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5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1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设计意图:研究区域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定位,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做铺垫。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开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称,每年经陕县的下泄泥沙约90%来自黄土高原,随着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3000余万吨。
泥沙在黄河下游地区流速下降,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悬河”,历史上造成无数次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图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3. 水土流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补充完整框架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框架图来展示该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阅读下列实验过程,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实验1: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
(1)地面坡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2: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2)降水强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3: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规律是什么?
(3)土质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4: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 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
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
(4)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越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四)水土流失的成因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提示: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那形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看下面的框架图。
造成图中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加剧了人地矛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材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明确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分析,明确原因类问题的分析思路,为综合题答题提供理论依据,而又进一步分析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从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思考,为下一节的治理措施做铺垫。
三、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土流失的产生的危害、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嵇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