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最新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梳理】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梳理是备考重中之重。
本文将为大家系统地梳理最新的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史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
夏朝实行世袭制,商朝实行世袭制和贵族列国制,周朝实行封建制和分封制。
2.秦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帝国。
秦始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
3.汉武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汉武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实行多种政策和改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他实行均田制、推行与匈奴的战争和外交,并开启了丝绸之路。
4.三国时期的群雄割据: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三国曹魏、蜀汉和东吴相互争斗,最终魏国取胜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政权。
二、近代史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战争,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英国通过军事手段迫使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奠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方向。
2.洋务运动及其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自强运动,旨在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最终失败,没有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3.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斗争,八国联军是侵略中国的八个西方国家组成的联军。
这两个事件造成了中国政局的动荡和国家的痛苦。
4.五四运动及其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青年为主导的群众性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五四运动对中国以后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现代史1.中共建立和抗日战争:中共建立于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前身。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面抗战,中共在这场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知识点高三复习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文科学科,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文化有一定了解和理解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们需要回顾并巩固他们所学的历史知识点,以便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本文将对高三历史复习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1. 古代史在古代史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首先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包括夏商周三代的更迭、封建社会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和三国时期的割据混乱。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古代的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如造纸术的发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古代名著《论语》、《诗经》等的创作。
2. 近代史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了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例如,鸦片战争引起的中国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以及义和团运动和庚子赔款等。
此外,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了封建帝制政权的终结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我们也需要对此有一定的了解。
3. 现代史现代史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阶段。
我们需要关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等。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重要实践和经验,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重要决策和成就。
4. 世界史除了中国历史外,我们还应该关注世界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例如,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与解体、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等。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一些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及纳尔逊·曼德拉等。
综上所述,高三历史复习的知识点非常庞杂而且内容繁多,但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与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系统复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分析和理解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全面的认识。
高三历史背书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背诵和掌握历史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整理高三历史课程中需要背诵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中华文明史1. 三皇五帝时期: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
2.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二、中国古代史1. 秦朝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主要政治、军事措施。
2. 汉朝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与外交关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社会发展。
4.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丝绸之路的开辟。
5. 宋朝政治制度、科技进步和外交交往。
6. 明朝政治制度、经济变革和海外航行。
7. 清朝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与西方列强的关系。
三、世界古代史1. 埃及文明和尼罗河流域的特点。
2. 古巴比伦、亚述、波斯等西亚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文化成就。
3. 希腊城邦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特点。
4.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扩张和分裂。
5. 印度和东南亚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
6. 封建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特点。
7.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对世界的影响。
8. 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影响。
四、现代史1. 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2. 法国大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 英、法、美等国的殖民扩张和殖民地制度。
4. 二战前后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社会政治动荡。
5. 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
6. 二战的发生和结果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7.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组织的发展。
8.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国际冲突。
9.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全球化发展。
五、历史常识1.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3.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与作用。
以上是高三历史背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考生可以结合教科书和历年试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在备考过程中,背诵并理解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成绩,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高三必背重点知识点归纳随着高考的逐渐临近,历史科目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和未来。
