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第六章 旅游收入分配与乘数效应
- 格式:ppt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3
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六章重点辅导2017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六章重点辅导考生们在复习自学考试各科目过程中,要常常回顾所学内容,有目的性地进行备考,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学考试《旅游经济学》第六章重点辅导,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重点概念1、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年、季、月为计算单位向游客销售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其他劳务而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也即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设备设施、交通工具、旅游劳务和旅游购物品所换取的货币。
2、旅游收入是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各旅游部门和企业经营收入的总和。
3、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4、旅游收入漏损是指为了启动和维持旅游部门的正常营运而支付的外汇成本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的旅游外汇实际收入的流失。
二、简答题1、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如何展开的1初次分配旅游部门和企业在取得旅游收入以后首先应该在直接经营旅游业务的部门和企业之中进行分配。
这些部门和企业包括饭店、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部门、旅游景点、旅游用品和纪念品商店等。
参与初次分配的是这些部门和企业所获得的旅游净收入即将其旅游营业总收入扣除掉当年生产旅游产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的价值补偿之后所剩余的那部分即旅游从业人员所创造的新价值。
旅行社包价旅游收入首先表现为旅行社的营业总收入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成本项目是其他旅游部门或企业的营业收入。
旅行社首先参与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在旅游收入分配中又体现为旅游营业总收入转化为其他旅游部门和企业营业收入的过程。
2再分配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按照价值规律和经济利益原则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旅游收入的最终用途。
2、试简要描述旅游包价收入分配的流程旅行社首先参与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在旅游收入分配中又体现为旅游营业总收入转化为其他旅游部门和企业营业收入的过程。
旅游乘数效应1.旅游乘数的概念(一)乘数: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变化引起的其他经济量的变化量与原变量的变化值的比率。
乘数=因变量变动量/自变量变动量乘数=总收入增加10%/劳动力投入增加5%=2(二)旅游乘数1)马西森和沃尔在1982年提出的概念: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他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
2)英国萨瑞大学的阿切尔(Archer )认为:旅游乘数是指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和诱导性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本身的比率。
3)旅游乘数的完整定义: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2.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一)旅游乘数效应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直接效应阶段旅游者原生旅游消费对于经济系统中旅游企业在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成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
2)第二阶段:间接效应阶段直接受益的各旅游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要像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购原材料、物料、设备,各级政府把旅游中缴纳的税金投资与其他企事业、福利事业等。
使这些部门在不断的经济运行中获得了效益,即间接的从旅游收入中获利。
3)第三阶段:诱导效应阶段为旅游相关部门服务的更广泛的层次带来的收入增加或产出增加。
(旅游业——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等)(二)旅游乘数的计算1)旅游乘数可以从两方面估算:旅游消费中,留在经济系统内急需转手花费的数额。
这部分数额越大,旅游乘数越大。
反之亦然。
旅游者的花费能在本地内再次花费的次数。
轮转次数越多,乘数越大。
次数越少,乘数越小。
2)旅游乘数计算公式:⑴假设旅游收入的漏损为零 MPM MPS K +=1或MPC K -=11K ——旅游收入乘数MPC ——边际消费倾向MPM ——边际进口倾向MPS ——边际储蓄倾向(1- MPC )例一:假定旅游目的地1区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50%,地区2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35%。
这表明两地的旅游收入中,各有50%和35%的资金注入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中,而剩下的50%和65%的资金则被储蓄或用于进口物资,脱离了本地经济的运行。
二、乘数效应发挥作用的阶段
通过以下三个阶段发挥作用:
1、直接效应
对目的地企业在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2、间接效应
旅游收入使相关部门增加了效益。
如带来交通、邮电、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部门收入。
3、诱导效应
以上间接效应和诱导效应和在一起称为“继发效应”。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属于直接效应影响范围的主要是食、住、行、游、购、娱六个部门,间接效应影响范围涉及金融、建筑、食品、农业、医疗、通讯等58个部门,与旅游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部门的职工的消费则属于诱导效应的影响范围。
三、影响乘数效应的主要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乘数效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
2、边际进口物资倾向和旅游收入漏损
边际进口物资倾向越大或旅游漏损越多,旅游乘数效应越低,成反比例变化。
漏损分为以下几类:
直接漏损:旅游收入用于进口物质的外汇支出,国外企业利润外流,外国雇员薪金或服务费用,国外宣传费用等。
间接漏损:相关行业或产业用于从国外进口商品等造成外汇流出等;
无形漏损:由于公共设施磨损而产生的维护、弥补等费用;
黑市漏损:黑市敬爱以造成的外汇流出;
后续漏损:旅游从业人员个人生活消费中所涉及到的外汇流出;
先期漏损:为进入旅游目的地的境外收入,如交通预定等。
旅游乘数效应1、旅游乘数的概念(一)乘数: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变化引起的其她经济量的变化量与原变量的变化值的比率。
