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全国2卷知识点分布表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3
2018年高考生物考试Ⅱ分析————————————————————————————————作者:————————————————————————————————日期: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Ⅱ分析绥芬河市高级中学高二学年张鹏一:近六年全国生物Ⅱ卷考点分布年份题号1 2 3 4 5 6 29 30 31 32 39 402013 核酸比较细胞的分子(叶绿素)微生物细胞呼吸(呼吸类型、产物)免疫细胞证明DNA是传物质的实验酶植物激素生理作用实验(种子萌发是赤霉素的作用)糖代谢及其相关激素能量流动、种群特征、群落的空间特征、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及其伴性遗传微生物的培养体植物细胞工程、多倍2014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分化内环境的组成物质跨膜运输DNA的结构、复制、表达、分布光合作用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于应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遗传系谱图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基因工程育种2015 物质跨膜运输细胞衰老胞吐作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性病原体和免疫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及植物激素调节人体的激素调节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遗传定律伴性遗传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016 细胞的生命历程实验研究DNA的复制与细胞增殖动物激素叶绿素的提取合成、作用、变化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基因分离定律、致死基因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突触传递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果醋制作中微生物的结构和代谢核移植等技术获得克隆动物2017 减数分裂图DNA是主要遗传物质酶质壁分离神经调节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应用(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计算子代概率、产生配子情况)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条件体温调节及激素的作用种群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变化以及种群的种间关系伴性遗传、遗传病概率和基因频率计算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植物细胞工程2018 蛋白质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动物激素水与代谢病毒(遗传物质、特定寄主、传播途径等)癌细胞特点研究垂体的生理作用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以及色素的提取种间关系(恐惧生态学)伴性遗传(ZW)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概率微生物培养(消毒和灭菌)基因工程、核移植二、2018年全国生物Ⅱ卷特点2018年高考生物试卷,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考题难易程度适中,全国II卷相对简单,试题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辨析,选择题更偏重知识的应用,主观题部分综合性强。
18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与教学思考(讲课提纲)第一讲:18年生物学科高考试卷评析2018年高考进行了部分省市自主命题的尝试,含生物学科试题的高考卷共有16种之多。
其中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又称“理、化、生小综合”)共有6套不同模式:全国甲、乙、丙、丁4套,北京、天津、各1套;生物单科卷共有4套不同模式:上海、江苏、广东、广西各1套;另有6套文理大综合卷:全国新、老教材各1套,上海偏文、偏理各1套,辽宁、江苏各1套)。
一、六套理综卷(生物试题)考查知识内容及能力要求分析高中生物课本(新教材)共有3册(必修2册、选修1册),三册课本将学科知识分为15章。
从分析高考试题所考的知识分布出发,可以将课本知识以粗线条分为五大类:细胞类(含组成细胞物质、细胞分裂、细胞工程、病毒等);新陈代谢类(含动植物代谢、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等);生殖调节类(含生殖、发育、激素、神经、免疫、稳态等);遗传变异类(含遗传、变异、基因工程、酶工程、进化等);生态类(含种群、群落、生物圈、环保等)。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行的《考试大纲》(即“考试说明”)对高考的能力要求提到五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
为了便于分析高考试题和有利于指导学生复习备考,可以将高考题的能力要求按如下五类划分:⑴双基类: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⑵推理类:对所给条件和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⑶图表分析类: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⑷知识应用类:用学过的知识解答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⑸实验类: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预测和实验操作。
二、对六套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的简评这6套不同模式的理综卷,其中“全国丁卷”是给考生物老教材的省份用的,其他五套都是针对生物新教材命的题,称为“新课程卷”。
五套新课程试卷,所考知识全部涵盖五大类内容,能力要求五方面都有的是全国丙卷和北京卷。
这说明高考命题人比较重视知识的复盖面和能力的全方位考查。
2018高考全国卷生物必考知识点:体液调节名词: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部分,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语句: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3、分泌异常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4、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5、激素的调节:①纵向调节:a、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代谢加强。
B、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 C[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答案 ] B[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8高考(全国卷Ⅱ)生物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西安新东方优能中学高中理综教研组孙亮老师第一部分:高考课标全国卷生物重点考点针对课标全国卷的六道选择题,对应的六大考点如下: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三,基因的本质、表达与突变。
四,生命活动的调节。
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与运用。
选择题重点部分的具体分析及知识点如下:一,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
在近五年间,这部分内容总共出现了7次,分别是:核酸、ATP的结构、细菌的结构[2015-I卷,第1题]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与功能[2016-I 卷,第1题]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自由扩散的实例[2014-I卷,第1题]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2016-Ⅲ卷,第1题]ATP、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014-Ⅱ卷,第1题]DNA、RNA的结构与分布[2013-Ⅱ卷,第1题]DNA的结构与复制[2014-Ⅱ卷,第5题]。
今年该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涉及的知识点有A分泌蛋白的形成B水和无机盐的功能C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D生物膜系统。
二,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
在近五年间,这部分内容总共出现了7次,分别是:酶活力的测定实验[2016-I卷,第3题]光照强度变化后,O2产生、CO2固定、ATP、 NADPH的变化[2014-I卷,第2题]捕获光能的色素[2016-Ⅱ卷,第4题]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描术[2014-Ⅱ卷,第6题]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与特点[2013-Ⅱ卷,第6题]捕获光能的色素[2013-Ⅱ卷,第2题]微生物呼吸作用的类型[2013-Ⅱ卷,第3题]。
今年该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涉及的知识点有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B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的区别C ATP的相关知识点D影响酶活性因素。
三,基因的本质、表达与突变。
在近五年间,这部分内容总共出现了6次,分别是:基因的表达[2013-I卷,第1题和2012,第1题]中心法则与发展[2015-I卷,第5题]DNA的复制与转录[2016-Ⅱ卷,第2题]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2013-Ⅱ卷,第5题]染色体结构变异2015-Ⅱ卷,第6题]。
生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 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 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 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及分析生物生物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 C[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答案 ] B[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