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本文是关于美德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导语:作为一名中国人,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中国的十大传统美德你知道是什么吗? 中国十大传统美德一、仁爱孝悌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是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即“仁者爱人”;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家庭的关系,从而也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孝悌之情扩展时“忠恕”,“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社会风尚。
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爱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二、谦和好礼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义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处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中国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谦德亦根源于仁德辞让之心,其集中体现就是在荣誉、利益面前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
“和德”体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在人际关系中为“和睦”,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而作为一种德性为“中和”,“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三、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涵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以“诚”为基础,中国人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
“信”是守信用、讲信义、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报”即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些也都是组成中国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表现。
四、精忠报国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
8大传统美德
1. 诚实与正直:不欺骗他人,坦诚待人,言行一致。
2. 孝敬与尊敬:尊重父母长辈,孝敬关心他们,尊重他人的权威和地位。
3. 仁爱与关怀:善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乐于助人。
4. 谦虚与谨慎:不自大,不炫耀个人成就,遵守规则和礼仪。
5. 勤劳与奉献:努力工作,不懒惰,愿意为他人和社群做出贡献。
6. 忍耐与宽容:能够忍受困难和委屈,对他人的过错保持宽容和谅解。
7. 公正与公平:追求公正,不偏袒,不歧视,平等对待他人。
8. 勇气与正义:勇敢面对困难和压力,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正义而战。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中华传统美德1.公忠爱国;2.仁义博爱;3.气节操守;4.自强不息;5.忧国忧民;6.乐于奉献;7.见利思义;8.忠于职守;9.诚实守信;10.尊老爱幼;11.尊师重教;12.举贤任能;13.勤劳节俭;14.奉公守法;15.廉洁勤政;16.民为邦本;17.谦敬礼让;18.厚德载物;19.贵和乐群;20.求真务实。
爱国篇1临患不忘国,忠也。
2利于过者爱之,害于过者恶之。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8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9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10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13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1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5忧国者不顾其家。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尽忠报国。
18位卑未敢忘忧国。
19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20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一寸山河一寸金。
2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5大丈夫当有忧国之心。
26一息尚存,报国之志不可稍懈。
2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8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3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奉公篇32无德而禄,殃也。
33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34公生明,偏生暗。
35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
3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7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38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9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40中新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41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
42宁公而贫,不私而富。
4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44败莫败于多私。
45国正天下顺,官清民自安。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及其现实意义1.仁爱孝悌:“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孔子说“仁者爱人”。
既然中国的伦理道德体现的是一种家族宗法关系,这“爱人”主要就体现在“孝”和“悌”两个方面。
“孝"是人子对父母、晚辈对长辈要尽孝道.悌,敬爱兄长。
“融四岁,能让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爱孝悌”。
解剖来看其实就是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我们都知道这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对每一个青少年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2.谦和好礼:“谦”即为谦虚,“和”即为和睦家族、邻里, “好礼”即为有礼,注重礼义。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故事,如“将相和"、刘备三顾茅庐等都是以谦德为主题。
中国历史上凡是有大成就,被人称颂的人大都是“谦和好礼”的。
3.诚信知报:“诚”就是真实无欺,诚于自己的本性,待人诚恳。
“信”就是言行相符,言必果,说到做到,遵守诺言,守信用、讲信誉。
《狼来了》的故事被大家熟知,如果那个放羊的孩子不是因为一时贪玩,不诚实,欺骗了一次又一次,怎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可见,诚实是很重要的。
“知报"就是知恩必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
4.精忠报国: “忠”即为忠于国家,忠于皇帝。
报国即为报效祖国.历史上有很多大将都是精忠报国的典范。
譬如抗金名将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
5.克己奉公:“克已"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 “奉公”就是服从于整体。
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
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是古代人对克已奉公的最好诠释。
