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品社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54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2、利用课堂教学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资、减少资源浪费。
3、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认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学会在生活中节约资源。
教学过程: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一、导入教学1、同学们,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到环境的好坏。
那么,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我们的生活与资源环境1、课前,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调查家中的资源消耗情况,调查的资源类型计量单位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而定。
2、课上,先让学生把他们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统计,然后让各组组长把本小组的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由教师把全班的结果进行汇总,并计算出一个平均值,让学生思考,:从统计的结果中,你能发现什么?以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来统计,我全校学生的家中一个月要消耗多少资源?一年呢?3、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某种常用的消费品为例,思考资源消耗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以纸张为例,可引导学生思考:纸张生产需要什么资源?纸张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哪些废弃物?4、教师参考“资料库”中的诗歌“离去”镇的故事,选择部分内容朗读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思考:“离去”镇的废水只是简单地消失了吗?废水究竟会导致什么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我们每天的资源消耗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这些资源经利用后最终到哪里去了?它们又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什么影响?5、教师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还会影响和破坏资源环境。
活动二:留住大自然的绿色1、老师可准备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相关照片,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前面所学内容,让其产生要留住大自然绿色的强烈愿望。
2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陶春华教学目标:⒈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⒉利用课堂教学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⒊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教学同学们,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活的空间和各种资源,然而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到环境的好坏。
那么,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我们的生活与环境先让学生把他们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统计,然后让各组组长把本小组的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由教师把全班的结果进行汇总,并计算出一个平均值,让学生思考:从统计的结果中,你能发现什么?以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来统计,全校学生的家中一个月要消耗多少资源?一年呢?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某种常用的消费品为例,思考资源消耗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以纸张为例,可引导学生思考:纸张生产需要什么资源?纸张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哪些废弃物?教师参考“资料库”中的诗歌“离去”镇的故事,选择部分内容朗读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思考:“离去”镇的废水只是简单地消失了吗?废水究竟会导致什么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我们每天的资源消耗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这些资源经利用后最终到哪里去了?它们又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教师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还会影响和破坏资源环境。
活动二:留住大自然的绿色老师可准备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相关照片,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前面所学内容,让其产生要留住大自然绿色的强烈愿望。
组织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⑴你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吗?如何减少和避免这些行为?⑵作为消费者的你们,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地球的绿色?⑶除此之外,你还能采取哪些积极措施,为绿化祖国河山贡献自己的力量?⒊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介绍一下我国的大型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三个项目:保护母亲河工程、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保护母亲河基金。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看到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后,能朦胧地感受到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应该节约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但是限于认知水平与相关教育的不足,他们对当前地球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明确,能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及困惑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六年级学生对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认识不够,对身边、家乡、当前地球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认识不足,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来明确。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节约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生态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当前地球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让学生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1、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本课导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总结发言,引入课题,《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二、新授过程:(一)我们的生活与环境: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家的生活来填写。
2、想一想:我们每天的资源消耗会给地球带来什么影响?这些资源经利用后最终到哪里去了?它们又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回答。
(二)留住大自然的绿色:1、展示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环境问题。
过渡: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大,使得地球上的绿色越来越少。
2、对上述情况,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留住大自然的绿色呢?3、展示保护母亲河活动,了解环境保护的活动内容。
《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教学实录(一)课件展示,导入主题(播放课件:“污染的河水,城市上空的蓝天,沙化的草地,杂乱的街道。
”)[教师] 同学们,看到这些场景,能说说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吗?[学生] 老师,我好像听到小河在流泪、草地在哭泣。
[教师] 那么大家心目中的小河、蓝天、草地、街道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生1:我心目中的小河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在快乐的游来游去。
生2:我心目中的蓝天非常蓝,很漂亮也很干净。
生活在蓝色天空下,感受阳光的温暖,那该多么幸福啊。
生3:我心目中的草地远远望去绿油油的,充满生机,躺在上面软绵绵的,非常舒服。
[教师] 大家说的这么美好,让我们一起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呼吸吧!(播放课件:音乐风光片)[教师] 同学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自然的美景,你又有什么感受呢?[学生] 生1:景色太美了!生2:我们如果能在这样干净、整洁的环境的中生活,那该多么幸福啊![教师] 是啊,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环境的好坏。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能为地球,我们的家园做些什么呢?(板书课题: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播放两种环境的对比,让学生畅谈感想,感受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初步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整理调查表,统计调查结果)[教师] 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同学们做一回“小小调查员”,调查家中的资源消耗情况,并填写调查表,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小组统计每个同学的调查结果,然后各组组长把本小组的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进行汇总,计算出一个平均值,好吗?(学生小组统计调查数据、讨论)[教师] 同学们,从统计结果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 老师,我发现我们每天消耗了很多资源。
[教师] 你能具体说说消耗了哪些资源吗?[学生] 生1:老师我们家每月用水4吨。
生2:我们家用电一个月100多度。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2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教学目标:了解家乡及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消费行为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利用课堂教学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学会在生活中节约利用资、减少资源浪费。
树立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到环境的好坏。
那么,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呢?二、教学活动活动一:我们的生活与资源环境课前,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调查家中的资源消耗情况,调查的资源类型计量单位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而定。
课上,先让学生把他们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统计,然后让各组组长把本小组的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由教师把全班的结果进行汇总,并计算出一个平均值,让学生思考,:从统计的结果中,你能发现什么?以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来统计,我全校学生的家中一个月要消耗多少资源?一年呢?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某种常用的消费品为例,思考资源消耗会对资源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以纸张为例,可引导学生思考:纸张生产需要什么资源?纸张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哪些废弃物?教师参考“资料库”中的诗歌“离去”镇的故事,选择部分内容朗读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思考:“离去”镇的废水只是简单地消失了吗?废水究竟会导致什么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我们每天的资源消耗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影响?这些资源经利用后最终到哪里去了?它们又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教师加以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不仅要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在消耗资源的过程中还会影响和破坏资源环境。
活动二:留住大自然的绿色老师可准备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的相关照片,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前面所学内容,让其产生要留住大自然绿色的强烈愿望。
组织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你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吗?如何减少和避免这些行为?作为消费者的你们,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地球的绿色?除此之外,你还能采取哪些积极措施,为绿化祖国河山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介绍一下我国的大型生态环境保护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简单介绍一下它的三个项目:保护母亲河工程、保护母亲河行动周(日)、保护母亲河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