能音箱可能是推广智能家居以及人工智能产品的切入口,所以市场空间有扩大的可能。
漫步者,国光电器,科大讯飞,和而泰,东软载波,歌尔股份等。
国家出台意见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随着“十三五”规划对未来五年发展方向作出总体定位,近期新材料行业相关的配套政策也在密集出台。
2021年中国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9年修订),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17),细分行业为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代码为C2661),指各种化学试剂、催化剂及专用助剂的生产活动。
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在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11月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里归类为“3。
3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3。
3。
10。
3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制造”。
显示,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属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第三条中的“新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领域。
(一)行业监管情况及主要法律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行业的监管体制由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与行业自律组织构成。
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化学会及其下属的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拟定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行业日常运行;推动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
中国化学会及其下属的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促进化学催化剂行业和化学技术的普及、推广繁荣和发展,组织开展对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涉及催化相关领域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政策建议,发挥化学及催化剂行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新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促进与国外或地区同行业及对口组织开展科研、技术的合作与交流等。
2、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国家各部委出台了许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具体包括:主要政策及法律法规。
工信部:解读《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作者:来源:《居业》2017年第03期一、如何评价“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情况?2010年,国务院做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包括新材料在内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是我国首次将新材料做为一个独立的产业,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重点扶持。
“十二五”以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规模日益壮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总体上看,新材料产业基本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
产业规模方面,总产值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近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4%,基本达到“十二五”预期。
创新能力方面,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材料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十二五”期间多项国家级技术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均颁发给了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成果。
产业结构方面,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人才不断成长,北京、天津、深圳、宁波等地区初步形成了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整合。
通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全国已建设了48个新材料领域相关基地,形成了一批发展载体。
保障能力方面,重点领域新材料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了63%,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硅钢片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
材料换代方面,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推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海洋工程等领域部分材料批量生产和规模应用。
二、编制《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总体考虑是什么?《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文件,是“十三五”期间指导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为做好《指南》起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组织有关院士、专家成立了起草组,开展了历时一年多的编制工作。
起草组坚持问题导向,既着眼于产业发展全局,又聚焦于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力求让《指南》重点体现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以解决下游应用行业新材料需求为导向,将满足《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作为主攻方向,将提升新材料保障能力贯穿始终。
中国微电子焊接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汇总加快在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微电子焊接材料行业属于“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17),微电子焊接材料行业为“C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类下的“C398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种类,具体细分为“3985电子专用材料制造”。
1、行业监管体制
微电子焊接材料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自律性组织为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具体情况如下:
2、行业相关标准
显示,微电子焊接材料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下表所示:
3、行业主要法律法规、相关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微电子焊接材料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等。
(2)行业主要政策
微电子焊接材料相关的产业政策具体如下:。
关于某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研究思考新材料作为新一代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市场潜力巨大,被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成为各个国家抢占新一轮国际科技经济竞争战略制高点的基础。
国内各地纷纷将新材料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重点打造。
年初,我们深入XX市各新材料企业调研发现,发展新材料产业,XX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优势,但是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初级阶段。
未来要以市场为导向,避开产能过剩行业,集聚资本、技术、人才,走科技创新、质量变革、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发展之路,是供给侧改革的科学实践,是“五新”战略的行动选择,更是XX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XX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发展现状近年来XX在煤盐一体化、煤油气一体化、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等路径上实现了现代化工的大型化、国际化,成为国家级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四大现代煤化工示范区之一。
