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丙转氨酶--医学生-生化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0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过程的正常与异常状况,有助于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预测疾病进展等。
以下是常规生化检验项目中一些重要指标的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ALT:男性≤50U/L,女性≤35U/L;AST:男性≤40U/L,女性≤35U/L。
临床意义:ALT和AST通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出现异常意味着肝细胞损伤,并且可以帮助区分肝炎、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癌等。
2.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参考范围:TP:60-80g/L;ALB:35-55g/L。
临床意义:TP和ALB是评估肝功能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异常可提示肝脏疾病、营养不良等。
3.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参考范围:BUN:2.86-8.21 mmol/L;Cr:53-106 μmol/L。
临床意义:BUN和Cr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异常可以提示肾脏功能损伤,如急性肾衰竭、慢性肾病等。
4.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参考范围:TBIL:3.4-20.5 μmol/L;DBIL:0-6.8 μmol/L。
临床意义:TBIL和DBIL常用于评估肝胆系统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肝胆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5.血清钠(Na)、钾(K)和钙(Ca):临床意义:这些电解质指标常用于评估水电解质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异常可以提示肾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神经肌肉病等。
6.血清葡萄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6-6.1 mmol/L。
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的指标,异常可以提示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
7.血清甲状腺素(T3、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参考范围:T3:1.2-3.1 nmol/L;T4:63-165 nmol/L;TSH:0.55-4.78 mIU/L。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了解该酶在人体生物化学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在医学诊断与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血清谷丙转氨酶(AST)是一种结构较为稳定、活性较高的酶,在细胞代谢过程中主要承担转氨作用,能将天门冬氨酸转化为丙酮酸,同时也能参与内质网蛋白的合成、转运和修饰等过程。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与人体的肝功能状态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该酶的测定可以作为一项评估肝功能及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实验步骤:1、将血清标本取出,加入0.9%氯化钠溶液并搅拌均匀;2、在洁净的試管中,加入5 ml的BSA溶液,然后加入0.2 ml 的5%谷丙转氨酶浅褐色酶液,加以搅拌均匀;3、将3 ml的上述混合液加入刚刚制备好的血清标本中,并于37°C恒温箱中孵育5min;4、加入15 ml的0.2%硝酸银溶液,用0.2N NaOH定量稀释至10ml,并稍微混匀;5、将上述反应混合物加入比色盘中,测量其吸光值;6、根据标准曲线对目标物质进行浓度测定,计算样品的谷丙转氨酶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试验组的平均血清谷丙转氨酶含量为23.6 U/L,标准差为3.2 U/L,说明试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得出了试验样品的平均含量,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其肝功能状态与肝部疾病风险。
此外,也为该酶在医学诊断与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1. 李克勤, 杨静, 吕南平,等.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方法的比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1): 53-57.2. 王煥芳, 王淑文, 王孟妮,等. 谷氨酰胺与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性[J]. 实验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 14(6): 477-480.3. 张文丽, 于林花, 陈天舒,等. 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各组份关系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8): 1549-1553.。
谷丙转氨酶定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肌肉细胞中,种类较多。
其中,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为重要。
谷丙转氨酶(又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是在通过转氨基作用把谷氨酸变成丙氨酸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
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
有两种同工酶sALT 与mALT,分别存在于肝细胞质和线粒体中。
由于正常情况下,肝细胞内ALT的浓度比血清中高1000-5000倍,1%的肝细胞发生坏死即可使外周血中ALT的活性增高1倍。
因此,ALT增高是肝细胞损伤敏感、早期的指标,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例如各种病毒性肝炎的急性期、药物中毒性肝坏死等。
ALT在不同程度肝病中升高程度不同,其中:1、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轻中型脂肪肝、药物性肝炎等),ALT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坏程度成正比。
2、对于严重肝病患者(急性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失代偿时),由于肝细胞短时间内大量坏死,ALT大量消耗迅速下降,此时,血清中的ALT并不升高。
检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主要目的包括:1、筛查肝脏疾病:ALT和AST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肝脏疾病有关,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
2、监测肝脏损伤:在已知肝脏疾病的情况下,定期检查这些指标有助于监测肝脏损伤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3、评估其他疾病对肝脏的影响:某些疾病如心脏病、肌肉疾病等也可能影响肝功能,通过检测ALT和AST可以评估这些疾病对肝脏的潜在影响。
转氨酶过高的可能原因1、生理性原因健康人群剧烈运动后检查转氨酶,就会发现转氨酶升高。
过于劳累,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检查前,如果吃油腻的食物或喝酒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怀孕导致内分泌失调,转氨酶也会升高。
