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工伤认定通过了接下来程序怎样走
- 格式:doc
- 大小:16.90 KB
- 文档页数:4
工伤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工伤处理流程1、组织救治员工发生事故伤害时,用工单位应立即将受伤员工送至就近医疗机构救治,伤情稳定后转至二级(含二级)以上或社保认可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并与就诊医生积极沟通,建议在工伤保险医疗目录的范围内用药和诊疗。
2、事故上报员工发生事故伤害后,用工单位应在48小时内将事故报告表上报;事故(疾病)人的姓名、年龄、到岗工作时间、事件发生的详细经过、工伤的伤势程度的初步估计、是否已住院、医院名称及地址、发生工伤的原因分析(缺一不可)。
发生重大工伤事故、重大意外事件(包括疾病死亡)及重大疾病住院的,应在2小时内报告人力资源部,并通过电话沟通、医院看望、现场察看等方式了解员工伤情信息,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至人力资源部。
3、认定是否属于工伤员工发生事故伤害后,根据事故伤害发生的情形判定是否属于工伤。
工伤认定三要素为:①工作时间;②工作场所;③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或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八)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九)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十)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例如:员工因违章操作负伤、员工因工外出期间遭受暴力侵害等属于工伤。
注解: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认定为工伤的条件较为严格,应满足以下条件:(1)在规定的上下班时间;(2)在上下班的必经路线上;(3)事故的主要责任不在员工本人或者双方同等责任;(4)事故属于道路交通机动车事故;(5)员工本人负伤、致残或死亡。
工伤鉴定后赔偿流程1、劳动用工单位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工伤鉴定流程从劳动用工单位发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信息开始。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内容需要注明受伤LI员的基本信息、工伤发生的时间、工伤内容及其可能影响工作能力的因素等,然后向当地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发送申请书。
2、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安排鉴定经劳动用工单位审核或审批通过后,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将为伤员安排鉴定专家组,由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主任担任组长,领导指定相关医生、康复技术人员、心理专家等专家,对伤员的身体、精神及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与评估,并出具劳动能力鉴定书,以确定伤员的劳动能力状况,判定伤员的受伤系数、劳动能力损失程度等。
3、劳动者依据伤情确定工伤赔偿金额根据劳动能力鉴定书的诊断结果,劳动者可根据工伤认定条例确定伤者应得到的赔偿金额,及该工伤赔偿金额应由谁来支付,包括由工伤保险基金、受害者自己及创伤发生单位承担的份额。
具体赔偿金额需要根据伤情确定,主要包括伤员本人需支付的赔偿金额、劳动用工单位需支付的赔偿金额等。
4、工伤保险基金进行补偿工伤保险基金需根据就诊医院及劳动能力鉴定中心给出的诊断报告,确定工伤赔偿标准以及支付方式,并对应支付相应的赔偿款项,让伤者经济上得到解决。
5、定期进行复查,确定是否继续赔偿赔偿金额根据伤情而定,复查诊断结果以及受伤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受伤者进行复查,以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赔偿或变更赔偿金额。
6、职工受到公正的赔偿根据国家的赔偿规定,山西的工伤赔偿金额以及支付方式都是经由公正和全面的评估,对受伤职工适当、公正的进行赔偿,以保障受伤职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并为工伤职工及其家庭离开补偿。
工伤流程怎么走工伤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因受到事故、中毒或其他原因,导致劳动者受伤或患病的情况。
工伤流程是指处理工伤案件的一系列程序和步骤,包括报案、鉴定、处理、赔偿等环节。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工伤流程,供参考:一、事发处理1. 受伤员工应立即寻求医疗救治,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健康。
2. 雇主或相关人员应及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并进行记录。
二、报案1. 医疗机构应及时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告受伤员工的情况。
2. 受伤员工或其家属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报案,提供事故发生的相关证据和资料。
三、立案1.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到报案后,将会对报案进行审核,评估工伤的性质和程度。
2. 如果工伤被确认为劳动事故,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会立案,并向受伤员工发放工伤认定书。
四、鉴定1.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指派专业的鉴定机构对工伤进行鉴定,确定伤残程度和与工伤有关的经济损失。
2. 鉴定过程中,受伤员工应提供详细的证据和资料,以支持自己的主张。
五、处理1. 一旦工伤被确定,雇主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为受伤员工提供必要的治疗和康复,确保其健康。
2. 如果雇主有过错或责任,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会要求其承担相应责任,并对其进行处罚。
六、赔偿1. 根据受伤员工的伤残程度和与工伤相关的经济损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会制定相应的赔偿方案。
2. 雇主应按照监察机构的要求,及时支付赔偿款项给受伤员工。
七、复查1.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将会安排受伤员工进行复查,以评估其康复情况和工作能力。
2. 如果受伤员工的康复情况有所改善,赔偿金额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八、争议解决1. 如果受伤员工对工伤认定结果或赔偿方案有异议,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2. 仲裁机构或法院将会对争议进行调解或审理,并做出最终的裁决。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工伤流程,不同地区和国家可能会有略微的差异。