乘数=因变量变动量/自变量变动量乘数=总收入增加10%/劳动力投入增加5%=2(二)旅游乘数1)马西森与沃尔在1982年提出的概念:旅游乘数就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与她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
2)英国萨瑞大学的阿切尔(Archer)认为:旅游乘数就是指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与诱导性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本身的比率。
3)旅游乘数的完整定义:旅游乘数就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2、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一)旅游乘数效应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直接效应阶段旅游者原生旅游消费对于经济系统中旅游企业在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成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
2)第二阶段:间接效应阶段直接受益的各旅游部门与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要像有关部门与企业进购原材料、物料、设备,各级政府把旅游中缴纳的税金投资与其她企事业、福利事业等。
使这些部门在不断的经济运行中获得了效益,即间接的从旅游收入中获利。
3)第三阶段:诱导效应阶段为旅游相关部门服务的更广泛的层次带来的收入增加或产出增加。
(旅游业——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等)(二)旅游乘数的计算1)旅游乘数可以从两方面估算:旅游消费中,留在经济系统内急需转手花费的数额。
这部分数额越大,旅游乘数越大。
反之亦然。
旅游者的花费能在本地内再次花费的次数。
轮转次数越多,乘数越大。
次数越少,乘数越小。
2)旅游乘数计算公式:⑴假设旅游收入的漏损为零MPM MPS K +=1或MPC K -=11 K ——旅游收入乘数MPC ——边际消费倾向MPM ——边际进口倾向MPS ——边际储蓄倾向(1- MPC )例一:假定旅游目的地1区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50%,地区2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35%。
这表明两地的旅游收入中,各有50%与35%的资金注入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中,而剩下的50%与65%的资金则被储蓄或用于进口物资,脱离了本地经济的运行。
第六章旅游收入与分配内容提示旅游收入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发展旅游业的经济目标,是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之一。
本章从收入和分配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旅游收入的概念、类别、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分析了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理论及如何防止外汇漏损等问题。
第一节旅游收入一、旅游收入的概念与类别旅游收入是衡量某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程度和旅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它对平衡国际收支、促进经济发展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旅游收入是指旅游目的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年、季度、月为计算单位),通过销售旅游产品所获得的全部货币收入。
旅游产品是一种组合产品,由此决定了旅游收入的多样性,旅游收入不仅包括旅行社向旅游者销售整体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也包括各类企业向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等单项旅游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旅游目的地通过向旅游者出售旅游商品和其他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二、旅游收入的分类(一)按照旅游收入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基本旅游收入和非基本旅游收入1.基本旅游收入是指旅游部门和交通部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设施、旅游物品和旅游服务等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和,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必须支出的费用,包括交通费、食宿费、游览费等。
通常,基本旅游收入与旅游者的人次数、停留时间成正比例变化,由此可以大致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2.非基本旅游收入是指其他相关部门向旅游者提供其设施、物品和服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消费支出,如邮电通讯费、医疗保健费、修理费、咨询费及购物的费用等。
非基本旅游收入具有较大的弹性,它既取决于旅游者的支付能力,也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非基本旅游收入也受旅游者人次数和停留天数的影响,但并不表现为相同的正比例关系。
基本旅游收入的刚性特点和非基本旅游收入的弹性特征,使我们可以通过两者的比例关系来了解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旅游业的发达程度。
一般来说,非基本旅游收入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该国或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旅游业的发达程度越高,特别是旅游商品收入,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旅游经济学》一、迅速发展的旅游经济旅行---旅游----旅游活动---旅游经济活动最早的旅游组织者—英国人托马斯·库克(1841年)旅游业务经营的专业化----旅游经济活动质的飞跃,也是旅游经济逐步成熟的标志。
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二战后)1、旅游经济规模迅速扩大2、旅游业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率3、旅游人均花费额不断提高4、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二、旅游经济研究的深入最早的文章:1899年意大利统计局局长博迪奥《关于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流动及其消耗费用》;最早的讲义:1927年罗马大学讲师马里奥提《旅游经济》讲义有影响的著作:我国对旅游经济的研究:旅游经济学建设简单进程:1979年全国经济科学会议列入国家经济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序列(于光远建议)1980年第一次全国旅游经济座谈会提出要建立中国旅游经济学1982年第一本旅游经济学出版(王立纲、刘世杰)三、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角度来研究旅游活动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及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矛盾。
