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8课看月亮 青岛版
- 格式:pptx
- 大小:399.59 KB
- 文档页数:13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观察并做好了记录,如果想要了解月亮在每一天的样子,还需要继续坚持观察。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看月亮。
添加板书“看”设计意图: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活跃课堂氛围。
环节二:展示课前观察图片,制定观察计划。
1.把你课前观察到的月亮,在小组内展示一下,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看谁的观察记录最详细、最认真。
2.班内展示小组内推选出的记录认真、全面的观察记录。
①生展示记录预设:我记录的是从农历初一到三十月亮的变化,每天晚上都观察,并画下来。
我两天一次去楼下的健身广场去观察月亮,但是有几天晚上我没看到就回去了。
我每天晚上8点观察,每一次观察都是爸爸帮我在院子里拍下来的照片,有几天是阴天,没有观察到。
②说说观察记录获胜的原因(找出观察记录的共同点)相同点:都有观察的时间,观察的地点,观察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记录的方法,自己的发现等。
(学生很难总结全面,老师适当引导补充,让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观察计划。
)3.制定观察计划出示观察计划模板,学生对比修改,制定出比较全面的观察计划,以备继续观察月相,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在这次长时间的观察记录中,有哪些疑问?整理有价值的,需要我们这堂课解决的问题板书记录,下一步解决。
学生活动1.学生初步观察在校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图片,组内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学生代表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其他图片的差别。
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交流。
学生评价出观察记录月亮的获胜者二到五位同学学生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月相进行研究。
环节三:模拟实验,了解月相的概念及变化现象。
带着我们的心中的疑惑,来一次探秘。
1.让每个同学都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此时,月相盒里虽然有月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关注作业的针对性、预计完成时间,发挥作业对复习巩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作用)(1)与太阳此起彼落,通宵可见的月相是(满月)(2)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时备课设计课题看月亮课型新授课时 1 序号教材分析《看月亮》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的课题,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比较的基础上,对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提升。
再引导学生对不同季节的同一种动植物进行比较。
教材分别对四季中大自然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变化和动植物的变化进行探究。
本课通过事先安排学生记录不同时间月亮的形状,并提醒学生做观察计划。
养成观察前做计划的好习惯。
并注意观察时注意安全。
课标分析1、知道与月亮相关的一些自然现象;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2、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已知:学生知道看到的月相是发生变化的。
未知: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
障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相图。
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看到的月相是发生变化的。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重点:了解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历史。
教学难点:知道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
难点突破措施;老师示范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突破措施的方法教学生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简易的天文望远镜。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任务达标反思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月亮的图片并让学生猜月亮的谜语导入新课,并试着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月亮。
学生猜谜语,并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月亮学生画出了自己观察到的月亮二、月亮的形状学生认识到月亮是变化的1、呈现月相的定义2、出示一个月的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明白,月亮的形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学生能够画出不同时间的月相它是会发生变化的,从月牙,变成半圆,再变成圆,然后又变成半圆,变成月牙三、做观察的计划学生养成做观察计划的习惯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观察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
看月亮-青岛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月亮的现象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月亮进行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
二、课程重点1.月亮的特点和现象;2.如何观察月亮并进行比较;3.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三、课程难点1.让学生对月亮进行比较和总结;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3.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月亮图片、电子白板,以及月份、星期等时间概念的卡片;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流程1. 教师引入(5分钟)•通过月亮图片和电子白板,让学生回想月亮的形状和颜色;•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特点和现象。
2. 学生观察月亮(15分钟)•每个学生观察一张月亮图片,通过时间概念的卡片,记录当时月份和星期;•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颜色等特点,并进行比较。
3. 学生交流比较结果(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比较结果,讲述月亮的不同形状和颜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月亮的形状和颜色不同?4. 引导学生思考(15分钟)•通过月亮现象的讲解和电子白板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和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思维,探究月亮形状和颜色变化的原因。
5. 总结(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月亮的特点和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月亮形状和颜色为出发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和原因。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备课(二年级上册)执教:2022年9月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教学内容:动物感知世界的器官各项功能及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了解几种小动物感知世界的习性,培养探究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课件。
第1课动物的眼睛教学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
他不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学。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实现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教学设计思路: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萌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ppt、视频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眼睛)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出示ppt,请幼儿进行观察?提问: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些眼睛的样子?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三、马牛羊的眼睛及其特点。
1、马牛羊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好处。
2、了解猫的眼睛,观察它随光线强弱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青蛙、比目鱼、猫头鹰的眼睛。
四、了解青蛙和比目鱼他们的眼睛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呢?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谁?(猫、老鼠等)2、看视频,了解动物的复眼提问:我们人只有一双眼睛,可有的动物不止一双。
你们知道是哪些动物吗?蜻蜓有多少双眼睛?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蜻蜓有这么多眼睛?3、看视频,了解能变方向的眼睛提问:如果我们头不动,能看到后面的东西吗?要想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吗?有种动物不用转头,照样能看清前、后、左、右的东西。
看月亮-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五·四学制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天空和月亮模块中的第二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月亮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移动方式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月亮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基本特点;•能够描述月亮的移动方式;•能够知道人类观测和利用月亮的一些常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描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珍视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1. 教学方式讲授与互动相结合。
2. 教学内容(1)带领学生观察月亮,了解月亮的形态、颜色等基本特点。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了解月亮的移动方式。
(3)讲解月亮的构造和特征。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月亮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
3. 教学步骤3.1 导入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几张月亮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月球的神秘。
3.2 探究月球的形态特征教师让学生描述自己眼里看到的月亮,从中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特征。
3.3 月亮运动的实验观察通过模拟地球绕太阳公转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月球的运动方式,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月亮总是在同一个位置看到。
3.4 认识月亮的地图资料教师辅助学生观看图书资料,带领学生认识月亮,同时解释月球的构造特征。
3.5 思维拓展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演示人们观测月亮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月亮如此重要,并探究人们对此做了哪些应用。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实验,学生能够熟悉月球的形态、颜色、运动等基本特征,并能够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表达出自己对月球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调整自己的观察角度,自行观察月亮的运动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画出自己眼里的月亮。
同时,可让家长辅助孩子制作一份月球仪,并通过月球仪感受、了解现实中的月球构造与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