而作为高三学生,掌握历史的重点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历史高三必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希望能够为广大高三学生提供帮助。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而在高三阶段,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了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熟悉他们的基本事迹和贡献。
2. 春秋战国时期:重点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了解这个时期的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
3. 秦汉时期:了解秦朝的统一战争和法家思想的影响,熟悉汉朝的开创性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建立。
4. 隋唐时期:熟悉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掌握唐朝的开放政策和繁荣局面。
5. 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了解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和著名的文化人物,掌握北宋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繁荣的特点。
6. 南宋时期:熟悉南宋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了解金朝的特征和对南宋的影响。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近代史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非常重要。
高三学生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清朝末年:了解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熟悉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尝试和失败。
2. 辛亥革命:熟悉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建立的中华民国。
3. 孙中山及五四运动:掌握孙中山的思想和行动,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4. 国共内战和新中国的建立:了解国共内战的背景和过程,掌握新中国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事件。
5.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熟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了解改革开放的起因和中国经济的崛起。
第三部分:世界历史了解世界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全球化的趋势。
高三学生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 古代希腊罗马:熟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兴起和发展,了解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高三历史背的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中,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国家和事件。
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帮助高三学生进行复习。
1. 古代中国历史知识点1.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我国古代三大朝代,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1.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总称,有着众多的战争、变革和学术思想的兴起。
1.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随后是汉朝的建立和繁荣。
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阶段的转折点,分裂成了南北两个政权,并有着各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
2.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2.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从意大利兴起并向欧洲其他地区扩散,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
2.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以英国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使社会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冲突之一,它导致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大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3.1. 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的阶段。
3.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革命时期。
3.3. 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
4. 当代世界史知识点4.1. 冷战:冷战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之间的对立和竞争,影响到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
4.2. 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以上只是对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进行了简要介绍,高三学生在备考历史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高三考前知识点历史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和重大事件。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历史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同学们备考历史,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三考前重要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而辉煌,包括了先秦、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时期。
在备考高三历史考试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和墨家三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诸子百家的辩论。
-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和疆域扩张,开创了大运河;唐朝的盛世和唐文化的繁荣。
- 宋元明清时期: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北宋的科技与农业变革;元朝的统一和对外扩张;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和农田水利建设。
2. 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也是高三历史考试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印度古代、古代中东等内容。
备考时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的洪水带给埃及人的灌溉和农业发展;法老王的统治和大型金字塔的建造。
- 古希腊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奥运会的发展和古希腊哲学、艺术的繁荣。
- 古罗马帝国:罗马法的制定和罗马城市的建设,皇帝的统治和罗马军队的扩张。
- 印度古代:印度教和佛教的发展,孔雀王朝和斯里兰卡的旅行家玄奘。
- 古代中东:尤里希陀证明诺亚方舟的存在,迦兰波林海图和阿拉伯科学技术的繁荣。
3. 近代史近代史主要涉及了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的历史事件,备考时可以关注以下内容:- 欧洲历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统治;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的爆发。
- 亚洲历史: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帝国主义扩张。
- 美洲历史: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宪法的制定;拉美解放运动和反殖民斗争。
总结:在备考高三历史考试时,同学们应该全面复习中国古代历史、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的重要内容,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并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高三历史高考重点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也是高考中不可忽视的一门学科。
在高三历史考试中,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点对于学生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三历史高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崛起1. 早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
2. 古代帝国:中国古代帝王统治、埃及法老王朝、波斯帝国、希腊城邦、罗马帝国等。
二、中古时期的政治与经济1. 中国古代政权更迭:秦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教会与王权的角逐、十字军东征等。