营养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如低蛋白饮食,尤其是当食物中缺乏胱氨酸、维生素E时,亦可使ALT升高。
日常服用的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实验十、血液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实验: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本实验分2个实验完成:一、制作标准曲线二、测酶活力和总结。
或就做二就可以)【目的和要求】1、了解转氨酶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2、学习转氨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原理】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氨基移换酶也称转氨酶,能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基酸的α-酮基互换,在氨基酸的合成和分解、尿素和嘌呤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转氨酶的最适pH接近7.4,它的种类甚多,其中以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简称谷草转氨酶)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简称谷丙转氨酶)的活力最强。
它们催化的反应如下。
正常人血清中只含有少量转氨酶。
当发生肝炎,心肌梗死等病患时,血清中转氨酶活力常显著增加,所以在临床诊断上转氨酶活力的测定有重要意义。
测定转氨酶活力的方法很多,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α-酮戊二酸后,生成的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
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加碱处理后呈棕色,其吸收光谱的峰为439—530nm,因此在波长520nm处吸光度度增加的程度与反应体系中丙酮酸与α-酮戊二酸的摩尔比基本呈线性关系,故可藉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从丙酮酸2,4-二硝基苯腙的生成量,可计算酶的活力。
【试剂和器材】一、试剂1.试管及试管架2.吸管3.恒温水浴4.分光光度计5、移液管6、电子天平7、研钵8、容量瓶9、冰箱二、器材1、标准丙酮酸溶液[标准丙酮酸(500μg/ml)]:准确称取纯化的丙酮酸钠62.5mg,溶于pH7.4 0.1M 的PBS中,定容到100ml。
现用现配。
2、谷丙转氨酶底物:0.90g L-丙氨酸,29.2mg α-酮戊二酸,先溶于pH7.4 0.1M 的PBS中。
然后用1M NaOH调节pH到7.4,再用pH7.4 0.1mol/L的PBS定容到100ml,贮存于冰箱中,可使用1周。
医学上的ALTALT,肝功能的一种,即“谷丙转氨酶”,旧称“GPT”谷丙转氨酶(简称GPT、ALT)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GPT升高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GPT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
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
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
GP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其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
只要有1%的肝细胞坏死,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
因此,GPT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但它并不具器官专一性,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它的增高。
明显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
因此对GPT升高的评价应密切结合临床。
部分GPT升高与脂肪肝、饮用酒精有关。
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较多。
但有些药物治疗效果可以但容易反复,致使一些肝脏疾病长期不能治愈,大量的肝细胞遭受破坏。
如何保护肝细胞,是保护肝脏功能的关键所在。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
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必须加以鉴别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增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
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也会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转氨酶都高于正常水平,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转氨酶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
心脏检查有阳性体征及心电图异常。
临床生化检查考点总结一、肝功能检查(一)酶学检查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酶活性显著增高是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肝病的重要指标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肝炎恢复期,AST恢复正常的时间迟于ALT,心梗、胰腺炎、脑外伤、溶血等也升高3.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对诊断肝移植后胆汁性并发症有意义。
它是筛选肝移植早期(<30天)和晚期(>90天)是否有胆汁性并发症的较好指标可作为判断肝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4.碱性磷酸酶(ALP)(1)肝胆疾病时,ALP总活力可升高(2)骨骼疾病患者由于成骨细胞增生使血清ALP升高,畸形性骨炎时ALP显著升高,为正常参考区间的十几倍至几十倍,但血清钙磷多正常(3)恶性肿瘤、妊娠期间、尿毒症、肠梗阻时,ALP也可升高(4)血清ALP活力降低可见于克汀病、维生素C缺乏症和磷酸酶过少症等肝脏、骨骼、肾脏、小肠和胎盘5.血清5’-核苷酸酶(5’-NT)(少考)6.单胺氧化酶(MAO)(少考)(二)胆红素测定参考范围:新生儿0~1天34~103μmol/L1~2天103~171μmol/L3~5天68~137μmol/L成人 3.4~17.1μmol/L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梗阻性)黄疸病因各种溶血性贫血肝病肝细胞广泛损害各种胆道梗阻,如胆道蛔虫,胰头癌,肝癌侵犯肝内胆管等临床特点黏膜苍白+腰痛+脾大+血红蛋白尿(浓茶、酱油色)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皮肤有时有瘙痒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皮肤瘙痒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尿胆原+ + -尿胆红素- + +胆固醇正常轻度增高或降低明显增加血浆蛋白正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正常肾小球功能血清尿素(BUN)不是肾功能损害的特异性指标;与蛋白分解有关血肌酐(Cr)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肾小管功能浓缩稀释试验主要是测定远端肾单位功能反映肾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低比重尿分期特征GFR[ml/(min·1.73m2)]防治目标-措施1GFR正常或升高≥90 CKD诊治;缓解症状;保护肾功能2GFR轻度降低60~89评估、延缓CKD进展;降低CVD(心血管病)风险3aGFR轻到中度降低45~59延缓CKD进展;评估、治疗并发症3bGFR中到重度降低30~444 GFR重度降低15~29 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5 ESRD <15或透析如出现尿毒症,需及时替代治疗尿酸(UA)痛风:尿酸是诊断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痛风的最佳生化指标三、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测定1.血清葡萄糖参考范围:3.9~6.11mmol/L(1)升高:常见的原因为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2)降低:<3.9mmol/L为血糖降低。
