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1.65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五年级下册《草原》优秀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中含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⑴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羊群……大白花。
⑷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汽车前面引路欢迎远客许多人来看客人握住手亲切相见奶茶、酒奶豆腐、肉热情款待唱歌联欢话别;跳舞四、体会句子的含义“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六、作业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草原草原美景汽车前面引路欢迎远客许多人来看客人汽车前面引路欢迎远客许多人来看客人握住手亲切相见奶茶、酒奶豆腐、肉热情款待唱歌五年级下册《草原》优秀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全文按照访问的顺序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感受。
这一部分是写景,作者用简练、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作者访问草原的经过。
作者按照“远道迎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联欢话别”的顺序,描写了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款待远客的情景。
这一部分是叙事,语言朴实、流畅,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PPT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
(出示草原美景图或放映草原的录像片)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第十七课《草原》的。
5.板书课题:17 草原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注意读书姿势要正确。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5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先写了草原秀美的风景,再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场景。
作者移步换景,有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难点具体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教具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你去过草原吗?在电视上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2.介绍作者老舍3.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
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
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
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
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
(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
三、精读课文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2.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1.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优秀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优秀教案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主要记述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欢迎、盛情款待来访各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悟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2自然段。
3.感悟草原的“景色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的思想感情。
一、情境导入1.出示地图,简介内蒙。
师:这里是土壤肥沃,牧草茂盛,野花芳香,空气新鲜,湖泊晶莹的内蒙古大草原,蒙古族同胞就生活在这风景如画的草原上。
草原风景美,蒙族牧民更美……2.欣赏音画,走近草原。
播放多媒体音画《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
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着我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内蒙古,走进——(生齐读)草原,作一次草原之旅。
点评从“地图”到“音画”再到“课文”,逐步缩短“草原”和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并为整篇课文的阅读营造出“美”的氛围。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优美的草原风光画面,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在脑海中想象草原美景提供了“相似经历”的支撑。
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迂回、玻璃、襟飘带舞、彩虹、马蹄、羞涩2.自由交流预习中理解的新词。
重点交流: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草原》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朗读、默读、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草原的课文。
请大家谈谈你们对草原的印象。
(2)同学们说得很好。
草原是我国美丽的大地景观之一,我们来学习课文《草原》。
2.课文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得绘声绘色。
(2)同学们,请谈谈你们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3)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注意发音和书写。
(4)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3.课堂讨论(1)同学们,课文中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2)课文中描绘了哪些民族风情?你是如何理解的?(3)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草原?4.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民族风情。
(2)我们学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了识字能力。
(3)我们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学习、讨论、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草原》的内容。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朗读、默读、背诵能力得到了提高。
3.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背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草原教案(优秀4篇)《草原》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一碧千里、回味、襟飘带舞、拘束、羞涩”等词语。
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草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内蒙古草原的风土人情。
2、歌曲《天堂》,描写草原生活的乐曲一首。
【教学重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你去过(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
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播放歌曲《天堂》。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适当点评。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草原》教案(优秀8篇)《草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及表现百灵鸟的外部形态,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形概括的方法表现物象的造型能力。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表现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通过色彩艳丽的百灵鸟的形象,让学生体验色彩搭配的美感。
3、情感、态度: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概括、夸张百灵鸟的外形特征。
了解运用不同媒材表现百灵鸟的方法。
认识色彩对表现画面的作用。
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
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百灵鸟。
三、课时安排、教具准备本课为1课时课前准备(含座位排列):范画、教材、课件、鸟类图片、学生课下搜集鸟类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教学情境(1)、出示图片,看,他是谁?(刘千)师:他是做什么的?(变魔术)老师跟他学了变魔术,你们信吗?现在开始变,变出一只鸟。
(2)、听听优美动听的声音猜是什么鸟?(百灵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百灵灵鸟。
2、了解分析的百灵鸟特点及认识更多百灵鸟(1)、师:你们见过百灵鸟吗?那老师考考你,那只是百灵鸟?(课件)(2)、现在让我们认识更多的百灵鸟(课件)A沙百灵:是国内观赏笼鸟之一,草原名贵鸟,生活在河北省北部,青海东。
B云雀:全世界大约75种,羽毛颜色像泥土。
C角百灵:颊部白色并有黑色宽阔胸带,尾暗褐色,后爪长而弯曲。
D斑百灵:一般腿粗壮而尾短,嘴厚。
E歌百灵:体步的红褐色百灵,顶冠棕色而多具黑色斑纹。
F蒙古百灵:头顶周围粟色成环,有长而显著白色眉纹。
3、分析百灵鸟的形态(1)我们对百灵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你们猜猜百灵鸟会在做什么呢?(2)让我们一起玩一个“对号入座”游戏(从形态上分析这分别是那只百灵鸟的影子)4、分析百灵鸟的花纹图案线条师:百灵鸟不仅有特点的外形和优美的歌声,再看看百灵鸟身上有哪些图案、花纹、线条?5、师:根据百灵鸟的特点,老师现在也想用多种图案和线条画一只漂亮的百灵鸟,你们想看吗?(师范画)6、今天的森林舞会要开始了,现在小朋友们送来一些参加舞会的百灵鸟,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草原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感知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教案范文(精选13篇)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草原》范文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录像导入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
下面请看录像。
(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二、检查习题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
“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 ,不要读成yu ,“驰读chi,不要读成ci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
旗相当于县。
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2、思考,讨论〈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
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课文草原的教学教案课文草原的教学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草原的教学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草原的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要求】一、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讲读分析,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了解蒙汉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培养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读写训练项目,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抓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加深对展开丰富想象和抓住人物特点等训练重点的认识,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有的句子含义也较深,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一、介绍写作背景和草原风土人情。