这个思想更加符合当前阶段党的思想路线。
十大传统美德
1. 诚实:诚实是一种正直和真实的品质,能够建立信任和尊重。
2. 尊重: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是一种关心和关爱他人的美德。
3. 慷慨:慷慨是指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体现了乐于助人的精神。
4. 谦虚:谦虚是一种不自夸和不炫耀的态度,能够展示出谦逊和谦卑的品质。
5. 恒心:恒心是指坚持不懈和不轻易放弃的精神,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6. 公正:公正是指公正和公平地对待他人,不偏袒和歧视任何人。
7. 责任感:责任感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任的意识,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
8. 谨慎:谨慎是指小心和谨慎地处理事情,能够避免错误和不必要的风险。
9. 守时:守时是指准时和守约的习惯,能够展示出尊重他人时间的态度。
10. 勤奋:勤奋是指努力和坚持不懈地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和进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保密法)
平时作业
得分:
(注:本封面打印出来,用笔填写)
题目(自拟):
:
查
作者:黄梓铭
学号:2010754131
分工: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1班
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林瑞青作业完成时间:2010 年10月28 日
启示或感受,重点是启示或感受。
传统美德在我心——读《廉洁修身》有感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要求,我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关于青少年修身养性的书。
读后,我才懂得廉洁修身的重要性,深受教育,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好少年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节俭。
因为我觉得这三点对于青少年很重要。
说起诚实,这本书中《司马光卖马》的故事我印象最深。
司马光是北宋大臣,史学家,他知识渊博还精通音乐,律历,天文等。
这篇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司马光想把他的马卖了,还把马的老毛病告诉买主。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傻,因为这样,那匹马就不能卖个好价钱了。
不过,他说的一句话使我万分敬佩他,他说:“一匹马卖钱多少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
做人必须诚实守信,这是很重要的。
”听了这句话,难道你不会对司马光佩服得五体投地吗?我就会。
司马光这种诚实的品质多么可贵。
我们要学习司马光这种品质,在家中、在学校、在社会中,我们都要有这种好品质。
但是,我发现周围还是有许多人没做到。
例如,在我们班上,老师在评讲练习题,询问同学们是否做对时,有某些同学明明做错了,却说自己做对了来瞒老师,为的是使自己不会没面子,就连我偶尔也会。
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再也不会干出这种愚蠢的事了。
可不是吗,为了面子而回避错误,是多么虚伪好笑的行为。
你们呢,是不是跟我一样,再也不会干了,再也不说谎了?谎言再美丽,总是谎言,终究还是会穿帮的。
所以,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表里如一,做一个诚实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我们班一些同学借了另一位同学的东西,说好明天还,但那些同学却拖了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学期……说什么守信,严重失信了!同学们,我们不但要诚实,也要守信。
宋代词人王安石曾说过“一言为重百金轻。
”这一句话,意思是说,言重金轻,诚信为本,说明遵守诺言的重要。
所以,我们要做到言而有信。
自觉践行诺言。
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备的品质。
司马光说过“由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
”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要懂得节俭。
现在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
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要坚持节俭这一传统美德。
长辈常教育我们不能铺张浪费,可是我却看到一些同学买一罐汽水,才喝了三分之二,就扔进垃圾桶了,他不觉得心疼,我倒觉得心疼。
你想想,假如一罐汽水三元钱,那么三分之一的汽水就是一元钱,如果浪费了一万次,就是一万元了,如果把这笔惊人的数目换成资金捐给贫困山区,那该有多好啊!如果继续那样浪费的话,就算国家再富裕,早晚也得坐吃山空的,也会像旧社会一样,甚至更贫穷落后的。
难道你们想这样吗?!我知道大家都不想,所以,我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质。
总之,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起,要诚实、守信、节俭……做一名知荣辱,树新风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为国家的未来做贡献!
我们要把传统美德记在心!
做一名好少年必需具备的基本品质: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诚实、守信。
因为我觉得这两点对于是青少年很重要。
说到诚实守信,我记得在这本书里有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
因为一个读名牌大学的博士,每次去面试用人单位的人都对他很满意,但后来却没有聘用他。
我读到这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家都没
有聘用?原来在他的个人档案中有两次逃票的记录。
所以大家都没有聘用他。
读完这个故事。
我明白了不诚实的,就无法获得别人的信任,生活和工作自然就会遇到许多麻烦。
所以诚实的品德是人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
看完这个诚实守信的单元,我总结了一个道理:谎言再美丽,总是害人害己,终究也被人识破;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种美德好比盛开的鲜花。
读完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无穷,我们是祖国的接班人,所以,我们从小做起,要诚实、守信、节俭…..做一名知荣辱,树新风的新时代好少年,立志向,接好班。
从这本书里,我获取许多道理:我知道做人要诚实守信,我懂得做事要公平公正,而且,我觉得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外婆都非常喜欢。
如“曾子杀猪”——诚实守信;“闯祸的男孩”——认真负责;“奥德赛船长”——自律自省……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使我更加喜欢这本书。
我还喜欢里面的名言,有《弟子规》里的;有《三字经》里一的等等。
还有一些诗人、作家的,让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书里的内容。
我更喜欢“诚实守信”这一单元,它里面讲述了要如何做人;例如成功“通行证”这个故事,里面讲述了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德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到公司求职,却屡屡“撞壁”没有被聘上,原因却只是因为两次看起来很小的逃票记录造成的。
看上去区区一件小事,却毁了他的大好前程。
我更明白了这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还有“遵纪守法”这一单元——“铁面包公”,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有名的清官,故事讲述了包拯公平公正,不管是谁甚至自己的亲人都不偏私,都是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对待,该罚就罚、该打就打,帮理不帮亲,永远公平公正,从而赢得大家的赞赏。
这本书很有益,对我的帮助也很大,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要好好的品读,好好的领会里边更多的人生道理,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有意义。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也要懂得法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