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谷丙转氨酶实验报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简称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酶,它在蛋白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谷丙转氨酶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变化,并了解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实验一:谷丙转氨酶的生物学功能谷丙转氨酶在人体中主要负责氨基酸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间的转化。
这一转化过程是通过谷丙转氨酶催化的,同时还需要辅酶B6的参与。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功能对于人体的蛋白质代谢和能量平衡至关重要。
实验二: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在临床诊断中,测定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肝炎等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酶动力学法和免疫学法。
酶动力学法是通过测定谷丙转氨酶催化丙酮酸和谷氨酸之间转化的速率来确定其活性。
该方法简便、快速,但需要较高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操作。
免疫学法则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谷丙转氨酶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光学测定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来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水平。
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实验三:谷丙转氨酶的临床应用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用于评估肝脏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谷丙转氨酶作为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之一,其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肝脏疾病的存在。
此外,谷丙转氨酶的测定还可以用于肝炎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通过测定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可以判断肝炎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实验四:谷丙转氨酶的异常情况及其意义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的水平在血清中较低。
然而,当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导致其水平升高。
因此,谷丙转氨酶的异常升高常常与肝脏疾病相关。
当谷丙转氨酶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时,可能提示肝脏疾病的存在,如肝炎、肝硬化等。
此时,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是必要的,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案。
结论:谷丙转氨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结果和结论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是一种肝脏酶,可以在血液中进行检测。
血清ALT测定是检查肝脏功能的常见方法之一。
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的血清ALT值为50 U/L,高于正常范围。
正常成年男性的ALT值通常在10到40 U/L之间,女性在7到35 U/L 之间。
这表明受试者的肝脏功能有一定损害。
结合临床病史,受试者近期饮食不规律,经常吃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并有明显的腹泻和腹痛症状。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肝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ALT升高。
ALT升高也可能是肝脏疾病的早期指标,如肝炎、脂肪肝等。
因此,及时进行肝脏功能检查和相关疾病的筛查十分必要。
另外,生活习惯也是影响肝脏健康的重要因素。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戒烟限酒等行为都有益于肝脏健康。
总之,血清ALT值的升高提示肝脏功能异常,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保护肝脏健康的重要手段。
实验名称:蛋白质等电点测定、血糖浓度测定、酶的作用及竞争性抑制、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生物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学习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方法,了解蛋白质在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变化。
2. 掌握血糖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血糖水平对生物体的影响。
3. 研究酶的作用及其竞争性抑制现象,加深对酶活性调控机制的理解。
4. 测定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探讨AL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蛋白质在特定pH值下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此时称为等电点。
通过测定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可以确定其等电点位置。
2. 血糖浓度测定:血糖浓度是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血糖测定方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法、己糖激酶法等。
本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
3. 酶的作用及竞争性抑制: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
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的化学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与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4. 谷丙转氨酶(ALT)测定: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其活性在肝脏疾病时升高。
本实验采用比色法测定ALT活性。
三、实验材料1.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牛血清蛋白、不同pH值的缓冲液、电导率仪、pH计。
2. 血糖浓度测定:葡萄糖标准品、葡萄糖氧化酶试剂盒、蒸馏水、微量滴定板。
3. 酶的作用及竞争性抑制:过氧化氢酶、竞争性抑制剂、底物溶液。