向学生提供有关反映草原风光和草原民俗的图片和读物。
其目的是:①为突破难点,理解课文作准备。
②培养学生使用参考书的能力。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字词,重点理解下面词语:回味、洒脱、迂回、襟飘带舞、拘束、羞涩、会心。
四、出示预习提纲内容如下(教师巡视指导):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认真读课文,按写景、叙事给课文分两部分。
并按课后揭示,概括第二部分各自然段的段意。
3、结合上下文,试着理解课后2题中的句子,为下节课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课上交流。
学生交流预习情况,自由发言。
1、说说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什么疑难问题?是怎么解决的?2、经过努力,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第二课时(讲读课)一、抓住总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清脉络,把握整体。
(一)板书课题。
(二)教师启发,引读,并板书总结句。
(三)按照写景、叙事的写作方法给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围绕总结句,逐段读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3篇导语: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欢迎阅读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篇1草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骏()俊()竣()限()驰()峻()唆()梭()垠()弛()蹄()茶()貌()杯()跤()缔()荼()藐()怀()胶()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2.理清课文线索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
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
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
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3篇五班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现草原的漂亮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同学谈谈观后的感受。
(放课件,听歌曲)听了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观赏着草原漂亮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板书课题)今日,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老师随时梳理同学提出的问题。
(课件展现)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留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老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殊仔细,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沟通,熟悉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
老师深化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沟通探讨,了解同学的学习状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加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加合作的乐观性特殊高,许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熟悉。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状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
〔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同学参加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
同学板书时,老师要关注同学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展现课件),加深同学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宠爱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
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板书:1.草原)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ū)渲染(xuàn)迂回(yū)蒙古包(měng)襟飘带舞(jīn)鄂温克(è)(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衤”,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农村学校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制定了一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百度笔画笔顺软件具体化生字的书写训练;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通过所学知识,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生根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谈谈对草原的映像)
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走进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大声的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请将你不熟悉的字词注上拼音;
○2把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多度几遍,直到读通顺,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注意结合课文。
2、自学检查:
○1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点名读生字。
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对学生多次出错的地方作强化训练。
○2用“百度笔画软件”对“襟”、“貌”、“羞”、“涩”这几个字的笔画笔顺作示范,强调书写)(笔画软件演练,学生在草稿本上模仿)
○3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点名读词语,相机指导学生读错的部分。
针对本地学生对平翘舌音以及“h”和“f”分不清的情况对“柔美”、“回味”、“洒脱”、“疾驰”、“拘束”、“羞涩”、“翠色欲流”这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4小组间比赛读新词
3、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
然后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的映像。
(广阔、碧绿、草原人民好客等)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
(3)交流、展示: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根据作者的行踪所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二)最近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魅力。
师:上次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具体的去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
1、请你们结成小组,一起去草原旅游。
注意不要走马观花,要用心,用情感细细的去品味。
然后选择一种你认为好的方式来回报你们的学习。
(比如:朗诵、画画、吟诗、唱歌、跳舞等)
2、小组学习。
3、学习结果汇报,交流。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结合多学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理解“茫茫”的意思。
并且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原因。
○2体会“羊群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的妙处。
(大屏幕提示:体会句子的妙处的方法有: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句子表现的意境美)
○3小丘的美:
请学生朗读有关描写小丘的部分;
反复朗读,读出小丘的美妙之处。
重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翠色欲流”意境美。
用“渲染”法根据课文描写画画你心中的草原。
(请学生快速作画,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4“这种境界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有没有想到关于草原的一首小诗或者即兴将你的感受用几句诗一样的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呢?
○5草原风光组图欣赏,多媒体展示根据课文描写展示组图,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和图片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小结过渡:是呀,多美的草原呀。
那里会居住着什么样的人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陈巴尔虎旗是作者和朋友们访问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和我们土
家族苗族聚居区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们想知道吗?(生答)1、我来当草原旅游小导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要带着大家去草原游玩,你需要给大家介绍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呢?
根据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你们预习课文时准备的资料,为你的导游工作做准备。
2、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交流。
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
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
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
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三)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
师小结过渡: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梦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
1、根据提示自学。
2、汇报,朗读。
师小结:是呀,多美的草原,多热情的蒙古人民,多么与众不同的待客方式。
关于西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根据预习时在图书室查找的
资料,向老师、家长了解的资料介绍祖国美丽辽阔的西部)
(四)让我们再来一起探索课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吧!
师:课文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生:对草原的喜欢,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
师:是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情感的呢?请你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1: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生2:细致的描写,课文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如果不喜欢怎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写得这么细致呢?
生3: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情、大方,蒙汉情深。
师:是呀,归纳得很好。
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五)结束
请大家跟着《美丽草原我的家》和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起去欣赏草原的美丽和与众不同吧!
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草原人民与众不同民俗风情,给我们展示了一顿西部文化的大餐。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破了山村孩子眼界狭窄的瓶颈,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确实有收货。
同时激起了学生了
解探索西部文化的兴趣,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在本课的学习中略显吃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关注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