为了自己的权益,请受伤员工在工伤发生后及时报案并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处理,以获得应有的权益和赔偿。
工伤认定后多久去报销
根据中国的《劳动保障法》规定,工伤发生后,雇主应立即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将工伤事故发生地点的有关材料报给参保职工所在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参保职工必须尽快到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工伤。
一般情况下,工伤认定的程序包括:
1. 查明工伤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原因;
2. 确认受伤或染病的程度和治疗情况;
3. 鉴定伤残等级;
4. 判断是否符合工伤认定的标准。
工伤认定的时间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提交工伤申报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进行调查,并根据相关证据审查并认定工伤。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通常在一个月以内。
一旦工伤认定完成,参保职工可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报销。
具体的报销流程一般如下:
1. 根据工伤认定书到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2. 提供相关证明和材料,如住院发票、病历、药费发票等;
3. 经办机构审核后,确定报销范围和比例;
4. 报销款项会以现金或银行转账的方式发放给参保职工。
需要注意的是,报销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通常是每
个月的一定日期前,如果错过了报销时间,可能会影响报销的金额和流程。
总之,一旦工伤认定完成,参保职工可以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时间前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
提供所需的相关材料,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报销。
Time not only allows you to see through others, but also allows you to recognize yourself.(页眉可删)拿到认定工伤决定书后怎么走程序?1、单位员工工伤认定书下来了,如果伤残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如果不做伤残鉴定的话,就可以去申请工伤待遇的2、《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八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一般来说发生工伤之后大家最需要知道的就是如何运用法律的途径帮助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在工伤认定的流程方面需要大家的了解,发生事故的伤亡之后,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相关的机构进行工伤的认定,那么在拿到认定工伤决定书后怎么走程序?拿到认定工伤决定书后怎么走程序?1、单位员工工伤认定书下来了,如果伤残影响劳动能力的,可以进行伤残鉴定,如果不做伤残鉴定的话,就可以去申请工伤待遇的2、《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八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二)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三)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四)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工伤材料?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报登记表》、《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申报证据清单》。
并提交下列材料:1、《劳动合同书》复印件,或确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2、受伤害职工《职工居民身份证》复印件;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害后诊断病历或职业病诊断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4、两人以上旁证证明(证人证言)5、属于下列情况的还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伤害的,需提交如“派工单”、“出差通知书”,或者其它能证明因工外出的“原始证明”材料;(2)、属于上下班受机动车事故伤害的,需提交上下班的作息时间表、单位至职工居住地的正常路线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个人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需提供机动车驾驶证;(3)、属于交通事肇事逃逸的,需提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4)、属于借用、劳务输出人员,需提交双方单位的协议书;借用或劳务输入单位的事故调查报告;并由劳动关系所在单位申报并提交劳动合同文本或其它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劳务输出职工名单(需经双方单位盖章确认);(5)直系亲属代表伤亡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需提交有效的委托证明、直系亲属关系证明;(6)单位工会组织代表伤亡职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还需提交单位工会介绍信、办理人身份证明;6、区工伤申报经办部门在接到申诉人提供的材料后,认真审查,对材料完整、符合申报条件的,开具《受理通知书》,并报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查认定;对不符合工伤受理范围的,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告知其不予受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救济途径。
社保工伤认定线路图
社保工伤认定线路图是指在工伤认定过程中,所需走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流程:
第一步:就医
当员工发生工伤时,应第一时间就医,并及时告知医生是工伤事故,医生会开具工伤诊断证明或相关病历记录。
第二步:报案
如果员工需要治疗或休假时长超过3天,公司应当及时将工伤事故报告给当地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三步:办理工伤认定
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报案后,会派员进行调查核实。
员工及公司需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如工伤诊断证明、事故现场照片、医院治疗记录等。