4. 谷丙转氨酶(ALT)测定:ALT标准品、ALT试剂盒、蒸馏水、微量滴定板。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等电点测定:- 配制不同pH值的缓冲液。
- 将牛血清蛋白溶液分别加入不同pH值的缓冲液中,测定其溶解度。
- 记录不同pH值下牛血清蛋白的溶解度。
- 分析数据,确定牛血清蛋白的等电点。
2. 血糖浓度测定:-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工作液。
- 将待测样品加入工作液中,加入葡萄糖氧化酶试剂。
- 在微量滴定板上加入显色剂,测定吸光度。
生化检验常考的名词解释生化检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通过对生物体内的化学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为医学诊断、疾病监测和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进行生化检验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常考的名词,下面我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践。
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全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体内一种重要的酶类。
它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或疾病侵袭时,细胞膜会受到破坏,导致ALT释放入血液中。
因此,ALT的浓度升高常常被用作肝功能异常的指标,如肝炎、肝硬化等都会引发ALT的升高。
2.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全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是一种体内常见的酶类。
与ALT 相似,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细胞受损或疾病导致肝细胞受到损伤时,AST会释放入血液中,使其浓度升高。
因此,AST的测定常用来评估心肌梗死和肝损伤等疾病。
3. 血清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它由肝脏合成并在血液中循环。
血清白蛋白可承担多种功能,包括维持正常的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药物等。
测量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可以反映肝功能、营养状况和炎症反应等。
4. 尿素氮(BUN)尿素氮是由肝脏通过代谢蛋白质产生的一种氮化合物。
它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在正常情况下,尿素氮的排泄量与蛋白质代谢的平衡紧密相关。
但是,当肾脏功能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体内尿素氮的排泄减少时,其浓度会升高。
因此,BUN的测定广泛用于评估肾功能和蛋白质代谢。
5.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各种胆固醇的总量,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
胆固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但过量的总胆固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通过检测总胆固醇的浓度可以评估患者血脂代谢的异常情况。
6. 血糖血糖是人体内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它主要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
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是一种存在于肝脏细胞内的酶,其测定可以作为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血清中ALT水平的测定,来了解实验对象的肝脏功能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实验对象血清样本。
ALT测定试剂盒。
生化分析仪器。
2. 实验方法:取实验对象血清样本,离心获得血清。
使用ALT测定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将混合溶液加入生化分析仪器,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测定,得到实验对象血清中ALT的浓度为X U/L。
根据正常参考值范围,我们发现实验对象ALT水平略高/正常/异常。
结合实验对象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实验对象可能存在肝脏功能异常/疾病。
实验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实验对象存在肝脏功能异常/疾病的可能性较大,但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对肝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肝脏疾病,保护患者的健康。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前应检查试剂盒和仪器的有效期和质量,确保实验材料的可靠性。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血清样本和化学试剂造成伤害。
4. 实验结果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避免片面性的结论和误导。
本实验结果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需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和指导。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为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是本次血清谷丙转氨酶的测定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谷丙转氨酶活性的鉴定及活力单位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纸层折法观察肝脏丙转氨酶ALT的转氨作用;2.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丙转氨酶的活力;3.学习治疗检测SGPT的方法及原理;4.了解检测肝损伤模型的制备及SGPT在科研中的应用。
二、[仪器与试剂]1.实验材料动物肝脏2.实验试剂(1)0.9%NaCl溶液(2)海砂(3)1%谷氨酸溶液(1%KOH溶液中和)(4)1%丙酮酸钠溶液(用1%KOH溶液中和)(5)0.1%KHCO3溶液(6)0.025%一溴乙酸溶液(用1%KOH中和)(7)2%乙酸溶液(8)酚的饱和水溶液:将2份酚和2份水(按重量计算)混合,放入分液漏斗中,振荡。
静止24h以后分层,将下部酚层放入瓶中备用。
新配制的酚展层剂可以反复使用1周。
(9)0.1%水合茚三酮的正丁醇溶液(10)0.1%标准谷氨酸溶液(11)0.1%标准丙氨酸溶液(12)1%KOH溶液谷丙转氨酶活性的鉴定(纸层析法)一、[实验原理]观察肌肉糜中谷丙转氨酶所催化的氨基移换反应。
通过纸层析法检查底物谷氨酸的减少和产物丙氨酸的生成。
为防止丙酮酸被肌肉糜中的其它酶所氧化或还原,在反应系统中加入了抑制剂溴乙酸。
二、[实验操作]1.谷丙转氨酶提取液制备:2g肝脏+0.9%NaCL 6mL+海砂 200mg,在低温下,研磨成浆,用稀薄的脱脂棉过滤,得提取液(滤液不清)。
2.转氨作用取试管2支,按下表加入试剂,加入试剂的单位为mL加脱脂棉塞,45℃水浴,1.5h,时时振荡内容物沸水浴2min,使蛋白质完全沉下,过滤,作层析3.纸层析操作方法取圆形层析滤纸1张,在圆心处用圆规绘出直径为3cm的同心圆(滤纸不可以折),通过中心将滤纸绘成四等分扇形。
用毛细管点样2-4次(直径不超过2mm),在滤纸的圆心上剪一小孔,直径约1-2mm,取一小滤纸条,将下端剪成刷状,在卷成灯芯插入圆形小孔,不能使灯芯突出纸面,将圆形滤纸平放在盛有层析液(水饱和酚)培养皿上,使灯芯向下与溶剂接触,用大小相同的培养皿盖在滤纸上,溶剂通过灯芯上升到滤纸上向四周展层,直到溶剂前沿移至距滤纸边缘约1cm处时停止(展层时间为1h),80-100℃烘箱干燥,喷洒水合茚三酮的正丁醇溶液,80-100℃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