三、近代国际关系的重大变革1. 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哥伦布三航、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政策。
2. 近代国际关系的重大变革:西方列强入侵、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四、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1. 俄国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列宁与斯大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发展。
五、二战及战后世界格局演变1. 二战的爆发: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侵华、日本投降。
2. 冷战的展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德国分裂、中东问题。
六、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1. 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2. 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兴起。
七、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1. 联合国的成立: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世界贸易组织(WTO)等。
2. 国际冲突与合作:国际战争、国际间的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的崛起等。
以上列举了高考历史中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可以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复习,同时注意做好笔记和总结。
通过逐个知识点的梳理,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的背后意义,从而提高答题的能力和水平。
加油,相信你们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而言,历史知识点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三备考阶段,学生们需要对历史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巩固,以便为高考做好准备。
以下是对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的一些建议和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的复习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点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朝代演变:从夏朝到清朝,逐一回顾各个朝代的兴衰和重要事件。
2. 重要历史事件的回顾:如黄帝时期的中华族群形成、秦统一六国、三国演义等。
重点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3. 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理论和思想,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4. 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包括四大发明、诗词、绘画等方面的复习。
二、世界史的复习世界史的复习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点内容:1.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重点了解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产生背景、特点和影响。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这两场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理解这些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和影响:了解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 各大洲的历史:重点了解亚洲、非洲、欧洲等各大洲的历史演变和重要事件。
三、历史思维方法的复习历史学科不仅仅是记忆知识点,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高三阶段,可以适当复习以下几个历史思维方法:1. 因果分析: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理解事件发展的逻辑和规律。
2. 比较研究: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发现共同点和差异,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3. 资料分析:学会阅读和分析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历史资料,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4. 历史观点评价:对历史事件中的不同观点进行评价和思考,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
四、备考技巧和注意事项在进行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将复习时间合理分配给各个知识点,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的复习。
高三历史总复习知识点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人类起源与进化:了解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社会形态。
- 中国史前文化:熟悉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重要遗址,了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2.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掌握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法律、哲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 中国古代朝代:详细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3. 封建社会- 欧洲封建制度:理解封建社会的结构、封建等级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中国封建社会:掌握秦汉至明清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特别是科举制度、土地制度等。
二、近现代史1. 资本主义的兴起-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了解这些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 工业革命:掌握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殖民扩张与民族独立- 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了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情况及其对被殖民地的影响。
-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掌握这些地区的主要独立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3. 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掌握战争的爆发、主要战役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
4.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时期的变革与危机:了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
-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民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建立: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背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三、世界历史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 重要人物-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仑: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生平、成就及其对历史的影响。
- 孔子、老子、孟子:掌握这些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重要事件- 法国大革命:了解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 俄国十月革命:掌握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高三总复习历史知识点一、古代文明与社会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早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明之一。
在考试中,高三学生需要熟悉以下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和社会知识点:1. 三皇五帝时期:讲述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包括对三皇五帝的认识、尧舜禹等的治理成就等。
2.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王朝,详细介绍这三个王朝的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以及各自的贡献与衰落。
3. 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时期,各诸侯国相争,孔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活动,讲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格局、文化思想的表现等。
