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固体物理分析方法》第五章
- 格式:ppt
- 大小:10.55 MB
- 文档页数:41
《固体物理学》习题解答黄昆 原着 韩汝琦改编 (陈志远解答,仅供参考)第一章 晶体结构1.1、解:实验表明,很多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都具有或接近于球形对称结构。
因此,可以把这些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晶体看作是很多刚性球紧密堆积而成。
这样,一个单原子的晶体原胞就可以看作是相同的小球按点阵排列堆积起来的。
它的空间利用率就是这个晶体原胞所包含的点的数目n 和小球体积V 所得到的小球总体积nV 与晶体原胞体积Vc 之比,即:晶体原胞的空间利用率, VcnVx =(1)对于简立方结构:(见教材P2图1-1) a=2r , V=3r 34π,Vc=a 3,n=1∴52.06r8r 34a r 34x 3333=π=π=π=(2)对于体心立方:晶胞的体对角线BG=x 334a r 4a 3=⇒= n=2, Vc=a 3∴68.083)r 334(r 342a r 342x 3333≈π=π⨯=π⨯=(3)对于面心立方:晶胞面对角线BC=r 22a ,r 4a 2=⇒=n=4,Vc=a 3(4)对于六角密排:a=2r 晶胞面积:S=6260sin a a 6S ABO ⨯⨯=⨯∆=2a 233晶胞的体积:V=332r 224a 23a 38a 233C S ==⨯=⨯n=1232126112+⨯+⨯=6个(5)对于金刚石结构,晶胞的体对角线BG=3r 8a r 24a 3=⇒⨯= n=8,Vc=a 31.2、试证:六方密排堆积结构中633.1)38(ac 2/1≈=证明:在六角密堆积结构中,第一层硬球A 、B 、O 的中心联线形成一个边长a=2r 的正三角形,第二层硬球N 位于球ABO 所围间隙的正上方并与这三个球相切,于是: NA=NB=NO=a=2R.即图中NABO 构成一个正四面体。
…1.3、证明:面心立方的倒格子是体心立方;体心立方的倒格子是面心立方。
证明:(1)面心立方的正格子基矢(固体物理学原胞基矢):123()2()2()2a a j k aa i k a a i j ⎧=+⎪⎪⎪=+⎨⎪⎪=+⎪⎩由倒格子基矢的定义:1232()b a a π=⨯Ω31230,,22(),0,224,,022a aa a a a a a a a Ω=⋅⨯==,223,,,0,()224,,022i j ka a a a a i j k a a ⨯==-++ 同理可得:232()2()b i j k ab i j k aππ=-+=+-即面心立方的倒格子基矢与体心立方的正格基矢相同。
第五章 固体磁性的来源电磁学和电磁时代的到来1785年,法国人Charles Augustin de Coulomb 建立库仑定律:E q F '=,r rq E 3= 1820年,丹麦人Hans Christian Oersted 发现电流周围有磁场。
紧接着,法国人Andre-Marie Ampere 用实验和理论分析了两个载流线圈之间的磁力。
很快Jean-Baptiste Biot 用实验精确验证了磁场的表达式,即Biot-Savart law :⎰⨯=31rr l d I c B ,磁力⎰⨯=B l d I c F '1。
1821年Ampere 就建议可以用电磁仪器传输信号。
1833-1837年Karl Friedrich Gauss, Wilhelm Eduard Weber, Charles Wheatstone, Harold Marston Morse 的反复实验,电报机发明了。
1855-1866年根据Lord Kelvin 的设想大西洋水下电缆铺设。
1854-1876年经Charles Bourseul, Phillip Reis, Alexander Graham Bell 的努力终于发明了电话。
1831年Michael Faraday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在这个基础上制造了第一台发电机。
他还在1834年发现电解定律,1854年发现磁光效应,并统一解释了物质的顺磁和抗磁性。
1866年Simons 发明实用发电机,1890年实现电能的远距离传输。
电动机广泛应用。
在Faraday 丰富的实验研究和电场-磁场概念的启发下,1864年英国人James Clerk Maxwell 将法拉第的思想用精确的数学方程表达出来,就是伟大的Maxwell Equations ,为1900年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Maxwell 预计电磁场会以波的形式传播,这在1888年被Heinrich Rudolf Hertz 的实验光辉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