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z
- 格式:ppt
- 大小:6.17 MB
- 文档页数:55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和影视艺术对人类文化的贡献;2.了解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与艺术的关系;3.把握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及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基本功能。
2.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内容如下:1.影视艺术中音乐的基本作用;2.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3.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4.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3.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影视作品中是否注意到了音乐元素,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课堂讲解对“影视作品中音乐与艺术的关系”展开深入分析讲解,介绍影视作品中音乐的基本作用,影视音乐的类型和形式等内容。
第三步:课堂演示在讲解中穿插影视作品的短片演示,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与影像相融合的魅力。
第四步:思维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影视音乐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以及影视艺术对我国文化的贡献。
第五步: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如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以及撰写影视作品对音乐的运用方式的观后感等。
5. 教学反思本课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交流中逐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讲解中穿插短片演示,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并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既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与影像的直观感受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选取的是高二历史教材《必修三》中的第24课,主题为音乐与影视艺术。
针对本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引导思考、课堂演示等,使学生全方位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短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影视作品中音乐的作用和形式。
通过影视作品的欣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音乐与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课标要求】列举浪漫主义、印象派和现实主义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教学难点】音乐和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影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情境导入: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失恋和耳疾带来巨大的痛苦中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
贝多芬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被尊称为“乐圣”。
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
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浪漫主义: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中叶走向鼎盛。
中心在奥地利、德意志;19世纪中后期,俄国等国民族乐派兴起。
材料一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是浪漫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材料二 1789--1794年的法国革命曾激起贝多芬的满腔热情。
最初,拿破仑是他心中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写下一部《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乐》。
但他知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时,愤怒地说:“……现在他也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他将骑在众人的头上,成为一个暴君。
”并把作品一撕为二,扔在地上。
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才平静下来,并允许作品改名为《英雄交响曲》公之于世。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材料三 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需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的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