4. 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天下:介绍秦朝的建立过程、秦始皇的治理成就以及统一疆土的意义。
5. 西汉和东汉时期:涵盖汉初的高祖刘邦、文景之治、王莽篡汉、光武中兴等重要内容。
6. 三国时期:重点介绍魏、蜀、吴三国的兴衰,以及三国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二、近代史知识点在中国近代史的复习中,应当重点掌握以下内容: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签订: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以及中国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2.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清朝灭亡和共和国成立的相关事件。
3. 新文化运动: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以及与之相关的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
4. 北京政变和国共合作:重点介绍北洋政府的垮台、北伐战争,以及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冲突。
5. 第二次国共内战:详细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内战的胜负。
6. 建国初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以及对外关系的发展。
三、世界史的重要知识点除了中国历史外,世界历史也是高三学生复习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文艺复兴运动: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发展和意义,以及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影响。
2. 工业革命: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地、原因、主要内容,以及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高三不可忽略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江西信丰中学李小玲2007年高考历史试题出现了新变化,开始考查历史文化常识,如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谥号”题)。
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则涉及到4题,即全国文综卷I、卷II的第12题(“阴阳”题)、宁夏文综卷第24题(“生肖”题)、海南卷第1题(“干支”题)。
2009年全国文综卷I,12全国文综卷Ⅱ(姓氏题)。
面对这种新变化,无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还是一线上课的老师,都显得措手不及。
命题者立意导向很好(要求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关注书本,要扩大知识面,要在学习教材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历史常识),所以我们除了在基础年级教学时要注意拓展历史文化常识,还要在高三复习时关注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
那么如何在高三复习时关注历史文化常识的复习?结合这几年有关历史文化常识的高考题,我对高三复习时应关注的历史文化常识进行了梳理归纳。
(一)常识:【年号·谥号·庙号】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
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例1:(2007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答案】B例2:(2009年全国文综卷II,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名C.爵号D.官名【答案】C(二)常识:【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
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
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着协调平衡。
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实际上是一种方位指示,阴阳原指日光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我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水一般呈东西走向,山水相间。
“日之所照曰阳”,因为山峰高耸,日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山的南面;河流因位于地平面以下,太阳能照射到的是其北面。
故“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
我国历史上的许多地名及地理表述与此关系密切,如衡阳、江阴等。
例3:(2008年全国文综卷I,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
“阴”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D例4:(2008年全国文综卷II,12)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
”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A例5:下列思想主张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②基督教教义③道教的《太平经》④朱熹的理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三)常识:【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
其中,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
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1.求天干的方法。
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2.求地支的方法。
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是辛亥年(猪年),2005年是乙酉年(鸡年),2008年是戊子年(鼠年)等。
例6:(2008年宁夏文综卷,24)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
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年 D.乙酉年【答案】D(四)常识:【姓氏起源】在上古的时候,氏是从姓那儿派生出来,从汉代开始,姓氏混而为一。
现代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考其来历,大致可分为10多种类别。
①以国名为氏。
如齐、鲁、晋、郑、卫、陈、蔡、曹、许等。
②以封地(采邑)为氏。
如周武王封岔生于苏,岔生后代便姓苏;晋国大夫毕万于魏,其后世子孙以魏为氏。
展禽(鲁孝公儿子公子展的后裔)被封柳下,其后便得柳姓。
③以官名为氏。
晋国的荀林父为步兵组织三行里中行的军帅,称中行桓子,其后以中行为氏;宋国执政卿乐喜称司城子罕,其孙乐祁以司城为氏。
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是此类。
④以职业(技艺)为氏。
如巫、卜、祝、史、匠、陶、屠等。
⑤以出生地、居住地为氏。
这类姓氏中,一般都带邱、郭、门、乡、闾、里、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的居住地点。
⑥以同周王或诸侯血缘关系远近之称为氏。
周僖王之子虎称王子虎,其孙称王孙苏;郑穆公之子喜称公子喜,其孙舍之称公孙舍之。
⑦以祖辈的字为氏。
按照宗法制度,公族只包括各代国君的近亲三代,公孙之子不属公族而须另外立氏。
这些贵子孙多以其祖父之字为其氏。
如郑国公子发字子国,其孙国参即以“子国”的末字为氏。
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孙以祖父字为氏(汉代时改皇父为皇甫)。
郑国公子偃,字子游,其孙便姓游。
周平王有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为姓。
⑧直接承袭姓为氏;⑨天子赐氏;⑩以次第为氏;⑾古代少数民族带来的姓氏;⑿以谥号为氏;⒀因赐姓、避讳而改氏等。
例7:(2009年全国文综卷I,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
”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答案】A例8(2009年全国文综卷II,12)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B.邑名C.爵号D.官名【答案】C(五)常识:【避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
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
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楚,楚这个字就被改称为荆。
南朝简文帝郑太后名阿春,当时凡有春字的地名都以阳字代替,如富春改为富阳,宜春改为宜阳。
恶讳(表示深恶痛绝的避讳)首先在唐朝兴起。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憎恶安禄山之名,改安化郡为顺化郡,广东宝安县也被改为东莞县。
元朝,由于是少数民族的政权,几乎没有避讳制度了,大臣上书也敢直呼皇帝的大名。
清朝统治者嫉恨中原人民视其为外族,除皇帝名之外,胡、夷、虏、狄等字都在避讳之列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产生许多讹误。
但如果能掌握它,却可以用来审定古书及文物的时代和识别其真伪,因为造假者图一时之快往往很少顾及避讳问题,前代避了后代的讳,或该避的讳没有避,都可以成为确定其伪品的依据。
例9: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答案】A(六)常识:【节气、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正月立春为节气,雨水为中气;二月惊蛰为节气,春分为中气;三月清明为节气,谷雨为中气;四月立夏为节气,小满为中气;五月芒种为节气,夏至为中气;六月小暑为节气,大暑为中气;七月立秋为节气,处暑为中气;八月白露为节气,秋分为中气;九月寒露为节气,霜降为中气;十月立科为节气,小雪为中气;十一月大雪为节气,冬至为中气;十二月小寒为节气,大寒为中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国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旦、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