1、旅游经济活动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旅游者同旅行社之间的经济关系,旅游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旅游者同当地居民之间的经济关系)2、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矛盾(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者和当地和居民)3、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价值,供求,竞争,按比例协调发展)旅游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旅游产品的生产与供给2、旅游产品的价格,3、旅游产品的消费,4旅游收入、分配与效益5旅游投资与决策6旅游经济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战略7政府对旅游经济的管理四、旅游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两大体系:1、以西方经济学为依据的体系(厉新建北二外)主要内容:①旅游需求基本理论②旅游消费行为③旅游供给基本理论④旅游目的地竞争⑤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均衡⑥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⑦旅游产业市场结构⑧旅游产业市场行为⑨旅游经济影响与衡量2、以政治经济学为依据的体系(南开为代表)我们使用的体系:南开体系。
一、概念
1、概念
乘数效应,就是,投入到一个行业中的一笔投资,不仅带来本行业收入的增加,而且对其他行业也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带来其最终量数倍于最初投资。
2、内涵
分为四大类:
营业收入乘数:消费额与带来的全部营业收入增长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衡量消费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旅游收入乘数:反映消费额带来目的地收入的增长量,分为旅游企业收入乘数、目的地居民收入乘数和目的地政府收入乘数。
可以通过“(直接输入+间接收入)/直接收入”来计算。
产出乘数:反映带来目的地经济产出水平的变化。
与营业收入区别在于:不光指直接的营业性收入,还考虑了企业库存量的变化,反映了经济总额的增长情况。
就业乘数:旅游收入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
计算方法:一是每单位旅游花费所导致的全部就业人数,另一种是:(直接就业人数+间接就业人口)与直接就业人数之比。
旅游乘数效应旅游乘数效应1、旅游乘数的概念(一)乘数: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变化引起的其她经济量的变化量与原变量的变化值的比率。
乘数=因变量变动量/自变量变动量乘数=总收入增加10%/劳动力投入增加5%=2(二)旅游乘数1)马西森与沃尔在1982年提出的概念:旅游乘数就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与她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
2)英国萨瑞大学的阿切尔(Archer)认为:旅游乘数就是指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与诱导性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本身的比率。
3)旅游乘数的完整定义:旅游乘数就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2、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一)旅游乘数效应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直接效应阶段旅游者原生旅游消费对于经济系统中旅游企业在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成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
2)第二阶段:间接效应阶段直接受益的各旅游部门与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要像有关部门与企业进购原材料、物料、设备,各级政府把旅游中缴纳的税金投资与其她企事业、福利事业等。
使这些部门在不断的经济运行中获得了效益,即间接的从旅游收入中获利。
3)第三阶段:诱导效应阶段为旅游相关部门服务的更广泛的层次带来的收入增加或产出增加。
(旅游业——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等)(二)旅游乘数的计算1)旅游乘数可以从两方面估算:旅游消费中,留在经济系统内急需转手花费的数额。
这部分数额越大,旅游乘数越大。
反之亦然。
旅游者的花费能在本地内再次花费的次数。
轮转次数越多,乘数越大。
次数越少,乘数越小。
2)旅游乘数计算公式:⑴假设旅游收入的漏损为零MPM MPS K +=1或MPC K -=11 K ——旅游收入乘数MPC ——边际消费倾向MPM ——边际进口倾向MPS ——边际储蓄倾向(1- MPC )例一:假定旅游目的地1区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50%,地区2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35%。
这表明两地的旅游收入中,各有50%与35%的资金注入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中,而剩下的50%与65%的资金则被储蓄或用于进口物资,脱离了本地经济的运行。
旅游乘数效应及旅游安全应急预案(范本)旅游乘数效应1.旅游乘数的概念(一)乘数: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变化引起的其他经济量的变化量与原变量的变化值的比率。
乘数=因变量变动量/自变量变动量乘数=总收入增加10%/劳动力投入增加5%=2(二)旅游乘数1)马西森和沃尔在1982年提出的概念:旅游乘数是这样一个数值,最初旅游消费和他相乘后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总收入效应。
2)英国萨瑞大学的阿切尔(Archer)认为:旅游乘数是指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导致的直接、间接和诱导性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本身的比率。
3)旅游乘数的完整定义:旅游乘数是用以测定单位旅游消费对旅游接待地区各种经济现象的影响程度的系数。
2.旅游乘数效应的发挥(一)旅游乘数效应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直接效应阶段旅游者原生旅游消费对于经济系统中旅游企业在产出、收入、就业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成为旅游消费的直接效应。
2)第二阶段:间接效应阶段直接受益的各旅游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要像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购原材料、物料、设备,各级政府把旅游中缴纳的税金投资与其他企事业、福利事业等。
使这些部门在不断的经济运行中获得了效益,即间接的从旅游收入中获利。
3)第三阶段:诱导效应阶段为旅游相关部门服务的更广泛的层次带来的收入增加或产出增加。
(旅游业——农业部门——工业部门等)(二)旅游乘数的计算1)旅游乘数可以从两方面估算:旅游消费中,留在经济系统内急需转手花费的数额。
这部分数额越大,旅游乘数越大。
反之亦然。
旅游者的花费能在本地内再次花费的次数。
轮转次数越多,乘数越大。
次数越少,乘数越小。
2)旅游乘数计算公式:⑴假设旅游收入的漏损为零或K——旅游收入乘数MPC——边际消费倾向MPM——边际进口倾向MPS——边际储蓄倾向(1- MPC )例一:假定旅游目的地1区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50%,地区2的旅游边际消费倾向为35%。
这表明两地的旅游收入中,各有50%和35%的资金注入了本地区的经济运行中,而剩下的50%和65%的资金则被储蓄或用于进口物资,脱离了本地经济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