第四步:工伤认定结果
根据调查核实结果,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出工伤认定结果,通知员工和公司。
第五步:异议处理
如果员工或公司对工伤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复议,提供相关证据和理由。
第六步:复议结果
经过复议,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再次作出
工伤认定结果,并通知员工和公司。
如果还不满意,可以继续上诉。
第七步:上诉
如果员工或公司对复议结果仍然不满意,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进行判决。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社保工伤认定线路图,实际情况可能根据不同地方和具体事故而有所不同。
在整个认定过程中,员工和公司应保留相关证据和资料,并积极配合政府机构的调查和处理。
⼯伤处理程序有哪些职⼯发⽣⼯伤事故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先,职⼯所在单位应当⾃事故伤害发⽣之⽇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起30⽇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政部门提出⼯伤认定申请。
⼯伤处理程序有哪些?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伤处理程序有哪些1、⼯伤认定申请职⼯发⽣⼯伤事故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先,职⼯所在单位应当⾃事故伤害发⽣之⽇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起30⽇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政部门提出⼯伤认定申请。
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其次,如果⽤⼈单位未在⼯伤事故发⽣之⽇起⼀个⽉内提出⼯伤认定申请的,⼯伤职⼯或者其近亲属、⼯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之⽇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政部门提出⼯伤认定申请。
2、劳动能⼒鉴定⾸先,⼯伤职⼯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或医疗终结后,如果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的,应当进⾏劳动能⼒鉴定;其次,劳动能⼒鉴定由⽤⼈单位、⼯伤职⼯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伤认定书、⾝份证复印件和职⼯⼯伤医疗的有关病历资料;第三,设区的市级劳动能⼒鉴定委员会应当⾃收到劳动能⼒鉴定申请之⽇起60⽇内作出劳动能⼒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
第四、⽤⼈单位或⼯伤职⼯个⼈收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鉴定委员会送达的劳动能⼒鉴定书后,对鉴定结论不符的,还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起15⽇内向省、⾃治区、直辖市劳动能⼒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3、申请⼯伤保险待遇⼯伤职⼯在⾛完⼯伤认定申请、劳动能⼒鉴定程序后,接下来就是申请⼯伤保险待遇了,根据我国《⼯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伤职⼯享有以下⼯伤保险待遇:医疗费、住院伙⾷补助费、护理费、停⼯留薪期⼯资、⼀次性伤残补助⾦、残疾辅助器具费、伤残津贴、⼀次性⼯伤医疗补助⾦和伤残就业补助⾦,⼯亡的,还可以领取⼀次性⼯亡补助⾦、丧葬费和抚恤⾦等等。
公司员工工伤处理流程怎么走在工作中,员工可能会遭遇意外伤害或患上职业病,这时候就涉及到工伤处理的问题。
了解并正确遵循工伤处理流程,对于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司的正常运营都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公司员工工伤处理的具体流程。
一、工伤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当工伤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迅速对受伤员工进行急救,如止血、包扎、固定等,并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 120),将受伤员工送往附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2、报告上级领导事故现场的负责人或员工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工伤事故的情况,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受伤人员的状况等。
3、保护事故现场在不影响救治受伤员工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后续的调查和处理。
二、工伤认定申请1、申请时间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 1 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申请材料通常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工作证等。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受理和调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如果材料齐全,会予以受理,并在受理后的 60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在认定过程中,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能会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三、劳动能力鉴定1、鉴定申请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工伤出院后走什么程序
工伤出院后,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相关手续办理和复工安排。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程序:
第一步:办理伤残认定
工伤出院后,需要准备相关医疗鉴定材料,包括出院病历、手术记录、医生诊断等,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伤残认定。
工伤认定部门会根据医学鉴定意见和相关法律规定,对伤残程度进行评定,确定工伤赔偿金额。
第二步:办理工伤赔偿
在办理伤残认定的基础上,需要向员工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工伤赔偿申请。
员工需要提供伤残认定书、劳动合同、工资单等相关材料,由单位将申请材料提交到劳动保障部门。
劳动保障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审核申请材料,确定赔偿金额,并通知单位进行赔付。