以此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以化学原料为主导,带动金属材料以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发展的新材料产业格局。
化工材料方面。
2016年,全市煤化工产业中甲醇产量达226万吨,同比增长1.8%;烯烃产量达234.3万吨,同比增长78.8%;兰炭产量达2889万吨,同比增长15.6%;精甲醇226万吨,聚乙烯110万吨,聚丙烯124万吨,同比增长9.2%;聚氯乙烯143万吨,烧碱105万吨,电石242万吨。
金属材料方面。
镁业:镁金属是我国优势金属,发展镁及镁合金是降低我国资源依存度的重要途径,对国家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镁合金是航空器、航天器和火箭导弹制造工业中使用的最轻金属结构材料。
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外壳、饰件等压铸产品,在汽车、家电制造等行业的应用也已经比较广泛。
我市利用兰炭生产过程副产荒煤气作为金属镁燃料,有效降低成本,已初步形成具有XX特色的煤-电-兰炭-硅铁-金属镁-铝镁合金上下游产业配套齐全的循环经济模式。
中国及部分省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相关政策增加聚氨酯等材料品种规格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又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是目前世界上比强度和比模量最高的纤维,由于其具有众多的优异特性,在高性能纤维市场上,包括从海上油田的系泊绳到高性能轻质复合材料方面均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在现代化战争和航空、航天、海域防御装备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层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相关政策
近些年,为了促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发展,中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三品”行动,提升化工产品供给质量。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有机氟硅、聚氨酯、聚酰胺等材料品种规格,加快发展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工业特种气体、高性能橡塑材料、高性能纤维、生物基材料、专用润滑油脂等产品。
地方层面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政策
显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行业发展,如2021年9月发布的黑龙江省中长期科学
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规划:开展高性能碳纤维、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低成本复合材料、生物基复合材料等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新材料学习资料一、新材料分类:按材料的属性划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3、有机高分子材料: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先进复合材料:指可用于加工主承力结构和次承力结构、其刚度和强度性能相当于或超过铝合金的复合材料。
按材料的使用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1、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
2、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二、新材料类型:1、复合新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
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
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复合新材料在新能源和交通市场上的应用:(1)清洁、可再生能源用复合材料,包括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烟气脱硫装置用复合材料、输变电设备用复合材料和天然气、氢气高压容器。
(2)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用复合材料,包括汽车车身、构架和车体外覆盖件,轨道交通车体、车门、座椅、电缆槽、电缆架、格栅、电器箱等。
(3)民航客机用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复合材料。
热塑性复合材料约占10%,主要产品为机翼部件、垂直尾翼、机头罩等。
中国未来20年间需新增支线飞机661架,将形成民航客机的大产业,复合材料可建成新产业与之相配套.(4)船艇用复合材料,主要为游艇和渔船,游艇作为高级娱乐耐用消费品在欧美有很大市场,由于中国鱼类资源的减少、渔船虽发展缓慢,但复合材料特有的优点仍有发展的空间。
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布局研究第一章新材料产业发展概述 (2)1.1 新材料产业定义及分类 (2)1.2 新材料产业发展历程 (3)1.3 新材料产业现状分析 (3)第二章新材料产业政策环境与趋势 (3)2.1 新材料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3)2.1.1 国际政策环境 (4)2.1.2 国内政策环境 (4)2.1.3 政策环境对新材料产业的影响 (4)2.2 新材料产业政策趋势预测 (4)2.2.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4)2.2.2 政策引导产业布局优化 (4)2.2.3 政策促进技术创新 (4)2.3 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政策 (4)2.3.1 研发投入政策 (5)2.3.2 产学研合作政策 (5)2.3.3 人才培养政策 (5)2.3.4 成果转化政策 (5)第三章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 (5)3.1 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现状 (5)3.2 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分析 (5)3.3 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6)第四章新材料市场布局与区域发展 (6)4.1 新材料市场布局现状 (6)4.2 新材料市场布局策略 (7)4.3 新材料产业区域发展分析 (7)第五章新材料产业链分析 (7)5.1 新材料产业链结构 (7)5.2 新材料产业链关键环节 (8)5.3 新材料产业链发展趋势 (8)第六章新材料市场应用领域 (8)6.1 新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9)6.1.1 新材料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应用 (9)6.1.2 新材料在风能领域的应用 (9)6.1.3 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9)6.2 新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9)6.2.1 新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 (9)6.2.2 新材料在发动机部件中的应用 (9)6.2.3 新材料在航天器中的应用 (9)6.3 新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 (9)6.3.1 新材料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 (10)6.3.2 新材料在显示技术领域的应用 (10)6.3.3 新材料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10)第七章新材料市场竞争格局 (10)7.1 新材料市场竞争现状 (10)7.2 新材料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10)7.3 新材料市场竞争力评价 (11)第八章新材料产业投资与融资 (11)8.1 新材料产业投资现状 (11)8.2 新材料产业融资策略 (12)8.3 新材料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12)第九章新材料产业国际合作与竞争 (13)9.1 新材料产业国际合作现状 (13)9.1.1 合作规模及领域 (13)9.1.2 合作主体及方式 (13)9.1.3 合作成果及挑战 (13)9.2 新材料产业国际合作策略 (13)9.2.1 政策引导与支持 (13)9.2.2 企业主体地位的强化 (13)9.2.3 科研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 (13)9.3 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4)9.3.1 产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14)9.3.2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14)9.3.3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14)9.3.4 产业链完整性及协同效应 (14)第十章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与建议 (14)10.1 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14)10.2 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建议 (15)10.3 新材料产业政策建议 (15)第一章新材料产业发展概述1.1 新材料产业定义及分类新材料产业是指以创新为核心,依托先进技术,对传统材料进行改进或开发出具有特殊功能、结构和功能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