第三步:康复治疗
工伤出院后,可能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
此阶段,员工需要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规定的康复训练、理疗等治疗措施,以恢复身体机能,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第四步:复工安排
康复治疗结束后,员工可以向单位提出复工申请。
单位会根据工伤情况、员工的职业能力等因素,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
如果工伤导致员工无法从事原工作,单位应该合理调整岗位,或者提供其他适合员工身体状况的工作。
第五步:定期体检
为了及时掌握员工工伤康复情况,单位需要定期安排员工进行体检。
体检结果将作为员工工作能力的评估依据,同时也是对医疗康复效果的检验。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工伤出院后走的程序,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能因地区和单位的不同而略有差异。
在整个过程中,员工可以咨询和寻求劳动保障部门、医疗机构和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以保障自身权益。
⼯伤认定下来后的步骤怎么⾛⼯伤认定下来后,在治疗期间产⽣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由⼯伤保险基⾦承担,如果没有购买⼯伤保险的,由⽤⼈单位承担;如果造成伤残的,可以申请伤残鉴定;就赔偿产⽣争议的,可以申请⾏政复议;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关于⼯伤认定下来后的步骤怎么⾛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你详细解答。
⼀、⼯伤认定下来后的步骤怎么⾛1、⼯伤认定下来后,按以下步骤处理:(1)、⼯伤治疗期间产⽣的医疗费、护理费等的费⽤,由⼯伤保险基⾦承担,如果没有购买⼯伤保险的,由⽤⼈单位承担,⽤⼈单位还需要⽀付停⼯留薪期间的⼯资;(2)、⼯伤造成伤残的,病情稳定后,可以申请劳动能⼒鉴定,依据伤残等级主张伤残赔偿;(3)、如果就⼯伤赔偿产⽣争议的,可以申请⾏政复议或者⾏政诉讼;和⽤⼈单位产⽣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伤保险条例》第⼆⼗⼀条、第三⼗条、第三⼗三条⼆、⼯伤认定程序有哪些(⼀)申请:由⽤⼈单位、受伤害职⼯或者其直系亲属向医保科提出⼯伤认定申请来访、询问,医保科以书⾯告知申请须知,并提供《⼯伤认定申请表》。
(⼆)审核:审核申请⼈提供的材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不完整的当场或者15个⼯作⽇内以书⾯形式⼀次性告知。
)(三)受理:提供的材料完整,属于本局⾏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效内的受理,并告知受理不受理。
(四)调查核实:劳动保障⾏政部门受理⼯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对提供的证据进⾏调查核实。
并于受理之⽇起60⽇内作出⼯伤认定的决定。
(五)送达:在⼯伤认定决定作出之⽇起20个⼯作⽇内,将⼯伤认定决定送达⼯伤认定申请⼈(受伤害职⼯和⽤⼈单位)。
(六)⾏政复议:当事⼈、⽤⼈单位对⼯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政复议。
(七)⾏政诉讼:当事⼈、⽤⼈单位对⾏政复议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政诉讼。
依据《⼯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伤认定下来后,在治疗期间产⽣的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由⼯伤保险基⾦承担,如果没有购买⼯伤保险的,由⽤⼈单位承担;如果造成伤残的,可以申请伤残鉴定;就赔偿产⽣争议的,可以申请⾏政复议;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工伤认定通过了接下来程序怎
样走
劳动者在工工伤认定通过以后,就可以拿着工伤认定书工商证进行工伤鉴定,鉴定结果通过以后,劳动者就可以持鉴定结果,享受工伤待遇,拿到工伤赔偿。
工伤认定的时长一般为60天,特殊情况会再延长30天。
在工作生活当中,我们有可能会因为工作的原因受伤,如果是工伤的话,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工伤赔偿享受工伤待遇。
那么工伤认定书下来之后,应该怎么办呢?如何才能够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以下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工伤认定通过了接下来程序怎样走的信息,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工伤怎么赔偿
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
(1)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如果是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承认,则应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会申请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2)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等。
二、劳动能力鉴定(伤残等级鉴定)。
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期内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可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写《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确认)表》,提交:
(1)工伤认定决定书或《工伤证》的复印件1份;
(2)被鉴定人的身份证复印件1份、一寸照片2张;(3)被鉴定人的病历、诊断证明、理化检验报告、ct、x光片等诊疗资料的复印件;(4)其他。
三、工伤待遇。
伤残包括:⑴医疗费,⑵住院伙食补助费,⑶护理费,⑷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者月工资×?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月份数不等),⑸一次性医疗补助金:重庆职工平均月工资标准×法定月份数(不同的伤残等级对应不同的月份数),⑹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或伤残津贴,⑺停工留薪期工资:治疗时间(不同伤情时间不同)×劳动者受伤前12个月平均工资,⑻后续治疗费,⑼残疾辅助器具费,⑽交通费等。
工伤认定书下来后,进行工伤鉴定,持鉴定结果,享受工伤待遇,得到工伤赔偿。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也就是说,工伤认定通过了接下来程序怎样走,其实就是劳动者在工工伤认定通过以后,就可以拿着工伤认定书工商证进行工伤鉴定,鉴定结果通过以后,劳动者就可以持鉴定结果,享受工伤待遇,拿到工伤赔偿。
工伤认定的时长一般为60天,特殊情况会再延长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